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葉昌熾與敦煌文物補說

        2011-09-22 05:39:16蔡副全
        敦煌研究 2011年2期
        關(guān)鍵詞:敦煌

        蔡副全

        內(nèi)容摘要:關(guān)于葉昌熾與敦煌文物的接觸與研究,吳琦幸《葉昌熾與敦煌研究》、李劍虹《論敦煌失寶及葉昌熾(緣督廬日記鈔)》等已作過專題論述。然而,吳、李二先生文章僅依據(jù)《緣督廬日記鈔》并非《緣督廬日記》原本文稿,故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補充和深入探討。本文以《緣督廬日記》和相關(guān)資料梳理了葉昌熾與敦煌文物接觸的前前后后和是是非非。

        關(guān)鍵詞:敦煌;葉昌熾;緣督廬日記;汪宗翰;索允鐘;補說

        中圈分類號:G25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4106(2011)02-0095-09

        A complement explanation to YE Changchi and thecultural relics in Dunhuang

        CAI Fuquan

        Abstract:On YE Changchi and his relationship with the Dunhuang Cultural Refics and Study,Mr.WU Qixing and Mr,LI Jianhong had studied and published their opl—mons,However,their research arebased on The COLLECTED Writings of Yuandulu Diary not on the OHgin edition,so there are certainlvsome details to be completed and led to further study.This article tries to cleared up the imforrnation aboutYE Changchi and Dunhuang cultural relics.

        Keywords:Dunhuang;YE Changchi;Yudulu Diary;WANG Zonghan:SUO Yunzhong;ComplementExplanation

        葉昌熾(1849—1917),字鞠裳,號頌魯,自題緣督廬主人、蘧大夫等,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清末民初著名的金石學(xué)家、藏書家,又是晚清政壇上頗有影響的史官和學(xué)者。其著作《語石》和《藏書紀事詩》享譽海內(nèi)外,其《緣督廬日記》為晚清四大日記之一。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五月初一,葉昌熾在蘭州接印出任甘肅學(xué)政至光緒三十二年(1906)閏四月十一日卸任南歸。葉昌熾任甘肅學(xué)政整整四年,足跡遍及隴右各州縣?!氨V”葉君,“校士之暇,兼訪古跡”,有人稱他為“敦煌研究史上,第一個對千佛洞珍貴的文物寶藏作出記錄并加以研究的學(xué)者”。關(guān)于葉昌熾與敦煌文物的接觸與研究,吳琦幸《葉昌熾與敦煌研究》、李劍虹《論敦煌失寶及葉昌熾(緣督廬日記鈔)》等已作過專題論述。然而,“吳文”、“李文”只是依據(jù)王季烈《緣督廬日記鈔》,而《日記鈔》并非完全按照葉昌熾《緣督廬日記》原稿謄抄,輯錄內(nèi)容“約得原稿十之四”,且時有刪減、改動和脫誤,故還有諸多問題需要梳理和探討,現(xiàn)依據(jù)葉君《緣督廬日記》影印本及相關(guān)資料補說如下。

        一沈模、朱瑤——兩位早期向葉昌熾送贈敦煌碑拓者

        葉昌熾任甘肅學(xué)政期間,除敦煌縣縣長汪宗翰和玉門縣訓(xùn)導(dǎo)王宗海饋贈敦煌文物外,另有二人也曾向葉君持贈敦煌碑拓,而且時間早于汪宗翰和王宗海。其一為沈模(號少襄、少薌),“其父曾作敦煌令,有惠政”。他曾于光緒二十九年(1903)正月饋隴上碑拓一包,其中包括敦煌《楊公碑》和《索公碑》(碑陰),葉昌熾稱此為“度隴以來墨林第一快事”:

        日前在浙館,沈少薌遍數(shù)隴上石刻。今日饋拓本一包……敦煌學(xué)宮古碑兩紙,簽題“索靖碑”。發(fā)視乃一碑兩面刻,其陽《唐□□都督楊公碑》,年月諱字已泐;其陰《歸義節(jié)度使索玉裕碑》,景福元祀立,篆額皆完好。孫趙未錄,南北亦從未見。拓本一夔已足,度隴以來墨林第一快事。(光緒二十九年正月廿九日)

        第二位向葉昌熾饋贈敦煌碑拓者是敦煌貢生朱瑤(號荊山)。光緒二十八年(1902)七月敦煌朱瑤以“五屬歲考生正場”唯一正取者考取拔貢。葉昌熾此次按試酒泉,還以考題的形式向考生打探河西碑刻遺存狀況。在七月初五日的復(fù)生古場,考題為:“問安肅兩州如有宋元以前石刻,見在何地、撰書姓名、立碑年月,各舉所知以對?!贝文昃旁?,朱瑤專程到省城蘭州拜謁葉昌熾并貽敦煌碑拓:

