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賽艷
繃網,用行動“撐”起絲網印刷
文|陳賽艷
繃網是將絲網緊繃于網框的過程。大批量生產中,常用不易變形、穩(wěn)定耐用、使用方便、耐抗性好的輕便鋁框作為網框。網框尺寸應比印版圖文部分大些,刮板運動的始端和終端應比印版圖文長一些才能印刷。
目前為適應出口產品的需要,生產中常用日本或德國進口的270~300T的黃色聚酯絲網,對于特別精致的印刷品,還用350T的進口黃色絲網。為節(jié)省原材料,繃網時常采用正繃網法,要求張力適當且穩(wěn)定。
網框是絲網印刷所用網版的載體。網版對網框的要求是網框必須有抗網版繃網所需張力的強度,繃網后,要堅固、耐用、性能穩(wěn)定、久用而不變形。還有材質要有耐水、耐溶劑、耐酸、耐其它化學材料、質輕、價廉等性能。常用絲網網框材料是木材、鋁框。
木質網框制作簡單、輕便、價格低,而且操作使用方便,固網方式也簡易可靠。目前很多小規(guī)模廠家的手工操作者都青睞于使用木質絲網框。但由于木質網框的耐水性差,框面容易變形,穩(wěn)定性也難持久,它漸漸的被鋁質網框取代,而且鋁質網框的印品質量也比木質網框略勝一籌。
由于鋁質網框的強度好、性能穩(wěn)定、操作輕便、不容易變形也不生銹。雖然一次投資較大,但由于其耐用率高,成本也在消費者可承受的范圍內,甚至比木框還要便宜。故很受精度要求較高及套印產品生產廠家的青睞。
鋁框的面積要比實際印刷面積大一些,通常要保證左右4~6cm,上下6~8cm的空余量,方可保證印刷品的幅寬要求。
繃網是把絲網繃緊并使其牢固的與網框結合的工序。常用的繃網工序有手工繃網與機械繃網,常用的繃網方法有直接繃網與間接繃網。
手工繃網的工序是
首先提前將網版繃好,并力求繃緊、平整。然后用板條(用三合板制作,與網框內框同長)把絲網卷住一邊,用釘子釘在網框的一邊,再用木條卷住對邊,用力繃緊,用釘子釘住,再依次釘住另外兩邊。用水沖凈,電吹風吹干待用。手工繃網工藝適用于木質網框。
繃網機繃網的工序是
將網框放在繃網機固定好的調整板上,再把絲網平放在繃網機立架上,邊緣放好固定膠條,將網固住。調整四個手柄(調整時需要柔和用力)將絲網慢慢拉伸、拉平、拉緊直至拉到最緊。再調整下面的張緊把手,使網框和絲網貼緊,然后涂刷粘網膠。待粘網膠干透后,用刀片沿網框外緣割下即可??嚲W機繃網也叫機械繃網,適用于木質和鋁質網框。
氣動繃網的工序是
先用夾具等距離地夾住絲網四周,再送入壓縮空氣,當壓力達到6kg時關閉氣閥,使絲網張力傳遞均勻,這樣拉緊后放松,再拉緊再放松,重復兩三次,使絲網充分舒展開后,用張力計測得四周和中心的張力均勻穩(wěn)定,此時,方可用粘網膠(常用醋酸乳膠或環(huán)氧樹脂型黏合劑)固定絲網與網框的接觸部分。待干燥后,將多余的絲網四周固定在網框的另一側面,以防絲網松馳或脫落,增加網版的使用壽命。
直接繃網的方法是,首先將網框放置在工作臺上,網框上端平面與繃緊后的絲網調整至同一水平位置上;然后將絲網四邊固定在繃網機夾網器上,并將網線繃緊,絲網與網框上端面貼緊;在網框上端面與絲網接觸部位刷涂粘結劑,待粘結劑干燥后,松開繃網機夾網器切斷網框外邊的絲網,到繃網完畢。
間接繃網法的繃網過程與直接繃網大體相同,但不同的是間接法是先繃緊絲網,然后再將托放網框的工作臺升起,使網框與絲網充分貼緊,這時網框上端面與絲網形成一定的夾角。與直接繃網一樣,間接繃網操作簡單,張力均勻,且更容易得到較大張力值。
絲網張力是影響絲網印版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與網框的材質及強度、絲網的材質、溫度、濕度、繃網方法等有關。通常在手工繃網和沒有張力儀的情況下,張力確定主要憑經驗而定,繃網時一邊將絲網拉伸、一邊用手指彈壓絲網,一般用手指壓絲網,感覺到絲網有一定彈性即可。
在使用繃網機以及對大網框繃網時,一般都使用張力儀測試絲網張力。在使用繃網機繃網時,由于繃網夾頭的移動(松緊調試)是通過氣壓表來控制實現的,所以不同質地的絲網,其繃網的氣壓值不同。通常絹網的繃網氣壓值是7~9kg/cm2;尼龍絲網的繃網氣壓值是8~10kg/cm2;滌綸絲網的繃網氣壓值是8~10kg/cm2;不銹鋼絲網的繃網氣壓值是10~13kg/cm2。
