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明 荀堂生 王莉 山東省電力學校,山東泰安 271000
分布式電源對配電網保護的影響分析
宋志明 荀堂生 王莉 山東省電力學校,山東泰安 271000
本文通過介紹分布式電源及分布式電源的接入配電網方式,從繼電保護的靈敏度、可靠性、重合閘等幾個方面詳細分析了分布式電源對配電網繼電保護的影響,提出了目前新興分布式電源的接入配電網繼電保護所面臨的問題,并指出新型繼電保護方能解決這一問題。
分布式電源;配電網;繼電保護;分析
分布式發(fā)電就是利用各種可用的分散存在的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小型風能、小型水能、波浪能等和本地可以方便獲取的化石類燃料(主要指天然氣)進行發(fā)電供能。分布式發(fā)電技術和儲能技術合稱為“分布式電源”。目前,對這一新的發(fā)電形式的正式稱謂還不統(tǒng)一。在英屬國家,習慣叫做“嵌入式發(fā)電”(Embedded Generation);在北美,叫做“分布式發(fā)電”(Dispersed Generation);在歐洲和亞洲的部分國家,叫做“非集中式發(fā)電”(Decentralized Generation),簡稱DG。
隨著地球資源的日漸枯竭和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普遍加強,世界各國都對一次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促使了一種新興的高效、環(huán)保的發(fā)電技術——分布式發(fā)電(DG)飛速發(fā)展。近年來,分布式發(fā)電供能在發(fā)達國家得到大力的推廣應用。據(jù)報道,2010年之前全世界累計新增發(fā)電容量的25%~30%將來自于分布式發(fā)電供能系統(tǒng)。我國在能源發(fā)展“十一五”規(guī)劃中提出了“努力構筑穩(wěn)定、經濟、清潔的能源體系,以能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支持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指導方針。采用分布式發(fā)電技術,有助于充分利用各地豐富的清潔和可再生能源,向用戶提供“綠色電力”,是實現(xiàn)我國“節(jié)能減排”目標的重要舉措。在我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06-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大力開展“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規(guī)模化開發(fā)利用”以及“間歇式電源并網及輸配技術”,開展分布式發(fā)電技術方面的研究工作符合國家重大需求。
分布式電源的規(guī)模一般不大,大約在幾十千瓦至幾十兆瓦。一般而言,分布式電源是直接接入配電系統(tǒng)(380V或10kV配電系統(tǒng))并網運行或采取獨立運行的方式。分布式電源接入配電網后,使傳統(tǒng)的單電源輻射網絡變成了一個多源網絡。正常運行時,網絡中的潮流分布及系統(tǒng)故障時短路電流的大小、流向和分布,均會發(fā)生變化。傳統(tǒng)配電網中保護設備之間建立起來的配合關系也將被打破,保護的動作行為和動作性能都會受到較大的影響。
以圖1所示系統(tǒng)為例,對 DG并網后的影響進行分析。
圖1 含DG的配網系統(tǒng)圖
(1) 導致本線路保護的靈敏度降低甚至拒動
在線路L1末端發(fā)生三相短路故障F1時,DG的接入位置不同,短路電流IK的變化軌跡如圖2所示,其中橫坐標為DG接入點在線路L1中的相對位置;縱坐標為短路電流的標幺值。
圖2 本線路發(fā)生短路時,DG對本線路故障電流的影響
隨著DG容量的改變,在同一地點發(fā)生三相短路故障時,短路電流的大小也會改變。分布式電源的等效阻抗可以間接反映它的容量,一般而言,DG的容量越大,其等效阻抗值越小, 即a的取值越小,代表分布式電源容量越大。圖3和圖4分別為DG容量變大后的短路電流變化曲線圖。
圖3 改變DG容量(a=2)對Ik的影響 圖4改變DG容量(a=1.2)對Ik的影響
可以看出,隨著DG容量的增加,當DG在某一個范圍(x大約為0.3~0.9)接入配電網時,會使保護1的過電流保護也不能動作,此時發(fā)生故障會使保護1拒動。隨著DG 容量的進一步增加,會發(fā)現(xiàn)導致保護1拒動的DG接入范圍越來越大。
由上述分析可見,DG接入之后,DG和系統(tǒng)都會對故障點提供短路電流,但保護1處只能感受到系統(tǒng)提供的短路電流,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該電流將會因DG的助增作用而減小,在保護定值不變的情況下,其靈敏度將會降低,嚴重時甚至會緩動或拒動。DG的容量越大,對配網保護靈敏度的影響也就越大。
(2) 導致本線路保護誤動
以圖1為例, 如果在相鄰線路L2距離母線y處發(fā)生三相短路故障(假設兩條線路具有相同的長度和單位阻抗),則等效電路圖如圖4。
保護1檢測到的故障電流值IK可近似描述為:
當故障F2發(fā)生在母線處(y=0,a=3),隨著DG接入位置x的改變,保護1檢測到的故障電流Ik如圖5所示,圖中橫坐標為DG接入點在線路中的相對位置;縱坐標為短路電流的標幺值。
圖4 系統(tǒng)等效電路圖
圖5 相鄰線路母線發(fā)生短路時DG對本線路保護的影響
由圖5可知,當x大于0.64(x值越大表示DG越靠近保護1)時,保護1檢測到的故障電流Ik將會大于Iset1.1,若保護1處沒有安裝方向元件,則保護1的電流速斷保護將會誤動作。
