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晉中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丁文祿
以思想建設為統領積極推動和創(chuàng)新組織工作
■中共晉中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丁文祿
學習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的講話,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學習《講話》,就要以《講話》精神為指導,推進當前各項工作的有效實施和全面提升。組工干部要將《講話》精神自覺貫徹落實到組織工作和組織部門自身建設中來,為轉型跨越發(fā)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干部保障和人才保障。
思想建設具有政治導向作用,能夠確保我們的工作始終保持正確的方向。近期,中共晉中市委組織部結合學習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結合開展紀念“七一”活動,提出了自身建設的目標:堅持“思想建部”,建設“三型”機關,真正成為黨員之家、干部之家和人才之家?!八枷虢ú俊本褪且运枷虢ㄔO為統領,教育全體干部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立足本職崗位,為晉中建設全省“四化”(工業(yè)新型化、農業(yè)現代化、市域城鎮(zhèn)化和城鄉(xiāng)生態(tài)化)率先發(fā)展區(qū)努力奮斗;建設“三型”機關就是要建設學習型、創(chuàng)新型和廉潔型機關。
選人用人是組織部門的第一要務和第一責任?!吨v話》提出選人用人標準是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歸納起來,實質是三條標準:第一是政治標準。要政治立場堅定,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誠黨的事業(yè),始終維護黨的利益。第二是實踐標準。就是看有沒有真才實學,工作能力強不強,能不能干事創(chuàng)業(yè),工作實績是否突出,在工作和生產實踐第一線培養(yǎng)干部、考核干部、選拔干部。第三是群眾標準。就是看群眾認可不認可、滿意不滿意,在群眾當中有沒有威信,群眾是否公認。組織部門在選人用人中要堅持這三條標準,并進一步細化,改進和完善干部的考核考察工作,克服干部考察千人一面、民意失真等不良現象,科學評價干部,準確識別干部,真正選拔任用那些政治堅定、有真才實學、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干部。
一要加強群眾觀點教育,站穩(wěn)群眾立場。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堅持和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和作風,全面把握“六民”要旨,即民評民說是標準,民心民力是保障,民意民聲是依據,民愿民盼是方向,民惠民富是目標,民苦民痛是失職。教育組工干部帶著責任、熱情和真誠投入工作,努力贏得廣大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的尊重、信賴和擁護。
二要堅持群眾工作路線,真正服務群眾。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全面推行“一線工作法”。要求黨員干部帶頭落實民情走訪、調查研究、結對幫扶等工作制度,把基層一線作為培養(yǎng)鍛煉干部的基礎陣地,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組工干部要尊重群眾首創(chuàng),從群眾中總結工作經驗,到群眾中檢驗工作成效,依靠群眾的智慧提升組織工作水平。
三要落實群眾權利,密切干群關系。落實群眾對干部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jiān)督權,采取民主推薦、考察預告、民意調查、任前公示、干部信息公開等辦法,讓群眾參與評判和監(jiān)督干部。要牢固樹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觀念,不唯學歷、不唯資歷,從群眾當中發(fā)現人才,讓群眾舉薦人才,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生動局面。進一步密切干群關系,把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作為基層黨組織的核心任務和基層干部的基本職責,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發(fā)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堅強戰(zhàn)斗堡壘。
一要完善選人用人機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抓好干部民主推薦、任用提名和干部考察等關鍵環(huán)節(jié)的改革創(chuàng)新,完善干部選任機制;創(chuàng)新目標責任考核機制,把考核評價與干部選拔任用、培養(yǎng)教育、管理監(jiān)督、激勵約束結合起來,真正發(fā)揮目標責任考核風向標、指揮棒和助力器的作用;完善干部教育培訓機制,增強教育培訓的統籌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干部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能力;落實從嚴管理干部要求,對關鍵崗位干部加強重點管理,完善職責明確、分級負責、上下聯動的干部重點管理工作機制。
二要完善基層黨建工作機制,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創(chuàng)新。認真研究分析基層黨建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結合實際,進行大膽探索。對基層探索出的好經驗、好做法進行總結提煉,結合建立創(chuàng)先爭優(yōu)長效機制,出臺相關制度進行推廣。建立健全黨員管理教育和激勵關懷幫扶機制,保障黨員權利,充分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三要完善人才工作機制,扎實推進人才工作。要建立健全人才評價、選拔任用、激勵保障機制,進一步規(guī)范專業(yè)技術人才的業(yè)績考核、職稱評定辦法。要制定和完善吸引優(yōu)秀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的具體辦法,努力為建設“四化”率先發(fā)展區(qū)集聚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