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君
(常熟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江蘇常熟215500)
語言文化層級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文化教學
王 君
(常熟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江蘇常熟215500)
語言文化層級性;文化因素;大學英語教學
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因素導入不當及處理欠佳造成教學達不到預期目的。在論述語言和文化的層級性及大學英語文化教學原則的基礎上,結(jié)合大學英語學習的階段性特點,提出了循序漸進的大學英語文化因素教學策略,以期有助于提高大學英語文化教學質(zhì)量,實現(xiàn)大學英語教學的預期目標。
教育部2007年7月以教高廳[2007]3號文件頒發(fā)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進一步界定了大學英語的教學性質(zhì):“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nèi)容”,同時明確了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1]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文化因素重視不夠、文化因素導入不當、等問題影響了大學英語文化教學質(zhì)量,造成了大學英語教學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將文化因素教學融入到語言教學之中是提高大學英語文化教學質(zhì)量的關(guān)鍵。本文在論述語言和文化的層級性及大學英語文化教學的原則的基礎上,結(jié)合大學英語學習的階段性特點,提出了循序漸進的大學英語文化因素教學策略,以期有助于提高大學英語文化因素教學質(zhì)量,實現(xiàn)大學英語教學的預期目標。
(一)語言的層級性
語言學和其他許多科學一樣,實際上自覺或不自覺地選用模式法作為它的表述方法,而層級模式就是表述語言的一種典型方法[2],有些學者就是用層級模式來劃分語言的。張公瑾(1998)將語言的普遍特征劃分為三個層級:在第一層級中,語言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是文化總體中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語言在這一層級中體現(xiàn)了其本質(zhì)特征;在第二層級中,語言包含語音、語法和詞匯三大要素,語言在這一層級中體現(xiàn)了其結(jié)構(gòu)特征;在第三層級中,語言本身將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社會生活的豐富而不斷發(fā)展,語言在這一層級中體現(xiàn)了其變化特征[3]。此外,語言學家胡壯麟根據(jù)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派的觀點,將語言層級劃分為語義層、語法層和音系層,在這些層級都存在著各自的系統(tǒng),這些系統(tǒng)又各自表示本層級的語義潛勢[4]。各層級之間由“體現(xiàn)”關(guān)系而產(chǎn)生“體現(xiàn)”過程,“有自由變異,如一個意義在語法層可以體現(xiàn)為若干種形式,一個形式可以體現(xiàn)若干種語義,因此,語法層出現(xiàn)的分化反映了語義層存在著極其精密的區(qū)別”。胡壯麟進一步分析道:語言中的“自由變異”,其實是語言本身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社會生活的不斷豐富而不斷發(fā)展豐富的結(jié)果,反之,從語義層所存在的“極其精密的區(qū)別”之中,也能夠看出社會的發(fā)展變化[5]。
(二)文化的層級性
語言與文化有著“血肉相連”的緊密關(guān)系。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載體,語言體現(xiàn)文化,是文化的主要表達形式和傳播工具,是一種文化的編碼手段。因此,語言的層級性說明文化因素也具有層級性。
文化是由物質(zhì)文化、制度文化與精神文化三個層面構(gòu)成的復雜體系,這三個層面彼此相關(guān),構(gòu)成了文化的有機體。因此,當兩種異質(zhì)文化相互接觸時,“首先容易互相發(fā)現(xiàn)的是物的層面或外在的層面;習之既久,漸可認識中間層面即理論、制度的層面;最后,方能體味各自的核心層面即心的層面”[6]。例如,當西方的鐘、表、天文儀器等傳入中國時,中國人最先理解和接受的也只是它們所體現(xiàn)的表層文化—物質(zhì)文化,而對于其所體現(xiàn)的中層文化—歷法與天文學說,只有通過深入學習西方的文化制度后方能理解,至于其所體現(xiàn)的深層文化—宗教精神卻很難被中國人所領悟。
由此可知,處于表層的物質(zhì)文化因素較為直觀,容易被學習者所了解;而中層的制度文化規(guī)定著文化整體性質(zhì)的理論,它是文化的權(quán)威因素,需要學習者深入全面的學習才能理解;至于深層的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靈魂,最深奧難懂,需要學習者不斷探索體驗方能領悟。
(一)大學英語學習的階段性
教育部教高廳頒發(fā)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文件將大學英語能力要求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的英語學習要求達到“一般要求”英語水平,第二層次要求達到“較高要求”英語水平,而第三層次要求達到“更高要求”英語水平。據(jù)此,大學英語學習可相應地劃分為三個階段:一般水平學習階段,較高水平學習階段和更高水平學習階段。
