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光,周志祥,毛久群
(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建筑學院,重慶400074)
20世紀90年代末期至今,我國高速道路的建設逐漸進入山區(qū)后,仍然側重于道路的功能因素(安全、迅速),沿用傳統(tǒng)的以填挖方為主,節(jié)約工程造價的設計思想,依然不重視環(huán)境因素。因此道路的技術標準要求越高,對自然人文景觀、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越嚴重,給子孫后代留下無窮的隱患。針對這種現(xiàn)狀,周志祥[1]、游濤,等[2]提出了一種不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挖填方小、造價低、施工簡單,適用于不同地形地質條件下、又允許在施工的時候車輛正常通的道路拓寬結構——整體式懸挑結構(圖1、圖2)。該結構已成功地應用于西藏昌都類昌路改建工程中(圖3)。
從圖1、圖2可以看出,整體式懸挑結構是由立柱、墻體、挑梁、搭板、縱梁及錨桿聯(lián)結一體共同作用的整體框架結構形式[3-4],具有整體受力、協(xié)調(diào)變形的特點。該結構作為一種道路拓寬技術,是修建在原有山體上,立柱和墻體內(nèi)側巖土將對結構的受力產(chǎn)生影響,為了保證設計的合理性,需要對結構與巖土的共同作用進行研究。
圖1 典型立面Fig.1 Typical elevation
圖2 典型斷面Fig.2 Typical sectional view
圖3 工程運用Fig.3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為了清楚認識結構與巖土在荷載下的性能[5],建立該結構的有限元模型進行研究。
借助計算機利用數(shù)值方法求解,利用大型通用軟件ANSYS10.0對文中結構進行結構靜力分析[6]。采用Solid45單元模擬主體結構與土體,材料按照各自特性,主體結構彈性模量取3×104MPa,泊松比取0.25;土體彈性模量取 20 MPa,泊松比取 0.3。
施工時立柱嵌入巖體地基,與地基形成強大嵌固端,故可以將柱底考慮成固結,立柱四周預埋鋼筋,并通過后澆混凝土接頭與挑梁形成固結。在挑梁與縱梁交接處,挑梁預埋鋼筋通過縱梁后澆混凝土形成錨固點,錨桿在縱梁的包裹下,與挑梁鋼筋連接在一起,保證了挑梁所受荷載能傳至錨桿,共同受力,在錨桿點考慮成鉸接[7]。挑梁長7.5 m,懸臂部分3 m,立柱高4 m,建立有限元模型如圖4。
圖4 有限元模型Fig.4 Finite element model
根據(jù)規(guī)范規(guī)定,選擇以下4種工況進行研究:①在距縱梁1.8 m處作用豎向荷載F=70 kN;②在距縱梁1.8,3.1 m處作用豎向荷載F=70 kN;③在距縱梁 1.8,5.2,7 m 處作用豎向荷載 F=70 kN;④在距縱梁5.2,7 m處作用豎向荷載F=70 kN。
分別計算以上4種工況,得出工況1~工況3的結構變形圖相似,土體應力圖也相似(圖5),工況4如圖6。
圖5 工況1~工況3結構變形和土體應力Fig.5 Structure deformation and soil stress under load condition 1,2,3
圖6 工況4結構變形和土體應力Fig.6 Structure deformation and soil stress under load condition 4
從圖5、圖6可以看出:
1)對于挑梁底面土體:當挑梁內(nèi)側有荷載作用時,其產(chǎn)生土體反力,反力呈近似三角形分布(工況1~工況3),無荷載時,產(chǎn)生拉力,此時可不考慮土體反力(工況4)。
2)對于立柱內(nèi)側土體:在汽車荷載作用下,由于整個立柱側向變形很小,可以忽略,當挑梁內(nèi)側有荷載作用時,土體被擠壓,無荷載時,其變形可以忽略。
根據(jù)以上有限元分析,可以根據(jù)結構受力情況將計算模型簡化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挑梁內(nèi)側有荷載作用時,考慮挑梁底土體反力,呈三角形分布,內(nèi)側土體為被動土壓力[8],如圖7(a)。
2)挑梁內(nèi)側無荷載作用時,不考慮挑梁底土體反力,立柱承受內(nèi)側土體靜土壓力,如圖7(b)。
圖7 計算簡圖Fig.7 Simplified computation model
對于以上兩種情況,將錨桿固定端(1位置)、挑梁內(nèi)側根部(位置2)、立柱底部固定端(位置3)作為控制截面,用力法求出內(nèi)力。算法如下:①輸入截面尺寸,荷載信息;②判斷是否有挑梁內(nèi)側荷載;③有挑梁內(nèi)側荷載按圖7(a)進行計算,無挑梁內(nèi)側荷載按圖7(b)進行計算;④按力法[9]選擇未知量,求出各截面內(nèi)力;⑤結束。
