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偉
中國戲曲臉譜對民族動畫造型設(shè)計的影響
田建偉
在中國民族動畫中,有很多家喻戶曉的角色造型,如《大鬧天宮》中的孫悟空、《人參果》中的豬八戒和《葫蘆娃》中的“葫蘆娃”等形象。他們的面部都涂有圖案或色塊,看起來既熟悉親切又別具韻味。為什么民族動畫會出現(xiàn)這樣的造型風格?這種造型風格的優(yōu)點是什么?其借鑒來源又是什么?這些疑問都可以在中國戲曲那里得到解答,可以說中國戲曲的造型以及表演方式深遠地影響著中國民族動畫。為廓清這些問題,并為豐富民族動畫的創(chuàng)作方法論,我們有必要認真分析、總結(jié)中國戲曲與民族動畫之間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角色的臉譜化,服裝、道具、演唱的模式化是中國戲曲的重要特色,這種特色使戲曲的表現(xiàn)形式通俗易懂,并具有深厚的民間基礎(chǔ)。為了塑造各種不同階層的人物,在上千年的發(fā)展中,中國戲曲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造型語言,尤其是京劇,按性別、身份、性格、職業(yè)及年齡的不同將角色劃分為“生、旦、凈、丑”四大行當?!吧笔悄行哉娼巧譃椤袄仙?、“武生”和“小生”等?!暗笔侵笐騽≈械呐越巧y(tǒng)稱,分為“老旦”、“正旦(青衣)”、“花旦”、“武旦”和“刀馬旦”?!皟簟?,俗稱“花臉”,一般指性格鮮明的男性角色,有文武善惡之分,氣質(zhì)粗獷豪邁,動作剛勁有力?!俺蟆彼追Q“小花臉”,指滑稽可笑的正面角色,或者可憎又可笑的反面角色,分“武丑”和“文丑”兩類。“武丑”一般為俠盜義賊,“文丑”常演繹紈绔子弟、店小二、販夫走卒等角色。在繪制臉譜時,通過顏色來外化人物的內(nèi)在特征:紅色用于表現(xiàn)忠勇、俠義、剛強的角色,如常遇春、關(guān)羽;黃色用于兇狠頑強的梟雄角色,如宇文成都;白色一般用于佞臣等角色,如曹操、秦檜;黑色用于剛烈、正直、魯莽的角色,如包公、李逵;藍、綠色用于暴躁、剛強、陰險角色,如竇爾敦;金色、銀色一般用于神話角色,如后羿。
中國民族動畫片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就是根植在這片中國戲曲的沃土中,民族動畫的人物造型設(shè)計多借鑒戲劇人物的臉譜,這是中國動畫與生俱來的重要特色。
1955年春,動畫導(dǎo)演特偉等一批動畫工作者胸懷“探民族形式之路,敲喜劇風格之門”的創(chuàng)作愿望,赴山東、河北、北京等地考察了大量古代繪畫、雕塑和建筑,搜集了豐富的原始資料。一年后,他們創(chuàng)作出被譽為開創(chuàng)中國民族動畫先河的《驕傲的將軍》,片中主角“驕傲的將軍”形象借鑒了京劇的“武凈”造型,師爺?shù)男蜗蟛捎昧司﹦〕蠼堑哪樧V造型。(圖1)
圖1 《驕傲的將軍》中的花臉將軍和丑角師爺
此后,由于《西游記》本身的藝術(shù)魅力和政治宣傳的需要,繼20世紀30年代紹劇猴戲《三打白骨精》和之后拍攝的同名戲劇彩色故事片,有關(guān)《西游記》的動畫影片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在1965年推出的動畫片《大鬧天宮》中,張光宇先生在戲劇美猴王造型的基礎(chǔ)上,設(shè)計出一個光彩奪目的孫大圣造型。在張光宇設(shè)計的孫悟空形象中,臉譜還不夠生動,服裝設(shè)計也過于接近“短打武生”的裝扮。萬籟鳴導(dǎo)演看后,覺得過于戲劇化,讓嚴定憲修改。嚴定憲在“短打武生”的基礎(chǔ)上將孫悟空進一步改進:眉毛設(shè)計成綠桃葉,臉頰為紅桃形,便裝改成腰系豹皮裙,頭戴黃色圓帽,顯得更加靈動可愛。(圖2)