近年來,綠色環(huán)保成為包括印刷行業(yè)在內(nèi)的諸多行業(yè)都在談及的話題,實則于上海新星而言,踐行綠色環(huán)保的行動早已開始。按照徐毛清的理解,做環(huán)保,就要達到真正的綠色,而就上海新星而言,則從兩方面著手,即生產(chǎn)過程和最終產(chǎn)品。
(二)文化層級性與大學英語學習者的關(guān)聯(lián)
語言與文化之間具有“相似性”,如“語音與物質(zhì)文化同樣體現(xiàn)人的技術(shù)能力,語法與制度文化同樣體現(xiàn)人的管理能力,語義與精神文化同樣體現(xiàn)人的思維能力 ”[4]。將處于不同階段的大學英語學習者的語言水平置于不同層級的語言與文化的“相似性”之中,便可以看出,一般水平學習階段的學習者與語音及物質(zhì)文化層相互對應;語法與制度文化主要對應著較高水平學習階段的學習者;語義與精神文化層所對應的則主要是更高水平學習階段的學習者。
由此可見,文化的層級性與大學英語學習者學習水平的層級對應關(guān)系能使語言要素與文化因素的教學放在同一層面上進行處理,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差異敏感性,幫助學生克服因文化差異而發(fā)生的交際障礙。
(一)文化因素教學的階段性原則
由于不同學習階段的英語學習者在認知水平、語言水平、心理狀況等方面存在差異,這就要求大學教師在文化教學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這些因素,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讓學生逐漸理解并掌握文化的本質(zhì)。比如,大學英語教師要注意階段性地把英美國家的文化生活知識與學生本國的文化緊密結(jié)合起來,通過比較與對比,幫助學生拓展視野,提高學生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進而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二)中西文化對比與語言知識相結(jié)合原則
(三)課堂教學為中心的文化教學原則
首先,現(xiàn)行的大學英語教材的內(nèi)容選擇廣泛,有很多的語篇都涉及到了英美國家典型的文化知識,為學生理解外國文化、對比文化與文化之間的差異提供了生動的材料。大學英語教師在課堂進行語篇教學的過程中,將文化因素教學融入到語言知識的教授之中,引導學生挖掘語篇中所蘊涵的文化因素,讓學生學習語言的同時,開拓自己的文化視野。
其次,由于文化的內(nèi)涵與外延都十分寬泛,教師在進行文化因素教學時,應該堅持以課堂教學為出發(fā)點,主要研究與課堂教學密切相關(guān)的文化因素,就事論事,避免節(jié)外生枝,造成學生對文化理解不當而導致不容易糾正的偏見產(chǎn)生。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圍繞教材,以課堂教學為出發(fā)點,重點傳授教材中所涉及的西方文化的精髓,學生對其容易理解和接受。
文化因素與語言要素(語音、詞匯、語法等)關(guān)系密切,不可分割,但文化因素與語言要素學習過程又有所不同,語言要素的學習側(cè)重于運用,教學的重點是將語言知識的傳授與交際技能的訓練相結(jié)合,并在訓練中將知識轉(zhuǎn)化為技能。因此,語言知識技能可以通過強化訓練獲得。而文化因素則側(cè)重于理解和領悟,理解和領悟很難通過強化獲得。因此,文化因素需要教師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的引導,使學生逐漸理解并掌握文化的本質(zhì)。本文根據(jù)大學英語不同階段文化因素教學的不同特點,提出相應分階段進行文化因素教學的策略。
(一)一般水平學習階段:側(cè)重“物質(zhì)文化”層面文化因素教學
大學英語一般水平學習階段的學習者所接觸到的詞語的基本意義通常是在“物質(zhì)文化”這一層面的,而不同語言的詞語之間的語義指向在“物質(zhì)文化”這一層面,又多半存在簡單的對應關(guān)系。因此,這一階段的教學策略應該是重點講清詞語的本義,對其所涉及的文化因素,通過舉例分析讓學生明白,不同語言的詞語在表達其最基本的意義時,存在簡單的對應關(guān)系,但若進一步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不同語言的詞語之間在“物質(zhì)文化”這一層面也同樣存在差異。以表1英漢兩種詞語之間的差異為例:
表1
從上表中“酒”的五種下級種屬詞的英漢表達可看出,漢語都是由“種屬詞+類詞(酒)”構(gòu)成,而英語則都是獨立構(gòu)詞??梢?英漢種屬詞在構(gòu)詞方式上就存在差異。英語種屬詞屬于獨立構(gòu)詞法而漢語種屬詞屬于合成構(gòu)詞,教師若能在英漢語言差異對比的基礎上進行語言教學,將激發(fā)學習者進一步學習英語的興趣,為更高階段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較高水平學習階段:步步深入到“制度文化”層面的文化因素教學
在大學英語較高水平學習階段,學習者對英語的認識逐漸進入由表及里的階段,這時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擴展句型的用法,同時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兩種語言之間差異的認識。這一階段對文化因素的教學應采取循序漸進、兼收并蓄的方式。例如,在學習詞語“a luck dog”(“幸運兒”),“as faith as a dog”(“像狗一樣忠實”)時,教師就有必要因勢利導,兼收并蓄地提示在英漢兩種語言中,與動物有關(guān)的詞語的感情色彩往往不一樣,在英語國家,“狗”被認為是善良忠實的寵物,甚至被視為家庭的成員,因此它是一個褒義詞,常常用在表示褒義的語境中。而在漢語中“狗”除了表示“看家護院或?qū)櫸铩钡闹行砸馑纪?還有貶義意思,常常用在表示貶義的詞語中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來”“狗腿子”等。教師應能注意到漢語與英語之間的這些文化因素差異,依據(jù)實際情況加以引導,幫助學習者在語言學習中培養(yǎng)文化因素學習的敏感性,建立跨文化交際的意識,順利完成從較高學習階段向最高級學習階段的過渡。
(三)最高水平學習階段:側(cè)重“精神文化”層面的文化因素教學
