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建,吳 昊
(1.江蘇省沭陽縣懷文中學體育組,江蘇 沭陽 223600;2.北京大學體育部,北京 100871)
理論與方法探索
“兩段式”體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探索
劉 建1,吳 昊2
(1.江蘇省沭陽縣懷文中學體育組,江蘇 沭陽 223600;2.北京大學體育部,北京 100871)
針對初中學生的發(fā)展特點,以自主學習理論為基礎,構建了“五步教學流程+自主選擇學習方式”的“兩段式”體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以其科學合理的程序和豐富的內容,運用于實踐中,以實現促進學生發(fā)展的目標。
體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21世紀開展的新課程改革以來,學生的自主學習得到了空前的重視,對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為此,懷文中學歷經兩年多的時間,開展了“初中體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活動,經過兩年多的時間,取得了顯著效果。本文重點對研究成果——以學生自主學習為核心的“兩段式”體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內容及其價值效果進行闡釋。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指學習者自覺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監(jiān)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一種學習方式。社會認知學派齊莫曼教授認為,完全意義上的自我調控學習和非自我調控學習是極其少見的,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都應介于這二者之間,如果學生能對“為什么學、如何學、學什么、在哪里學、和誰一起學”這幾個方面有所選擇和調控,從而相對應地獲得“自主學習的動機應該是內在的或自我激發(fā)的;學習的方法是有計劃的或經過練習已達到自動化的;學生的學習時間應是定時而有效的;自主學習的學生能夠意識到學習的結果;對學習過程做出自我調控;能夠主動營造有利于學習的物質和社會環(huán)境?!蹦敲?,學生就實現了自主學習,否則,就不屬于自主學習。
另外,齊莫曼教授還把自主學習分為計劃、行為或意志控制和自我反思3個連續(xù)的階段,并借鑒班都拉的個人、行為、環(huán)境交互決定論思想以及前人的自我調控學習思想,提出了自我、行為、環(huán)境三者之間的交互作用與影響,形成了自主學習的機制,為后來的相關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吳本連和季瀏兩位專家以自主學習理論為指導,借鑒其他課程改革的經驗并結合體育學科特點,把“體育課中的自主學習”定義為“學生自定學習目標和練習方法,通過自我監(jiān)控練習過程和及時評價練習結果等方式,在教師必要的示范、精講和幫助引導下,最終實現學習目標的學習。”
3.1 “兩段式”體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程序結構
“兩段式”體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是以齊莫曼教授的自主學習理論為基礎,以季瀏和吳本連兩位教授關于自主學習內在機制的理論觀點為依據,結合體育教學實際情況確定的由“五步教學流程+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構成的教學模式。它是在某一教材總的學習目標的確定與引領下,先對教材運用“五步流程教學法”進行集中學習后,再讓學生進行自我選擇學習,包括內容和學習方法,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差異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強調學生對自我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評價調控,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最終達成學習目標。由此可知,“兩段式”體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程序包括“教師組織引導、五步教學流程和自主選擇學習”3個環(huán)節(jié),其中的“五步教學流程和自主選擇學習”又是整個教學模式的兩個主體階段。(圖1)
3.2 “兩段式”體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主體內容及其闡釋
3.2.1 “五步教學流程”階段這一階段是運用“五步教學法”的集中學習階段,即在教師有組織的引導和幫助下,由教師確定教學目標和學習教材,并以此為基礎,運用“問題提出、合作探究、自我展示、評價激勵和能力拓展”五步教學流程開展教學。
(1)創(chuàng)設問題。在學習前教師就學習的內容提供問題背景,并設置問題,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學生心理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2)自主探究。向學生明確學習內容,讓學生通過集體或分組的形式進行討論、研究,得出適合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
(3)自我展示。用自己研究出來的學習方法或者用自己的經驗進行練習,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個性,這也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一種方法。
(4)評價激勵。引導學生對自己研究出的學習方法或者對成功的經驗進行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困難及時給予幫助,并對敢于發(fā)表見解的同學給以適時的鼓勵與表揚。
圖1 “兩段式”教學模式程序圖
(5)拓展練習。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下設計有利于完成教學目標和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各種練習及練習方式,如情景游戲法、目標達成法、競賽練習法等。
這一階段的教學比較系統(tǒng),學生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學習,形成運動技能的基本知識和能力,為第二階段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基礎和依據。
3.2.2 自主選擇學習階段主要是由學生“自選內容、自定目標、自選練法、自我監(jiān)控、自我反饋和矯正練習”構成。在教師設置參考目標以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踐情況,在一定的教材內容范圍內,自己確定學習內容和學習階段目標,然后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練習方法,在學習過程中遇到自己不能夠解決的困難,主動請教同伴或者老師來幫助解決,最終達到甚至超過自己的目標要求,它是在第一個階段的基礎上進行的,是第一階段的深化。
3.3 “兩段式”體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程序結構的內在聯(lián)系
