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敏 張珂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上世紀80年代開展以來,得到了較快的發(fā)展。在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對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傳統(tǒng)的心理教育模式已不符合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大學生的道德品質、心理素質如何,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十分關鍵。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重點關注預防和矯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忽視了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和潛能的開發(fā),制約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該與時俱進,轉換視角,將積極心理學理念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給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積極心理學的因素,從而培養(yǎng)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的人才。
一、積極心理學的思想內涵
積極心理學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出并倡導的,宣揚人類真、善、美、勇、忍、義、禮等高尚人格特點和高級需要的表達。研究領域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主觀層面,主要研究個體的主觀體驗,包括幸福、滿足、滿意、希望、樂觀等;二是個體層面,主要研究個體的人格特質,包括愛的能力、工作能力、勇氣、勇敢、善良、感恩、寬容、人際交往能力、創(chuàng)造性、毅力等;三是群體層面,主要研究積極的組織系統(tǒng),包括責任感、和諧的工作環(huán)境、文明、職業(yè)道德、自制力、容忍力等。
二、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積極心理學代表著從病態(tài)心理的研究偏好到對以人的積極心理品質為重要內容的重要學術轉向,同時也代表著人的理想追求的價值觀。
(一)積極心理學提升并整合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受傳統(tǒng)心理學的影響,我們以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理解過于片面和狹隘,把心理健康理解為沒有心理疾病或心理問題,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往往是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或弱點、缺陷。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關注得多,忽視了對大學生群體的普遍教育;對學生心理的消極層面關注得多,忽視了個體發(fā)展中最積極的方面。
積極心理學的出現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升華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提升并整合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關注大學生的發(fā)展性目標,用積極的理念和思想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使大學生能積極適應社會,積極應對問題,具有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因此,我們必須用積極的心態(tài)來解讀學生的心理問題,注重全體與個體的積極結合,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每個學生的積極力量、美德等,引導學生挖掘自身的優(yōu)勢和潛力,使他們找到成長中的快樂感和幸福感。
(二)積極心理學豐富和深化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積極心理學理念,豐富和深化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改變了傳統(tǒng)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局限。積極心理學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三層含義:一是關心人的積極的認知加工,二是關注人的積極的情緒體驗,三是關注人對社會的積極態(tài)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該以人為本,把積極主動貫穿其中。引導學生積極的思維,關注生活中的積極事件,培養(yǎng)其應對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造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特別是公益性活動。幫助學生有意識地關注愉快,讓學生體驗到存在的價值和奉獻的快樂,幸福地感受現在和樂觀地面對未來,指導學生用積極的情感對所體驗的心理現象甚至是心理困擾作出積極的解釋,能不斷調整心態(tài),以開放的態(tài)度適應和接受變化。要引導學生積極追求人生價值,保持樂觀和希望,幫助學生學會用自己的美德去積極生活,促進良好個性品質的養(yǎng)成和發(fā)展。
三、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
(一)自我感受,展示魅力
傳統(tǒng)心理學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手段較為單一,主要是進行心理咨詢、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等,而積極心理學理念則更加注重學生主動的參與活動和心理體驗。積極心理學認為人自身存在固有的積極品質和潛力,通過培養(yǎng)或發(fā)掘這些積極力量,可以使之成為具有健全人格并真正幸福的人。從“消極”走向“積極”,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自我心理的調適者,學生的積極心理體驗是重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是關鍵,通過自我教育、自我強化,以自己的美德去積極地學習和生活。
(二)人文關懷,賞識優(yōu)勢
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用積極心理學視角看待成長中的學生,將發(fā)掘學生的優(yōu)勢、潛能作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出發(fā)點。為此,高校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本”,與學生建立平等、信任的關系,尊重學生,坦誠相待,賞識學生的優(yōu)點,給他們贊揚和鼓勵。改變過去“以心理問題為取向、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觀念,扭轉學生們“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治療心理問題;我沒有心理問題,不需要接受心理輔導”的理解誤區(qū),關注每一個學生所具有的優(yōu)勢與潛能,幫助他們發(fā)現、挖掘自己身上的優(yōu)勢,給他們搭建展示才能的平臺,進一步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使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找到快樂和成就感。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基礎醫(y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