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佐諦
盥洗臺上,一直放著一瓶花——不記得是哪次野游摘了來的無名野花,已經(jīng)很久了。單薄細(xì)碎的花瓣,鵝黃的,水藍(lán)的,雖不起眼,卻也小巧可愛。
誰能想到,花瓶的水早已干涸,這束花也早已死去。
花凋謝后,大多脫離枝頭,慢慢干枯,蜷曲暗淡,化為塵土。而這束花的顏色絲毫不減,就算干涸枯死,也要保持綻放的姿態(tài),含笑而立。它生前是嫵媚動人的,而死后,竟也這般驚心動魄。我相信,這束花一定有著堅(jiān)定的信念,一心想為人間添來幾分美麗與生機(jī),用永不改變的笑容,給賞花人以鼓勵與慰藉。真是一束可敬可嘆的花啊。
也許,每一朵花都承載著類似的唯美的夢想,它們努力著,掙扎著,終于迎來盛開的時節(jié)。種子時,裹滿泥土的溫存;出芽后,爭相沐浴陽光和雨露;打骨朵,悉心醞釀顏色與芬芳;盛開了,借風(fēng)搖曳,散播清香。一朵花的生命流程,精美絕倫。堅(jiān)定的信念與不懈的努力,使它們奔赴并彰顯生命的極致。
不禁又想起梵高和他的向日葵。那片令人目眩神迷的長盛不衰的金黃高懸在歷史的夜空上,被投去太多仰慕者的目光。我看見梵高,看見那些落魄潦倒的日子,看見他不被理解的孤寂,也看見他瘋狂地勾畫心中的太陽。當(dāng)種子終于長成葵,欣欣向榮之時,我相信,那個時候的他定然笑得無比燦爛;當(dāng)他老去回顧一生,也定然口齒留香地吟出四字:那時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