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姚珊
(河北聯(lián)合大學外語學院,河北唐山063000)
河北聯(lián)合大學大學英語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現(xiàn)狀
李莉,姚珊
(河北聯(lián)合大學外語學院,河北唐山063000)
大學英語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英語的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將會成為今后我們英語教學的中心,因此對河北聯(lián)合大學大學英語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現(xiàn)狀進行了個案研究,結果顯示大學英語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水平令人擔憂。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教學是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從要求中,我們可以清楚地意識到英語的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將會成為我們今后英語教學的中心(齊紅等,2006)。在本文中我們將重點討論跨文化交際能力。“跨文化交際”的英文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信息發(fā)出者和接收者)之間的交際?!敖浑H能力”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國社會語言學家Dwell Hymes提出的。他認為交際能力不僅包括對某種語言的語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還包括對在何時何地、以什么方式對誰恰當使用語言形式進行交際的知識體系的理解和掌握,因此交際能力主要指的是達意(趙娜,劉洋,2008),而文化基礎則是進行跨文化交際的重要基石。因此一個學校如果想開設跨文化交際的課程或者考查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水平,檢驗學生的文化基礎就成為了一個重要的預測指標。根據(jù)目前已做的調查顯示,我國大學英語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不容樂觀。高永晨(2006)對蘇州大學2003級“更高要求”的6個班級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掌握相關跨文化交際知識方面,有過半數(shù)人(60%)“沒有讀過相關書籍,不太了解”;在對西方交際習俗的了解上,有近一半被調查者(48.9%)表示“不了解”;在非語言知識方面“知識很少”(55.1%);在初次接到外國人的電話時,有以上(37.5%)的被試者“心理壓力很大,怕無法溝通”,而對于影響其在跨文化交際中積極主動交往的因素,有四成的被調查者(42%)選擇的恰恰就是“跨文化交際能力不強”。
針對如何提高學生和教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我國外語界對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跨文化交際理論,教學和能力的研究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目前國內發(fā)表的主要著作有《外語教學與文化》(胡文仲,高一虹1997),《以跨文化交往為目的的外語教學》(王振亞,2005),《跨文化外語教學》(張紅玲,2007)等。但與著作相比,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實證研究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鄔姝麗,周英莉,2010)。首先現(xiàn)今國內關于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語專業(yè)學生(胡文仲,1999;胡超,2005),大學英語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水平很少涉及,就算涉及到大學英語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水平的研究,大多也是傾向于學習成績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高永晨,2006),缺乏普遍意義上的研究和探索。普通大學英語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研究以及如何提高他們的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研究到目前為止還很少涉及到。其次,我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方面的實證性研究很少,僅占論文總量的0.56%(胡文仲,2005)。彭世勇(2005b)也指出從1994年1月到2003年12月10年間有關跨文化研究的論文中科學研究在英語教學研究中所占比例僅為1.11%。而國際上跨文化交際研究以實證研究為主,實證性文章占總數(shù)的72.85%。因此深入研究大學英語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現(xiàn)狀對于提高我國大學英語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將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一)研究問題
因為文化基礎是進行跨文化交際的重要基石,本次為了了解河北聯(lián)合大學大學英語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選取王振亞《社會文化測試分析》(胡文仲,1994)的關于英美社會文化測試問卷來考查大學英語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水平。通過測試本文擬從三個方面了解大學英語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現(xiàn)狀:
1)大學英語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水平如何?
2)大學英語學生對于英美社會文化的了解在那方面比較欠缺?
3)學生的跨文化能力與他們的英語成績是否相關?
(二)研究對象及工具
河北聯(lián)合大學的大學英語學生按英語成績可以分成兩個層次,一個是本科學生,英語成績相對較好,另一個則是獨立學院的學生,英語成績相對較差。因此本研究也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開始于2010年3月從獨立學院2008級大二的大學英語學生中抽取了來自土木,信息,程管和水利四個專業(yè)的138學生作為調查對象,抽取大二學生是因為在我國跨文化交際課程無論是選修還是必修都是在學生二年級之后才開設的一門課程。而選擇土木,信息,程管和水利四個專業(yè)的學生則是因為這四個專業(yè)的學生英語成績在全校居于中等水平,比較能夠代表整個獨立學院2008級大二大學英語學生的平均水平。測試卷發(fā)放是由任課教師在課堂上進行,任課教師在學期開始的第一堂課給出學生20分鐘讓學生回答測試卷,試卷采取不記名的方式回收。此次回收試卷共138份,其中132份有效,6份無效(4份試卷題目和試卷答案的數(shù)目不匹配,2份詩卷沒有答完),有效試卷率為96%。
第二階段開始于2011年3月從河北聯(lián)合大學2010級大一的大學英語學生中抽取了來自化工,材料,兩個專業(yè)的112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進行了一次測試調查。選擇化工和材料兩個專業(yè)的學生也是因為這兩個專業(yè)的學生英語成績在全校居于中等水平,比較能夠代表整個學校10級大學英語學生的平均水平。測試卷均采用與第一階段的同樣方式發(fā)放和回收。此次回收試卷共112份,其中108份有效,4份無效(3份試卷題目和試卷答案的數(shù)目不匹配,1份詩卷沒有答完),有效試卷率為96.4%。
(一)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本次調查情況總體上很不理想,大學英語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水平令人擔憂。參加王振亞《社會文化測試分析》測試的132名獨立學院08級大二大學生的平均成績?yōu)?1.71分(見表1),由此可以推測出在置信度為95%的區(qū)間內,全體學生的平均成績?yōu)?9.88≤u≤33.59。112名河北聯(lián)合大學10級大學英語學生的平均成績?yōu)?3.04,由此可以推測出在置信度為95%的區(qū)間內,全體學生的平均成績?yōu)?1.06≤u≤35.02。(見表 2)
