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偏見”的背后——從文化層面看王國維對南宋詞人的批評與接受

        2011-11-20 07:15:31趙曉嵐
        中國韻文學刊 2011年3期
        關鍵詞:文化

        趙曉嵐

        (湖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對南宋詞的整體評價頗低,著名詞人除辛棄疾外,其他均多所詆斥,甚或是全盤否定。他的這種觀點,曾引起相當大的爭議,許多學者認為是偏頗之見。筆者在此不擬進行是非之辨,但以為,雖則王國維作出這一論斷的主要標準是詞之“意境”(或曰境界)的高下有無,然而在他據(jù)此所得出的這一“偏見”背后,實則隱藏著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直所秉持的觀念,體現(xiàn)著他的文化眼光和文化選擇。因此,從文化層面對他的這些詞論進行觀照,或可進一步加深我們對這位大師的理解。

        王國維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其對文學的影響所持的看法,在《屈子文學之精神》中有精到的表述。他認為:

        我國春秋以前,道德政治上之思想,可分之為二派:一帝王派,一非帝王派。前者稱道堯、舜、禹、湯、文、武,后者則稱其學出于上古之隱君子,如莊周所稱廣成子之類?;蛲兄谏瞎胖弁?。前者近古學派,后者遠古學派也。前者貴族派,后者平民派也。前者入世派,后者遁世派也。(非真遁世派,知其主義之終不能行于世,而遁焉者也)前者熱情派,后者冷性派也。前者國家派,后者個人派也。前者大成于孔子、墨子,而后者大成于老子。(老子楚人,在孔子后,與孔子問禮之老聃,系二人,說見汪容甫《述學·老子考異》)故前者北方派,后者南方派也。此二派者,其主義常相反對,而不能相調和。觀孔子與接輿、長沮、桀溺、荷蓧丈人之關系,可知之矣。戰(zhàn)國后之諸學派,無不直接出于此二派,或出于混合此二派。故雖謂吾國固有之思想,不外此二者,可也。[1](P154)

        在這段話中,王國維分別用帝王派和非帝王派、近古學派和遠古學派、貴族派和平民派、入世派和遁世派、熱性派和冷性派、國家派和個人派的名稱,從淵源、崇尚、身份、行為方式、性情表現(xiàn)、目標指向等方面說明了中國春秋以前兩種不同的道德政治思想。由于前者大成于北地的孔、墨,后者大成于南方的老子,所以王國維又稱前者為北方派,后者為南方派。而戰(zhàn)國后的諸家學術思想,均是由此二派導源揚波,“故雖謂吾國固有之思想,不外此二者,可也?!?/p>

        在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道德政治思想作出了這種南北之分后,王國維于此文中進一步指出了雙方當時在文學上表現(xiàn)出的差異:詩歌為北方學派所專有,南方學派僅有散文文學。這是因為“詩之為道,既以描寫人生為事,而人生者,非孤立之生活,而在家族、國家及社會中之生活也?!北狈綄W派的理想,是入世,是“以堅忍之志,強毅之氣,持其改作之理想,以與當日之社會爭”,因此對現(xiàn)實的社會人生有深刻的體察,為詩歌創(chuàng)作積累了豐富的題材和情感;而南方學派的理想是遁世,“南方之人,以長于思辯,而短于實行,故知實踐之不可能,而即于其理想中,求其安慰之地”,[1](P155)因此多以散文的形式抒寫其遁世無悶、囂然自得的情志。

        然而僅就詩歌而言,想象力亦為其重要的原質之一,南人在此方面的偉大豐富又遠勝于北人。因此他又說:

        北方人之感情,詩歌的也,以不得想象之助,故其所作遂止于小篇。南方人之想象,亦詩歌的也,以無深邃之感情之后援,故其想象亦散漫而無所麗,是以無純粹之詩歌。而大詩歌之出,必須俟北方人之感情,與南方之想象合而為一,即必通南北之驛騎而后可,斯即屈子其人也。[1](P156)

