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向東,陳惠濱,詹舒越,王曉萍* ,歐惠超,羅昭鋒
(1.浙江大學現(xiàn)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杭州 310027;2.集美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1;3.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微尺度國家實驗室,合肥 230027)
由于環(huán)境污染導致的海水富營養(yǎng)化以及赤潮,會破壞海洋的正常生態(tài)結(jié)構(gòu)。赤潮導致海洋生物死亡產(chǎn)生毒素,并污染海洋中養(yǎng)殖的蝦、貝類等,通過食物鏈的傳遞,造成人類食物中毒[1]。
目前海洋赤潮毒素的檢測方法主要有生物分析法、化學儀器分析法和免疫檢測法。以小鼠實驗為典型的生物分析法[2],雖然簡單易行,但因生物個體差異,導致測量結(jié)果偏差大,且靈敏度非常低,特異性差。高效液相色譜法[3-4]可以準確分離各種組分,實現(xiàn)海洋藻毒素定性和定量分析,但是大多數(shù)毒素如PSP(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腹瀉性貝類毒素)等必須經(jīng)熒光衍生后才能檢測,衍生后的熒光產(chǎn)物均很不穩(wěn)定,容易造成測量偏差。因此國內(nèi)外逐步將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技術(shù)[5]應(yīng)用于多種海洋生物毒素的分析,但色譜分析法因為儀器昂貴,需要專業(yè)操作人員等原因限制了方法的普及和應(yīng)用。利用多克隆或單克隆抗體檢測的酶聯(lián)免疫分析法[6-8]具有高特異性和選擇性,分析過程無需繁瑣的樣品前處理步驟,具有商品化的試劑盒為該方法的進一步廣泛應(yīng)用提供了可能性。但其檢測過程需要酶標記抗體及依賴于酶催化反應(yīng)的比色檢測,導致成本增加,耗時長達數(shù)小時,且檢測過程仍需依賴實驗室環(huán)境,難以適應(yīng)現(xiàn)場分析檢測的實時性要求。
本文以在我國渤海、長江口、福建沿海、珠江口、香港和臺灣等海域廣泛分布[9]的腹瀉性貝類毒素中的大田軟海綿酸(Okadaic Acid,OA)為分析檢測對象,將免疫分析方法與表面等離子共振檢測技術(shù)相結(jié)合,建立一種免標記、響應(yīng)速度快、靈敏度高、低成本的可以應(yīng)用于海洋赤潮毒素分析的快速SPR免疫檢測分析方法。提出并設(shè)計了一種小型化、可適用于現(xiàn)場應(yīng)用的SPR免疫檢測分析系統(tǒng),制備了可識別OA的特異性免疫傳感芯片,通過實驗分析并評價了該檢測系統(tǒng)的性能指標。
表面等離子共振是光在玻璃與金屬薄膜界面發(fā)生全反射時產(chǎn)生的倏逝波引發(fā)金屬表面的自由電子產(chǎn)生表面等離子(Surface Plasmon,SP),并在表面等離子與倏逝波頻率和波數(shù)相同的情況下產(chǎn)生的一種共振現(xiàn)象,由此導致反射光的能量急劇下降,反射光譜上出現(xiàn)共振峰。當傳感芯片表面固定一層生物分子識別膜,將待測樣品流過芯片表面,若樣品中有能夠與芯片表面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會引起金膜表面折射率變化,最終導致SPR共振峰變化,從而可獲得被分析物的濃度、親和力、動力學常數(shù)和特異性等信息[10]。
自行研制開發(fā)的表面等離子共振免疫檢測分析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如圖1所示。傳感器選用Kretschmann結(jié)構(gòu)的TSPR1A170100 SpreetaTM傳感器,其折射率分辨率為5×10-6RIU,具有體積小、功耗低、性價比高等特點;十通閥(美國Valco Inc.)用于切換選擇緩沖液、待檢樣品和再生液等;工業(yè)注射泵(Sapphire EngineeringTMInc.)依據(jù)程序?qū)⒏鞣N溶液注射流經(jīng)表面功能化的SPR傳感器表面,傳感器輸出的SPR光譜經(jīng)信號檢測與控制電路采集后,傳送到計算機進行分析處理。在軟件的控制下,系統(tǒng)可實現(xiàn)自動進樣、測量、再生、清洗等功能。