當DG的容量增加時,影響將更加明顯,圖6、圖7所示,DG的接入位置固定時,故障發(fā)生的位置不同也將改變保護1檢測到的故障電流,當取a=3,x=0.75(即DG接入距線路L1始端1/4處)時,保護1檢測到的故障電流Ik隨著故障點y的改變如圖8所示,圖中橫坐標為線路L2上的故障點y距母線的相對位置;縱坐標為短路電流的標幺值。
圖6 改變DG容量使a=2時對Ik的影響
圖7 改變DG容量使a=1.2時對Ik的影響
由圖8知,當故障發(fā)生在母線附近時,容易引起保護1的誤動。當DG容量增大(a變小,取a=1.2)時,發(fā)生誤動的故障區(qū)域也隨之變大,如圖9所示。
可見,當相鄰線路L2在F2處發(fā)生故障時,在DG接入之前,保護1感受不到故障電流;DG接入之后,相同地點發(fā)生相同故障時,保護1將感受到DG提供的故障電流,如果該電流足夠大,將導致保護1誤動。(3)導致相鄰線路的瞬時速斷保護誤動,失去選擇性
圖8 相鄰線路故障位置發(fā)生改變時對故障電流影響(a=3)
圖9 相鄰線路故障位置和DG容量發(fā)生改變時對故障電流影響
設F3處發(fā)生故障,在DG接入之前,短路電流只由系統(tǒng)流向故障點;DG接入后,DG和系統(tǒng)都會對故障點提供短路電流,此時相鄰故障線路的保護(即保護2處的保護)也會感受到故障電流,將可能導致其速斷保護誤動,從而失去選擇性。
圖10 含DG的配網系統(tǒng)圖
圖11 系統(tǒng)等效電路圖
當故障發(fā)生在距保護3的距離為y處時,等效電路如圖11。保護2處檢測到的故障電流可以近似用如下公式描述:
當上述參數(shù)分別取:a=2,x=0.75時,通過MATLAB可得到保護2 檢測到的故障電流IK2隨故障位置y的改變如圖12所示,其中橫坐標為線路L3上的故障點y距母線的相對位置;縱坐標為短路電流的標幺值。
圖13 帶手拉手開關的解環(huán)配電網
由圖12可以看出,當故障發(fā)生在離保護3附近一段范圍內,保護2檢測到的故障電流 Ik2> Iset2.1,則保護2的電流速斷將會瞬時動作。而故障發(fā)生在保護2的電流I段保護范圍之外,因此保護2發(fā)生誤動,失去了選擇性。
(4)DG可能導致重合閘不成功
以圖13 所示的一個結構簡單的開環(huán)運行的配電網為例,變壓器T1與T2通過饋線為負荷提供電源,在正常運行時手拉手開關D處于斷開狀態(tài)。如果沒有分布式電源接入配電網,當?shù)谝粭l線路A1至B1上發(fā)生短路故障時,開關A1的電流保護動作,切除故障。B1不需要切除短路故障電流,B1檢測到靠近T1端失壓后,在設定的時間間隔后分斷。如果F1是瞬時故障,斷路器A1重合閘成功,B1檢測到電壓恢復,在預設的時間間隔后重合恢復供電。如果F1是永久故障,A1重合閘失敗,B1閉鎖,手拉手開關D動作閉合,由T2對無故障線路恢復供電。如果分布式電源DG接入配電網,當同樣故障F1發(fā)生后,開關B1能否感受到短路電流取決于分布式電源DG的容量以及線路阻抗,為了正確隔離故障,保證選擇性,開關B1需安裝方向電流保護。如果故障點F1距離開關B1較遠,而分布式電源DG的容量又不大,則開關B1將保持在閉合狀態(tài),在這種情況下,即便F1是瞬時故障,由于DG始終向故障點提供短路電流,該瞬時故障無法自行消失。開關A1重合閘失敗后,故障將在配電網中持續(xù)存在,甚至有可能引發(fā)新的故障。
由以上分析可見,當DG接入之后,配電網變成多電源結構,線路故障時,如果只有系統(tǒng)側保護動作跳閘而DG不跳開,則DG會繼續(xù)向故障點提供短路電流,故障點仍處于游離狀態(tài)。如果此時系統(tǒng)側進行重合閘,必然會重合于故障狀態(tài),導致重合閘不成功。
分布式電源的迅速發(fā)展,是電力能源的拓展方向,也為電網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本文通過上述分析得出,分布式電源接入配電網后,可導致DG接入線路保護的靈敏度降低及拒動、誤動;導致相鄰線路的瞬時速斷保護誤動,失去選擇性;還可能導致重合閘不成功等,為了充分發(fā)揮分布式發(fā)電系統(tǒng)的作用,解決分布式電源接入配電網的安全可靠性問題,亟待研究新型配網繼電保護系統(tǒng),以適應新形勢下的電力系統(tǒng)配電網對繼電保護的要求,本文的分析結果將為新型繼電保護的研究提供切實可行的分析依據(jù)。
[1] 章曉云. 分布式電源及其相關技術研究. 甘肅科技.2009,25(12):40-41
[2] 宋志明. 繼電保護原理與應用. 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3] 劉森. 含分布式電源的配電網保護研究. 天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天津: 天津大學. 2007
[4] 吳罡, 陸于平, 花麗丹,等. 分布式發(fā)電采用故障限流器對繼電保護的影響. 江蘇電機工程.2007,26(2):1-4
[5] 章杜錫, 徐祥海, 楊莉,等. 分布式電源對配電網過電壓的影響. 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 2007,31(12): 50-54
[6] 李斌, 劉天琪, 李興源. 分布式電源接入對系統(tǒng)電壓穩(wěn)定性的影響. 電網技術.2009,33(3): 84-88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8.009
宋志明(1966-),男,山東省電力學校技能培訓部 高級講師,從事電力系統(tǒng)繼電保護、自動化、直流輸電等專業(yè)的教學、培訓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