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莘, 林巧佳
(福建農(nóng)林大學材料工程學院,福建福州350002)
慶陽民居室內(nèi)裝飾品紋樣構圖研究
劉學莘, 林巧佳
(福建農(nóng)林大學材料工程學院,福建福州350002)
采用個案法、歸納法和文獻法對慶陽民居室內(nèi)裝飾品的紋樣構圖進行了研究,結(jié)果表明:慶陽民居室內(nèi)裝飾品的紋樣構圖有共用形、形中形和復合形三種方法;這三種構圖方法受到古代八卦、數(shù)字觀念的影響,凸顯求子、求壽、求貴和圖騰崇拜的主題;蘊含了儒家“中、和”,“善加于物”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慶陽民居; 裝飾品; 構圖
慶陽地處甘肅東部,氣候干旱,民居中多砌制土柜、土臺再加以白紙裱糊用于室內(nèi)陳設,少有木質(zhì)家具。以“香包”為代表的慶陽民居室內(nèi)裝飾品,造型多變、色彩艷麗,為該地區(qū)外表簡陋、色彩單調(diào)的居室空間增添了些許生機。由于慶陽區(qū)位偏僻,信息閉塞,使其獨特室內(nèi)裝飾藝術得以原生態(tài)的保存,少受外來文化影響,極具華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與率真著實的造物之美[1](P71)。
戴春森對慶陽香包掛件的類型和紋樣意旨進行了研究[2](P32);周軍對其紋樣題材進行了歸納[3](P21);馬雪艷對紋樣的文化內(nèi)涵進行了分析[4](P93)。然而,對慶陽民居室內(nèi)裝飾品的圖案構圖卻少有涉獵。本文試圖對慶陽民居室內(nèi)裝飾品造型進行個案分析,揭示其裝飾紋樣的構圖方法,并找到其構圖方法的原因和較深層次文化內(nèi)涵,以期為慶陽民間飾品研究體系的完善,為傳統(tǒng)造型藝術的傳承添上一筆。
慶陽民居室內(nèi)飾品種類多樣,紋樣繁雜,包括植物紋樣、動物紋樣、人物紋樣、符圖紋樣等[5](P9)。本文選取10幅典型紋樣圖片進行分析。
圖1-1a六娃和合是由三個娃娃共用四肢和軀干組成的六個娃娃效果的造型;1-1b喜相逢是由四鳥四魚互相銜口組成的左右對稱的造型;1-1c龜蛇盤結(jié)是由雙蛇盤旋龜組成的造型;1-1d五毒蛙是由一只大蛙和其身上的五毒組成的造型;1-1e百鳥朝鳳是以鳳為構圖中心,周圍飾以其它形體較小的喜鵲、鴛鴦等組成的造型;1-1f蝶戀花是由五只蝴蝶盤旋牡丹組合的造型;1-1g人魚娃娃是由人頭和魚身復合的造型;1-1h蛇身娃娃是由人頭和蛇身復合的造型;1-1i雙魚共首是由雙魚共用軀體組合的造型;1-1j五福捧壽是由五只蝙蝠盤旋壽字組合的造型。
圖1-1 紋樣造型
圖1-2 紋樣造型方法的抽象表達
通過上面分析可知,慶陽民間室內(nèi)裝飾品的紋樣在構圖上主要遵循如下三種方法:第一,共用形法,如圖1-1a、1b和1i所示,為兩個或多個紋樣實現(xiàn)重疊,共用身體的同一部分,造型可抽象為圖1-2a;第二,形中形法,如圖1-1c、1d、1e、1f和1j所示,為一種紋樣作為載體,另一紋樣在其內(nèi)部實現(xiàn)疊加的方法,造型可抽象為圖1-2b;第三,復合形法,如圖1-1h和1i所示,為互不相同的兩種紋樣各取其中的一部分實現(xiàn)組合的方法,造型可抽象為圖1-2c。
共用形六娃和合 (圖1-1a)主要是受我國古代數(shù)字觀和陰陽八卦觀的影響,古代數(shù)字觀認為單數(shù)為陽,偶數(shù)為陰,因此顯陽性的男娃為一個,陰性的女娃為兩個,而在陰陽觀看來男娃代表陽爻,女娃代表陰爻,一陽二陰以中心點旋轉(zhuǎn),表示陰陽合一、陰陽轉(zhuǎn)化,又分別構成艮、震、坎三種卦象,代表山、雷、水三種先民賴以生存的自然現(xiàn)象,分別所屬于先民息息相關的土、木、水三種五行,艮、震、坎又均為陽卦,代表家中少男、長男、中男三個男丁,圖案中雖有女娃,實質(zhì)卻均為男娃,體現(xiàn)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陰陽觀,暗含了“求子、多子”之義。
