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勇,劉傳玉,胡永玲,張秀斌,黎 慶
(黑龍江省科學院 石油化學研究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對位酯的合成技術與生產現狀
田 勇,劉傳玉,胡永玲,張秀斌,黎 慶
(黑龍江省科學院 石油化學研究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對位酯是活性染料最重要的中間體,乙烯砜型活性染料中間體之一?;钚匀玖弦殉蔀槲覈壳暗诙箢惾玖掀贩N,呈快速發(fā)展勢頭,對位酯的需求也隨之逐年增加。以文獻為基礎,介紹了分別以乙酰苯胺、對硝基氯苯、硝基苯為原料合成對位酯的方法,并對各合成路線進行了分析、比較,指出了乙酰苯胺原料路線,對硝基氯苯原料路線的巰基乙醇法、硝基苯法、硫醚氧化法、β-氯乙醇硫酸酯法等的優(yōu)缺點。同時介紹了國內目前對位酯的生產現狀并分析了對位酯的發(fā)展前景。
對位酯;活性染料;乙酰苯胺;對硝基氯苯
Abstract:The p-aminophenyl-β-sulfatoethylsulfone (abbr.as p-ester)is the most important synthetic intermediate of reactive dyes and one of the intermediates of vinyl-sulfone reactive dyes.Reactive dyes have become the second largest category of current dye in China.It is in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so the demand of p-ester increases year by year.Based on the literature,the synthetic methods of p-ester are introduced respectively which use p-nitrochlorobenzene,acetanilide and p-nitrobenzene as raw materials.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se synthetic methods are carried out,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 are also pointed out.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anufacture of p-ester at home is introduced,an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p-ester is analyzed.
Key words:p-Aminophenyl-β-sulfatoethylsulfone;reactive dye;acetanilide;p-nitrochlorobenzene
對氨基苯基-β-羥乙基砜硫酸酯,簡稱對位酯,是乙烯砜型活性染料最重要的中間體,用于合成EF型、KM型、M型、KN型、ME型等活性染料?;钚匀玖嫌捎谏V齊全,牢固耐洗,應用簡便,價格低廉且適應性強,已經成為纖維素纖維和部分合成纖維最主要的一類染料,近年來在國內外發(fā)展都非常迅速,產量已超過染料總量的20%,是目前我國第二大類染料品種。2004年我國活性染料總產量約9.9萬噸,而2000年僅為1.9萬噸,五年來年均增長率約為51%,遠遠高于其他品種染料的增長速度,是增長最快的染料品種。其中乙烯砜型活性基染料的生產比例逐年大幅上升,目前已發(fā)展成為活性染料中產量最大的一類,特別是對-β-羥乙基砜硫酸酯和間-β-羥乙基砜硫酸酯。