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萍 高向陽 馬小龍
原發(fā)性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是導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高血壓并發(fā)左室肥厚及高HCY血癥是重要的獨立心血管病危險因子,它們與心血管事件和病死率密切相關[1,2]。最新實驗結果證明高血壓病實質(zhì)上為炎癥反應性疾病,hs-CRP是一種比較敏感的炎癥因子,也是高血壓并的危險因素之一[3]。我們通過檢測高血壓患者血漿HCY及hs-CRP含量,以其揭示兩者與原發(fā)性高血壓及伴左室肥厚之間的關系。
1.1 材料 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心內(nèi)科住院的30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55~67)歲,平均年齡61.3±6.5歲,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ISH提出的高血壓指南診斷標準。同時通過心臟彩超判斷患者有無左室肥厚(依靠左室重量指數(shù)LVMI評價,其中男性>125g/m2、女性>110g/m2確定存在左室肥厚),將高血壓組分為無左室肥厚(19例)組及伴左室肥厚(14例)組兩亞組。同時門診健康體檢者34例作為對照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齡(51~69)歲,平均年齡62.1±5.7歲。其中腎性高血壓、心力衰竭、慢性感染性疾病及存在高血壓嚴重并發(fā)癥等對本實驗有干擾患者均不納入本研究。
1.2 檢測方法 ①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于入院后次日晨起空腹取靜脈血、對照組亦同期采取同一部位血液樣本,分離血清及血漿,-80℃冰箱保存?zhèn)溆谩眉す馍⑸浔葷岱y定hs-CRP,儀器采用德國Dade-Behring公司出品的BN-100特定蛋白分析儀,試劑由原廠提供。酶聯(lián)免疫分析吸附法測定血漿HCY,試劑盒購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常規(guī)測量靜息血壓及空腹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標。②通過SIGMA33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法國康強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出品)測定高血壓患者舒張期末室間隔厚度(IVST)、左室內(nèi)徑(LVID)、左室后壁厚度(LVPW),采用 Devereux[4]校正公式計算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數(shù)(LVMI),來判斷是否存在左室肥厚。
2.1 各組一般情況比較 高血壓組在年齡、血糖及血脂等方面與正常對照組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兩組間血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高血壓組中兩亞組之間左室重量指數(shù)(LVMI)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1),結果見表1。)
表1 各組一般情況比較(
2.2 各組血漿HCY及hs-CRP含量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中血漿HCY及hs-CRP含量明顯升高,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1);高血壓組中,伴左室肥厚組hs-CRP水平顯著高于無左室肥厚組(P<0.01),而血漿HCY含量兩組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果見表2。
2.3 相關因素分析結果 血漿HCY和hs-CRP分別與年齡、血壓、血糖、血脂等指標作雙變量相關性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HCY、hs-CRP血漿含量與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個體的平均動脈壓存在顯著相關性(P<0.01);同時使用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建立預測高血壓左室肥厚發(fā)生風險的混合模型,因變量為左室肥厚,自變量為年齡、血壓、血糖、血脂、HCY及hs-CRP各指標,構建預測模型。結果顯示hs-CRP顯著增加左室肥厚的發(fā)生風險,而HCY與左室肥厚并無明顯相關性,結果見表3。
表2 各組HCY及hs-CRP含量比較()
表2 各組HCY及hs-CRP含量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1;與無左室肥厚組比較,bP<0.05。
組別 HCY(μmol/L) hs-CRP(mg/L)對照組 11.6±2.24 2.33±1.21高血壓組 61.8±6.37a 14.52±2.16a無左室肥厚組 69.8±5.39a 14.23±3.46a伴左室肥厚組 45.1±3.25ab 15.19±1.87a
表3 hs-CRP和HCY與其他臨床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高血壓病為循環(huán)系統(tǒng)常見疾病,是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發(fā)病機制目前并未完全明了。左室肥厚是高血壓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是心臟對壓力負荷過重的一種長期適應機制,占原發(fā)性高血壓病總數(shù)的60%左右?;A及臨床研究已經(jīng)證實,左室肥厚是誘發(fā)和加重心肌缺血、心力衰竭或心源性猝死的重要獨立危險因子[5],因此揭示原發(fā)性高血壓伴左室肥厚發(fā)病機制及早期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HCY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謝過程中的中間產(chǎn)物。有實驗表明,高HCY血癥不僅對血管內(nèi)皮有損害,而且可通過多種途徑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性血管疾病的發(fā)生[6]。最新的實驗顯示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存在高HCY血癥,故人們推測HCY血癥可能與原發(fā)性高血壓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可能在高血壓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7]。其機制可能為HCY可干擾細胞L-精氨酸/一氧化氮和酶/NO通路信號傳導,而使一氧化氮介導的血管舒張/收縮功能出現(xiàn)紊亂;另外血漿中高水平的HCY還可直接和(或)間接的使血管內(nèi)皮細胞出現(xiàn)功能的障礙及血管腔內(nèi)平滑肌增殖進而導致血管腔的狹窄及重塑,使血管壁的順應性降低[8]。本實驗中我們發(fā)現(xiàn),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漿HCY水平較正常對照組明顯增高,但與高血壓伴左室肥厚并無明顯相關性,這于張淑濤[9]等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其原因值的我們進一步的探索。