表1 08級大二學生平均成績
表2 全本大學英語學生平均成績
(二)學生對英美社會文化的了解情況
從學生測試卷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獨立學院學生和聯(lián)合大學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一些共性。首先,試卷中正確率不足20%的題,獨立學院學生有四道分別是:第十題7人(5%),第三題14人(11%),第十七題18人(14%),第六題21人(16%)。而聯(lián)合大學學生試卷中正確率不足20%的題有六道分別是:第四題12人(11.1%),第七題20人(18.5%),第十題11 人(10.2%),第十五題21 人(19.4%),第十七題7人(6.5%),第十九題13人(12%)。而這些題中,第三題和第十題是關于美國文學的,而第十七題則是關于英國文學的,從此可以看出學生對于英美文學的了解和知識極其貧乏;其次獨立學院試卷中有三道題的正確率超過了50%:第二題68人(51%),第十六題86人(65%),第一題88人(67%)。聯(lián)合大學有四道題的正確率超過了60%:第一題81人(75%),第二題 71人(65.8%),第十二題 74人(68.5%),第十四題67人(62%)。而這些題中,第二題和第一題都是關于美國概況的問題,第十六題則是關于英國文化的。從此也可以得知學生對于兩個國家的基本概況有所了解;最后試卷二十道題中,前十二道題是關于美國社會文化的,而后八道題則是關于英國社會文化的,兩部分答題正確率的平均值分別為34%,33.9%和29%,27.9%,由此可知學生對于美國社會文化的了解要稍高于對英國社會和文化的了解。這主要是由于學生所接觸的電影,雜志大部分都在談論美國,學生接觸其他英語國家文化的機會相對比較少。
(三)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英語成績的相關性
獨立學院學生入學的英語成績普遍低于聯(lián)合大學學生的成績。本次研究中,獨立學院學生的平均成績?yōu)?1.71分,聯(lián)合大學學生的平均成績?yōu)?3.04。通過Z值檢驗,當a=0.01 時,臨界值 Z(0.01/2)=2.58.Z=0.096 < 2.58,因此認為獨立學院學生和聯(lián)合大學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沒有顯著的差異。從此也可知,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英語成績沒有顯著的相關性。
(四)原因分析
本次研究的結果并不理想應該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學生自身的原因,1)大學英語的學生大多數(shù)自身英語的基礎比較薄弱,知識面比較窄;2)作為非英語專業(yè)學生沒有系統(tǒng)地學習過關于英美文學和文化方面的知識;3)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過度重視考試而忽略了對于文化的學習和領悟;4)學生對于跨文化交際這門課程了解甚少,大部分學生從來沒有聽說過相關的知識。其次是本次研究自身所帶有的局限性。1)王振亞的《社會文化測試分析》主要是針對英語專業(yè)學生,因此對于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來說難度相對較大;2)測試中只有二十道選擇題,不能夠非常全面地反映學生對于英美文化的了解程度。3)測試題中,有些題目難度較大。
從研究中,我們可知學生的英語成績與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沒有顯著的相關性而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又不盡如人意,因此為所有學生開設適合他們水平的跨文化交際課程從而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今最緊迫的事情,也是可行的事情。盡管導致調查結果很不理想有著諸多的原因,但我們不可否認調查結果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大學英語學生總體跨文化交際能力亟待提高的事實。根據(jù)調查結果,對于如何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有以下幾點建議:1)轉變學生英語學習的目標,不再是為了考試而學,為了及格而學,應使學生逐步意識到提高自身英語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2)在大學英語課程以外,開設英語國家文化,概況,文學等相關的選修課程,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了解和掌握各國文化的興趣;3)開設跨文化交際課程,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4)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接觸和了解英語世界的機會;5)編寫針對于大學英學生水平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材和測試卷;6)加強學生跨文化交際教學的實踐。
[1] 高永晨.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現(xiàn)狀調查和對策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11):20.
[2] 胡超.跨文化交際實用教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3] 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4]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5] 胡文仲.論跨文化交際的實證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文雙月刊),2005,(5):20.
[6] 胡文仲,高一虹.外語教學與文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7] 彭世勇.國際跨文化交際主流研究中常用的定量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J].外語教學,2005(4):40.
[8] 彭世勇.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的現(xiàn)狀、問題與建議[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48.
[9] 王振亞.以跨文化交往為目的的外語教學[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5.
[10] 鄔姝麗,周英莉.高校英語專業(yè)跨文化交際課程教學現(xiàn)狀調查研究[J].中國外語教育.2010,(2):32.
[11] 趙娜,劉洋.跨文化交際與英語教學[J].中國電力教育.2008,(121):22.
A Study on the Non-English Major Student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LILi,YAO Shan
(ForeignLanguages College of Hebei United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063000,China)
non-English major student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o cultivate students’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will become the key to our future English education,thu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udy on the Non-English Major Student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Hebei United University,however,the result of the study isworrisome.
G642.0
A
1673-2804(2011)06-0098-03
2011-04-27
河北聯(lián)合大學行政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