除了繃網的操作,繃網后的張力穩(wěn)定也是影響絲網印刷質量穩(wěn)定性的重要因素??嚲W后用粘結劑固定絲網和網框,可以確保絲網與網框牢固地粘合在一起。粘網用的粘結劑的種類比較多,在選用時,要根據網框的材質、絲網種類,選用不同的粘結劑。
繃網主要使用的粘合劑有聚乙烯、醇縮醛膠 、過氯乙烯膠、橡膠型粘合劑、酚醛—氯丁膠、丁腈橡膠等。
網版的張力大小是由絲網的目數、網絲的直徑和編織方式決定的。張力合理與否,決定網模版的使用壽命和絲網印刷質量。而影響網版張力大小的因素同樣很多。
張力的大小在絲網未印刷(靜態(tài))時,決定網模版與承印物之間的距離,稱為網距。在低網距印刷,高張力所得的圖文位置精度就高。因此,在印刷前,繃網應達到最佳張力,并且在印刷的全過程中,網版張力大小穩(wěn)定,而穩(wěn)定的張力必須由最佳網距保證,這樣才能保證網版的印刷質量和使用壽命。
最佳張力,是指在繃網的同時,讓絲網保留有一定的彈性余量,確保在絲網印刷全過程中,刮板(膠刮)刮過網模板瞬間,網模板能立即彈離承印物,否則印不了多少件,張力下降,絲網從彈性變形很快向塑性變形過渡而改變了原有的張力值,若在光碟印刷中就容易出現條痕、斑塊、顏色的深淺不一致的毛病。同時,在最佳繃網張力下一定要設好靜態(tài)網距,保證印刷的全過程中,網版始終能穩(wěn)定回彈,張力穩(wěn)定。
在同目絲網系列中,NBC網的絲徑要比SEFAR網絲徑粗,所以相對來講NBC繃網的張力要比SEFAR網偏高些,這是因為當PET絲的絲徑增粗一倍時,其拉伸強度(張力)提高4倍的關系。
但是,繃網時不能單純追求高張力而把網絲的直徑增粗,因為在同目數絲網中,網絲直徑增粗后,網孔會減小,而影響到下墨量及過墨性能。故具體使用應考慮圖文精度的要求。
氣動繃網機在繃網時,氣缸支撐一直頂住網框邊,而同時受絲網被拉的反作用力,使得網框邊向框中心壓彎而得到壓力。張力達到后,粘好網后卸下,使張力較穩(wěn)定,也較容易得到張力。
但是繃網全過程中,絲網一直緊靠網框粘膠面向外(四周)延伸,網框對絲網順利延伸設置了阻力,往往達不到高張力;而且氣動繃網受氣壓控制,初拉時若把氣壓調得較高,在瞬間快速的大拉力下,絲網有可能會被拉破;同時張力受氣缸的容量大小控制,也很難達到高張力值。
網框的材質、截面大小、形狀及加工后的平整度和強度以及時效處理等直接影響到網版的張力和張力使用中的穩(wěn)定性。
在大多數情況下,網框強度不夠是導致網模版使用時張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絲網與網框在脫膠和繃網時已超過該絲網的極限張力,從而造成網模版的張力下降。因此網框在使用前必須對粘網面及其周邊進行去毛刺處理,再用粘網膠水預涂一層,待粘網時就會較牢靠地把絲網全部粘在已預涂膠的網框上,以確保網版在絲印過程中,在大的刮壓力下網布也不會與網框松脫。
要注意的是粘網膠水必須要滲透到絲網的膠合面網孔內,使絲網完全粘合在網框上,必要時,在粘網膠未完全干的時候,用手工刮膠刮壓網框的膠合面,以幫助絲網完全貼牢網框。
繃網角度是絲網的經、緯線(絲)與網框邊的夾角角度。常用的繃網角度有正繃網和斜交繃網。正繃網,是絲網的經、緯線分別平行和垂直于網框的四個邊,即經、緯線與網框邊呈90°。而斜交繃網,是指絲網的經、緯絲分別與網框四邊呈一定的角度。采用正繃網形繃網,操作比較方便,由于能夠合適,充分利用絲網,可節(jié)省絲網的邊角料,減少絲網浪費。但是,在套色印刷時采用這種形式繃網制版容易出現角紋,所以套色印刷一般不采用正繃網。
斜交繃網利于提高印刷質量,對控制漏墨量也有一定效果,其不足是絲網浪費較大。
在印刷精度要求比較高和彩色印刷時,繃網角度的選擇對印刷質量有直接的影響,繃網角度選擇不適合,就會出現龜紋,所以,一般復制品的印刷,常選用的繃網角度是20°~35°,在印刷高分辨力的線路板時,由于使用的絲網目數較高,所以繃網角度選擇45°比較合適。在實際繃網時,為了減少絲網浪費,一般印刷品多采用正繃網。
絲網印刷中,繃網方式、繃網類型、張力的大小與穩(wěn)定等對絲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絲網印刷質量的穩(wěn)定性與高質性在絲網材料,網框材料及繃網方式的基礎上,未來的繃網除了穩(wěn)定性更朝著高質性,自動化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