        敦煌貢生朱璠(號荊山)來,執(zhí)贄,并貽千佛洞唐碑兩通,元碑兩通。去歲科考所拔第一人也。(光緒二十九年九月十一)

        兩年后(光緒三十一年)又以“莫高窟唐碑全分”見饋。

        二葉昌熾與汪宗翰的交往

        葉昌熾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五月初抵蘭任事,半月后離開省城至涼州、張掖、酒泉等地按學(xué)。七月初一抵酒泉,次日接到汪宗翰第二封書信:

        得敦煌令汪君宗翰第二函,穎芝、蓮溪之友,以吏部改官作令,簽制鎮(zhèn)原調(diào)補邊缺,頗悒悒不得志。(光緒二十八年七月初二)

        汪宗翰(一作“瀚”)(1845一?),字栗庵,湖北省通山縣人,光緒十六年(1890)進士,光緒二十八年(1902)四月“以吏部改官”作敦煌縣令。穎芝,即吳蔭培(1851—1931),字樹百,號穎芝、云庵。歙縣人,寄籍吳縣,光緒十六年探花,授翰林院編修。蓮溪,即吳懷清(1864—1928),字廉期,號蓮溪,原湖北通山縣人,清乾隆中遷至陜西省山陽縣董家溝。光緒十六年二甲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汪宗翰與吳蔭培(葉昌熾同鄉(xiāng))、吳懷清(汪宗翰湖北通山同鄉(xiāng))同為光緒十六年進士。又都曾在京都任事。葉昌熾與吳蔭培情誼甚篤,亦曾和吳懷清有交往。很顯然,汪宗翰想通過吳蔭培和吳懷清兩位故友拉近與葉昌熾的關(guān)系。

        有學(xué)者認為,葉昌熾在光緒二十八年(1902)就已得到汪宗翰饋贈的敦煌文物:

        1902年,甘肅學(xué)臺葉昌熾通過敦煌縣令汪宗瀚得到敦煌藏經(jīng)洞出土文物多件,建議將藏經(jīng)洞出土古遺書全部運至省城保管,因運費難以籌措而擱淺。

        1902年,金石學(xué)家、甘肅學(xué)臺葉昌熾就通過敦煌縣令汪宗瀚,得到了藏經(jīng)洞發(fā)現(xiàn)的一些文物。

        在葉昌熾的《緣督廬日記》中并沒有出現(xiàn)汪宗翰第一封信的收迄時間和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記載。其第二函也只是輕描淡寫,可見葉汪最初交往并無文物持贈,不過,在書信中向葉昌熾透露發(fā)現(xiàn)藏經(jīng)洞的相關(guān)消息是有可能的。遍閱《緣督廬日記》,葉昌熾度隴4年中共收到汪宗翰約10封書信,回復(fù)5書(附表),首次收到汪宗翰敦煌文物的時間是光緒

        二十九年(1903)十一月十二日。附表

        那么,汪宗翰屢屢給葉昌熾寫信并多次饋贈敦煌文物目的是什么呢?于公,想使敦煌文物得到重視和妥善保護;于私,欲通過葉昌熾改善自己“悒悒不得志”的處境——“調(diào)省”任事。然而,葉昌

        熾僅為一省學(xué)政,像縣令一級的人事變動,他只有舉薦權(quán)。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底,三年一度的考績大計之典中曾褒舉汪宗翰。不過,這次舉薦并無效果。次年又以汪栗庵事告之陜甘制臺崧錫侯(制軍)并托人說項:

        午后崧帥來話別。以汪栗庵事告之。白頭老母愿生入玉門關(guān),亦人子之至情也。(光緒三十年二月十四)

        得陸蔚庭(字繼輝,陸增祥之子)前輩函謝拓本,并為汪栗庵說項。(光緒三十年七月初一)

        直到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初,汪宗翰“調(diào)省一事”仍舊沒有著落,為此也引起了汪的不滿:

        得汪栗庵書,調(diào)省一事雖不無觖望,語氣尚和平,其宗旨雖不出將伯之呼,亦尚不迫切。(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初二)

        光緒三十二年三月,藩府衙門(甘肅省政府)終于將汪宗翰從敦煌調(diào)往省城蘭州,另委任云南省保山人黃萬春為敦煌縣知縣。汪宗翰的調(diào)動,一方面是因為“土地稅事件”,另一方面也與葉昌熾的積極運作有關(guān)。

