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才
當海員時有過多次到斯德哥爾摩的經(jīng)歷,但都沒有成文。今年隨團北歐之行,斯德哥爾摩給我留下美好的印象。斯德哥爾摩美在北歐風情的建筑、綠樹和湖水,美在她的恬然、純凈和那一塵不染。斯德哥爾摩是瑞典的首都,也是該國第一大城市,但是,當你親臨這座城市時,總是不會相信自己走進一個現(xiàn)代化的大都市。因為這里沒有都市的喧囂,也看不見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樓。映入眼簾的是綠色的田野、茂密的樹林、彎彎曲曲的水流和高高低低的橋梁,還有那古香古色的建筑和掩映在綠樹叢中的幢幢樓宇。市區(qū)分布在14座島嶼和一個半島上,70余座橋梁將這些島嶼聯(lián)為一體,算上郊區(qū)的島嶼,共有24000個島嶼,因此享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譽。這里風景秀麗,是著名的旅游勝地。
斯德哥爾摩始建于13世紀中期,已有700多年歷史的老城區(qū),由于從未遭受過戰(zhàn)爭的破壞,至今保留完好。裝飾著木雕和石刻的中世紀建筑物以及狹窄的街道使老城區(qū)突顯出一派古城的風貌,吸引著大批的游客前往參觀游覽。在這些古建筑群中徜徉,只要用心去感覺這里的歷史,有時就會覺得自己仿佛成了哪個歐洲古典大師筆下描寫的人物。老城區(qū)是瑞典的歷史中心,老王宮就座落在這里。導游特意安排我們中午到達老王宮門前廣場,他曾賣關子似的說,中午到老王宮有好戲可看,從而埋下伏筆,吊著我們的胃口。王宮是一座方形的三層樓建筑,已有300年歷史。每天中午,王室衛(wèi)隊都要在王宮門前廣場舉行隆重的換崗儀式。排列成方陣的衛(wèi)隊身著中世紀服裝,在高擎王室旗幟的領隊率領下,以軍樂隊為前導進入廣場。隨后鼓樂齊鳴,換崗儀式開始。王室衛(wèi)隊進行隊列表演,場面甚為壯觀,這就是導游說的好戲。
與王宮緊挨著的大教堂是1279年建成的斯德哥爾摩最古老建筑之一,也是皇家舉行婚禮和加冕儀式的地方。出了教堂不遠,有一處以石鋪地的小廣場,當中的雕塑和周圍的樓房、店鋪均是古香古色。沿著石鋪小路狹窄的街巷前行,觀賞兩旁尖頂、圓頂,多姿多彩、變幻復雜的荷蘭、法國、瑞典式古典建筑,猶如走進17世紀的城市,這里也是在斯德哥爾摩看建筑最佳的去處。裝飾著木雕和石刻的中世紀建筑物以及狹窄的街道使老城區(qū)突顯出一派古城的風貌,吸引著大批的游客前往參觀游覽。
由于是導游安排好,下一個景點是斯德哥爾摩市政廳。市政廳面臨梅拉倫湖,風景優(yōu)美,是一座方城堡式的建筑,以紅磚砌成,體現(xiàn)出嚴肅質樸的瑞典民族風格。按常理說,市政廳就是政府工作人員辦公的地方,可是斯德哥爾摩市政廳與眾不同的地方是,市政廳內(nèi)還有一座大廳,造型獨特,寬敞的大廳中沒有一根立柱,中間也沒有窗戶,三面墻的上端都鑲著一溜玻璃,這就是聞名世界的藍廳。它的出名是每年12月,瑞典國王都要在這里為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舉行盛大宴會。宴會與眾不同之處是,廳內(nèi)遍點蠟燭,身著民族服裝的姑娘和小伙手擎盤子,不是輕輕送菜,而是從樓梯上歌唱而下,而且各個都是專業(yè)歌手的水準。瑞典人均以能參加這一宴會為榮,諾貝爾獎金得主的親友們以分享得獎的喜悅而喜不自禁。
斯德哥爾摩有一座價值連城的沉船博物館——瓦薩博物館。博物館建在碧波蕩漾的梅拉倫湖畔,走進博物館,一股靜穆之氣便撲面而來,對曾是職業(yè)海員的我來說,就像歷史一只沉重的錨,壓得人有些窒息。大廳的設計有些陰暗、潮濕,在微弱的光線下,一艘棕褐色的龐然大物凸現(xiàn)眼前。碩大的船體,依稀可見當年的壯觀,經(jīng)過300多年暗無天日的沉默,它曾有的光彩輝煌已經(jīng)黯淡,唯一較亮的部分是厚厚的防腐劑形成的灰白保護膜。第一眼印象,能給內(nèi)行人深深的心痛。
“瓦薩”是一艘船名,“瓦薩”號在水運史上恐怕也是最短命的船了。1625年瑞典海軍雇傭荷蘭造船技師,耗時3年,制造成了一艘69米長、寬12米、主桅52米高,排水量達1300噸的戰(zhàn)船,在那個年代噸位已經(jīng)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了。船造成后,以瑞典國王瓦薩?阿道夫的“姓”來命名,幻想此船下水后馳騁世界,威風八面。的確,建造師下了功夫,官方也舍得投巨資,船體設計得很豪華,頭尾都飾有金樹葉,炮艙有兩層,64門火炮全為青銅所鑄,實為當時先進的炮艇,此船下水,有哪個會不自量力往炮口上撞?