到了大學英語高級水平學習階段,學習者已掌握了英語聽、讀、寫、說的基本技能,語言學習內(nèi)容主要涉及英語用法的熟練掌握和對英語國家民族文化更為準確的理解。因此,高級階段的文化因素教學主要在精神文化的層面。例如,大學英語讀寫課、大學英語口語課和閱讀課常會涉及有關(guān)社會與人生等社會價值觀和人生觀等精神文化層面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應在潛移默化引導的同時進行適當推動、引伸,幫助學生領悟語言中的文化核心—“精神文化”。比如:在講解涉及Individualism(個人主義)的話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其背后深層的中西文化理念的差異。英美人的自我理念是構(gòu)成其文化深層結(jié)構(gòu)的要素之一。在他們看來,人類社會的個體不僅是獨立的生物存在,而且是獨立的心理存在和社會秩序中的獨立成員。雖然個人的喜好,觀點以及選擇等等都會受到社會關(guān)系和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但自我在西方的社會體系中始終保持著主體地位。而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觀就更偏向于群體。儒家學說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儒家學說中,對“仁 ”的修養(yǎng)和表達是通過“禮”,這就是說,個體發(fā)展不是自我獨立 ,而是與其他人聯(lián)合。由“仁”和“禮”產(chǎn)生出的“人和”的價值觀,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在價值取向上的原則。在這種強調(diào)人際關(guān)系的和諧,強調(diào)人的社會性,強調(diào)社會對個人的要求和約束,不突出個人和個性的文化里,individualism(個人主義)這個詞明顯帶有貶義的意味。而在英美國家,在一個推崇個人主義的社會體系中明顯帶有褒義。這樣通過“精神文化”層面文化因素的深入學習,學習者便能準確理解英語民族文化核心精髓,有助于他們在以后的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綜合文化素養(yǎng)得到提高,成為溝通不同文化的使者,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外語教師應當不拘一格,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將文化因素教學融入到語言教學之中。而語言和文化的層級性為外語教師將文化因素教學融入到語言教學中提供了新的視角,使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因素分階段循序漸進地處理成為可能,這無疑有助于語言要素教學與文化因素教學有機結(jié)合、互相滲透,促進學習者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實現(xiàn)大學英語教學的預期目的。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1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程琪龍.層級模式和層次模式[J]1外語教學.2009,(1)1
[3] 費爾迪南·德·索緒爾1普通語言學教程[M].高名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4] 張公瑾.文化語言學發(fā)展[M]1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1998,2142219,93.
[5] 胡壯麟.功能主義縱橫談[M]1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34,34235.
[6] 龐樸.文化的民族性與時代性[M]1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88,83.
On Teaching Cultural Factors in CE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yer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WANGJ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shu Jiangsu 215500,China)
Layer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Cultural Factors;CET
The quality of CET is affected by failing to deal with cultural factors in teaching effectively.To solve the problem,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lamination strategy for teaching cultural factors in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based on the layer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principles guiding teaching of culture and the levels of the cultural factors in CET,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of culture in CET.
H319
A
167322804(2011)052016520003
201021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