楊冬燕
教師的教學水平需要不斷提高,尤其是青年教師,在他們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方法還沒有完全定型前,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提高環(huán)境,是教師隊伍建設不可忽略的措施之一。
2010年初,筆者所在學校實施了師徒結對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充分利用學?,F(xiàn)有的資源,對部分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經過一年多的實踐,取得了一些成效,在此淺談一下我們的體會。
一、模式探討
目前我們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主要有兩種,即外培和內部師徒結對。兩種模式各有特點。
1.外培的特點
外培是將擬培養(yǎng)的對象,送到有關院校或培訓機構,經過短期的培訓學習,達到能力提高的目的。這種方式通常要制訂培養(yǎng)目標,對培養(yǎng)對象提出明確的要求,學習返校后必須經過檢查考核,對培養(yǎng)對象也要經過初步篩選。我們認為,選拔培養(yǎng)對象應側重考察本人的事業(yè)心、責任感和求知欲望,有時還要考慮對象的可塑性。培養(yǎng)對象選擇的合適與否,直接影響培訓效果。
外培的最大優(yōu)點是能獲得開闊的見識,走出去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和方法。但是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培養(yǎng)周期短,學習內容與培養(yǎng)目標結合不緊密,以及培訓費和差旅費開支大等。加之對培養(yǎng)對象的考察很難監(jiān)控,導致我們以往的外培效果差異很大。
當然,部分學科或新開學科,如果本校還不具備培養(yǎng)教師的能力,外培是很有必要的。
2.師徒結對的特點
在現(xiàn)有資源條件下,我校選擇教學經驗豐富、責任心強,在學科知識方面有實踐經驗,從事教學工作以來教學效果良好的教師擔任師傅,同時制訂職責、考核和獎勵辦法等。
徒弟的選擇要有針對性。比如,是需要全面提高學科知識,還是需要改進教學方法,或者兩方面皆需。我們認為徒弟一定要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堅持不懈的學習精神。
師徒結對的最大優(yōu)點在于有效利用現(xiàn)有資源。筆者所在學校建校幾十年來,許多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地得到總結提高。此時,如果將他們的工作從教學轉向培養(yǎng)青年教師,可能對學校的發(fā)展更有利,從而盡量避免“墻內有花墻外香”,閑置浪費人力資源的現(xiàn)象。同時,我校鼓勵那些具有當師傅能力的教師勇于承擔重任。另外,校內師徒共同研討教學,時間充裕,是實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的良好條件。
二、師徒結對活動探討
1.簽訂師徒結對合同,明確職責、任務、目標和具體要求
在制定目標時,不要脫離師徒的特點和實際條件,要設定通過雙方努力定能實現(xiàn)的目標,千萬不能好高騖遠。
2.師傅的選擇
對師傅的考察,除注重教學能力、教學水平以及實踐經驗外,關鍵要看其對該活動的責任心,更要考察其培養(yǎng)人才的能力,即因材施教的能力。師傅對徒弟的教學情況和水平要有充分了解,要能準確判斷徒弟的主攻方向。由于合同周期有限,不對癥下藥是難達目標的。
3.徒弟的確定
我校青年教師主要有以下幾種狀況:一是絕大多數(shù)教師具有較強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教學水平較高,兢兢業(yè)業(yè)、默默無聞地奉獻在自己的崗位上;二是部分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感覺到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需要提高,但不能確定適合自己的學習提高方法,他們迫切希望有人指點;三是部分教師不知道教學中自己存在的問題在哪里,沾沾自喜或者盲目自滿;四是少數(shù)教師雖然能力不錯,但研究教材不夠,關鍵概念交代不清,只追求教學任務數(shù)量而不顧及提高教學質量。
針對以上情況,我們主張選拔第二類青年教師當徒弟,只要師徒共同努力,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對第三類人,需要指出他們存在的問題,尤其要克服盲目自滿的情緒,若能腳踏實地改變自己,也可以作為徒弟。
在師徒合同期間,相關系部的支持和配合非常重要,比如說安排適當?shù)恼n程,為師傅提供示范機會,為徒弟創(chuàng)造試講條件等。
在培養(yǎng)過程中,師傅要大膽指導,尤其是應不礙情面地指出缺點和問題,及時交流,力爭每次課后都交換意見,促使徒弟盡快提高教學水平。
兩年以來,經過師徒的共同努力,筆者所在學校已有多名徒弟順利通過學校的考核,獲得了良好的評價,教學水平提升了一個臺階。個別徒弟的進步非常顯著,超出了我們的預定目標。
對于在師徒結對活動中,根據(jù)考核結果,對貢獻突出的師傅,學校給予重獎,同時還獎勵了進步明顯的徒弟。
師徒結對的方法加快了教學人才培養(yǎng)的步伐,投資少、見效快,充分發(fā)揮了本校的人力資源,值得總結和推廣。
(作者單位: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