3.3.1盡管說“兩段式”體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主體是兩個,但無論哪個階段的學習,教師的組織引導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之所以把教師組織引導與兩個階段的學習形成回路,是因為我們不得不承認,沒有教師作用的自主學習必然是一種虛無的學習。當然,這種組織引導只有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為前提,因此我們把教師的組織引導部分內容確定由“目標確定、組織教學、情景導入、答疑激勵、精講示范”等幾個部分組成,目的是強調教師作用和學生自主學習的協(xié)調功能,它始終貫穿于兩個主體階段的整個過程。
3.3.2兩個教學主體階段不是兩個課時的并列,而是一個主體教材教學的兩個不同樣態(tài),第一階段是第二階段的基礎,第二階段則是第一階段的補充和深化。至于每個階段用多少課時,要根據教學的預設和進展情況而定。
3.3.3在目標關系上,以教材總的教學目標為基礎,第一階段的教學目標主要由教師根據學生與教材的實際進行設計,以預設目標的形式呈現,通過“五步教學流程”,促進學生盡可能達成或者接近總的學習目標。而第二階段雖然強調學生自主確定學習目標,但他們的學習內容的選擇和目標的自定依然是要在課堂教學的總體內容和目標框架下來進行的,是為總體目標服務的,之所以在第一階段沒有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目標,主要是防止學生學習目標和總體教學目標的混亂,導致目標教學的虛化。
4.1 科學設置學習內容與目標
體育學習內容在依據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的兩個階段特點,循序漸進安排學習內容與學習目標,并能讓學習內容與目標有一定的拓展空間,讓學生有調適自我學習方法逐步實現目標的機會。動作的練習也應從簡單到復雜慢慢過渡,讓學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4.2 運用靈活的指導方式
在自主學習、自主鍛煉的過程中,教師要避免采用“手把手”的教學方法,避免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手段。如武術教學中,有些同學稍加指點就可以掌握較難的動作,而有些學生就是經過多次的指導仍很難完成動作,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分層進行指導與安排,不能采用同一高度、同一方法進行指導,對基礎好的、能力強的給于的自主時間可以更多一些。
4.3 成果檢驗
4.3.1 檢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通過觀察、談話的形式了解學生。一般情況下,學生對體育課的積極性有所提高證明安排的方法有作用或有明顯的作用,對學習有幫助。反之,則應考慮安排的學習內容或學習方法是否有欠妥之處,應積極尋求改進。
4.3.2 檢驗學生學習的成績通過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反饋,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假如我們所安排的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用未能體現出一定的作用,或者說其練習效果不明顯,那么在某種意義上說,至少其方法是欠佳的,這樣的自主學習其意義就不是很大。我們既要考慮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鍛煉方法的運用,還需要學生身體活動能力的有效提高。
4.3.3 檢驗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是否提高看學生在教師安排自主學習、自主鍛煉之后的活動是否經常出現有意義的創(chuàng)新活動與練習,并且對技術學習與掌握有一定的幫助,或者說對自鍛方面有一定的作用,是否能顯示出一些價值。
5.1 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率
通過問卷調查得知,98%以上的學生都對喜歡“兩段式”體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學生真正主動參與學習的比率顯著提高。
5.2 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而不像以往,只是被動模仿教師的動作學習,他們能夠積極思考,自我確定學習目標,并能隨時監(jiān)控自我學習行為,評價自我學習效果。尤其是“兩段式”體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不強求學生都能達到相同的目標,而是讓學生在總體目標的引領下根據自身的能力選擇自我學習的目標,并在不斷努力中都能獲得成功體驗,體現了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
表1 學生練習活動及其創(chuàng)新能力狀況結果比較
5.3 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特別在分組學習中,學生主動相互配合,以往那種一個學生練習,其他學生只看不練的現象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學生之間能夠相互提問,相互保護和幫助,相互解決練習中的問題,課堂教學得到了優(yōu)化;學生主動和教師進行交流,增加了師生之間的對話機會,體現了教學的民主性和和諧關系的建立。例如,在某個動作練習中,就動作的規(guī)范程度與改進的問題,組內學生每人都可從不同角度提出見解,他們之間可以取長補短,也可以從教師那里獲得信息,不僅取得了廣博的知識,師生、生生之間關系也更近了。
5.4 提高學生的自主練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
5.4.1 主動學習方面在有教師參與的情況下,學生在調查前后主動練習的人數分別占總人數的68.2%和70%,差異不顯著,而在沒有教師參與的練習活動中,學生主動練習在調查前后則存在顯著差異,分別為46.2%和68.5%。這主要是因為,有教師參與下,一方面,學生在教師面前的表現欲望比較強烈;另一方面,教師的榜樣激勵和督促作用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在沒有教師參與的情況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始終在教師的指揮棒下運作,壓抑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在調查后的教學中,極大地釋放了學生長期受壓抑的情緒,主動意識明顯增強,因而學生主動學習能力也獲得提高。
5.4.2 創(chuàng)造性練習方面無論是有無教師參與的情況下,學生在調查前后的差異都很明顯,分別是有教師參與下的26.3%、73.5%和18.5%、66.7%,究其原因,主要是調查前的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創(chuàng)造性運用知識技能的時間和空間極其有限,學生被教師“牽著鼻子”走慣了,一旦脫離教師的指揮,則不能獨立完成,學生即使有一定的想法或有想表現的意念,也少有信心和機會。而在“兩段式”體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教學中,學生完全占有第二段自我學習的時空,學生有了充分表現自己的舞臺,自主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其聰明才智得到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因而創(chuàng)造性練習的學生占多數。(表1)
[ 1 ] 吳本連,季瀏.論新體育課程中的自主學習[ J ].中國學校體育,2004(6).
[ 2 ] 張瑾.論“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與學生心理發(fā)展[ J ].現代中小學教育,2005(6).
G807.2
A
1674-151X(2011)09-099-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9.051
投稿日期:2011-06-20
劉建(1967 ~),中教一級。研究方向:中學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