        據(jù)范耕球先生回憶說,1947年春他在蘭州見到一汪氏,“祖上湖北人”,“自稱是1904年任敦煌知縣的汪宗瀚的后人”,并從其手中購得敦煌寫本“卅多卷”。

        三關(guān)于敦煌文物的轉(zhuǎn)運與封存

        關(guān)于光緒三十年(1904)前后敦煌文物的封存與轉(zhuǎn)運一事,以往論著涉及此段史實時,往往采擷他人書文,未詳始末。所以,引起不少學(xué)者的懷疑。榮新江《王道士——敦煌藏經(jīng)洞的發(fā)現(xiàn)者》寫道:過去學(xué)術(shù)界都傳說,葉昌熾曾建議甘肅藩臺把所有藏經(jīng)洞古物運到省垣蘭州保存,但因運費沒有著落,沒有成功。細檢近年由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刊行的《緣督廬日記》全本,沒有找到相關(guān)的記載,從葉昌熾當(dāng)時不知有數(shù)萬寫本被發(fā)現(xiàn)的情形來推測,這個傳說大概也是難以成立的。

        李劍虹《論敦煌失寶及葉昌熾緣督廬日記鈔,傳說志疑》也說:

        世人傳言,葉昌熾曾商請甘肅蕃司將莫高窟秘藏運蘭州保存,因無運費未果,乃于光緒三十年三月令敦煌汪知縣飭王道士封存。姜亮夫氏以之寫入《敦煌》一書。但查《緣督廬日記鈔》,不得實據(jù)。且葉氏于是年八、九月間才接汪宗翰、王宗海贈送敦煌文物,怎能于三月間已令封存。錄此志疑。

        正如榮、李二君所言,《緣督廬日記鈔》和《緣督廬日記》沒有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載錄是事實。姜亮夫《敦煌——偉大的文化寶藏》的確論及此事:

        昌熾遂建議甘肅的藩臺衙門,將此古物運省垣保存,但估計運費要五六千兩銀子,無由籌得,乃于光緒三十年三月,令敦煌縣長汪宗瀚“檢點經(jīng)卷畫像,乃為封存”。王道士用磚來砌斷了這座寶庫。

        姜先生的這段論述,其實源自1943年衛(wèi)聚賢刊發(fā)在《說文月刊》的《敦煌石室》一文:

        石室遺物于光緒二十五年發(fā)現(xiàn),時敦煌縣長為汪宗瀚,字栗庵,湖北人,他對古物也有相當(dāng)認識,因從王道士處取去若干寫經(jīng)及畫像。葉昌熾(蘇州人,于民國二十年左右病故)于光緒二十八年為甘肅學(xué)臺,對古物亦好,托汪宗瀚搜討,汪宗瀚以“宋乾德六年水月觀音像,寫經(jīng)卷子本,梵葉本各二”送給葉昌熾了(見《語石》卷一第二十九頁)。葉昌熾建議藩臺衙門(甘肅省政府)將此古物運省垣保存,而估計運費要五六千兩,以運費無著,乃于光緒三十年三月令敦煌縣長汪宗瀚“檢點經(jīng)卷畫像”(原文云:“光緒三十年四月朔,奉檄檢點經(jīng)卷畫像”《藝術(shù)叢編》第三冊)乃為封存。

        由上文可知,汪宗翰“檢點經(jīng)卷畫像,乃為封存”確有其事,時間是“光緒三十年四月”。不過,衛(wèi)聚賢也沒見到“原文”,只是轉(zhuǎn)引《藝術(shù)叢編》而已。從時間上講,葉君在收到汪宗翰贈送敦煌文物前已至少與汪君有三次書信往來了(見附表)。姜洪源先生《劫余敦煌文獻運京的前前后后》引《敦煌縣志》補充說:

        敦煌人呂鐘編纂的《敦煌縣志》是這樣記載的:“……時縣令汪宗翰率同文武官紳大致翻閱一過,約數(shù)佛經(jīng)兩萬余卷,當(dāng)時人亦不知重也,有攜回一兩卷,也有不攜回者。汪令即吩示王道人善為保存”。

        斯坦因《敦煌秘藏運英記》寫道:“余等在敦煌已聞及此大批古寫本發(fā)現(xiàn),沙州之道臺曾呈報甘肅巡撫,旋即批令妥存原處。其次蔣與道士談,幸運從道士處得知發(fā)現(xiàn)品目錄已為道士所毀,部分中文寫卷確呈送蘭州巡撫矣?!庇纱送茰y,此次“檢點經(jīng)卷”還編寫了“發(fā)現(xiàn)品目錄”。可是,根據(jù)伯希和在藏經(jīng)洞內(nèi)的閱經(jīng)照片,有相當(dāng)一部分還未曾動過,因此所謂清點作目亦僅是一少部分,且義被道士銷毀。

