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秉樞
(首都體育學院,北京 10091)
法國體院變化的啟示
鐘秉樞
(首都體育學院,北京 10091)
2001年11月28日至12月22日,作為國家體育總局跨世紀中青年教練員、學術技術帶頭人出國培訓的成員和負責人,我在法國體院呆了3周多的時間。2011年8月24 ~ 28日,國際教練教育委員會第8屆全球教練員大會在法國體院舉行,作為委員會的副主席我參加了大會,再次來到了法國體院。法國體育10年變化或許會給我們一些啟示。
法國體育運動學院的前身是1852年創(chuàng)建的Joinvelle-le-Pont體操師范學校(Ecole Normale de Gymnastique),通過體操和格斗體育培訓軍人。1872年,更名為體操和擊劍師范學校(Ecole Normale de Gymnastique et d’Escrime),并遷到現在的校址。1937年,體育、娛樂、教育部國務秘書為國家運動學院(INS)奠基,因受二次大戰(zhàn)影響,國家運動學院到1945年誕生。1946年11月27日簽署的正式法令中規(guī)定,運動學院的任務是對高水平運動員和專業(yè)體育人員進行教學、訓練、培養(yǎng)。1952年,在紀念Joinvelle體操師范學校100周年的大會上,法國總統(tǒng)Vincent Auriol宣布包括國家運動學院在內的國家體育運動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落成。1954年,高等男子體育師范學校(Ecole Normale Superieure d’Education Physique for Boys)與國家運動學院合并。1970年,高等男、女體育師范學校在Chatenay-Malabry合并建立高等體育運動師范學校(ENSEPS)。1975年,ENSEPS遷回Vincennes森林,并入國家運動學院,成為現在的法國國家體育運動學院(INSEP)。2001年,當我第一次到法國體院時,它的全稱是Institut National du Sport et de L’Education Physique(INSEP),全譯成中文為“國家體育教育和運動學院”。10年后的今天,再見到這所體院時,它的縮寫未變,仍然是INSEP,但內容變了,變成了Institut National du Sport, de L’Expertise et de la Performance,譯成中文為“國家競技專家和運動學院”。一打聽才知道現在的名稱是2009年11月25日開始采用的。對這兩種名稱,我們都習慣簡稱法國體育學院或法國體院,但從其名稱的變化我們可應感受到這所學校的針對性變得更強,即法國高水平競技人才的培養(yǎng),而體育教育的角色開始淡化。(圖1)
圖 1
上次來的時候,法國體院隸屬法國青年和體育部,這次來學校已經隸屬法國體育部。隸屬關系的變化,確切說是法國對體育重視的加強,使得法國體院培養(yǎng)高水平競技人才的作用更加明確。上次來的時候,法國體院的使命是向法國精英運動員提供訓練和文化教育,以保證運動員在重大比賽中的最佳成績和運動員今后的社會及職業(yè)需求。這次來,其使命則變化為:貫徹國家體育政策,發(fā)展高水平競技體育;以備戰(zhàn)奧運會和殘奧會為導向,滿足單項運動協(xié)會的需求;發(fā)揮學院“資源中心”和“網絡中樞”的作用,支撐全國競技體育卓越計劃;保護運動員健康,維護體育道德。其具體任務為6項:高水平運動員的教育與訓練,始終牢記“雙重責任”;頒發(fā)國家體育部和高教部授權的證書和國家級認證;國家級高水平體育網絡的運作,支撐全國競技體育卓越計劃;體育科學、醫(yī)學和技術研究;為運動隊、單向協(xié)會和退役運動員提供繼續(xù)教育;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學院包括法國27個奧運項目的國家訓練中心,包括射箭、田徑、羽毛球、籃球、拳擊、激流皮艇、自行車、擊劍、曲棍球、體操、冰上項目、柔道、現代五項、劃船、射擊、游泳、藝術體操、跆拳道、網球、乒乓球、舉重、摔跤、手球、鐵人三項、排球、蹦床、滑雪等。體院現有高水平運動員630人,青少年運動員380人,由單項運動協(xié)會提供的教練員150名,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305名,醫(yī)務人員80名,其中50名醫(yī)生和牙醫(yī)、18名理療師、5名護士、科研人員18名、教師52人。
上次來法國體院的時候,學院共設了6個部門,即高水平運動員部、培訓部、醫(yī)學部、運動科學部、體育信息部、國際關系部。今天的法國體育學院管理分為兩大部分,人財物資源保障和運動政策協(xié)調落實。
圖 2
圖 3
3.1 人財務資源保障部分
3.1.1 IT支持服務主要為各單項協(xié)會和其他實驗室使用計算機提供幫助,并研制應用軟件,研制測試設備,在互聯網上公布信息等。
3.1.2 設施設備服務對體育場地提出設置標準和質量標準,服務于體育活動、尤其是高水平競技體育活動的技術轉移中心和器材應用,將新技術通過實際測試用于運動員的裝備之中。
3.1.3 財會服務預算控制、財務管理,與公共和私立機構建立關系,尋求財政支持。