因為β-羥乙基砜硫酸酯基是暫時性水溶性基團,不僅能提高染料應用時的溶解度,而且染色時含有羥乙基砜硫酸酯基的活性染料對纖維的親和力較低,能達到勻染的效果,與纖維作用生成染料一纖維醚鍵,醚鍵耐酸性和熱穩(wěn)定性都好,有利于提高洗滌效率和印染產品的濕牢度。在活性染料中,對位酯既具有作為重氮化組分的氨基,又有可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染料-纖維共價鍵的反應性基團,故能大大提高染料的利用率,其經濟性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隨著世界染料工業(yè)重心由歐美地區(qū)向亞洲轉移,我國逐漸成為全球主要的染料生產國與供應國,但是活性染料一直需要大量進口。一方面,國內對活性染料需求增長速度較快,國內許多品種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進口量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國內活性染料也在不斷發(fā)展,出口量呈現逐年穩(wěn)步增長的局面?;钚匀玖弦殉蔀槲磥韲鴥热玖瞎I(yè)中最具有發(fā)展前景和潛力的品種之一?;钚匀玖系陌l(fā)展,勢必帶動生產活性染料的中間體的發(fā)展。僅浙江閏土股份有限公司一家,2005年就購進對位酯6248噸,而我國活性染料生產企業(yè)有湖北楚源集團華麗染料工業(yè)公司、浙江閏土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染化公司八廠、上海萬得化工有限公司、天津華士化工有限公司、浙江龍盛集團有限公司、浙江舜龍化工有限公司、浙江東港工貿集團公司、宜興市申新染化廠、上海臻峰染化廠、泰興錦雞染料有限公司等十幾家,對位酯的總需求量是很大的。
目前對位酯的生產主要集中在中國和印度,由于近年來中國活性染料的快速發(fā)展以及印度對位酯供應出現問題,一段時間以來對位酯市場出現供應緊張的局面,價格大幅上揚。在利潤驅使下,國內一些企業(yè)紛紛開工建設、擴建或籌建對位酯生產裝置,但2008年以后由于印度對位酯生產逐漸穩(wěn)定,并加大出口,對位酯價格迅速回落。
國內對位酯生產企業(yè)共約十幾家。其中,生產規(guī)模最大的是湖北省的楚源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該企業(yè)活性染料生產規(guī)模達到5萬噸/年,居世界第一。對位酯產量達到2.2~2.5萬噸/年,占據了全球市場的30%~40%,為全球最大的活性染料中間體生產基地?!笆晃濉庇媱澩顿Y2.6億元再建設年產2萬噸對位酯。新鄉(xiāng)衛(wèi)星染化廠曾是中國最大的對位酯出口商,生產能力為12000噸/年左右,現已拆分為新鄉(xiāng)喜締染化有限公司和新鄉(xiāng)信誼染化有限公司兩家。新鄉(xiāng)匯豐染化有限公司2006年在河南新鄉(xiāng)市投產了規(guī)模為4000噸/年的對位酯項目,后又在河南南陽投建了對位酯生產裝置,該企業(yè)現對位酯年產能已超過8000噸/年。曲周縣新星化工廠2004年以前年產對位酯1000噸左右,2005年增加到年產5000噸的規(guī)模。浙江勁光化工有限公司創(chuàng)建于2002年,現已形成年產活性染料25000噸、對位酯5000噸的生產規(guī)模。河北承德克瑞特化工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對位酯和系列活性染料,現有三條生產線,年產能力10000噸。企業(yè)于2007年6月又在內蒙古通遼建成投產年產10000噸的對位酯項目,產品可被年產2.0萬噸的活性染料項目全部利用,實現就地消化。開封市隆興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公司擁有橡膠硫化促進劑M、DM和染料中間體對位酯三條生產線,其中對位酯生產能力達到1萬噸/年。
對位酯生產廠家還有:泰興錦港化工有限公司、上海星昊化工有限公司、河南省四方化工有限公司、吉林省吉化公司染料廠等。