NHS(N-h(huán)ydroxysuccinimide,N-羥基琥珀酰亞胺);EDC(1-ethyl-3-(3-dimethylaminopropyl)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水溶性碳化二亞胺);TeCP(tetrachlophenoxide,四氯苯酚);鹽酸乙醇胺(1 mol/L ethanolamine hydrochloride,pH=8.5,Alfa Aesar Inc.):純度>98%;SDS(sodium dodecyl sulfate,十二烷基硫酸鈉)溶液: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OA-mAb(OA單克隆抗體,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OA標準品(Sigma Inc.):純度>95%;OA-BSA(OA牛血清蛋白偶聯(lián)物溶液,Sigma Inc.);PBS(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磷酸鹽緩沖液):將8.0 g NaCl、2.9 g Na2HPO4、0.2 g KH2PO4、0.2 g KCl溶于800 mL蒸餾水中,調(diào)整溶液pH值至7.4,補充液體使溶液體積為1 L,分裝、高壓蒸汽滅菌后室溫保存;再生液:100 mmol/L的NaOH溶液與質(zhì)量分數(shù)為0.05%的SDS溶液混合。
由于OA是小分子,為提高檢測靈敏度通常采用間接檢測法即抑制法進行測量。其過程為:將OA抗原偶聯(lián)在SPR傳感器芯片(金膜)表面;將適量的OA-mAb與含有OA分子的被測溶液混合,抗原抗體結(jié)合達到平衡態(tài),此時混合液有一定量多余的OA-mAb;將該混合液作為SPR儀器的被測樣品注入并流經(jīng)傳感器金膜表面,此時混合液中多余的OA-mAb與修飾在傳感器金膜表面的OA抗原結(jié)合,SPR輸出信號發(fā)生變化,根據(jù)SPR輸出信號的大小,可以得到混合液中多余OA-mAb的量,從而可以計算出被測溶液中的OA分子濃度。
為使SPR傳感器對特定待測分子具有特異性,需要對傳感器芯片(金膜)表面進行修飾。對于OA傳感芯片的制備,是利用OA-BSA偶聯(lián)物的巰基與傳感器金膜表面共價偶聯(lián),形成一層自組裝的單分子檢測層。具體的步驟如下:
①用H2SO4∶H2O2(98%濃硫酸∶30%雙氧水=7∶3)清洗傳感器金膜表面12 h。
②取OA-BSA溶液20 μL滴于芯片表面反應(yīng)8 h,使OA-BSA通過巰基固定于芯片表面。
③回收芯片表面的OA-BSA溶液,沖洗芯片表面,氮氣吹干,2 mg/mL BSA+1%TeCP 溶液 20 μL滴于芯片表面,反應(yīng)5 h。在TeCP作用下,BSA的蛋白二硫鍵被打開,封閉未吸附OA-BSA的金膜表面,以減少結(jié)合過程的非特異性吸附。
④沖洗芯片表面,氮氣吹干。NHS/EDC混合溶液20 μL滴于芯片表面反應(yīng)5 h,交聯(lián)活化芯片,使得芯片表面的獨立蛋白BSA之間的羧基與氨基交聯(lián)在一起,提高結(jié)合的穩(wěn)定性。
⑤沖洗芯片表面,氮氣吹干。鹽酸乙醇胺20 μL滴于芯片表面反應(yīng)12 h,封閉芯片表面多余的羧基,減少羧基對抗體蛋白的非特異性吸附。
2.3.1 測試條件優(yōu)化
分別以100 mmol/L NaOH與100 mmol/L NaOH+0.05%SDS混合溶液為再生液,以稀釋200倍的OA-mAb溶液作為檢測樣品,25 μL/min速度進樣,進樣量50 μL,考察芯片再生后,基線的恢復能力。
將OA 單克隆抗體用 PBS 按 1 ∶100、1 ∶200、1∶300比例稀釋后,分別作為檢測樣品,以25 μL/min速度進樣,進樣量50 μL,測試三種不同稀釋比抗體溶液的SPR響應(yīng)值,選擇合理的稀釋倍數(shù)。
2.3.2 檢測方法性能測試
以 1 ∶200 OA-mAb 溶液為測試樣品,25 μL/min速度進樣,每次進樣50 μL并再生,連續(xù)進樣12次,測試芯片穩(wěn)定性。
用PBS緩沖液、OA標準品和1∶200 OA-mAb溶液,配制出 OA 含量分別為 2.5、5、10、20、40、80、160、320、640、1280 ng/mL OA 的混合溶液,由高濃度到低濃度依次檢測,每個濃度重復3次,獲取OA標準曲線。
