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樹杰
(中油遼河油田公司鉆采工藝研究院,遼寧 盤錦 124010)
現(xiàn)有SAGD注汽管柱(封隔器、伸縮管及隔熱管等)是否適合過熱蒸汽注入條件,目前還沒有相關的研究,這樣使得過熱蒸汽注入配套工藝技術在井下工具的設計、選材方面,缺少必要的科學理論依據(jù)。本文將對在石油工業(yè)中廣泛使用的工具及井口主要材料的高溫力學性能、高溫組織在試驗、統(tǒng)計和微觀組織分析的基礎上,綜合評價其服役可靠性。
“過熱蒸汽條件下材料性能評價”研究課題,共有4種研究材料,即注汽井口材料30Cr-Mo;隔熱油管材料N80;注汽工具材料38Cr-MoAlA、65Mn等。
試驗材料用30CrMo鋼,其化學成分分析結果(質(zhì)量分數(shù))為:
Cr/0.92、Mn/0.59、Si/0.23、Ni/0.017、Mo/0.167、P/0.025,符合30CrMo鋼的成分要求。
1.2.1 顯微組織
(1)制樣:將12個試樣分別加熱到300℃、400℃并保溫60分鐘后,淬火,保留高溫組織。與室溫的6個試樣,經(jīng)粗磨,細磨,拋光后腐刻,所用腐蝕劑均為2%的硝酸乙醇溶液,均腐蝕2-3秒,后于Leica金相顯微鏡進行組織觀察。
(2)組織觀察與分析
室溫與高溫的顯微組織見圖1.1、圖1.2所示。由圖可見,30CrMo鋼的基體組織為珠光體和鐵素體,在圖1.1a中部分組織呈半連續(xù)帶狀分布,按GB/T13299-1991《鋼的顯微組織評定方法》中帶狀組織C系列評級標準,確定其帶狀組織為1級,對材料的塑性和韌性有較大的影響(各向異性),鐵素體晶粒基體上有1-2條連續(xù)的和幾條分散的鐵素體-珠
圖1.1 30CrMo鋼顯微組織(200×)
圖1.2 30CrMo鋼掃描電鏡顯微組織(3000×)
光體帶。圖1.1b、c的晶粒度都比圖1.1a小,所以 300℃、400℃下的 30CrMo塑性、韌性比常溫時有較大提高,但300℃下晶粒碎化且出現(xiàn)了部分網(wǎng)狀鐵素體等組織缺陷,導致其強度、脆性升高,韌性降低;圖1.1c中晶粒最均勻。在掃描電鏡下可以明顯看出板條狀珠光體的片間距,高溫時和室溫下差別不大。
1.3.1 硬度
不同溫度下硬度值測量結果如表1.1所示,不同溫度下的硬度值比較結果如圖1.5所示。
可以看出30CrMo鋼的硬度值隨溫度變化不大,300℃和400℃分別比室溫升高0.8%和降低1.3%。
表1.1 不同溫度下硬度值(HV)
1.3.2 拉伸性能
沿30CrMo鋼管上縱向取樣,按GB 6397-86加工成常溫拉伸試樣,按GB4338-84加工成高溫拉伸試樣,試樣尺寸如圖1.6所示,在CMT 5105微機控制電子萬能試驗機上進行恒應變速率拉伸實驗,拉伸速率為3mm/min。
300℃和400℃高溫情況下,屈服強度分別下降6.8%和5.3%;抗拉強度分別升高3.3%和下降5.5%,延伸率分別升高8%和37.8%,斷面收縮率分別升高7.3%和18.7%。在強度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塑性獲得了很大的提升。
圖1.6 、低溫拉伸圓形比例試樣及尺寸
1.3.3 疲勞強度
沿縱向取樣,加工成光滑疲勞試樣,如圖所示1.9所示
分別進行室溫、400℃的拉壓對稱循環(huán)疲勞實驗,設定循環(huán)周期1×105為疲勞壽命,試驗交變載荷的頻率為500周/min,應力比R=-1;應力幅值根據(jù)抗拉強度設定,如表1.9所示,采用插值法設定實驗方案,結果如表1.9所示
圖1.9 30CrMo鋼疲勞試樣
表1.9 疲勞實驗方案及結果
疲勞強度具有很好的適應性,可以在300-400℃環(huán)境下服役。
SAGD過熱蒸汽注入井下工具及井口的研究及實驗,可完善超稠油油藏的SAGD開采工藝,可以大大提高井底的干度和蒸汽攜帶的熱焓,能夠進一步提高中深層超稠油開采效果。對遼河油田稠油油藏開發(fā)方式的轉變具有深遠的意義,為SAGD開采超稠油油藏的產(chǎn)業(yè)化應用提供技術支持。隨著油井產(chǎn)量的增加必將產(chǎn)生顯著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王家宏.中國水平井技術應用評價及實例分析[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2.
[2]萬仁溥.采油工程手冊[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