共用形喜相逢 (圖1-1b)和雙魚共首 (圖1-1i)則體現(xiàn)對自然現(xiàn)象的模仿,當先民們看到水中兩魚相向而過和水鳥捕魚的情形,反映在大腦中,便創(chuàng)造了上面的紋樣。另外,雙魚共首,也可以理解為借陰陽兩魚相交的圖形,體現(xiàn)對陰陽相交、男女媾和繁衍后代的渴望,喜相逢則是取魚為陰,鳥為陽,魚鳥銜口即為男女交合,與雙魚共首表意類似。
形中形龜蛇盤結(jié) (圖1-1c)也是對龜與蛇幻想盤繞打斗現(xiàn)象的再現(xiàn),另外龜與蛇搭配也組成古代北方的神靈——玄武。五毒蛙 (圖1-1d)和百鳥朝鳳 (圖1-1e)是以形中有形的方式更加凸顯先民內(nèi)心的訴求,如五毒蛙是以象征祛毒除害的蛙紋樣上面繡制五毒紋樣,更突出以蛙能食五毒、五毒又可以毒攻毒來求得健康平安的心愿。百鳥朝鳳是以象征吉祥富貴的鳳紋樣周圍飾以眾多小鳥點綴,將鳳定為視覺中心,突出了鳳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吉祥富貴的用意。
形中形蝶戀花 (圖1-1f)和五福捧壽 (圖1-1j)是以“外形”突出“內(nèi)形”,并以“內(nèi)形”表達主題,如蝶戀花是以蝴蝶和牡丹之間相互纏綿、嬉戲的動態(tài)造型,營造男女愛戀的主題。五福捧壽是取蝠——“?!钡闹C音,作為次要元素,突出中心幅面較大的“壽”字,表達壽為五福之首的主題。
復合形人魚娃娃 (圖1-1h)和蛇身娃娃 (圖1-1i)的復合形造型是先民們圖騰崇拜的體現(xiàn)。首先,慶陽地區(qū)地處黃河中游,遠古時曾水草豐美,先民對魚在水中的游弋和生存能力產(chǎn)生崇拜。另外,魚一產(chǎn)多子,這種強大的生育能力也令人類望塵莫及,因此將魚的身體替換了自身的軀干是人對魚生存、生育能力的寄托。蛇身娃娃也體現(xiàn)了先民對“蛇”生存能力的崇拜,同時慶陽古處北豳,早在夏末時期,先周部落便在這里開始農(nóng)耕,因此有著很強的女媧信俗,傳說女媧即為人首蛇身的造型。
從儒家角度來看,慶陽百姓遵綱尚禮,做事不偏不倚,提倡儒家“中庸”、“中和”的美學思想,正如子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慶陽人認為做事要講究調(diào)和,這一“和”即孔子的“和合”思想,儒家認為“和而不同”才是“天下之達道”。人與人的“合”,就是孔子“群”的思想,子曰:“人之生,不能無群”,慶陽地區(qū)有著很強的宗族觀念,團結(jié)家族成員的意識很強。在強調(diào)“人和”的同時,如果可以做到人與天地等自然物和合為一,便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儒家的天人合一包含了荀子的“征服自然”,也包括周易的“天人協(xié)調(diào)”。
同時,慶陽地區(qū)崇文重教,推崇孔子的“入世”精神,在慶陽民居經(jīng)??梢砸姷健案x傳家”、“進士”的匾額,正如子曰:“學者,祿也在其中矣”,當?shù)匕傩照J為通過讀書考試獲取功名利祿是最為可取的謀生手段。但這種“入世”絕非一味的蠻干,而是講究方法與技巧的,就像荀子所言:“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通過借力而達到目的,絕對是君子所為。
雙魚共首、喜相逢以紋樣接合處為軸呈中規(guī)中矩的對稱結(jié)構,龜蛇盤結(jié)、五毒蛙和五福捧壽是分別將龜紋樣、五毒紋樣、壽字紋樣中規(guī)中矩地置放于蛇紋樣、蛙紋樣和蝙蝠紋樣中間,沒有超越框架的限制,不偏不倚,這些均與儒家講究適度的“中庸”思想相一致。六娃和合通過孩童紋樣形體的“群化”來體現(xiàn)渴望“多子”的主題,龜蛇盤結(jié)是取龜、蛇二者均有長壽之意,將兩紋樣“群化”組合凸現(xiàn)“求壽”的主題,五毒蛙也是通過蛙與五毒的“群化”,增強其“克毒”的主題,追求“合力”的思想,與儒家“和”的思想相一致。
復合形造型規(guī)則多是借用動物的力量來表達人類內(nèi)心欲望的訴求,如人魚娃娃是假借魚身表達人對魚多子、具有游水能力的崇拜,蛇身娃娃是假借蛇身表達人對蛇長壽、克毒能力的崇拜。這種通過假借其它動物的優(yōu)勢來改良自身弱勢的造型規(guī)則與儒家倡導“借力而行”的智者所為相一致,體現(xiàn)了儒家“善假于物”的思想。