        四葉昌熾所得敦煌文物的鑒定、轉(zhuǎn)贈與流散

        葉昌熾得到沈模、朱瑤、汪宗翰、王宗海等人先后饋贈的敦煌碑拓(約一百紙)及經(jīng)卷(5卷:汗宗翰贈“寫經(jīng)四卷,皆《大般涅槃經(jīng)》”、王宗海贈“《大般若經(jīng)》之第百一卷”)、畫像(3卷:汗宗翰贈《水陸道場圖》、《水月觀音象》,王宗海贈《南無地藏菩薩像》),其中汪宗翰所贈近八成,而且“氈墨稍精”。葉昌熾自謂為“墨林快事”,“摩挲之”、“考訂之”,并先后約請裴景福(伯謙)、汪嗚鑾(郎亭)等師友鑒定。

        劉君瑜偕裴伯謙來,攜示趙松雪十札墨跡,亦出《鮮于府君墓志》同賞,并以酒泉所得敦煌千佛洞寫經(jīng)卷子請其鑒定。亟嘆為真唐經(jīng)生筆,惟佛像三幀皆不甚許可,長談至暮。(光緒三十一年十二月初七)

        五點鐘始赴郋亭師之招……攜隴上所得寫經(jīng)卷請郋師鑒定。頗許可,請留置文房,十點鐘歸。(光緒三十二年七月初四)

        裴景福(1854—1926),字伯謙,號臆悟,霍邱縣新店人,光緒十二年(1886)進士,曾任南海(廣州)知縣。裴景福收藏,精鑒賞。1907年10月,法人伯希和在烏魯木齊逗留期間,結(jié)識了裴景福,裴將在葉昌熾處鑒定敦煌千佛洞寫經(jīng)和畫像的事告知了伯希和,這也為伯希和進入敦煌加上了誘惑的砝碼。其《敦煌石室訪書記》云:

        余在烏魯木齊即聞千佛洞自寫本外,尚有畫軸。裴景福先生道經(jīng)甘肅,獲睹數(shù)幅,此大鑒賞家謂石室寫本確為唐代筆墨,至畫則明代物耳。此說殊謬,是類畫軸,僅繪佛像,不過充事佛者之供養(yǎng)而已,裴先生之謬是未能索得古名畫家之結(jié)構(gòu)意境,加之其平日所見者,遂肆訾議。且此類畫皆潔凈如新,最易啟人之疑,裴先生之謬見,可以是二說解之,然其謬則無可致疑。蓋畫幅與寫本實同時物也。

        汪鳴鑾(1839—1907),字柳門,號郎亭,錢塘(今杭州市)人,同治間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歷督陜、甘、江西、山東、廣東學(xué)政,吏部右侍郎。光緒十二年(1886),葉昌熾與管禮耕應(yīng)汪鳴鑾之邀,抵廣州擔(dān)任幕僚。汪鳴鑾“深于《說文》之學(xué),能篆書”,喜繪畫、精氈蠟。

        葉昌熾還將部分敦煌墨拓饋贈師友:

        汪栗庵大令自敦煌寄至唐元拓本。即以楊、索二公碑各一通貽之并贈介侯。(光緒二十九年八月二十)

        以敦煌石刻千佛洞石刻三通貽筱棠。(光緒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一)

        其文物轉(zhuǎn)贈者還包括日本友人——島田。先是得到島田寄贈的《古文舊書考》、《寒山寺詩》等

        古善本藏書,葉君則報之敦煌碑拓等,以示友好:

        復(fù)吾鄉(xiāng)日本領(lǐng)事白須直一緘,附去謝島田君函,贈以拙著《藏書紀事詩》一部、莫高窟唐碑四種,聊當(dāng)報瓊島田君,但知其名翰,未知其字也。(光緒三十二年三月初一)葉君的敦煌碑拓也有持贈而不受者:

        署乾州事孔繁樸,號厚庵,山左圣裔,已丑通籍,同出周郁齋先生房……報以敦煌石刻十種、《藏書紀事詩》一部,石刻未收。(光緒三十二年閏四月廿九)

        葉昌熾晚年生活窘迫,身體日漸衰弱,愛子“彝兒”又英年早逝,迫于無奈,遂于民國五年(1916)將自己三十年來收藏的金石墨本以二千元低價轉(zhuǎn)讓給劉世珩(1875—1937,字聚卿,號蔥石),雖說是“物得所歸,亦不必求高價”,“不過忍痛一割,為療貧計”。而此舉無異于心頭剜肉,其《日記》寫道:

        奴子自蘇回,藏碑大小九篋,打迭為四板箱、一皮箱又一油布包(大于牛腰),三十年心力盡在是矣。初何忍棄如敝屣,自顧崦嵫已迫此,累累者婦孺何知勢必先飽蟲魚。蔥石既堅不欲廢約,不如及吾身而歸之,尚可易米,未為非計也。(民國五年六月十一)

        售拓十天后,便會見法人畢利和(伯希和)。在售給劉世珩的碑拓中也許包括敦煌墨拓,而敦煌經(jīng)卷與畫像是否在列,便不得而知了。

        敦煌絹畫“水月觀音像”和“南無地藏菩薩像”在20世紀20年代初曾歸南林蔣氏——蔣文藻(字孟蘋)所藏,王國維《觀堂集林》收有《于闐公主供養(yǎng)地藏菩薩像》、《曹夫人繪觀音菩薩像》二跋,并作初步考證。而吳琦幸《葉昌熾與敦煌研究》卻說是葉氏后人售于上海中國書店主人金頌清,此后又轉(zhuǎn)售日本人:

        葉昌熾所得敦煌兩個絹畫,一為地藏菩薩,一為水月觀音,在其身后曾有流出。吾師周子美先生三〇年時在上海中國書店主人金頌清處獲觀,云每幅各有尺半見方,土黃色絹布。葉氏家人售與中國書店約數(shù)百元。后金氏以五萬元之高價售與一日本人。

        王國維《觀堂集林》書稿初成于1921年,1923年由蔣文藻在上海排印,而周子美獲觀在1930年。筆者以為,言“葉氏家人售與中國書店”或是為了掩人耳目,倒是由南林蔣氏處流落至中國書店,再轉(zhuǎn)售日本人是有可能的。

        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學(xué)會弗利爾美術(shù)館(FreerGallery of Art,Smithsonian Institution)收藏有一件絹本“水月觀音像”,縱107.1厘米,橫59.1厘米。王冀青、莫洛索斯基(Ms.Susan ElizabethMrozowski)《美國收藏的敦煌與中亞藝術(shù)品》一文描述說:

        彩墨掛軸絹畫。絹畫下部題記可辨釋,紀年如下:“于時乾德六年(開寶元年)歲次戊辰五月癸午朔十五日丁酉題記”,相當(dāng)于公元968年6月13日。中為觀音坐像,右手上舉,持柳枝,左手持凈瓶,有圓形背后圓光和頂上光環(huán),頭飾上畫一小阿彌陀佛。稍下畫兩供養(yǎng)菩薩,左上角題記“雨花大悲救苦水月觀音菩薩”。絹畫下方四分之一處以三條線相隔,線下為4個供養(yǎng)人像及題記。

        托瑪斯·勞頓《中國人物畫》(Thomas Lawton,Chinese Figure Painting)(弗利爾美術(shù)館,1973年出版)收有此畫(第16件)。勞頓書中對該畫來自敦煌這一點不敢肯定。王冀青、莫洛索斯基認為此畫正是汪宗翰送給葉昌熾的“水月觀音像”絹畫。

        從各家的描述看,二“水月觀音像”皆系乾德六年(968)五月十五日所繪。紀年題記僅有一字之差:“葉昌熾本”,葉氏、王氏均識作“五月癸未”;“弗利爾本”識為“五月癸午”,筆者懷疑此“午”即“未”字誤釋?!叭~昌熾本”沒有準確尺寸記錄,周子美先生上海所見者云有“尺半見方”;“弗利爾本”縱107.1厘米,橫59.1厘米。“葉昌熾本”分上下兩層:“上層畫觀音菩薩,下層中央寫繪功德記”,寫繪一男、三女供養(yǎng)人及題記;“弗利爾本”分三層,上層為觀音坐像,稍下“畫兩供養(yǎng)菩薩,”“下方四分之一處以三條線相隔,線下為4個供養(yǎng)人像及題記。”“葉昌熾本”無題簽;“弗利爾本”左上角題“雨花大悲救苦水月觀音菩薩"12字。由此可見,弗利爾美術(shù)館所藏“水月觀音像”來自敦煌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否與葉昌熾曾得“水月觀音像”同為一物尚缺少證據(jù)。

        無獨有偶,在松本榮一《敦煌畫的研究》之《附圖》冊第222圖中,錄有一幅日本山中商會藏“水月觀音像”絹畫,《佛教美術(shù)》第12冊載題有“南無大悲救苦水月觀音菩薩”等字的絹畫,時間也是乾德六年。畫面長106厘米、寬57厘米?!八掠^音結(jié)跏趺坐在蓮花上,左手持凈瓶,右手持柳枝,面前的供桌上有三件供器,供桌兩邊各有一持花供養(yǎng)菩薩?!?/p>