1981年,嚴定憲導(dǎo)演的《人參果》里,孫悟空面部依然是60年代的臉譜,只不過豹皮裙換成了虎皮裙,捆扎帽子邊緣的結(jié)帶被換成了月牙形“緊箍”。沙僧的形象則是戲劇中的“架子花臉”角色,紅臉蛋加白色面額,腦門正中有一紅圓,以象征他忠勇的性格。童子清風、明月和福、祿、壽三星屬于“文凈”范疇。他們的臉譜外化出其內(nèi)在的性格:“清風”那張藍色的臉說明他并不寬厚,腦門正中的“迂回的氣流”表示他情緒的復(fù)雜多變;“明月”的黃色臉龐顯得和善開朗,腦門上的“月牙”既代表他的名字,又表示他的內(nèi)心純凈。福星是紅臉,代表“洪福齊天”;祿星則是紅、白臉,說明“祿”的來去不定。(圖3)1983年,上海美術(shù)電影制片廠又誕生了一部動畫奇作:《天書奇譚》。片中的袁公采用了“武凈”關(guān)羽的臉譜:紅色的絡(luò)腮胡須,一雙細長的丹鳳眼,兩道紅眉斜插入鬢,腦門上則勾畫了一個“文凈”包公式的象征著剛正不阿的“月牙”。紅色的臉龐和白色的衣物,象征“忠義”和“清白”。該片主角蛋生繼承了袁公的意志,敢于和邪惡作斗爭,他的額頭上同樣出現(xiàn)了“月牙”。(圖4)
根據(jù)古典章回小說《封神演義》的記載, 二郎神楊戩是玉皇大帝的親外甥,他神通廣大,額頭上有第三只眼睛,為“天眼”,能洞察萬物。在中國民間傳說《劈山救母》和古典章回小說《西游記》中,二郎神是反動統(tǒng)治勢力的捍衛(wèi)者。
扮演“二郎神”的“凈”行演員化妝時要用布條把額頭勒緊,把側(cè)額皮膚往上拉,使眼睛和眉毛盡可能地豎立起來,再涂油彩,以傳達“二郎神”的英武和兇狠。實際上,演員的眼睛怎么吊也不可能徹底豎立,而動畫卻可以隨心所欲?!洞篝[天宮》中的二郎神造型就是在臉譜的基礎(chǔ)上,將三只眼睛,包括眉毛,都畫成徹底豎立。花臉的顏色采用白色和冷灰,突出他的陰險冷酷。其中的御馬監(jiān)是個淺薄粗鄙之徒。他有著棕紅色的臉膛、大紅色的倒豎眉毛、縱橫兩邊的頭發(fā)和胡子,這些都暴露出他的暴躁和蠻橫。藍色下巴和下撇的大嘴,說明了他的冷酷陰險。兩只銅鈴般的眼睛里,白色居多的眼球代表他跋扈囂張的氣焰。那身橙色的官服和腆胸疊肚的姿態(tài),勾勒出一個狐假虎威的酒囊飯袋形象。(圖5)
中國古代人物的具體形貌除了在古畫中保存下來外,普通大眾主要還是在代代相傳的戲劇中,經(jīng)常和他們謀面。經(jīng)過長期的耳濡目染,一提到某些角色,人們腦海中便馬上泛起這些角色的臉譜。受此影響,在民族動畫創(chuàng)作中,創(chuàng)作者們在設(shè)計角色,尤其是在塑造中國古代個性鮮明的人物造型時,“凈”臉譜是使用比較多的一種造型手法,它的功能就是直取角色內(nèi)心,塑造出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
豬八戒貪嘴懶惰,愛說閑話,屬于戲曲中的“丑”角類型。因此動畫片《人參果》借鑒京劇的“丑”角妝,在他鼻子上設(shè)計了一個半圓形白色塊。(圖6)
類似的例子還有《天書奇譚》中的“縣官”、“知府”、“店小二”、“地?!钡刃蜗?。《天書奇譚》中的“縣官”是典型的丑角,其臉型設(shè)計采用了京劇中的文丑臉譜。為了達到“尖嘴猴腮”的吝嗇低劣面相,縣官的臉型被夸張成倒三角形,眼部的設(shè)計吸取歐洲馬戲小丑的 “十”字形眼妝,把“縣官”的愚蠢可笑刻畫得入木三分。為諷刺縣官的貪財如命,其帽子左右的烏紗翅被夸張成兩枚銅錢形狀。(圖7)
