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清潮
閃電般翱翔于茫茫蒼穹下的天之嬌子——鷹,被譽為百禽之首。它氣質高傲,威武英俊,氣壯聲厲,生著長風般的翅膀,灰褐色的斑紋羽毛,鐵鉤似的爪子,彎月樣尖銳的喙,犀利如熾的眼睛。它盤旋于天地之間,不只是永遠享受藍天白云,同時也接受電閃雷鳴、暴風驟雨的洗禮,凌厲地搏擊長空,它是鳥類中飛行高度達到頂點的動物,飛越人類難于攀登的山峰。自古被稱為天鳥的它,亮堂堂的大眼球,能敏銳地洞察十幾公里外小動物的一舉一動,一圈圈地盤旋,“火力偵察”之后,它突然在一瞬間,以箭一般的速度俯沖而下,準確無誤地捕捉獵物。
鷹是動物界的強者,其本性倔強、剛毅,視野開闊,視覺敏銳,聽覺發(fā)達,神態(tài)孤高傲慢,不易被馴服。它傲視一切猥瑣的小雀小鳥,對污言穢語不屑一顧。只要聽到鷹發(fā)出的吱吱響亮而尖銳的聲音,一般飛禽走獸都會退避三舍,抱頭鼠竄。鷹從不吃嗟來之食,只享受自己的勝利果實,它克己節(jié)食,從不吞吃全部獵物,即使餓死,也決不撲向那些腐尸臭肉。它像百獸之王——獅子一樣,守土如家,維護自己領地捕獵的絕對權力。一山不容二虎,與其他霸道的猛獸一樣,在同一領地,也不容忍兩對鷹的同時存在。
鷹的生長,遵循著世界上弱肉強食的規(guī)律。鷹的老窩筑在高山危崖的峭壁上,用堅實的樹枝和芒草筑得無比堅固,建造一次可享用一生。一窩雛鷹出生之后,由于食物的缺乏,雌鷹便會選擇無情地殺死其中最弱小的雛鷹,保留其身骨強壯的雛鷹,一旦雛鷹經(jīng)過苦難般的訓練之后,能夠自立,父母就將它們趕得遠遠的,永遠不許再回老窩。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鷹要成為強者,它的生存訓練是極其殘酷的,面臨艱難的抉擇。雛鷹出生之后,沒有享受幾天舒服的日子,在母鷹的帶領下,便要開始接受過三關的生死考驗。第一關,要經(jīng)受成百上千次的飛行訓練,只有刻苦的訓練,才能從母鷹口中得到食物,怠慢者得不到點丁食物,只能活活餓死。第二關,母鷹把幼鷹帶到高聳云霄的懸崖處,把幼鷹摔下去,只有勇敢展翅飛翔的幼鷹才能活下來,膽怯者會被活活摔死。第三關,那些被母鷹推下懸崖而活下來的幼鷹,將面臨最艱難、最關鍵的考驗,它的翅膀會被母鷹嚙咬折斷,然后再次被母鷹叼住,狠狠地摔下懸崖……
這里,人們禁不住打了一個寒噤,偉大的母愛到底在哪里?人們看到的是一副冰冷的鐵石心腸,虎毒不傷子,難道母鷹對子女就是這般無情的冷血動物?不然也,愛之至深,教之尤嚴,近乎殘忍的教育方式是為了后代成為生存的強者。這就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強者的自然法則。母雞在溫馨的環(huán)境中,那么溺愛小雞,但是雞永遠也變不成鷹。
母鷹以堅強的意志力折斷幼鷹翅膀,正是為了鷹能自由翱翔于廣袤的天空中,鷹的翅膀骨骼再生能力極強,只要帶著被折斷的翅膀,強忍著激烈的痛楚飛翔,使翅膀充血,很快便能痊愈。重生的翅膀更加剛勁、強健有力,能夠沖上云霄。沒有折斷翅膀的幼鷹,永遠也飛不上高空,如果不這樣,鷹將失去僅有的機會,永遠與藍天無緣。
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一生的年齡可達七十歲,要活那么長的壽命,它在四十歲時,務必作出困難而又重要的生死決定。當老鷹到達四十歲時,它的喙變得又長又彎,可抵胸膛,嚴重阻礙進食;爪子開始鈣化得又長又脆,變得遲鈍;羽毛又濃又厚,翅膀變得沉重垂暮,使飛翔很吃力。總之,它老了,無法準確有效地捕捉獵物。