        以上所述三件水月觀音像,若不是同一作品的不同描述,則極有可能是相同功德主的同時姊妹作,可惜無原件作對比。

        五關(guān)于“葉藏本”《水月觀音像》和《南無地藏菩薩像》絹畫題記

        (一)《水月觀音像》題記

        前文已述,王國維所見南林蔣氏《曹夫人繪觀音菩薩像》即葉昌熾所藏故物“水月觀音像”絹畫,王氏跋云:

        南林蔣氏藏敦煌千佛洞所出古畫,上層畫觀世音菩薩像。下層中央寫繪像功德記,左繪男子一,幞頭,黑衣,署曰“節(jié)度行軍司馬(中缺),校司空兼(中缺)曹延(下缺)”,女子一,署曰“女小娘子□□持花一心供養(yǎng)”。記右繪女子二,一署日“慈母娘子□氏一心供養(yǎng)”,一署曰“小娘子陰氏一心供養(yǎng)”。記末署“乾德六年歲次戊辰五月癸未朔十五日丁酉題記”。

        王氏題記識文較葉氏識文(見附表,光緒三十年八月二十《日記》)已有多字缺損(括號內(nèi)為王識所缺):

        節(jié)度行軍司馬(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兼(御史大夫上柱國)曹延(清供養(yǎng))。

        女小娘子(宗)[持]花一心供養(yǎng)。

        慈母娘子(李)氏一心供養(yǎng)。

        (于時)乾德六年歲次戊辰五月癸未朔十五日丁酉題記。

        “小娘子□□宗(持)花”,“子”后尚有二字,葉氏略去,僅識得“宗”字,王識疑有二字,并識“宗”為“持”;葉識“曹延清”之“清”或為“瑞”字之訛??梢姶私伄嬵}識字跡早就不甚清晰,至王靜安所見時已模糊不清,故王氏結(jié)論時有謬誤,如“男司空則延恭也。時元忠已卒,延恭以節(jié)度行軍司馬知留后事”、“然則元忠之卒,當(dāng)在乾德四年五月之后。六年五月之前,或在乾德五年矣。元忠卒年與延恭嗣位之歲,均得由此畫定之”等。姜亮夫作《讀王靜安先生曹夫人繪觀音菩薩像跋》一文辨王國維之誤:

        男像不名延恭,而為延清,襲清即瑞之形訛。曹氏延字輩無名清者,瑞字剝脫濫形得近清也。又慈母娘子為元忠妻,余與先生說同,而此言氏李,則疑有誤。元忠妻本翟氏,若非翟字形有誤,則元忠或亦兩妻,其一姓李也。然曹氏婦姓陰者有二,一為元忠伯母,一則延瑞第二妻。此畫男像與陰氏為夫婦無可疑,則不得為延清祖輩至明。因而慈母不得為另一人,

        必為元忠妻無疑。

        姜亮夫先生的推論是:

        此曹元忠妻為次子延瑞新婦陰氏行將第一次生育,而為功德以薦福,故率延瑞與其妹(或姊)延鼎與新婦陰氏為此。

        姜氏推斷極有說服力。可以肯定的是延恭乃元忠侄而非元忠子;乾德六年即開寶元年(968),是時曹元忠尚在世,敦煌石窟遺書P.3827號卷子《曹延祿上表》明確記載曹元忠卒于開寶七年(974):“權(quán)歸義軍節(jié)度兵馬留后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兼御史大夫上柱國譙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臣曹延祿,當(dāng)?shù)廊ラ_寶七年六月六日,臣父薨亡,臣兄瓜州防御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徒兼御史大夫上柱國譙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延恭,充歸義軍節(jié)度兵馬留后,尋便差臣權(quán)知瓜州軍事。充歸義軍節(jié)度副使?!睂φ铡毒壎綇]日記鈔》和《緣督廬日記》原本影印,《日記鈔》此段完全謄抄《日記》原稿。依姜氏推論,葉氏題記識文必有脫誤。

        (二)《南無地藏菩薩像》題記

        《南無地藏菩薩像》絹畫是光緒三十年(1904)九月初五日晚王宗海饋贈給葉昌熾的,其《緣督廬日記》原稿載:

        夜,敦煌王廣文宗海以同譜之誼饋塞外土宜拒未收,收唐寫經(jīng)兩卷,畫象一幀,皆寞高窟中物也。寫經(jīng)一為《大般若經(jīng)》之第百一卷;一為《開益經(jīng)》殘帙。畫象視栗庵所貽筆法較古,佛象上有貝多羅樹,其右上首一行題“南無地藏菩薩”,下側(cè)書“忌日畫施”四字,次一行題“五道將軍”,有一人兜牟持兵而立者即其象,左一行題‘道明和尚,有僧象在下,其下方有婦人拈花象,旁題一行云“故大朝于闐金玉國關(guān)公主李氏供養(yǎng)”。(光緒三十年九月初五)

