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爾申/文
大美于懷
——趙君超油畫解讀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oil paintings by Zhao Junchao
韋爾申/文
畫家趙君超
嚴格地說,繪畫是一種創(chuàng)造行為,在這種過程中“羽化”出來的作品應該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再現(xiàn)與寫實。就其層面而言,有創(chuàng)造性語境的作品是居上的,故趙君超的作品屬于此類。
鐵龍山 布上油畫 150cmx200cm 2010年 趙君超
單刀赴會 布上油畫 130cmx160cm 2010年 趙君超
趙君超的繪畫,從內(nèi)容上看,常見的有三種題材,一是戲曲人物,二是風景,三是近期所作的女性人體。在這些作品面前,觀者會被畫面中膨脹了的厚重而博大的氣息沖擊,從而使接受者在心靈上有一種震撼。在這些彰顯戲曲藝術的作品里,作者畫筆神游或駐足于戲曲之間,凝視或視而不見,任由靈魂與色彩穿梭跳躍,在戲曲腔調(diào)間撫摸、諦聽、滋養(yǎng)藝術命脈。戲曲的程式化以及人物的一招一式已經(jīng)在繪畫的純粹性中隱退,取而代之的則是色彩的張力和對這種張力的無限放大。那些活生生的具有細節(jié)和情節(jié)的人物及故事,悉數(shù)被濃烈的油彩所物化,成為一幅幅色彩夸張又不失平實的畫面,力求一種“心無掛礙,空清一切”的境界,使戲曲的真實深深地融化在自然的大美之中,使其在文化意義上遠遠超出了戲曲文化本身,而將人的情感和自然萬物進行放大。這種意識產(chǎn)生于傳統(tǒng)的文化背景之中,也是對中國傳統(tǒng)美學法則的深刻領悟。因為只有懂得“遺貌寫神”和“謹毛而失貌”,才能下意識地將“貌”作無限地放大。關鍵在于將“貌”放大并不是其創(chuàng)作的終極目標,繼而為之的是又在其過程中完成了“去貌取神”,使繪畫本體升騰到了一個使人物我兩忘的精神層面。在這個精神層面中,一定有一個畫家自己臆造的家園,在這個家園中又以其全部的精神實現(xiàn)了它具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意味的美滿和富足,而且這種富足與美滿又是廣袤無限和無邊無際的。只有這樣,君超的畫筆才會瀟瀟灑灑且一瀉千里地從心中的夢幻隧道里流淌出來。
上 天山綠水 布上油畫 90cmx79.8cm 2009年 趙君超
下 心中的綠洲 布上油畫 50cmx60cm 2009年 趙君超
在其風景和女性人體中,我們都不難解讀出其中中國文化背景的密碼。在風景的恣意放浪的用筆和人體上近乎隨心所欲的激情中,都深深地打上了中國文人在文化層面上的追求之烙印。在這種追求中,“境”可能已成為一種無意識情緒,而“情”卻躍升為畫面的主體,使人們觀看之后更加向往畫家所虛擬的世界,更加想與畫家在精神殿堂里徹夜長談。
或許不將繪畫看成一種生存之必需,才更能體現(xiàn)出一種本我精神。在這種無功利的態(tài)勢中我行我素,才會有更多更大的自由空間,畫面才會有更加獨特的氣質。對于這些認識,君超一定是在自覺的狀態(tài)下進行的,因為從最后的結果中看得出來。
希望君超能在現(xiàn)有的創(chuàng)作方式和思想模式中,以更加深刻的認知來加深自己的內(nèi)力,使精神家園更加充實、豐滿。
趙君超,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1984年畢業(yè)于魯迅美術學院并留校任教,2004年任沈陽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導師,2007年任沈陽航空航天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繪畫系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2005年8月12日至8月21日由遼寧省美術家協(xié)會和沈陽大學主辦,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趙君超油畫展。 2011年受邀赴美國華盛頓肯尼迪藝術中心舉辦個人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