        王國維于此處所論,實已從文化的角度指出了偉大作家和作品產生的原因:“大詩歌”之出,必須南北互通互融,將北方人的感情和南方人的想象合而為一,而“南人而學北方”的屈原正是融合了南北兩種文化的一個典型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王國維肯定想象是詩歌的原質之一,將情感和想象的完美結合作為“大詩歌”產生的必要條件,但他仍堅持情感的基礎性地位:

        要之,詩歌者,感情的產物也。雖其中之想象的原質(即知力的原質),亦須有肫摯之感情,為之素地,而后此原質乃顯。[1](P157)

        因此,他在文章的最后說:

        故詩歌者,實北方文學之產物,而非儇薄冷淡之夫所能托也。觀后世之詩人,若淵明,若子美,無非受北方學派之影響者。豈獨一屈子然哉![1](P157)

        他的這個結論,強調了北方入世、熱情的文化對詩歌產生的決定性作用,雖然未及于詞,但詩、詞既同為以抒情為主的“主觀之文學”,那么自可對我們分析他詞論背后的文化意義提供若干的啟示。

        王國維在南宋詞人中,對稼軒推賞最多最力,或稱其為南宋詞人中唯一堪與北宋人頡頏者[2](P10),或云“南宋詞人之有意境者,惟一稼軒”。[2](P77)稼軒的《賀新郎·送茂嘉十二弟》一詞,被譽為“章法絕妙,且語語有境界,此能品而幾于神者”[2](P20),甚而云“南宋只愛稼軒一人”[2](P75),其地位可謂獨尊。然則從文化上看,辛棄疾與其他南宋詞人相比,有何獨特之處呢?

        筆者以為,辛之所以如此受王的青睞,其原因正與屈原相同:他既具積極入世、熱情豪放、堅忍勇毅、憂國憂民的北方文化精神,又熏染了南方富于想象的浪漫風氣,當其將改變社會現(xiàn)實理想不能實現(xiàn)的抑郁牢騷發(fā)之于詞,遂能成為“有性情、有境界”的偉大作品,呈現(xiàn)出“橫素波、干青云”的宏大氣象。

        辛棄疾本為北人,出生于儒家文化昌盛的山東。而辛的祖上原籍隴西狄道,古來為征戰(zhàn)之地,李唐王朝亦由此而興。辛對自己原來的郡望十分自豪,曾自稱“家本秦人真將種”(《新居上梁文》)[3](P103)。因此等內外之因素,辛棄疾積極入世、勇毅堅忍的北方人之情感特征十分明顯。在當時民族矛盾十分尖銳的情況下,這種情感即表現(xiàn)為一種熱烈執(zhí)著的愛國主義,一生矢志于抗金恢復大業(yè)。尚在北方淪陷區(qū)的時候,他就對金人“分朋植黨,仇滅中華”,摧毀中原文化的行徑感到“怨已深,痛已巨,而怒已盈”(《美芹十論·觀釁》)[3](P21);祖父辛贊有意識地對他進行的抗金復國的教育,亦深深扎根于心中:“每退食,輒引臣輩登高望遠,指畫山河,思投釁而起,以紓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憤。嘗令臣兩隨計吏抵燕山,諦觀形勢?!?《美芹十論》)[3](P1)正是這種深深扎根于心底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感情,使他后來才有聚集二千義軍隸耿京“與圖恢復”,以及殺義端,擒張安國,決策南向等一系列“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圣天子一見三嘆息”(洪邁《稼軒記》)[3](P267)的英雄經歷。觀其進呈君相的《十論》、《九議》以及其他奏疏,使人驚嘆他何以會有如此深謀遠慮的的戰(zhàn)略思想,如不是真正具備政治家的熱情,視抗金復國為己任,豈能為此?而且他一再強調出兵山東的必要,《十論·詳戰(zhàn)》云:“今日中原之地,其形易、其勢重者,果安在哉?曰:山東是也。不得山東,則河北不可取,不得河北,則中原不可復?!盵3](P54)其中除了對地理形勢的戰(zhàn)略考慮外,不排除他對故鄉(xiāng)特有的熱愛之情。再觀其地方任上所作的一切抗金備戰(zhàn)措施,真可謂為北伐中原耗盡心血。表現(xiàn)在詞中更是一種纏綿不已的“西北望長安”的故土情結。縱覽南宋詞人群中,有北國家園淪陷之痛,又同時有真正馳騁戰(zhàn)場經歷的,除了辛棄疾,可謂絕無僅有(抗金名臣岳飛除外)。當時南方士大夫中雖不乏抗金有識之士,但相較辛棄疾這種與生俱來的家國一體的忠愛之情而言,理性的認識要多過切膚之痛。因此,辛棄疾的“北方人之感情”,既有特定時期中原人喪失故土故國之憤,又同時有其他詞人所不具備的經過戰(zhàn)火焠煉的堅忍頑強的收復之志,且具備封疆大吏獨當一面的杰出才干。可以說,辛棄疾是真正用全副生命和全部感情寫作的愛國詞人,由此也造就出他“慷慨不可一世”的英雄之詞。