        王季烈《緣督廬日記鈔》略有剔改和誤識:刪去“饋塞外土宜拒未收,收”9字,將“忌日畫施”誤作“忌日畫拖”。正因為如此,李劍虹《論敦煌失寶及葉昌熾<緣督廬日記鈔>》已提出葉、王二君的錄文不盡一致:

        核之《緣督廬日記鈔》,蓋即王宗海送給葉昌熾的那幅莫高窟古畫。兩書所錄有個別文字差異‘忌日畫施,葉書作‘忌日畫拖;‘五道將軍,葉氏作‘五通將軍。

        今重核之,《緣督廬日記鈔》只是將“施”字誤辨作“拖”(葉氏手稿中“施”字與“拖”字形極近),并未將“道”字誤抄作“通”。

        六關(guān)于索允鐘

        民國張維《隴右金石錄·唐》卷2載:“索允鐘,在山丹縣城,今存?!辈⒁陡拭C新通志稿》云:

        《新通志稿》:山丹有巨鐘,在雷壇。舊稱“神鐘”,似銅非銅,似鐵非鐵,形若缸而有耳有環(huán),高四尺四寸,口徑三尺二寸,內(nèi)三寸上鑄“沙州都督索允奉為法界眾生及七代先亡敬造神鐘一口”。銘及書人年號俱磨滅不可識。

        光緒三十年(1904)八月,葉昌熾至涼州、酒泉等地按學(xué),十一日宿山丹縣城,在雷壇訪得一古鐘——索允鐘,據(jù)廟祝說是“自敦煌移來”,并以氈拓一事委于山丹縣令巢鳳岡(號岐村):

        馨聞鐘聲訪至雷壇,見巨鐘一,鑄工甚古,外無銘文,其腹鐫字日:“沙州都督索允奉為……先亡敬鑄神鐘一口?!弊秩缇票栁姆纯?。此鐘至晚唐初刻,或竟在六朝五涼時。索允,史乘當(dāng)有考。廟祝云:“自敦煌移來?!币浴吧持荨弊肿C之,非誓也。即屬巢大令拓十本。(光緒三十年八月十一)

        次日葉氏又作《宿山丹縣城》詩一首贊索允鐘:“驚喜沙州都督字,神鐘光怪出雷壇。”因未得拓本,初次識文并不準確,脫“法界眾生及七代”7字,“造”誤釋作“鑄”。是年九月廿九日,葉昌熾自酒泉按學(xué)返回,得到巢岐村所拓索允鐘款識:

        廿九日睛,早發(fā)至山丹縣城尖,巢岐村接二十里,又見于行館,以所拓“索允鐘”款見貽。用朱文,其惡劣與黑河敕同,邊徼無良工,非自攜拓手不能得善本也。(光緒三十年九月廿九)

        葉君將得索允鐘事補輯于《語石》中,并以拓本正前釋之誤:

        余奉使西征渡河登隴,所見古鐘皆沉埋于野田蔓草中,貽未可僂指計,諦視其文大約皆前明刻。輔軒所經(jīng)拓得三刻,其一最古在甘州山丹縣城內(nèi)雷壇寺。陽文在鐘腹,無年月。其文云:“沙州都督索允奉為法界眾生及七代先亡敬造神鐘一口?!惫捕郑P勢雄偉,唐初刻也。

        索允鐘今存青海省博物館。P.3256v《釋門書儀愿文》有云“伽藍主故都督索公”。李正宇先生認為索允即吐蕃統(tǒng)治時代的索督都。

        七余論

        光緒三十二年(1906)葉昌熾離任南歸后,敦煌文物相繼被英、法、俄、日、美等考察隊、探險家、學(xué)者大量掠取,流散海外。宣統(tǒng)元年(190g)年底,葉昌熾聞知斯坦因、伯希和掠取敦煌經(jīng)卷、畫像等文物后嘆惜道:

        鄙人行部至酒泉,雖未出嘉峪關(guān),相一距不過千里,已聞石室發(fā)現(xiàn)事,亦得畫象兩軸,寫經(jīng)五卷,而竟不能罄其寶藏。輶軒奉使之為何?愧疚不暇而敢責(zé)人哉!(宣統(tǒng)元年十二月初十)

        即便宣統(tǒng)元年(1909),清政府學(xué)部下令查封敦煌石室,并將所余遺書悉數(shù)解運京師。然而運走的只是劫后余生的8000余卷,其解運途中和到京后又多次被各級官紳竊取。被王道士私下隱藏起來的部分敦煌文物,此后又屢屢遭到外國“探險家”的瓜分。