抗體稀釋200倍,兩種不同再生液條件下的SPR譜圖如圖 2、圖 3所示,分別以 100 mmol/L NaOH、100 mmol/L NaOH+0.05%SDS 混合溶液為再生液,SPR結(jié)合前與恢復后的基線并不對齊,存在大約48RU、77RU的結(jié)合量差值,表明所選擇的再生液并不能使傳感器表面的抗原和抗體結(jié)合物完全分離。而由100 mmol/L NaOH+0.05%SDS混合溶液、100 mmol/L NaOH兩種再生溶液先后再生兩次可以使基線回復到起始水平,如圖1所示,因此設(shè)定再生條件先由100 mmol/L NaOH+0.05%SDS混合溶液再生,后由100 mmol/L NaOH再次再生一次。
圖2 抗體稀釋200倍,再生液為NaOH的SPR譜圖
圖3 抗體稀釋200倍,再生液為NaOH+SDS的SPR譜圖
OA-mAb稀釋100、200、300倍的SPR譜圖如圖4所示,由圖可見,在相同的進樣速度和進樣量條件下,抗體稀釋100倍的溶液結(jié)合量最大,達135RU;而抗體稀釋300倍的溶液結(jié)合量最小,僅為80RU。雖然抗體稀釋100倍溶液結(jié)合值較大,但抑制濃度隨之增大,最終導致檢測限變大,且抗體消耗量也大,會增加分析成本;而抗體稀釋300倍的溶液結(jié)合值低,競爭抑制曲線動態(tài)響應(yīng)范圍小,會導致定量濃度范圍變窄。因此選擇抗體稀釋200倍較為恰當,其響應(yīng)值為123RU,能在檢測限、樣品消耗量及信號動態(tài)響應(yīng)范圍之間取得一個合理的平衡。
圖4 單次完整的測量過程,
分析重復性實驗的12次測量結(jié)果,求得12次響應(yīng)信號的均值約為123.6RU,標準偏差為2.34RU,RSD值為1.51%,響應(yīng)信號的最大偏差在8RU之內(nèi)。結(jié)果表明傳感器芯片表面偶聯(lián)的抗原結(jié)合牢固,抗體稀釋倍數(shù)和再生條件選擇合理。在該條件下,測試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復性。
分析不同濃度OA溶液的SPR測量結(jié)果,以SPR傳感器的響應(yīng)結(jié)合值為縱坐標,OA濃度值的對數(shù)為橫坐標,得到OA標準曲線如圖5所示。結(jié)合值最低和最高濃度端分別由于飽和結(jié)合及抑制溶液中抗體濃度低而趨向于平穩(wěn),中間部分呈線性遞減的過程,很好的符合抑制模式的抗原抗體生物測量過程。用Sigmoidal非線性關(guān)系擬合,得方程Y=A2+(A1-A2)/(1+(x/x0)p),A1=113.0,A2=33.3,x0=182.7,p=2.4,擬合曲線的相關(guān)系數(shù)R2=0.993。
圖5 OA的標準曲線
FDA的《標準分析方法與步驟依據(jù)指南》[11]中定義的檢測限為DL=3.3σ/S,其中σ為重復性測量的標準偏差,S為標準曲線的斜率。由標準曲線測量點可得S=0.398RU·mL/ng,σ=2.34RU,進而可以計算出該方法的檢測限為19.4 ng/mL,半抑制濃度 IC50(Half-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為177 ng/mL。由標準曲線及檢測限可確定其定量范圍為40 ng/mL~640 ng/mL。
由圖4可知,一次完整的SPR檢測過程包括結(jié)合、解離、再生及恢復四個過程,耗時約為15 min左右。在實際應(yīng)用過程種,根據(jù)單次測量的響應(yīng)值,由標準曲線可得到相應(yīng)的OA濃度值。相比化學儀器分析法及酶聯(lián)免疫法,其快速定量過程是一大優(yōu)勢,可滿足現(xiàn)場實時檢測的需求。
本文結(jié)合表面等離子共振技術(shù)與免疫檢測技術(shù),以大田軟海綿酸為例,以點帶面,研究和建立了一種新型赤潮毒素的檢測方法。并基于所設(shè)計的表面等離子免疫檢測分析系統(tǒng),分析評價了該方法的主要性能指標。研究表明,所建立的檢測方法,可以滿足國際上對于海水赤潮災(zāi)害毒素警戒標準的檢測要求。所采用免疫檢測技術(shù)具有特異性,可直接分析海水中OA,省去了大量繁瑣的樣品前處理過程,縮短了樣品分析時間(單次樣品的分析時間僅為15 min);所設(shè)計的傳感器經(jīng)再生后可重復使用上百次,且無需任何標記即可實現(xiàn)OA實時檢測,從而大大節(jié)省分析測試的成本。實驗結(jié)果表明,該系統(tǒng)實現(xiàn)OA檢測的檢測限未能明顯優(yōu)于其他的檢測方法。但通過樣品富集[12]或抗體信號增強[13]等方法可以大大改善系統(tǒng)的檢測限,且所研究建立的新方法很好地克服了傳統(tǒng)分析方法操作繁瑣,檢測時間長,成本高或需要標記等不足。因此,本文建立的新方法為海水水質(zhì)的在線分析檢測提供了新的選擇方案。
[1]曾呈奎,相建海.赤潮藻及其毒素生物監(jiān)測新技術(shù)[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8.416-427.