另外,人魚娃娃和蛇身娃娃也是直接通過人頭魚身、人頭蛇身這種人與自然植物的復合來體現(xiàn)“天人合一”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觀點。百鳥朝鳳是以形體最大的象征皇權的鳳紋樣為中心,周圍飾以仙鶴、鴛鴦、喜鵲、燕等其它雜鳥,代表了古代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倫理關系,該造型體現(xiàn)了封建社會以皇權為中心、以君臣關系最為重要的倫理關系,暗示儒家具有等級觀念的社會秩序,是自然界與人類社會協(xié)調(diào)一致的體現(xiàn)。
通過以上論述可以得出,慶陽民居室內(nèi)裝飾品的紋樣在構圖上主要遵循共用形、形中形、復合形三種方法。共用形法是受我國古代數(shù)字觀和陰陽八卦觀的影響,通過模仿自然現(xiàn)象體現(xiàn)對陰陽交合,繁衍子嗣的渴望;形中形法是通過形的疊加,或以外形凸顯內(nèi)形來強化主題;共用形法是當?shù)貓D騰崇拜的體現(xiàn)。這三種方法也蘊含了儒家“中、和”,“善假于物”和“天人合一”的美學思想。
[1]劉學莘,宋魁彥.慶陽香包圖案造型探究 [J].藝術生活,2010,(2).
[2]戴春森.慶陽香包的工藝特點 [J].隴東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8,19(1).
[3]馬雪艷,馮偉一,李克林.對慶陽香包的歷史文化研究 [J].藝術探索,2007,21(3).
[4]周 軍.關于慶陽香包的調(diào)查與思考 [J].美與時代,2009,(3).
[5]劉學莘.慶陽香包裝飾紋樣造型研究 [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0.
A Study on the Pattern Composition of Interior Decorations in Qingyang Dwellings
LIU Xue-shen, LIN Qiao-jia
(College of Material Engineering,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isity,Fuzhou,Fujian 350002)
This paper adopts synthetically several research methods of case,induction and literature to study the pattern composition of interior decorations in Qingyang dwellings.It turnsout that interior decorations in Qiangyang dwellings are embodied by three shapes,namely“shared shape”,“shape in shape”and“composite shape”.These three shapes are influenced by ancient Chinese ideology of eight trigrams and numbers.It highlights ancestorsπaspiration for offspring,longevity and wealth and adoration for totems,as well as bears the Confucius philosophy of“the mean”,“adeptness in utilizing materials”and“oneness of man and nature”.
Qingyang dwellings; decorations; composition
J525
A
1671-9743(2011)12-0013-03
2011-11-29
劉學莘 (1987-),男,遼寧遼陽人,福建農(nóng)林大學材料工程學院助教,碩士,從事家具與裝飾品設計方面的研究。
林巧佳 (1954-),女,福建龍海人,福建福建農(nóng)林大學材料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材料科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