        辛棄疾二十三歲渡江南下,至六十八歲卒,期間沉淪下僚和閑退的時間居于大半,雖曾數(shù)度出任方面大員,但處境孤危,抗金復國之志難伸,事功難有大成,其間境遇,頗類屈原。而其“借歌詞為陶寫之具”的過程中,亦繼承了屈辭中長于想象的南方感性文化精神。且不說其寫山之“青山欲共高人語,聯(lián)翩萬馬來無數(shù)”(《菩薩蠻》),寫石之“補天又笑女媧忙,卻將此石投閑處”(《歸朝歡》),寫潮之“截江組練驅山去,鏖戰(zhàn)未收貔虎”(《摸魚兒》),寫樹之“倚巖千樹,玉龍飛上瓊闕”(《念奴嬌》)等想象夸飾之作,也不說其寫夢如《蘭陵王》之類譎怪之作,單看詞中最常見的月詞如《太常引》寫重磨飛鏡、乘風斫桂,以浪漫手法寄托現(xiàn)實壯志;《水調歌頭》與李白、蘇軾相約天宇,共酌高歌,從意境的遼闊而言,當與東坡相視而笑,從想象的奇特而言,較蘇軾中秋詞更甚;而《木蘭花慢》送月詞更是充滿奇思異想,就月亮的運行提出了天體學的問題,無怪王國維《人間詞話》稱其“詞人想象,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2](P12)辛棄疾明言此詞仿屈原《天問》,一騷一詞,遙相呼應,亦可謂“千古離騷文字,芳至今猶未歇”(《喜遷鶯·謝趙晉臣敷文賦芙蓉詞見壽》)了。

        如前所述,王國維是將屈原推為將“南方人之想象”與“北方人之感情”完美結合的詩人代表的。這種南北文化的結合,使屈原能取镕經意,自鑄偉辭,成為先秦文學的最后總結和光輝代表,為后來的文學樹立起新的范式。而將北方人關注現(xiàn)實、積極入世的感情和南方人的浪漫想象力在詞中加以結合的辛棄疾,同樣也以其“大聲鏜鞳,小聲鏗鍧”之作,在詞中“于翦紅刻翠之外,屹然別立一宗”。王國維雖未明確將其定為宋詞的總結,但屢云“南宋唯一稼軒”,其意已隱然在焉。

        然而王國維之賞稼軒詞,于“北方人的感情”和“南方人的想象”二者之中,實亦有所側重?!度碎g詞話》曾云:“稼軒之詞豪”,[2](P11)又云“蘇 、辛,詞中之狂?!盵2](P11)“詞豪”之語,或啟自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六所云:“稼軒有吞吐八荒之概,而機會不來。正則可以為郭、李,為岳、韓,變則即桓溫之流亞。故詞極豪雄,而意極悲郁?!盵4](P3925)所謂的“吞吐八荒”之概,當是指其勇于任事、矢志恢復的英雄志氣和特出才能,而“詞中之狂”的“狂”,也是以進取作為其精神特性的。由此我們可知王國維論詞所重,仍為北方入世進取的文化精神,這與他在《屈子文學之精神》中以詩歌為北方文學之產物的觀點正相一致。關于此點,《人間詞話未刊稿》中的兩則詞論可為佐證。一則云:

        文文山詞,風骨甚高,亦有境界,遠在圣與、叔夏、公謹諸公之上,亦如明初誠意伯詞,非季迪、孟載諸人所敢望也。[2](P24)

        又云:

        竹垞痛貶《草堂詩馀》而推《絕妙好詞》,后人群附和之。不知《草堂》雖有褻諢之作,然佳詞恒得十之六七。《絕妙好詞》則除張、范、辛、劉諸家外,十之八九,皆極無聊賴之詞。[2](P24)

        文天祥生當末世,一生殫精竭慮,欲回狂瀾于既倒,補破碎之山河。雖不以詞名家,但其詞的慷慨悲壯處,不在稼軒之下。如《酹江月》: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蛩四壁。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杰。 堪笑一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fā)。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fā)。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此等詞作,充溢著對國家、民族深切強烈的思想情感,政治家堅忍勇毅、頑強進取的用世之志明明可見,顯屬王國維所言“北方派”的文化精神。而他將張孝祥、范成大、辛棄疾、劉過等有北方豪雄之氣和進取意志的詞家排除在“極無聊賴詞”之外,也同樣說明了他在論詞時對“北方人的感情”這一要素的重視。故有論者言:“王國維的`境界'說以及他的文學批評,絕非如 `今人'給他`包裝'的那樣 `卓犖'遺世、超然人間;憂生憂世、關注國運民脈,乃貫注于其畢生的學術(包括文學)業(yè)績之中?!盵5](P256)

        王國維褒貶相參的南宋詞人有二:一為姜白石,一為陸游。其中論白石尤多。

        在《人間詞話》中,王對白石的評價是“有格而無情”,[2](P10)“雖似蟬脫塵埃,然終不免局促轅下”,[2](P11)“猶不失為狷”,[2](P11)“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終不能與于第一流之作者也 ?!盵2](P10)又云 :“詩人對宇宙人生 ,須入乎其內 ,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夢見?!盵2](P15)又認為他寫景詠物之作,有“隔”的毛病:“美成《蘇幕遮》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覺白石《念奴嬌 》、《惜紅衣 》二詞,猶有隔霧看花之恨 。”[2](P8)“詠物之詞,自以東坡《水龍吟》最工,邦卿《雙雙燕》次之。白石《暗香》、《疏影》,格調雖高,然無一語道著,視古人`江邊一樹垂垂發(fā)'等句何如耶?”[2](P9)“白石寫景之作,如`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數(shù)峰清苦 ,商略黃昏雨 '、`高樹晚蟬 ,說西風消息',雖格韻高絕,然如霧里看花,終隔一層 ?!盵2](P9)

        白石所以得王氏如許之評,從南北文化的角度衡之,則因白石之文學精神,主要表現(xiàn)為南方派。白石為江西饒州人,晚生于辛棄疾約十五年,主要生活在宋孝宗隆興至宋寧宗嘉定這一段宋金之間相對和平的時期,因此缺乏像稼軒那樣在北方淪陷區(qū)的生活經歷和戰(zhàn)爭體驗。他于詩、詞、書、樂等方面均有造詣,曾一度有用世之志,向南宋朝廷進《大樂議》和《圣宋鐃歌》,但其事不行之后即未再求仕,而是在仕、隱之間奔走于公卿之門,布衣終身。觀其一生行事,絕類王國維所言之“南方人”的文化特點:“南方之人,以長于思辯,而短于實行,故知實踐之不可能,而即于其理想中求其安慰之地,故有遁世無悶、囂然自得以沒齒者矣?!?/p>

        如前所述,王國維以詩歌為感情的產物,南方人所長的想象原質(知力原質)于詩歌中“須有肫摯之感情,為之素地,而后此原質乃顯”,“詩歌者,實北方文學之產物,而非儇薄冷淡之夫所能托也?!庇谑?我們可知“白石有格而無情”之評正與其南北文化之論相應:“格”,南方的“知力原質”可致,故白石有之;“情”(按:指堅忍勇毅、積極進取、改作社會的入世熱情),正為南方派所短,故白石無之。又因“情”在王氏的詞論中居于基礎的地位,為其“意境”說的核心構件,故王氏“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之嘆,正恨白石雖具南方人之偉大豐富的想象原質(知力原質),卻乏北方人之感情,故終不能如屈原般“與于第一流之作者也?!倍湔摪资瘜懢霸佄镏案簟?亦可由此得解:非技巧(知力的原質)之不工,實感情之未到。