《天書奇譚》中,“店小二”的造型和動作令人聯(lián)想到戲曲中的“時遷”臉譜及其表演。此造型手法來自京劇“文丑”行當中的“茶衣丑”(穿茶衣、圍腰包的酒保、樵夫等)。“地?!痹煨蛣t是將中國傳統(tǒng)“武丑”臉譜色塊區(qū)域進行反向處理,即原肉紅色區(qū)域變成白色區(qū)域;而原白色區(qū)域變成紅色區(qū)域,以突出其肥胖臃腫?!凹t色酒糟鼻”效果也得以強調(diào),說明他是個庸碌無能的“酒囊飯袋”。(圖8)
圖8 戲曲中的“時遷”、《天書奇譚》中的“店小二”和“地保”
“旦”角和“生”角在愛情類戲曲中一般充當主要角色,相當于現(xiàn)代偶像劇中的“美女”和“帥哥”。像迪斯尼動畫中蜂腰肥臀的美女形象被“固化”一樣,受“旦”、“生”影響的中國民族動畫“美女”“帥哥”造型也偏于“固化”,遠不如“凈”角臉譜多變。
傳統(tǒng)的“旦”角臉譜為水粉化妝,白色水粉打底色,腮紅在鼻梁兩翼和眼睛上下朝外漸漸揉開,眼線和眉毛均為黑色,前額、鼻梁、下巴均為白色(俗稱“三白”)。動畫造型中,“旦”角特征表現(xiàn)較明顯的是《天書奇譚》中的狐貍精女兒,她屬于“閨門旦”,其面部造型沿襲“旦”角臉譜繪制方法,即兩團胭脂紅暈染了兩腮以及眼眶周圍部分,櫻桃紅小口?!暗苯穷~頭上的貼片裝飾發(fā)型,經(jīng)過縮小后形成她額頭上的劉海。原“旦”角造型的大眼被拉成細長的盈盈媚眼,其眉毛造型則是借鑒了中國仕女畫的造型方式。這種倒“八”字的眉毛使角色呈現(xiàn)出嬌媚、敏感、憂郁的古典氣質(zhì)。(圖9)
圖9 戲曲中的“花旦”造型和《天書奇譚》中的“狐貍精美女”
受“生”角影響的民族動畫造型是1986年上海美術(shù)電影制片廠出品的13集系列剪紙動畫片《葫蘆兄弟》中的7個葫蘆男娃。他們的面部造型吸取“生”角的劍眉倒豎,虎目圓睜,印堂上一抹粉紅直沖天靈(以此表達該角色“鴻運當頭、英俊富貴”),這是典型的英武正派形象。葫蘆兄弟造型并沒全抄“生”角臉譜,而是將“生”的長眉縮短加粗,昭示葫蘆兄弟們雖有勇猛健壯的體格,但缺少城府和心機;“生”角眼角的尾線在這里巧妙地演變成三個黑色豎向排點,這既保持了原“生”角眼廓線條走向鬢角的英氣,也可理解成少兒那長長的睫毛。眼眉間的紅色被挪到了腮部,變成了少兒健康的腮紅,以此傳達出葫蘆兄弟年少英豪、果敢勇為的氣質(zhì)。(圖10)
圖10 戲曲中的“小生”和《葫蘆娃》中的“葫蘆娃”
中國戲曲的發(fā)展早已非常成熟,以至于很難有所突破。演員只要按照程式化的造型涂畫臉譜,再加上程式化的服裝,即能讓觀眾立刻明白角色的性格和身份如何。
中國民族動畫在角色造型上,充分吸取戲曲臉譜這種內(nèi)在性格外化的功能,但又并非直接照搬戲曲臉譜,而是根據(jù)故事的需要,將臉譜盡可能簡化,保留其基本形態(tài),再經(jīng)過夸張浪漫的裝飾手法處理,最后轉(zhuǎn)變成適合自身需要的角色造型,于是散發(fā)著濃郁中國味道的動畫造型手法誕生了。這種臉譜式卡通角色造型手法,承載著悠久豐厚的中國文化積淀,在過去的歲月里,受到了世界觀眾的好評。今天的世界動畫影壇呈現(xiàn)出色彩繽紛的造型特征和造型手法。臉譜式造型,只是我們民族動畫造型方法的一種,它代表著和西方迥然異趣的東方文化,用這種手法設(shè)計卡通角色造型,如同給動畫片蓋上了鮮紅的中國印章,使我們在世界動畫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作為動畫人,我們應(yīng)該珍惜、發(fā)揚中國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讓這種造型方法在新媒體技術(shù)時代煥發(fā)出新的光彩。
責任編輯:李 雷
田建偉:江南大學數(shù)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