正建設和計劃建設對位酯生產裝置企業(yè):河南新鄉(xiāng)磷化鉀肥有限公司有硫酸及氯磺酸生產裝置,計劃建設年產一萬噸對位酯項目,其中一期為4000噸/年;石家莊市和合化工化肥有限公司計劃投建1萬噸/年對位酯;寧夏中衛(wèi)錦匯化工有限公司計劃投資建設1萬噸/年對位酯項目;重慶市擬計劃于墊江縣建設年產1.5萬噸對位酯項目;新鄉(xiāng)市豫新化工廠計劃建設年產4000噸間位酯、對位酯項目;浙江龍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分散染料生產企業(yè),公司以分散染料為主導,同時發(fā)展活性染料以及化工中間體,多年前就計劃建設5000噸/年的對位酯,但至今尚未正式投建。
2.1 乙酰苯胺路線[1、2]
乙酰苯胺路線是目前生產對位酯的主要路線。以乙酰苯胺為原料,經氯磺化,氯乙醇作縮合劑縮合,加硫酸水解、酯化得到對位酯。該工藝主要有以下幾個缺點:
(1)氯磺酸進行氯磺化反應必須是平衡反應,為提高第一步的反應收率就必須用大量過量的氯磺酸參與反應,產生大量硫酸廢水,且濃度較低,很難回收,設備腐蝕嚴重。
(2)用氯乙醇作縮合劑,反應溫度80℃以上,此時氯乙醇易水解,乙?;蛠喕撬嵩谄嵝曰蚱珘A性介質中,在較高溫度下均不穩(wěn)定,副產物多,縮合產物純度低,收率也偏低。而近十年來氯乙醇價格一直走高,使總成本偏高,利潤空間不大。
(3)目前國內主要采用過量濃硫酸水解,炒干進行酯化的工藝。干炒法直接火加熱,鐵鍋熬炒,受熱不均,產品質量也因溫度不能有效控制而波動很大,產品外觀不佳,焦化物含量高。
該法經改進仍以乙酰苯胺為原料,仍用氯磺酸氯磺化、亞磺化、改用環(huán)氧乙烷縮合,水解酯化等反應制備對位酯。反應方程式如下:
在用氯磺酸氯磺化時,加入了氯化亞砜,提高了磺化收率,降低了氯磺酸的消耗,產生的酸性廢水量也有所減少。采用環(huán)氧乙烷作縮合劑,反應溫度低,收率高,縮合物質量也有所提高。該工藝對位酯總收率較原工藝提高了10個百分點左右,可達70%,產品質量也有所提高。就生產成本而言,環(huán)氧乙烷比氯乙醇經濟。因為環(huán)氧乙烷比氯乙醇的分子量小,生產同質量的對位酯,消耗氯乙醇的質量比環(huán)氧乙烷要多,而且工業(yè)氯乙醇一般由環(huán)氧乙烷來生產的,在價格上氯乙醇也相對要貴一些。
但這個工藝仍存在一些問題:
(1)原工藝氯磺酸與乙酰苯胺的摩爾比在8∶1以上,該工藝在氯化亞砜存在下雖然下降至4~5∶1,但仍產生大量的硫酸廢水。
(2)乙酰氨基苯基砜氯化物的不穩(wěn)定性造成產物收率波動很大。
(3)采用亞硫酸還原到亞磺酸的收率也很低,因為亞磺酸不穩(wěn)定。
(4)在最后一步中乙?;鶊F分解得到的游離的乙酸與羥基反應得到酯,該副產物降低了產品的純度,而且游離的乙酸在反應系統(tǒng)中存在還造成反應器和系統(tǒng)管線的腐蝕,同時又產生廢水。
2.2 對硝基氯苯路線
2.2.1 巰基乙醇法[3]
該方法國外早有研究,對硝基氯苯與巰基乙醇縮合后,再經氧化,還原,然后硫酸酯化得到對位酯。總收率可達86%~87%。就反應原理而言,硝基是吸電子基團,有利于取代反應;在反應過程中,各步反應的副產物較少;氧化反應操作較方便,此步收率高達95%。廢水量較少,環(huán)保投入大為減少。比較該工藝與乙酰苯胺工藝起始原料的價格,近年來乙酰苯胺的價格一直高于1萬元/噸,而對氯硝基苯價格較乙酰苯胺每噸低3000元以上,因此原料成本也較乙酰苯胺路線低。過去我國β-巰基乙醇缺乏,自黑龍江省石油化學研究院開發(fā)成功了β-巰基乙醇(β-ME)生產技術,已先后在國內建設了3套裝置,產能達6000噸/年,市場銷售達5000噸/年(出口3000噸/年),我國β-ME生產技術已非常成熟,β-巰基乙醇原料已有保證。缺點是縮合反應使用DMF作溶劑,DMF成本高且有毒性;廢水中含巰基乙醇,有臭味;可采用加氫方法還原,雖比較環(huán)保,但投資較大。該工藝尚未見有工業(yè)化報道。
2.2.2 硫醚氧化法[4,5]