3.1.4 圖書資料服務發(fā)展和分享新的研究成果,提供多媒體信息和檔案服務、錄像解析服務、產品推展服務,提供面向所有媒體、以法語為基礎的體育數據庫等,通告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為高水平運動員的訓練和體育領域的研究提供資料和服務。
3.1.5 人力資源服務落實國家人力資源政策,做好學院人力資源配置和管理。
3.1.6 社會關系服務體院與五大洲40多個國家建立了聯系,社會關系服務通過向其聯系的與高水平運動相關的國外部門推介科學技術成果,通過組織和幫助國外運動員和體育職業(yè)人員的培訓,通過對外活動和迎接來訪團隊擴大學院聲譽。
3.2 運動政策協(xié)調落實部分
3.2.1 高水平運動員部負責加強體院與各運動項目的聯系,選拔高水平運動員,監(jiān)督運動員的訓練和文化教育,通過專門的培養(yǎng)方案,從單項協(xié)會和社會得到資助,為高水平運動員提供了良好的設施條件,以保證運動員的訓練成績和今后的職業(yè)發(fā)展,使他們得以在運動訓練、文化學習以及職業(yè)發(fā)展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3.2.2 職業(yè)指導部組織運動員參加各種證書考試和培訓,對體院運動員提供文化學習和就業(yè)指導。
3.2.3 醫(yī)學部保障所有運動員的身體健康,給運動員和醫(yī)生提供指導,與單項運動協(xié)會合作為國家隊提供跟蹤醫(yī)務監(jiān)督、身體測試,參加大賽、研討會和學術會議,發(fā)表和出版學術文章、雜志,與國外同行合作,與興奮劑斗爭。
3.2.4 職業(yè)發(fā)展部對高水平體育管理人員提供繼續(xù)教育和培訓。
3.2.5 研究部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主要從事短期應用研究。研究領域面向高水平競技體育和體育社會科學,主要研究運動員群體和普通人群的差異,高水平運動員和業(yè)余運動員的差異,以幫助政府和協(xié)會制定相應的體育政策。
3.2.6 生物醫(yī)學和流行病學研究所主要從生物力學和生理學、動作學習和動作控制、運動心理等方面對高水平運動員提供科研支撐。
法國體院坐落在Vincennes森林中部,面積34公頃,10年前的建筑面積為8萬平方米,現在則達到了13萬平方米。面積的增加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內部的裝飾和現代技術的運用。
田徑賽車館是有著340米和200米田徑賽道和自行車賽道的木結構室內運動館。10年前色彩單一的運動館已被現在色彩豐富的運動館所取代。(圖2)
2009年啟用的綜合訓練館,里面有體操、藝術體操、跆拳道、柔道、摔跤、舉重、拳擊、擊劍等項目的訓練場地,還有齊全的桑拿、水療、咖啡廳、會議室、教練辦公室等附屬設施。圖3是跆拳道館里的電子信息靶人和體操館色彩的搭配。
此外,學院還有滿足各項目訓練和教育需求的場館,如各種報告廳、電化教室、運動員公寓、餐廳、咖啡廳、室外田徑場、室外投擲場、羽毛球館、室內籃球場、室內棒球場、室外專用棒球比賽場、拳擊場、游泳館、短道輪滑練習場,室內網球場、乒乓球館、室內外射擊場、射箭場、室內排球場、沙灘排球場、健身房、舞蹈房、桑拿屋、水治療室、足球場、橄欖球場等。
進入法國體院的高水平運動員,首先由各單項運動協(xié)會推薦,然后由各單項運動協(xié)會主任和體院各部門主任組成的入學委員會根據運動員運動水平、文化素質、比賽中獲勝機率、發(fā)展前途、家庭條件等,依照配額確定入學名單。運動員每天訓練時間為11 : 00 ~ 13 : 00、16 : 00~ 19 : 00,其余時間必須參加文化學習。學院提供從高中到大學程度的30個專門教學計劃,文化學習時間為每天8 : 00 ~11 : 00、14 : 00 ~ 16 : 00。這些學習包括:必須完成中學階段學習,運動員通過學習獲得中學會考證書;專項教練員和專項體育指導員培訓,運動員通過學習獲得從事教練員和體育指導員工作的職業(yè)工作證書;與其他大學簽訂協(xié)議,學生通過學習獲得這些大學不同專業(yè)的高等教育證書。體院有專職人員幫助運動員社會交往、簽訂合同、形象設計,對運動員提供文化學習,幫助運動員協(xié)調學習與訓練矛盾,負責青少年運動員全面監(jiān)督和管理。文化教育與運動訓練的結合使得運動員的文化層次較高。這種學習與訓練相結合的體制從1985年開始固定下來,20世紀90年代開始產生效益,近10年每年有40多個世界冠軍產生。1988年奧運會法國16塊獎牌中體院運動員獲得8塊,1992年奧運會29塊獎牌中獲得17塊,1996年奧運會37塊獎牌中獲得19塊,2000年38塊獎牌中獲得21塊,2004年33塊獎牌中獲得19塊,2008年41塊獎牌中獲得21塊。同時,學院的學生94%接受了高中教育,76%接受了大學教育,75%接受了職業(yè)教育。
G811
A
1674-151X(2011)09-15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9.080
投稿日期:2011-08-30
鐘秉樞,首都體育學院院長,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