        但白石于文化上的大體取向雖是王氏所言的南方派,是趨向于先秦的遁世主義、個人獨善,但南北之驛騎既通,時代既變,其遁世和獨善的方式,自會因主客觀條件的變化而有所改變。筆者在《姜夔和南宋文化》一書中,曾指出了當時南宋所獨有的一種“江湖文化”:在傳統(tǒng)的士農工商之外,出現(xiàn)了奔走江湖、趨向城市謀生的新的社會一業(yè),一部分“士”成為江湖中的“閑人”,出現(xiàn)了非仕非隱的第三態(tài)。這種處于第三態(tài)的江湖之士,既不能“外王”以經世,又非“內圣”以修身,他們或為“訓導蒙童子弟”的館客,或作“講古論今、吟詩和曲、圍棋撫琴、投壺打馬、撇竹寫蘭”的食客,“明經”無所用,文藝之才成為依附他人、用以謀生的手段,既非仕宦而食官祿,又非漁樵自給。而白石終其一生,都處于這樣非仕非隱的狀態(tài),依違于入世和出世之間,因此也屬于“江湖”中人。這種江湖之士因生存方式、生存狀態(tài)的依附性,其人格的獨立性往往大打折扣,時常會面臨著“ 欲潔何曾潔,云空未必空”的尷尬。[6](P477-488)或者正是從這個角度,王國維認為白石“雖似蟬脫塵埃,然終不免局促轅下”,對宇宙人生未能入乎其內、出乎其外。甚至批評說:

        東坡之曠在神,白石之曠在貌。白石如王衍口不言阿堵物,而暗中為營三窟之計,此其所以可鄙也。[2](P29)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蔽膶W之事,于此二者不可缺一。然詞乃抒情之作,故尤重內美。無內美而但有修能,則白石耳。[2](P27)

        然而,白石其人,雖為江湖之士,卻又與當時一般的江湖之士不同。筆者曾以“人在江湖,身能由己”概括其生平行事,認為“同與他同時代或后于他的江湖之士相較,他都以不同流俗的品格表現(xiàn)出獨立不羈的人格精神”[6](P488),“從姜夔的詩詞中,看到的不是對名人、權貴的諂諛和媚態(tài),而是文藝上的相知,人格平等的交往,甚至不時露出散淡的情懷以至于兀傲。”[6](P492)他“生活于塵世又不至于沉淪,始終保持超塵脫俗的雅趣;本為生計而依托于達官,卻又拒絕送田捐官,不卑不亢;寄人籬下卻不向某個主人出賣自由?!盵6](P493)

        那么,白石精神上的此點特質,究竟屬南屬北呢?王國維曾以“廉貞”概括屈子的性格,以為“廉”為南方學者之優(yōu)為,“貞”則源于北方學派。[1](P156-157)觀白石之行,其忠君愛國之熱情自不如九死不悔的屈子,但在維護個人的人格獨立方面,實亦當?shù)靡粋€“貞”字。由是觀之,白石之文學精神,應是南北相混。然北少而南多,“北體而南用”,北方勇毅堅忍、改作社會之熱情,轉變?yōu)閷€人精神獨立和自由的維護。王國維大約有見于是,故論白石詞,又稱其“猶不失為狷”[2](P11)(狷者,有所不為),褒其“尚有骨”[2](P74),且云薛收賦“韻趣高奇,詞義晦遠。嵯峨蕭瑟,真不可言”的氣象,白石詞略得一二[2](P7)。按所謂“韻趣高奇,詞義晦遠。嵯峨蕭瑟,真不可言”的氣象,實可于莊、列的散文中得之,為南方文化之所長,白石有之,正其宜也。然此一評語本為王無功稱道薛收《白牛溪賦》之言。此賦今雖不存,但白牛溪為隋末北方大儒王通講學之地,薛收為其弟子,因此其內容當與王通講學傳道有關。而王無功為王通之弟,曾三仕三隱。由此我們可知此賦實含南北相雜之文化因子,王氏稱賞此種氣象,亦與其南北文化相融方出“大詩歌”之論暗合。他之所以最愛白石詞中的“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2](P17),也許正因其具有“嵯峨蕭瑟,真不可言”這種峭拔孤寒的氣象吧。