以對硝基氯苯為原料經取代、還原、縮合、氧化和酯化等反應最終得到對位酯。缺點是用硫化鈉取代、還原對硝基氯苯,所需時間較長;而且若先發(fā)生還原反應則不能再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副產對氯苯胺(一種偶氮染料中禁用的胺類物質)。反應的整個體系是強堿性環(huán)境,由于pH值過高,氯乙醇容易水解,不利于下一步縮合反應的進行。文獻報道國內已有廠家按此種工藝生產對位酯,但在氧化過程中得到的砜其顏色發(fā)黑,影響了對位酯的質量。
2.2.3 β-氯乙醇硫酸酯法[5]
反應式如下:
此方法是對硫醚氧化法的改進。傳統(tǒng)的酯化方法是β-羥乙基砜在過量的濃硫酸作用下酯化,然后倒入大量冰水中冷卻析出β-羥乙基砜硫酸酯。為了減少廢酸對環(huán)境的污染,曾有人提出中和硫酸成可溶性的硫酸鹽,但還是能形成廢液污染環(huán)境;也有人曾提出采用碳酸鈣處理過剩的硫酸使之形成硫酸鈣沉淀,然后分離,這就帶來了如何除去沉淀物濕性石膏的新問題。所以廢酸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氯乙醇與氯磺酸以物料比1∶1.01酯化反應,生成β-氯乙醇硫酸酯,不會產生大量的廢酸污染環(huán)境。β-氯乙醇硫酸酯與對氨基苯硫酚縮合,然后氧化得到對位酯。此方法得到的對位酯產品質量據報道較硫醚氧化法好。
2.3 硝基苯路線
硝基苯經氯磺化,還原,得到對硝基苯基亞磺酸鈉,再與氯乙醇縮合,二次還原得到β-羥乙基砜苯胺,最后用濃硫酸酯化可得到對位酯。該工藝收率不高,未見有工業(yè)化報道。
對位酯作為活性染料最重要的中間體,隨著活性染料的快速發(fā)展,其需求也逐年增加。目前的生產能力已能滿足市場需求,但遠期仍有很大市場潛力。在對位酯各合成路線中,硝基苯路線收率不高,工業(yè)化價值不大;乙酰苯胺原料路線是目前生產對位酯的主要路線,成熟度高,缺點是污染嚴重、成本相對高;對硝基氯苯原料路線成本相對低、污染小,但目前還處于技術探索、完善階段。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對環(huán)境的保護以及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越來越得到重視,對位酯的生產必然向低成本、低污染工藝方向發(fā)展。
[1]崔林,李國蘭.對位酯工藝改進研究[J].上海染料,2006(6):23~24,34.
[2]侯毓汾,程侶伯.活性染料[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91:260~274.
[3]KOTERA NORIO,TADA KAZUHIRO,MASAKI SHINZABURO,et al.Process for producing aminophenyl-.beta.-hydroxyethylsulfone:US,4612394[P].1986-09-16.
[4]張福辰,于永鵬.對-氨基苯-β-羥乙基砜硫酸酯合成工藝研究[J].丹東紡專學報,2002,9(2):1l~12.
[5]吳珍,郝永萍,陳宏博.對氨基苯基-β-羥乙基砜硫酸酯合成新方法[J].染料與染色,2008,45(6):43~44,7.
Synthesis Technolog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Manufacture of p-Aminophenyl-β-sulfatoethylsulfone
TIAN Yong,LIU Chuan-yu,HU Yong-ling,ZHANG Xiu-bin and LI Q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stry,Heilongjiang Academy of Sciences,Harbin 150040,China)
TQ 710.6
A
1001-0017(2011)01-0063-04
2010-08-19
田勇(1973-),男,黑龍江樺南人,副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精細化學品研究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