另外,很多基礎及臨床研究已經(jīng)證明在高血壓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炎性反應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10]。在機體存在組織損傷、炎癥或感染時,出現(xiàn)炎癥因子(如TNF-α、IL-6等)刺激肝臟細胞大量合成以hs-CRP為代表的急性時相蛋白,故hs-CRP可敏感反映機體是否存在炎癥反應及嚴重程度。相關實驗已經(jīng)證實原發(fā)性高血壓時,hs-CPR參與了該疾病的相關病理生理過程。Bautista等[11]于2001年通過實驗研究明確提出血清hs-CRP是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子之一,對心腦血管疾病具有獨立的預測能力。我們的實驗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比較,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漿hs-CRP含量明顯升高,兩者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并且通過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hs-CRP水平與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個體血壓之間呈正相關,提示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管壁存在明顯的炎癥反應及血管損傷,且hs-CRP可能參與了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發(fā)生、發(fā)展及病情演變過程。推測其機制為hs-CRP通過血細胞表明的hs-CRP受體,發(fā)揮調(diào)理素作用造成血管損傷;介導巨噬細胞對LDL-C進行吞噬,促進巨噬細胞進入血管內(nèi)膜中繼而形成泡沫細胞;同時其還可增強機體其他炎癥因子的表達,從而對血管內(nèi)膜造成嚴重損傷,引起和加重高血壓的病情[12]。
本實驗結果提示,高血壓伴左室肥厚與hs-CRP水平呈正相關,提示hs-CRP參與了高血壓伴左室肥厚的發(fā)生發(fā)展。因此,檢測高血壓患者hs-CRP含量的變化,有助于判定高血壓患者是否同時伴有左室肥厚。但是對于hs-CRP在高血壓形成左室肥厚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還需要我們大量的基礎及臨床的研究。
1 Selhub J,Angelo A,Relationship between homocysteine and thrombotic disease[J].Am J Med Sci,2009,3(2):129-135.
2 Devereux R B.Echocardiographic assessment of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comparison with necropsy findings[J].Am J Cardiol,1986,57:450.
3 王春燕,張愛民,賈政.超敏C反應蛋白和血管性假性血壓病因子對高血壓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診斷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0,14(7):1070-1072.
4 Devereux RB,Alonsob K,Lutas EM et al,Echocardiographic assessment of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comparison to necropsy findings[J]Am.J.Cordial,1986,57:450.
5 黃景棠,黃至斌.自發(fā)高血壓大鼠左室肥厚心肌Kv4.2表達的動態(tài)變化[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0,17(8):28-29.
6 費鳳英,王金金,祝新華.血漿同型半胱氨酸與原發(fā)性高血壓關系的研究[J].醫(yī)學信息,2010,23(5):1233-1234.
7 孫寧玲,喜楊,楊松娜,等.新型氣體新號分子硫化氫與同型半胱氨酸在高血壓患者中的變化探討[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12):1145-1148.
8 齊峰,楊麗霞,王先梅,等.老年高血壓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的變化及意義[J].高血壓雜志,2002,10(3):207-209.
9 張淑濤.HCY、CRP、sICAM-1與原發(fā)性高血壓及左室肥厚的相關性研究[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0,39(2):75-78.
10 Virdis,Agoetino,Sehifrin,et al.Vascular inflammation:a role in vascular disease in hypertension? [J].current Opinion in Nephrology and Hypertension,2003,12(2):181.
11 Bautista LE,Lopes-Jaramillo P,vera LM,et al.Is C-reactive protein and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essential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2001,19(5):857-861.
12 Cottone S,Mule G,Nardi E,et al.Relation of C-reative protein to oxidative stress and to endothelial activation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J].Am J Hypertens,2006,19(3):31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