根據(jù)以上算法,用 visual c++[10]編織計算程序,程序界面如圖8。
圖8 程序界面Fig.8 Programm interface
為了研究不同巖土對結構受力的影響,選取如圖5的最不利工況對結構加載,F(xiàn)=70 kN,采用筆者提出的程序進行分析。分析巖土選擇軟土(E=104)、老填土(E=105)、碎石土(E=106)、砂巖(E=107)幾種類型,選擇土體反力,2,3位置截面的內(nèi)力作為應變量。計算結果如圖9。
圖9 截面內(nèi)力隨巖土地基變化Fig.9 Variation diagram of internal force of section with the change of rock-soil foundation
圖9 中,A,B,C,D,E,F(xiàn) 曲線分別依次為 R,M2,N2,Q2(N3),M3,Q3。R 為土體反力;Mi為 i位置的彎矩;Ni為i位置的軸力;Qi為i位置的剪力。從圖9中可看出:
1)隨著巖土彈性模量的增大,R,N2增大,Q2,M2,N3,Q3,M3減小,并且 R 變化幅度最大,M3與 Q3基本重合。
2)隨著巖土彈性模量的增大,R迅速減小,彈模從104變化到106時,R相對值從0.85減小到0.14。
3)隨著巖土彈性模量的增大,結構內(nèi)力變化趨于平緩,可見一味增大巖土彈性模量,并不是經(jīng)濟的。當彈模增大到一定時,對結構內(nèi)力影響將很小。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簡化模型將立柱底假定為固結,為保證設計的合理性,在實際工程中保證立柱基底容許承載力應大于等于0.8 MPa;
2)利用有限元軟件,建立了結構實體有限元模型,較保守地對結構的整體工作性能進行研究,得出其結構與土體變形特點,將結構受力分成兩種情況簡化計算;
3)巖土對結構的受力性能總體來說是有利的,合理的巖土,能減小結構的內(nèi)力,降低造價,實例分析證明,選用老填土和碎石土經(jīng)濟是可行的。
[1]周志祥.一種用懸挑結構拓寬山區(qū)道路的方法:中國,200410044492.0[P].2004-05-15.
[2]游濤,周志祥,鄭文.用邊坡格構基礎懸臂結構拓寬山區(qū)道路新技術[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0(1):74-77.YOU Tao,ZHOU Zhi-xiang,ZHENG Wen.A new technology of widening mountain road using slop-lattice foundation[J].Journal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11,30(1):74-77.
[3]王浩,周健,鄧志輝.樁-土-承臺共同作用的簡化分析方法[J].巖土力學,2007,28(6):1172-1175.WANG Hao,ZHOU Jian,DENG Zhi-hui.The simplified calculation method of pile-soil-pile cap interaction[J].Rock and Soil Mechanics,2007,28(6):1172-1175.
[4]宰金珉,宰金璋.高層建筑基礎分析與設計:土與結構物共同作用的理論與應用[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3.
[5]Coyle H M,Reese L C.Load transfer for axially loaded pile in clay[J].Journal of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Division,1966,92(2):1-26.
[6]劉濤,楊鳳鵬.精通ANSYS[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50-123.
[7]邱娟.用整體懸挑結構山區(qū)道路拓寬的探索與實踐[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06.
[8]趙明階.土質學與土力學[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155-191.
[9]李廉錕.結構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4-168.
[10]孫鑫,余安萍.C++深入詳解[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6:219-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