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艷 萇建峰 葛佳文 (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農(nóng)學(xué)院)
中藥山楂具有消食健脾、行氣散瘀的作用。臨床上多用其炮制品炒山楂和焦山楂來消食導(dǎo)滯。山楂主要含有黃酮類和多種有機酸,其酸性對胃腸道有一定的刺激性,藥理研究表明,山楂中的有機酸類成分有助消化、抑菌等功能[1] ,但對熱不穩(wěn)定,加熱炮制后含量降低,且隨溫度的升高,有機酸含量降低 [2]。傳統(tǒng)的炮制方法,僅憑感觀判斷炮制品的質(zhì)量,炮制的溫度、時間都無法嚴格控制,為了尋找可以控制的山楂的炮制工藝,提高炮制的穩(wěn)定性,本文對不同烘制溫度山楂炮制品中有機酸含量進行研究,為山楂的炮制工藝提供依據(jù)。
1.1.1 藥材
市售產(chǎn)于安徽亳州市的薔薇科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的干燥成熟果實(Fructus crataegi cuneatae)切制的飲片。
1.1.2 實驗儀器與試劑
試劑:酚酞,0.1mol/L 氫氧化鈉溶液,儀器:烘箱,電子天秤,小型藥材粉碎機,堿式滴定管,80目篩
1.2.1 實驗樣品的制備
分別取凈山楂飲片置于烘箱內(nèi),在100℃、120℃、140℃、160℃、180℃、200℃、220℃、240℃條件下各烘烤8分鐘[24],取出放涼,依次編為2號~9號。另取生品150g,編為1號,和烘制品一起在70℃條件下干燥5小時。密封,備用。
表1 不同烘制溫度山楂的炮制
取上述各樣品30g,粉碎,過80目篩備用。
1.2.2 總有機酸含量測定
依照05版中國藥典,取各樣品粉末約1g,精密稱定,精密加水100ml,于室溫下浸泡4小時,時時振蕩,濾過。精密量取濾液25ml,加水50ml,加酚酞2滴,用0.1mol/L氫氧化鈉溶液滴定。每1ml(0.1mol/L)氫氧化鈉溶液相當(dāng)于6.404mg枸櫞酸。每種樣品重復(fù)5次,計算平均值。
表2 實驗用山楂粉末的質(zhì)量/g
表3 山楂不同樣品中有機酸含量/%
從(表1─表3)可見,隨著烘制溫度的升高,外觀顏色逐漸變深,質(zhì)量下降,有機酸含量不斷降低,從100℃~240℃,有機酸含量分別下降了1.79%、2.86%、1.61%、6.61%、16.79%、29.46%、46.79%、82.32%,鑒于有機酸的變化,為了尋求在什么溫度下,有機酸的變化顯著,特做方差分析,見(表4)。
表4 山楂不同樣品中有機酸含量/%的方差分析
F>F0.05,F>F0.01,推斷這個實驗的處理平均數(shù)間是有極顯著差異。從而做出多重比較,見(表5)。
表5 多重比較SSR測驗
images/BZ_232_1323_1819_2318_2213.png
多重比較結(jié)果可知,1-5與其他溫度有顯著性差異,6和7均無顯著差異,8、9與其他有顯著差異。即在第4處理,加熱160℃以上,有機酸含量顯著降低。而在180℃以上,有機酸含量的降低為極顯著。
藥理研究證明,山楂有機酸類成分具有助消化作用[4],傳統(tǒng)觀點認為炒黃、炒焦后山楂助消化功能更強[5],但實驗結(jié)果表明,隨著烘制溫度的升高山楂有機酸含量均不同程度地減少,因此對于山楂消食的物質(zhì)基礎(chǔ)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山楂經(jīng)過炮制后,其有機酸含量發(fā)生了很大改變,烘制溫度在160℃以上時,山楂有機酸含量顯著下降,而240℃時有機酸幾乎全被破壞,僅存17.68%。可見,炮制溫度對有機酸含量有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