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皮猴
暑假,當然要走進叢林,親近自然。想必你一定還記得《艾麗絲夢游仙境》中那些美麗的叢林植物吧?特別是那一朵朵漂亮的蘑菇。今天.就和樂樂姐姐一起去叢林里采蘑菇吧,說不準能遇上怪異可愛的蘑菇仙子呢!只是,先得提醒大家,不是所有的蘑菇都可以食用哦,特別是那些穿著漂亮外衣的仙子們,沒準還毒氣重重,所以大家一定要小心謹慎。
準備好了嗎?OK,出發(fā)!
毒蠅傘
運氣真是不錯,剛踏進野外的叢林就發(fā)現(xiàn)目標,應該是它那鮮艷奪目的色彩吸引了我們的眼球,這不正是電影《艾麗絲夢游仙境》和游戲《超級瑪麗》中最惹人愛的傘形蘑菇——毒蠅傘嗎?它可是聞名世界呀,不僅僅是因為它們美麗的外衣,重要的是它們的毒性,誤食的后果就不多說了。毒蠅傘還有幾種不同的亞種,每個亞種有不同的菌蓋顏色,如黃色、棕色、粉紅色等。雖然它們經常出現(xiàn)在兒童讀物、電影、裝飾品、賀卡以及電腦游戲中,但如果你在叢林里看到它的身影,請敬而遠之。
鹿花菌
天哪!這是什么?怎么和我們在書上看到的大腦圖片很相似?
這也是一種蘑菇,名叫鹿花菌,廣泛分布于歐洲和北美。它在春季和初夏出現(xiàn),一般生長在松柏樹下的沙質土壤中。它的形狀呈不規(guī)則大腦型,顏色一般是深棕色,約10厘米高,15厘米寬,同樣屬于有毒的不可食用菌種。
血齒菌
初次看到這個蘑仙,還以為這里剛發(fā)生了什么血案。其實,那些雪白菌蓋上的鮮紅液體,是從菌蓋的氣孔中滲出來的,好似一顆顆紅寶石,點綴在雪白的菌蓋上,使得這一菌種充滿了神秘色彩。它有很多不同的名字,都是和橘子或血有關的,比如人們常叫它——血齒菌。這種蘑菇多生長在美國的松樹林中,在歐洲也有生長,最近又在伊朗和韓國被發(fā)現(xiàn)。
天藍蘑菇
大自然真是奇妙,瞧,充滿幻想和神秘的天藍色蘑菇,是在新西蘭和印度發(fā)現(xiàn)的菌種。這個小小的蘑菇通體都是藍瑩瑩的。因為它奇妙和稀有的色彩,在2002年新西蘭發(fā)行的一套包括6個本地菌種的郵票中就有天藍蘑菇,而且在新西蘭儲備銀行1990年發(fā)行的50元鈔票的背面,也有它美麗的身影。
蛇頭菌
“哎呀!蛇!”樂樂姐姐口下得調頭就跑。樂得小cool龍蒙嘴大笑:“膽小鬼,幾根植物就把你嚇成這樣!”
原來,樂樂姐姐看到的是蛇頭菌,是生長于林地的一種小小的、像蛇頭~樣的真菌,它的頭部是黑色的。不仔細看,還真以為遇上了鮮艷的劇毒小蛇呢。蛇頭菌多在腐朽的樹木上和落葉堆里成群分布。它的生長時間是夏秋兩季,分布于歐洲和美國東北部。
胡須齒菌
這是誰家曬的面條,還是哪位老爺爺丟失了自己的白色胡須?
你又被迷惑了吧?這可是生長在美國山毛櫸上的可食用蘑菇——胡須齒菌。因為形狀怪異,所以它也有好多不同的名字,如獅鬃菇、猴頭菌、刺猬菇。
巨形禿馬勃
“奇怪,這里不是沙漠呀,怎么會有駝鳥蛋呢?”小cool龍正在疑惑,卻被樂樂姐姐當頭一棒——“真是笨龍,剛才取笑我,現(xiàn)在輪到我來笑話你了。這哪是駝鳥蛋,明明是一種蘑菇,叫巨形禿馬勃。形狀好似足球,但沒有足球那么圓,有些卻比足球個兒還大呢!”
“真是長見識了!”小cool龍摸摸后腦勺,不好意思地說。
惡魔雪茄
“噓——,這叢林里,誰在吹口哨呀?”樂樂姐姐小心翼翼地察看著周圍。
“這荒山野林的……啊——,不會踩上地雷了吧?”小cool龍驚慌地指著地上一個炸開的圓球。
樂樂姐姐謹慎地鑒定了一下,松了一口大氣:“鑒定完畢,這就是傳說中的惡魔雪茄,是世界上最稀有的真菌。同時它也被稱作德克薩斯之星,因為這種真菌此前只在德克薩斯州中部被發(fā)現(xiàn),不過,現(xiàn)在在日本柰良的群山中也有發(fā)現(xiàn)。平時,它穿著深棕色雪茄似的外衣;當它裂開釋放孢子時,會發(fā)出奮特的口哨聲,然后裂成一朵黃褐色的星星?!?/p>
“真是太奮妙了,遠看去,很像被什么動物剝開的瓜皮?!毙ool龍俯身仔細觀察著。
熒光小蘑仙
“天黑得真快,我們得回去了。”
“樂樂姐姐,你還敢往前走?你看,那片較喑的叢林里,好像有什么綠光在閃……”
“真的有綠光?你確定?在哪里?”樂樂姐姐怎么突然表現(xiàn)異常,不是害怕,而是興奮,弄得小cool龍反倒全身毛骨悚然。
“早就想見識見識熒光蘑菇,不會真被我碰上了吧?”樂樂姐姐驚喜地跑向那片閃著綠色熒光的林地,也不顧光線暗淡、地面潮濕。
只有看到這張圖片,你才相信,原來大自然真有這般奇妙!這些熒光小菇通常在雨季出現(xiàn)在日本和巴西森林中,和它們同樣閃閃發(fā)光的孢子一起布滿地面。這種蘑菇鮮艷奪目的外表是源于生物發(fā)光,這種詭異而奇妙的生物現(xiàn)象,存在于眾多自然界的植物和動物體上。
信不信由你
雖然你經常吃香菇、牛肝菌、金針菇,恐怕你并不知道,其實,它們并不真正屬于植物界。難道它們是動物?準確地說,它們是真菌。因為它們沒有根、莖、葉,也沒有制造養(yǎng)分的葉綠素,而是靠吸取其他各種活的或死的植物的養(yǎng)分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