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井輝
引言
農村稅費改革以來,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以后,中央出臺了一系列的惠農政策,使農民負擔減輕,土地價值明顯提高,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也日漸突出。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城鎮(zhèn)化、工業(yè)化的發(fā)展不可避免地占用大量的農村土地,由此引發(fā)的土地承包、土地流轉糾紛也日益增多,并呈逐年上升趨勢,已成為近年群眾上訪的一大熱點,影響了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和農村社會經濟秩序的穩(wěn)定,進而成為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一大因素。由此各地紛紛成立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把原來的行政程序轉變?yōu)榉沙绦?,對于合理化解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完善土地承包關系、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1. 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的主要職責
負責處理本委員會管轄范圍內的承包合同糾紛案件,充分保護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負責管理仲裁員和組織仲裁工作;領導和監(jiān)督調解委員會開展工作;及時做好調解、仲裁的文書工作及案卷的整理歸檔及印鑒管理工作;總結并組織交流辦案經驗。
2.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的仲裁作用
2.1農村土地政策的落實,承包土地的變更、調整,土地經營權證的發(fā)放均由政府實施。由政府行使仲裁權,更利于準確地判斷是非,做出正確裁決;對發(fā)放經營權證中出現(xiàn)的錯誤也更利于及時糾錯。
2.2仲裁程序比訴訟更加方便、快捷。仲裁期限為60日,而訴訟期限一般是六個月,因此仲裁更有利于對農民合法權益的及時保護。同時《仲裁法》第五十二條規(guī)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不得向當事人收取費用,仲裁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免費仲裁也減輕了農民負擔。
2.3通過開展仲裁,減輕了各級黨委、政府及信訪部門的信訪壓力,也規(guī)范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的解決方式。
2.4破解了一些土地承包糾紛投訴無門的難題,填補了機制上的缺陷。
3.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的發(fā)展建議
3.1樹立宗旨觀念,和諧化解糾紛
申請仲裁的當事人解決糾紛大多經歷了多層級、多部門的往來奔波,而調處未果,已經身心俱疲、滿腹怨言,將一線希望寄托于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這些人多是弱勢群體,有的未分到地,有的地被抽回,有的經營權被侵害等。每位仲裁員要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人性化接待當事人,端一杯熱茶,露一張笑臉,說一句暖心話,拉近與群眾的距離。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和呼聲,能當場解答的,現(xiàn)場釋疑解惑;符合受理條件的,依法受理;不符合受理條件的,下發(fā)不予受理通知書,并告知當事人到相關部門辦理。多年來,仲裁委員會一直致力于和諧化解糾紛,能通過宣講法律政策化解矛盾的,不進入仲裁程序;有調解希望的,盡量調解不裁決。
3.2克服重重困難,用心、用力、用情調處案件
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面廣,政策性強,工作量大,特別是國家惠農、強農政策實施后,農業(yè)效益和土地價值大幅提升。過去在土地承包過程中積淀的各種矛盾逐漸顯現(xiàn),由此引發(fā)的糾紛案件日趨增加。如果放任糾紛不妥善處理,或者仲裁出現(xiàn)錯誤和偏差,都將導致嚴重的后果。為此全體仲裁員克服種種困難,視維護農民合法權益與農村社會穩(wěn)定為己任。要克服仲裁條件艱苦、仲裁庭不規(guī)范的難題,要嚴格依法仲裁,確保程序合法;經費不足,能節(jié)省的盡可能節(jié)省,維持仲裁工作開展。用心、用力、用情調處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為構建九臺市和諧社會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用心是指為了查清案件事實,多次調查取證、查閱各種法律、政策,遇到疑難問題常向上級業(yè)務部門請示,全心辦案。如在某村農民經營的水庫淹沒線高程217.35米以下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分配人口時點界定問題上,仲裁員們經多次艱難的調查取證,查明涉案土地系以其方式承包土地,認為該土地的安置補助費和土地補償費應80%分配給征地補償安置協(xié)議生效之日現(xiàn)有的2、3社集體經濟組織成員,20%留歸集體經濟組織。但鄉(xiāng)鎮(zhèn)政府和多數(shù)農民對以征地補償安置協(xié)議生效之日界定分配人口持有異議,后來經請示省業(yè)務主管部門,證實仲裁員們的觀點是正確的。
用力是指仲裁員在調處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時敢碰硬、勇?lián)敗⒉煌普?。如某?社農民徐某1987年結婚后戶口一直沒有外遷,至今仍在該社,長子張某某于1991年10月出生,出生后也將戶籍落在該社。但在1997年第二輪農村土地延包時,該村沒有承包給母子二人土地。案件受理后,仲裁員們頂住了來自多方的壓力,依法確認徐某和張某某母子的農村土地承包資格。但在落實承包地時,少數(shù)別有用心的人誤導群眾說是仲裁委員會的仲裁是枉法仲裁,根本不具有法律效力,引發(fā)了群體上訪案件。但經市政府組織專家、群眾代表查閱仲裁檔案和查證,確認仲裁裁決認定的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正確,沒有任何瑕疵。
用情是指在調處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時實行“人性化仲裁”,能調解的盡可能的調解。在調處某村農民王某某與該村委會糾紛一案時,為了將矛盾化解在基層,仲裁員多次放棄休息時間,反復耐心、細致地向當事人宣講國家的土地承包政策直至雙方當事人在調解協(xié)議書簽字,調解圓滿成功。這種默默地踐行全心全意為民服務宗旨,無私奉獻的意識已深深扎根在全體仲裁員心中。
3.3勇于探索,清正廉潔仲裁
從近幾年受理的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看,經過仲裁后,相同性質的問題有了參照在基層就可以解決。市里受理的案件多數(shù)都是新問題、新情況,很少重復。工作中仲裁員既要深刻領會所涉及的法律、政策精神實質,又要積極探索,剖析案情的著眼點,做到仲裁事實清楚、定性準確、法律適用適當。對每一起案件都嚴格按照嚴格法律法規(guī),除了告訴雙方當事人負責舉證責任外,仲裁庭組成人員往往是深入村屯、下到田間地頭廣泛接觸群眾,走訪知情人,實地勘驗,查實案件的真實情況,找準糾紛的焦點,依法仲裁。
仲裁庭起著“準法庭”的作用,仲裁員手中掌握著相當?shù)臋嗔Α楣龍?zhí)法、廉潔辦案,仲裁員始終做到“五個堅持”。 即堅持公正、公平、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則;堅持能調則調,當裁則裁的原則;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堅持依法獨立辦案的原則;堅持先生產后解決糾紛的原則。從案件的受理到審理再到結案歸檔,嚴格依照《農村土地承包法》、《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解仲裁法》、《吉林省農村土地承包仲裁試點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guī)、政策的規(guī)定規(guī)范操作,不辦人情案、假案。
3.4抓好協(xié)調,建立良性互動機制
沒有密切的配合與協(xié)作,仲裁的科學性和權威性就難以保障,仲裁結果也難以執(zhí)行和落實。因此在仲裁實踐中要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與交流,建立部門間相互協(xié)調、良性互動的運行機制。一是在案件受理上加強同法制、法院、司法的協(xié)作,確保案件受理符合法律規(guī)定。二是在業(yè)務上,甘當學生,多向上級業(yè)務部門或有關部門請示、學習,使法律知識學習經?;?。三是在政策把握上,加強與林業(yè)、國土、水利、法制等部門的銜接,建立經常性的溝通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