        持此南北文化的視點,則其論陸游“有氣而乏韻”[2](P10)之語亦可解釋:氣,即魏征于《隋書·文學傳序》所言“河朔詞義貞剛,重乎氣質”之“氣質”,為北方的;韻,據(jù)葉嘉瑩的解釋,指作品所具有的一種含蘊不盡的余味,即婉轉曲折、深遠幽微之美[7](P256),此種特質,為南方的。放翁生于北方,正當金兵滅遼后南下攻宋的亂世,有過“兒時萬死避胡兵”的慘痛經歷,故其如稼軒一樣對家仇國恨有深切之感受,一生富積極用世之熱情,于中原之恢復不遺余力,其“北方人的感情”發(fā)之于詞,便具有了“豪壯典麗”[2](P74)的特色。放翁于南方的文化當然也有所接受,其詩歌即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其詞也有一些深情婉轉之作,但大略言之,其文化精神,是北多而南少,且未能如稼軒般熔鑄一爐,故如葉嘉瑩所言:“如果就放翁詞本身來看,則其所短正在于過分偏于豪放發(fā)揚,因而乃缺乏了一種含蓄蘊藉之美 。”[7](P256)

        在稼軒、姜夔之后的南宋詞家中,尚有夢窗、梅溪、玉田、草窗、西麓等人為王國維所道及,王氏對他們持激烈的批評態(tài)度,有“面目不同,同歸于鄉(xiāng)愿而已”[2](P11),“若梅溪以下,正所謂`切近的當、氣格凡下 '者也 ”[2](P24),“最惡夢窗、玉田”[2](P75),“玉田 、草窗之詞,所謂`一日作百首也得'者也”[2](P24)等諸多貶斥之語,且言 :“梅溪 、夢窗 、玉田 、草窗 、西麓諸家,詞雖不同,然同失之膚淺。雖時代使然,亦其才分有限也 ?!盵2](P17)點出了“ 時代 ”、“才分”為梅溪等人之詞“失之膚淺”的主要原因。那么這時代、才分對以上之諸人在接受南北文化方面究竟有何影響,并且進而影響到他們作品的面貌和王氏對他們的評價的呢?

        梅溪、夢窗、玉田、草窗、西麓諸人,主要的生活時代,均在號稱“中興”的孝宗朝之后。南宋國勢自孝宗朝后即呈“無可奈何花落去”之勢,衰頹難振,特別是開禧北伐失敗以后,南宋已只能偏安自保,再也無力北圖。伴隨著英雄主義精神的退潮,是偏安逸樂之風的盛行。此外,自思想界言之,則南宋中后期為理學大行其道的時代。理學雖源于北方之儒學,但其中已混入了大量的佛、道等南方之學的成分,長于思辯,好談“義理心性”,其價值的中心取向由追求事功之“外王”轉向了重視精神的“內圣”。所以南宋的理學家中雖有外主抗戰(zhàn)、內修美政之議,但終乏實干之才,往往能言而不能行。其影響于士林,于政治的表現(xiàn)是清談之風日盛,然“美意雖多,實政未究”,以致理宗亦曾感嘆“虛論誠無益于國?!?《宋史全文》卷三二)而日常生活中,則“在這種理學觀念的熏染和規(guī)范下,宋代(尤其是南宋)文人士大夫大都追求一種高雅不俗的生活情趣和審美趣味,而與唐人的浪漫多情、外向熱烈而不重理性的時代風格大異其趣。拿南北宋來比較,理學盛行后的南宋儒生士人比起北宋更加溫文爾雅,舉止`中節(jié)'而合`理',其文化行為(包括創(chuàng)作)更加重守道義,瀟灑而又厚德,山水云林、清笙幽笛、品竹賞梅等等,成為主要的好尚?!盵8]

