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銘的博客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iucmbjsz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為精神之依托正是經(jīng)典之價值所在。精神無可依之枝者,有如飄離失所、無家可歸之人,何談幸福?如果說,技能乃生存之必需,而精神于生活則萬不可缺。技能有拙巧之分,精神有高下之別。生存說到底是“不死”,此與其他動物無異,而生活則屬人類獨有之存在形式,除衣食飽暖之外,還有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天下為公等精神追求。故教育為人類所獨有之活動,其要旨在于精神之養(yǎng)成。由此而論,學校應訓練與養(yǎng)育并重,唯其后者,不可偏廢,乃學校教育之根本。忽視精神之養(yǎng)育,而專注技能之訓練,實為舍本而逐末者也。
林格的博客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inge
教育就是生長,這和甲骨文中“教育”二字的含義是高度一致的。“教”字,上面是一個棍棒,底下是一個子,引喻為“上對下”的影響。影響靠什么實現(xiàn)呢?靠右邊的“文”字,甲骨文的“文”字中間有一個“心”?!坝痹诩坠俏闹袆t是“孕育新生”的意思。從本源上看,教育就是用心靈去感應、孕育、溫暖另一顆心靈,讓學生的心靈充滿溫暖與陽光。
羅颶教育吧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uoju
教育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制定一些規(guī)章制度,做些強制性的表層工作上,而應該讓全校教師潛心地做一點深層的、有益學生身心的事業(yè)。同樣,在對待教師工作的創(chuàng)造性問題上,我們不能停留在拿一點錢、給點政策、允許幾項做法或提供一點方便的層面上,而應在這一層面的努力之上,真正挖掘教師的潛能,發(fā)揮教師的能動性,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一句話:教師管理也要激發(fā)和適應教師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登天的感覺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yuexiaodongblog
美國的一項調(diào)查表明,一般人在5歲時可具有90%的創(chuàng)造力,在7歲時可具有10%的創(chuàng)造力,而8歲以后其創(chuàng)造力就下降為2%了。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本質(zhì)上是因為兒童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不斷被知識的經(jīng)驗性和規(guī)律性所束縛,喪失了獨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在我國,由于“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學生思維標準化的情況十分嚴重。據(jù)統(tǒng)計,一個學生從小學升到大學,平均要參加上千次的測驗與考試。如此“千錘百煉”之后,其靈感、悟性被消磨殆盡。而且,學生受教育程度越高,思維就越顯單一,視角也越變狹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