它只有兩種選擇,要么等死,要么經(jīng)過十分痛苦的更新過程,獲得重生。面對生死,弱者選擇的是膽怯、怕苦、意志薄弱或貪生怕死;強者選擇的是勇敢、忍耐、拼搏和置之死地而后生。它必須飛翔到一處高山上的陡峭懸崖,任何飛禽都無法抵達的地方,在那里呆上約一百五十天,首先以其英雄斷臂的決心,把它的喙向堅硬的巖石摔去,撞得鮮血淋漓,連皮帶肉的喙脫落下來,然后靜靜等候新的喙長出來,又以新的喙當鉗子,以堅強的意志力,強忍疼痛,把老化的趾甲一個一個帶血地拔下來,等到新的趾甲生長出來之后,它又橫下一條心,把鈣化的羽毛一根一根扯下來。五個月過去了,新的羽毛長出來了,豐滿了,老鷹獲得了重生,它得以再活三十年的歲月。
鷹勇敢地冒著痛死、餓死、渴死的危險,與過去訣別,求得新生,這是一個艱難而又苦難的“脫胎換骨”過程,又是一個膽魄過人的靈魂裂變歷程。
這不禁使人們想起了“鳳凰涅槃”的故事。鳳凰是人世間吉祥的使者,每過五百年,即是在它大限到來之際,它要背負著積累于人世間的仇恨恩怨,奮不顧身,投身于用梧桐枝自焚的熊熊烈火之中,以生命的美麗終結,換取人間的吉祥幸福,在肉體經(jīng)受巨大的痛苦輪回之后,生命在重生中得到升華,其羽更豐、其音更清、其神更活……這與鷹的重生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它悄悄地告訴了人們刻骨銘心的人生哲理。
在古巴比倫王國和古羅馬帝國曾將鷹作為王權的象征,生活在亞洲中部廣大土地上的哈薩克族等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把鷹作為崇拜的圖騰。草原人把大英雄喻為草原雄鷹,鷹一次比一次更艱難的磨難,都使靈魂受到一次次痛苦的洗禮,意志力變得越來越堅強。只有折斷了沉重的翅膀,才會有直沖云霄的飛行高度;只有經(jīng)歷大災大難的重生過程,才能深刻理解幸福的真諦。痛苦與幸福的因果循環(huán),構成豐富完整的人生。
沒有浴火重生的勇氣,就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只有勇于自我改革、自我更新、超越自我、解放自己,才能死而復生。像蠶破繭而出,才會變成美麗蝴蝶;蟬只有脫殼而出,才能生長翅膀飛翔。今天,我們享受現(xiàn)代文明之幸福,切不能忘記追求現(xiàn)代文明之痛苦。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也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不經(jīng)歷各個時代求解放、求新生的種種陣痛,就沒有今天的繁榮富強。
知變則勝,守常必敗。世界天天在改變,事物在不斷運動、變化、發(fā)展,從量變到質變,鷹的重生就是一個質的飛躍過程,必須勇于自我否定。否定自己,訣別過去是為了新生和上升,這要經(jīng)歷種種陣痛,像母親腹中的嬰兒,不經(jīng)歷陣痛,不會呱呱墜地。“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毕聱椧粯?,經(jīng)歷苦難的重生,將收獲一個全新的自我,獲得重上藍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