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像是會診 深刻認識問題
最近兩年市政協(xié)組織的聯合調研,我認為是政協(xié)最具吸引力的活動。我積極參加了這些調研,既有主持的調研、也有參與的調研,甚至有的是參加了跨專業(yè)委員會的調研。作為一個學者,覺得每一次調研活動都有很大收獲,打開了眼界、了解了實際,深化了認識;作為政協(xié)委員,感到切實發(fā)揮了委員的主體作用,調研中,獨立思考、各抒己見、集體研討,切身感受到融入了首都經濟社會的發(fā)展過程。政協(xié)委員既能與北京市最高領導直接對話,又能和各個部門的主管領導進行面對面商討、也能與基層的單位進行坦誠交流。自己的意見被關注、被吸納,覺得自己的才能有了用武之地,能夠有所作為,人生價值在這里得到很好的體現。
政協(xié)組織的調研活動,我認為有以下幾個特點:
聚焦,選題好是搞好調研最主要的一點。政協(xié)調研的選題比較高位、綜合、實際、準確,既有緊迫的現實意義,又有能把握的可操作性,這是搞好調研的根本前提。政協(xié)領導強調調查與研究結合,提出虛實結合、以小見大的原則都起了重要的領導作用,反映出我們領導很高的水平和指導能力。
聚合,政協(xié)人才薈萃,方方面面的力量能在這里整合,特別是很多調研,主席、副主席都親自帶隊,各個方面的專家、各個方面的領導和實際工作者共同參與。有的時候感覺調研就像是會診,對同一個問題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去分析,克服了片面性,相互啟發(fā)、相互借鑒,對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刻、全面;對政策的建議更加實在、可行。
高規(guī)格,參與調研的組成人員,很多都是北京現任的或原任的一些主要部門的領導,或是相關領域的著名專家。政府和實際工作部門對調研工作也很重視,接待我們的往往是最高領導。這對我們把握實際情況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如我們參加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大調研中首都經濟圈課題的時候,把在京的研究區(qū)域經濟的一流專家全都請到了。所以說務虛的時候都是高規(guī)格的,調研時更是高規(guī)格的。
高效率,雖然很多調研報告數次起草、反復修改。但整個調研過程對實際工作體現出及時、有用、高效。有的調研直接供政府部門進行參考,直接進入政府決策。同時,新聞媒體如報紙、電視、電臺、網絡等及時報道,像我就多次接受采訪,說明調研及時發(fā)揮了輿論引導作用,這是其他調研活動所不可比擬的。高效率還離不開調研的保障工作, 政協(xié)的專職領導和工作人員做了大量的保障工作,承擔了很多事務性工作,像調查的聯系、組織、服務和文字工作,使我們委員在整個調查中集中精力發(fā)揮我們的智力作用。
參加調研活動的這些成果在高校里面既不算權威刊物也不算核心期刊,很難算作學術成果,但我認為這比權威期刊還權威、比核心期刊更核心,有更積極和更實在的意義。參加調研,收獲很多,向實際學習、向專家學習、政協(xié)委員之間相互學習,在這過程當中參政議政能力也有了提高。
文 魁
北京市政協(xié)委員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原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