[2]Horvitz W,Latimer G W.Official Methods of Analysis of AOAC International[R].Gaithersburg:AOAC Gaithersburg,2005.
[3]Diener M,Erler K,Hiller S,et al.Determination of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Toxins in Dietary Supplements by Application of A New HPLC/FD Method[J].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2006,224(2):147-151.
[4]黃愛君,黃海燕,劉建軍.麻痹性和腹瀉性貝類毒素的檢測方法研究進展[J].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2010,1:84-86.
[5]陳靜,周倩如,郭小琳,等.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譜串聯(lián)離子阱質(zhì)譜法測定水中微囊藻毒素[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9,8:1720-1724.
[6]Chu F S,Hsu K H,Huang X,et al.Screening of Paralytic Shellfish Posioning Toxins in Naturally Occurring Samples with Three Different 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1996,44(12):4043-4047.
[7]劉仁沿,梁玉波,張芳,等.中國沿海貝類腹瀉性貝毒的酶聯(lián)免疫分析方法[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4(002):33-36.
[8]趙前程,來鵬,秦成,等.ELISA與小白鼠生物法檢測腹瀉性貝類毒素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9,011:287-292.
[9]趙曉芳,計融.國內(nèi)外腹瀉性貝類毒素管理控制措施的比對分析[J].中國熱帶醫(yī)學,2006,6(2):350-354.
[10]謝永紅,王耀玲,程小麗,等.SPR生物傳感器在急性白血病髓系抗原CD33檢測中的應(yīng)用[J].傳感技術(shù)學報,2011,24(1):1-4.
[11]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Center for Biologicals E-valuation and Research,F(xiàn)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Guidance for Industry:Analytical Procedures and Methods Validation—Chemistry,Manufacturing,and Controls Documentation Draft Guidance[S].Rockville: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2000.9-11.
[12]Liu X,Sun Y,Song D,et al.Sensitivity-Enhancement of Wavelength-Modulation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Biosensor for Human Complement Factor 4[J].Analytical biochemistry,2004,333(1):99-104.
[13]Xu LG,Peng C,Xu CL,et al.Development of the ELISA for Detection of Microcystin by Using Magnetic Nanometer Particle Enrichment Antibody[J].Toxicology Letters,2008,180:S120-S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