1628年8月10日,舉行隆重的下水首航儀式。然而,當“瓦薩”號揚起風帆剛駛離碼頭,突然海面上一股強風襲來,船體一陣劇烈地晃動后,海水突然從左舷艙涌進,不久,
“瓦薩”號便慢慢沉入36米深的海底。
此次首航出征目標是波羅的海,卻不想剛駛離碼頭1300米遠,便沉沒了,更可悲的是150名船員中有50人遇難。直到1961年,這艘在海底沉睡了330年的軍艦才被打撈上來,并由于大批專業(yè)人員將其拼裝完成。該艦已成為目前保存最完整、最大的歐洲17世紀的軍艦。市政當局為展示這艘軍艦和所有打撈上來的物品,專門建造了這座面積約6000平方米,高達7層的大型現(xiàn)代化博物館。
與此不遠是斯坎森公園,也是馳名歐洲的露天民間博物館,這里展示著瑞典民俗歷史。公園把150多座遺留在全國各地的17世紀的建筑物,多為農(nóng)家小舍遷移至此,風格各異,生動形象地向人們展現(xiàn)出瑞典古代勞動人民所度過的那些簡樸而富有意義的歲月。還有復制的手工藝工場、玻璃廠等,工人們用舊時的工藝在現(xiàn)場操作,并出售精美的玻璃制品。
斯德哥爾摩也是一座文化名城,市內(nèi)有50多座博物館,如民族、自然、美術、古文物、兵器、科技博物館等,分門別類,各有千秋。還有藏書達100萬余冊的皇家圖書館和擁有100多年歷史的斯德哥爾摩大學等。
市區(qū)的國王街、王后街及附近的地下商店是斯德哥爾摩最繁華的商業(yè)區(qū)。塞爾格爾廣場是政治活動中心。廣場一側有一個大噴水池,一根近40米高,由8萬多塊玻璃組成的柱子屹立其中,在陽光和燈光的照射下發(fā)出奇異的光彩。在斯維亞大街上,坐落著有名的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著名的諾貝爾獎頒發(fā)儀式每年在這里舉行。
與老城區(qū)不同的是,在新城區(qū),則是高樓林立,街道整齊,蒼翠的樹木與粼粼的波光交相映襯。
斯德哥爾摩是名副其實的多島城市,大小河流、湖泊犬牙交錯、隔海相望,70余座美觀的大橋把它們連接在一起。如果是到斯德哥爾省或者說大斯德哥摩,那島的數(shù)量更令人吃驚了,24000多個。游著看著,有時島的概念會讓人模糊,搞不清究竟是海劃分了島,還是島割裂了海?走著瞧著,看那些島嶼被綠色所覆蓋,與藍色的海彎為斯德哥爾摩增添了變幻的魅力,變幻得有時像嫵媚的少女,有時又像豪放粗獷的漢子??吹侥菬o數(shù)游艇帆歌,美麗多姿的橋,水中倒映的樹影和歐式建筑,還有自由自在的水烏,似乎“北方威尼斯”的美稱遠不能表達出它的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