        葉昌熾是最早接觸敦煌文物的中國學(xué)者之一,他所見敦煌文物相比浩瀚的敦煌寶藏只是滄海一粟,故談不上深入研究。葉昌熾未能親臨敦煌“罄其寶藏”令人遺憾。然而,晚清政權(quán)衰弱,時局動蕩,管理松弛、混亂,大批官吏腐敗、昏庸。敦煌石室在這時發(fā)現(xiàn),其文物流散,幾乎成了一場不可避免的劫難。

        參考文獻:

        [1]吳琦幸,葉昌熾與敦煌研究[J],蘭州學(xué)刊,1985(2):69。

        [2]李劍虹,論敦煌失寶及葉昌熾《緣督廬日記鈔》[J],敦煌研究,2000(2):37—39。

        [3]葉昌熾,緣督廬日記鈔[M],王季烈,輯,上海:上海蟑隱廬石印本,民國二十二年(1933)。

        [4]葉昌熾,緣督廬日記[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3954。

        [5]劉永增,藏經(jīng)洞的發(fā)現(xiàn)與敦煌文物之流失[J],敦煌研究,2002(2):10。

        [6]劉進寶,敦惶學(xué)研究八十年[J],西北師大學(xué)報,1991(5):52。

        [7]呂鐘修,敦煌市人民政府文獻領(lǐng)導(dǎo)小組重修敦煌縣志[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2:646。

        [8]王冀青,1907年斯坦因與王圓祿及敦煌官員之間的交往[J],敦煌學(xué)輯刊,2007(3):63。

        [9]邰惠莉,范軍澍,蘭山范氏藏敦煌寫經(jīng)目錄[J],敦煌研究,2006(3):79。

        [10]榮新江,王道士——敦煌藏經(jīng)洞的發(fā)現(xiàn)者[J],敦煌研究,2000(2):25。

        [11]姜亮夫,敦煌——偉大的文化寶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18。

        [12]衛(wèi)聚賢,敦煌石室[J],說文月刊,1943,3(10):24。

        [13]姜洪源,劫余敦煌文獻運京的前前后后[J],檔案,2002(6):25。

        [14]斯坦因,敦煌秘藏運英記[J],亞路,譯,風(fēng)土雜志,1945,1(5)。

        [15]伯希和,敦煌石室訪書記[M]//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九卷·五號,陸翔,譯,抽印本,民國二十四年(1935):23。

        [16]張鳴坷,寒松閣談藝錄·卷5[M],上海:上海文明書局,民國二十五年(1936)。

        [17]王國維,觀堂集林·卷20[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494—497。

        [18]王冀青,莫洛索斯基,美國收藏的敦煌與中亞藝術(shù)品[J],敦煌學(xué)輯刊,1990(1):125。

        [19]王惠民,敦煌水月觀音像[J],敦煌研究,1987(1)。

        [20]姜亮夫,讀王靜安先生曹夫人繪觀音菩薩像跋[J],蘭州大學(xué)學(xué)報,198l(4):78。

        [21]張維,隴右金石錄·唐·卷2[M]//石刻史料新編,第l輯·第21冊,臺北: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79:15994。

        [22]葉昌熾,語石·語石異同評·卷10[M],柯昌泗,評,北京:中華書局,2005:569。

        [23]李正宇,敦煌金石文字存佚考略[J],(香港)九州學(xué)刊,

        1992,(春季號)4(4):127—135。

        猜你喜歡
        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壁畫中的消暑妙招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
        敦煌之行
        亮麗的敦煌
        在敦煌,感受千年絲路的不同開放
        金橋(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22
        敦煌,跨越千年的美
        金橋(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22
        絕世敦煌
        金橋(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18
        釋敦煌本《啓顔録》中的“落?”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密桃| 中国人妻被两个老外三p|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免费毛片性天堂|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性色av|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av| 无套无码孕妇啪啪| 屁屁影院ccyy备用地址| 日韩a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影院| 亚洲男人的天堂色偷偷| 丝袜美腿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二区| 日韩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成人爱 | 国产无遮挡aaa片爽爽| 性色av无码中文av有码vr|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在线观看| 激情亚洲综合熟女婷婷| 亚洲精品国产亚洲av | 成人免费xxxxx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噜噜|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8|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二区| 亚洲中国美女精品久久久| 按摩师玩弄少妇到高潮av|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国产男女猛烈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一本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国产视频 | 少妇下蹲露大唇无遮挡| 91视频爱爱|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是AV| 女人天堂国产精品资源麻豆| 日本丰满少妇xxxx|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91青草久久久久久清纯| 国产洗浴会所三级av| 色与欲影视天天看综合网| 老师翘臀高潮流白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