        丹納言:“作品的產生取決于時代精神和周圍的風俗。”[9](P76)與南宋中后期這種偏安享樂的時代特點相應,北宋周邦彥一路講究詞法、字面、音律的詞重新成為創(chuàng)作中的典則和時尚,以應歌合樂、宴會酬酢為目的詞作大量出現(xiàn),此即是王氏所言的詞成了“羔雁之具”[2](P17)。又由于理學盛行的精神文化環(huán)境,使他們極力推崇“雅詞”,要求詞的意趣雅正,即或有身世之悲感,亦講究“發(fā)乎情,止乎禮義”。這種刻意求雅的結果,是讓他們的詞作與北宋詞人相比,失卻了性情上的真實自然,于是便出現(xiàn)了“游詞”之病:“規(guī)模物類,依托歌舞。哀樂不衷其性,慮嘆無與乎情。連章累篇,義不出乎花鳥;感物指事,理不外乎酬應。雖既雅而不艷,斯有句而無章 ?!盵10](P799-800)梅溪 、夢窗 、玉田、草窗、西 麓等輩 ,其出身固有高低,但既處此時代的大環(huán)境中,自是概莫能外。如以王國維南北文化賦予文學不同精神質素的觀點來看,他們于詞作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文化特性,亦如白石一般,主要為個人的、遁世的、冷性的,為南方派。王氏論詞,既以“北方人的感情”為詩歌的第一要素,特別重視入世之熱情,則這些人同為王氏所貶,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至于王氏所說的這些人詞作“ 膚淺”的另一原因——“才分”,則屬于他在《屈子文學之精神》中所言的“知力的原質”。這本為南方派之所長,但同為南方派,其間當又有高下之分。王氏言南宋中后期詞人“膚淺”而不及于白石,顯然是認為白石的才分要高過這些人了。此點,也可說明他為什么對白石持一種貶中有褒的矛盾態(tài)度。

        概言之,王國維對南宋詞家的接受與批評,說明他論詞雖以“境界說”為旗幟,但所持之文化眼光,是與《屈子文學之精神》中論詩的觀點相一致的:即以詩歌為“北方文學之產物”,以“北方人之感情”為詩歌的基礎,強調積極入世、改造社會的精神和熱情,特別推重融合了“北方人之感情”和“南方人之想象”的作家作品。因此,在清代的詞論家中,比之重醇雅、聲律的浙派和重比興寄托的常州派,王國維的詞論無疑蘊含了更為積極的社會意義,體現(xiàn)了更為宏闊的文化視角。

        [1]洪治綱主編.王國維經典文存[C].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3.

        [2]王國維.人間詞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鄧廣銘輯校審定,辛更儒箋注.辛稼軒詩文箋注[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4]唐圭璋編.詞話叢編[Z].北京:中華書局,2005.

        [5]陳鴻祥.人間詞話·人間詞注評[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6]趙曉嵐.姜夔與南宋文化[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

        [7]葉嘉瑩.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8]劉揚忠.南宋中后期的文化環(huán)境與詞派的衍變[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7(6).

        [9]丹納著,傅雷譯.藝術哲學[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89.

        [10]金應珪.《詞選》后序[A].施蟄存編.詞籍序跋萃編[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xiàn)代文化
        構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亚洲AⅤ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资源| 精品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 | 无遮高潮国产免费观看| 日韩一区二区不卡av|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成人爱| av素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内射一级一片内射视频| 射精区-区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日本在线观看不卡| 蜜桃视频中文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一级黄色片| 国产精品日韩亚洲一区二区 | 正在播放国产多p交换视频| 麻豆av传媒蜜桃天美传媒|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网站|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久久| 97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一线二线三线写真| 婷婷第四色| 少妇太爽高潮在线播放| 天天做天天摸天天爽天天爱|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俺也去| 丰满少妇被爽的高潮喷水呻吟|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在线播放|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蜜臀| 成人国产乱对白在线观看| 91偷拍与自偷拍亚洲精品86 | 国产精品自在线免费|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性色|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cn| 国产在线视频h| 亚州中文热码在线视频|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