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強勁
英國時間8月4日,倫敦托特納姆區(qū)發(fā)生警察槍殺一男子的事件。但這個小事件(“小CASE”)根本沒有得到報道,大概是因為政府和媒體等都真的把它當個“小CASE”,不值得一報。豈料,兩天后,“怒火”沖天而起。數百名倫敦市民拍案而起,火攻倫敦警察,進而演變成一場規(guī)模不小的打砸搶燒,著實讓倫敦警方乃至英國政府都受驚不小。
倫敦“怒火”讓我們想到了近來所發(fā)生的幾件“小CASE”。稍遠的是巴黎郊區(qū)騷亂,近點的有突尼斯騷亂。巴黎騷亂緣起警察追逐一非洲裔移民少年,逼迫后者觸電身亡。突尼斯騷亂則起因于城管毆打一無照商販,迫使后者自焚身亡。巴黎騷亂引發(fā)了大規(guī)模傷亡,街頭被燒公共汽車成百上千;而突尼斯騷亂則直接導致了總統(tǒng)出走、政府垮臺。
初看起來,這幾件事確實貌似“小CASE”,無非是警察或城管打死或逼死個把人。但最后它們引發(fā)的嚴重后果卻讓人們對“小CASE”背后的問題進行深思。這其中涉及到幾個問題。
其一,社會公平和諧問題。英法都是發(fā)達國家,沒錯,但大本鐘的高聳和凡爾賽宮的輝煌并不能掩蓋某些角落的暗淡。比如法國巴黎郊區(qū),那里聚集了大量外來移民,其生活水準甚至政治待遇都令人堪憂。比如倫敦的底層市民,在接二連三的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的沖擊下,日子并不輕松。再如此次遭射殺的29歲男子馬克·達根,其膝下就有四子。底層民眾在遭受強烈的事件刺激后,哪怕是看上去一個“小CASE”,長期醞釀的對社會不公的情緒就容易集中爆發(fā),造成大的動蕩。由此看來,建設公平和諧的社會是所有政府的執(zhí)政挑戰(zhàn)。
其二,公權濫用的問題。綜觀這幾個“小CASE”,里面都出現了警察或城管的身影,他們代表了相當的公權甚至是強力部門的公權。公眾在觀察和評判這幾起事件時,自然會提出如下疑問:巴黎的警察一定要將一個少年窮追猛打逼其觸電?突尼斯的城管面對一個商販,非要施暴而逼其自焚?英國托特納姆的警察面對單槍匹馬的馬克·達根,一定要將其“圍殲”?
當然,警方或城管也許有自己的解釋。但后來發(fā)生的動亂則說明,無論官方怎樣的解釋,在眾怒面前終將顯得無力。由此看來,行使公權力尤其是強力部門的公權力,務必慎之又慎。濫用公權必然導致民眾的反彈,甚至是強力的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