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紀 凌文娟 高超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的音樂源遠而流長。從最初的勞動號子到祈福的巫樂,從《詩經》《楚辭》到樂府民歌,從唐詩宋詞元曲到明清的戲劇,我國的音樂伴隨著民族的成長而走向輝煌。直至近代流行音樂的發(fā)展與現代流行音樂的盛行!
而現在,我們要簡單說的就是中國流行音樂的發(fā)展。
流行音樂,是根據英語popular music翻譯過來的。按通常的說法,所謂流行音樂,是指那些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形式活潑、情感真摯,并被廣大群眾所喜愛,廣泛傳唱或欣賞,流行一時的甚至流傳后世的器樂曲和歌曲。這些樂曲和歌曲,植根于大眾生活的豐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眾音樂”之稱。但是,流行音樂不一定都流行,流行的音樂也不只是流行音樂。
中國流行音樂的發(fā)展經歷了四個重要的時期,其文化重心也不斷轉移。中國最早的流行音樂誕生于二十世紀20~30年代的上海,稱為上海時期;1949年以后,流行音樂轉移到了香港,為香港時期;60~70年代,臺灣成了后起之秀,甚至成為全亞洲流行音樂的中心,為臺灣時期;80年代后,出現新城市流行歌曲,發(fā)展范圍擴大,臺灣仍保持領先地位,這時香港、東南亞、改革開放以后的內地都有新的發(fā)展,特別是中國內地,其流行音樂在港臺流行音樂的影響下迅速成長,并慢慢形成獨具特色的流行音樂風貌,形成重心多元化時期??梢哉f,中國流行音樂的發(fā)展 上?!愀邸_灣應是一脈相承的。
在當今中國流行樂壇“三分天下”的時代,中國內地越來越顯示出個別更為強勢的勢頭。
中國內地,在二十世紀70年代末,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在音樂文化生活中,伴隨著商品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和海外各類家電產品涌入內地,錄音機、音像制品開始大量進入家庭和公眾娛樂場所,但是錄音盒帶的來源是受限制的,并且,當時內地群眾收聽音樂的方式主要還是依靠收聽廣播,選擇權還是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流行音樂的影響還形成不了大的氣候。
1983年,臺灣著名校園歌曲作者侯德健回到祖國內地,他的到來,進一步推進了臺灣流行歌曲的流傳,其中《酒干倘賣無》傳唱一時。不單如此,更重要的是,侯德健帶來了海外流行音樂創(chuàng)作的觀念與創(chuàng)作的技術。
1986年是中國流行音樂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重要年份。經過數年來港臺音樂的沖擊、輸入,內地音像市場初步建成。1985年1月,由邁克爾·杰克遜和萊昂內爾·里奇發(fā)起為非洲災民舉行的賑災義演在洛杉磯拉開帷幕,那首著名的主題歌《We Are The World》風靡全球,對中國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此后不久,張艾嘉和羅大佑因此組織60余名港臺歌手,舉辦了《明天會更好》的大型演唱會,獻給1986世界和平年,主題歌《明天會更好》由李壽全和羅大佑創(chuàng)作。
到了1988年,流行音樂最為興盛。上半年刮起的“西北風”是10年來引人注目的一個高峰期。其代表作品有《一無所有》、《信天游》、《黃土高坡》、《我熱戀的故鄉(xiāng)》、《我心中的太陽》、《少年壯志不言愁》、《心愿》等,這些作品均采用了陜北民間音樂的音調?!拔鞅憋L”代表了自鄧麗君以來的陰柔的演唱風格的轉變,然而,“西北風”帶有很大的過渡性,它本身代表的觀念并不穩(wěn)定,畸形的繁榮難以持久。下半年起,“西北風”就逐漸被俚俗歌曲及港臺引進版所取代。而俚俗歌曲及港臺引進版也只是經歷了短暫的繁榮,1988年底,流行音樂的發(fā)展開始走入低谷。
走進90年代,整個流行樂壇的創(chuàng)作不甚景氣,但1989年有三件大事從另一個角度預示了流行音樂文化走進了一個新時期,這就是海外音像制品開始正式引進、卡拉OK的引進和傳媒的市場化。
1990年,第11屆亞洲運動會在北京舉行。亞運歌曲的創(chuàng)作也成為1989~1990年間流行音樂屆的重要活動。這期間較為成功的作品有《走近我,走近我》、《亞洲雄風》、《亞洲的太陽》、《黑頭發(fā),飄起來》等。90年的另一件重要大事是國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音像市場的整頓有了法律依據。內地流行音樂發(fā)展10年,到1990年已可看到新民歌、抒情流行歌曲與搖滾三足鼎立的形成。至此,長期以來的混沌局面開始改觀,創(chuàng)作風格的多樣化和新的繁榮有了可能。此外,1989到1990年間,內地流行音樂作品已開始流向港臺與東南亞各地。
從1992年開始,中國實行正規(guī)的歌手簽約制度,在《著作權法》的保護下,各大音像公司紛紛開始包裝自己的偶像歌星。中國流行音樂進入“簽約時代”,具有代表性的是新時代影音公司以“甜妹子”形象包裝的楊鈺瑩,她是中國第一個市場化運作的歌手。1993年到1996年,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的發(fā)展進入“適應—調整—在發(fā)展”的階段,隨著流行音樂制作體制的形成,流行樂壇出現了繁榮的景象:音樂風格多元化;國內流行音樂開始步入海外市場;搖滾樂獲得前所未有的大發(fā)展;眾多流行音樂演唱會;流行音樂研討會紛紛舉辦。
在1999年,歌壇市場的頹勢沒有得到根本性的緩解,但是一個重要的跡象是一批新人的出現。韓紅、黃磊、金海心、滿江、滿文軍等歌手逐漸獲得了自己的聽眾,樸樹則成為這批新人中人氣最旺的一個。
縱觀中國流行音樂的發(fā)展,這幾十年來可以說是磕磕碰碰,跌宕起伏。相對于海外,中國缺乏一個良好的外界環(huán)境,盜版始終是中國流行音樂不能正常發(fā)展的最大威脅。檢討內部,中國流行音樂的發(fā)展過于匆忙和急功近利,每當有一個好的開始,就會產生紛繁的內部沖突而使大好的形勢付諸東流。中國流行音樂能否在新紀元內蓬勃發(fā)展,這還需各相關部門的努力。
參考文獻:
[1]黎孟德.中國音樂簡史[M].四川文藝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中國礦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