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海蓮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臨床最常見的髖部骨折之一,好發(fā)于老年人,其發(fā)病率占全部骨折的3% ~4%[1],占髖部骨折的35.7%[2]。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月采用PFN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22例,配合臨床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本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齡60~92歲,平均年齡72.4歲。合并內科疾病:高血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12例,糖尿病6例,慢性氣管炎10例。
全身麻醉或者連續(xù)硬膜外麻醉。病人取仰臥位,健肢盡量外展固定,患肢在行閉合復位后,內收10°~15°固定。用C型臂X線機觀察骨折復位情況,調整至骨折復位滿意。在股骨大粗隆上方取4~6 cm的切口,沿肌纖維方向分開臂中肌,找到股骨大粗隆的頂點,在此處插入導針。C型臂X線機透視證實在髓腔內,然后沿導針擴髓,插入PFN。在C型臂X線機透視下,確定PFN插入深度合適后,拔出導針。通過交鎖瞄冷桿分別鉆入股骨頸螺釘、髖部螺釘和交鎖螺釘。透視確定骨折對位情況和內固定情況都滿意后,拆除交鎖瞄準桿,縫合切口。
全部病例隨訪6~20個月,平均12個月,手術時間45~60 min,出血量100~200 ml。骨折全部愈合,無1例發(fā)生骨折不連接、畸形愈合或髖內翻,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評定按王福權等[3]標準,優(yōu)14例,良8例,優(yōu)良率100%。
由于骨折多為突發(fā),病人多心理準備不足,出現(xiàn)驚恐,隨后的疼痛、自理缺陷、醫(yī)療費用等又會使病人產(chǎn)生焦慮、悲傷等心理變化。另外,病人受教育的程度、生活習慣、職業(yè)、閱歷等不同,性格特點、身體疾病狀況存在差別,因此,心理改變上有著十分顯著的差別[4]。護理人員應主動接近病人,有效溝通,掌握其思想動態(tài),解除其顧慮,滿足其合理要求,說明手術的必要性,使病人積極配合治療護理,確保手術成功。
病人入院后均給予脛骨結節(jié)牽引,以減輕患肢腫脹,緩解疼痛。牽引前應向病人說明牽引的目的、注意事項,取得病人的配合。牽引時患肢處于外展中立位,不要隨意增減牽引的重量。用軟墊保護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定時檢查牽引帶的松緊度,受壓皮膚有無水腫、水皰。觀察肢端皮溫、顏色和足背伸活動,防止牽移位引帶影響膝部、踝部的血液循環(huán)。為防止針孔感染,每日75%的酒精消毒2次。
高齡病人骨折后,由于臥床,出現(xiàn)胃納差,只要加強飲食護理,鼓勵病人多進食,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低糖含水分多、味鮮、低鹽、易消化飲食,如面條、粥、蔬菜之類,忌食辛辣肥膩之品。
常見并發(fā)癥為壓瘡、呼吸道、泌尿感染與深靜脈并栓塞。護理中,首先教會病人利用健肢、借助牽引床學會引體抬臀,受壓部位墊入充水軟枕,2 h更換1次。護士做到“勤翻身、勤檢查、勤換洗、勤整理、勤督促”,鼓勵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定時翻身拍背,飲水每天至少1 500 ml,以預防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為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教會病人在不影響骨折治療的前提下行踝關節(jié)及肌肉的舒縮等運動,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以不產(chǎn)生疲勞感為度,并加以督促。避免在患肢輸液,重視病人的主訴,防止牽引帶移位導致皮膚受壓。
術后搬運病人時動作輕柔,將整個骨盆托起,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兩腿之間放置墊枕,預防患肢外旋內收,膝下墊一軟枕,以利下肢靜脈回流,減輕水腫。
術后遵醫(yī)囑吸氧、心電監(jiān)護,密切觀察并記錄病人意識、生命體征、尿量和入量,觀察病人有無心慌、呼吸急促、呼吸困難,警惕術后呼吸衰竭的發(fā)生。密切觀察患肢的皮膚溫度、甲床毛細血管充盈時間、患肢腫脹感覺情況、切口敷料有無滲血,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通知醫(yī)師并配合處理。
術后應用抗生素3~5 d,注意觀察切口疼痛、體溫變化情況,保持手術切口清潔干燥。防止局部切口受壓過久影響血供。換藥時要嚴格無菌操作。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防止發(fā)生肺部感染。督促病人多飲水,保持會陰部清潔,以防泌尿系統(tǒng)感染。
本組病人術后患肢均有不同程度的腫脹,給予抬高患肢30°,以利靜脈血液回流,每日測量雙腿的周徑,觀察病人腫脹、疼痛程度和皮膚顏色、溫度、感覺以及肢端動脈博動情況。6 h后指導病人做踝關節(jié)背伸、屈曲運動和骨四頭肌靜止性收縮鍛煉,2次/d,10 min/次。定時按摩小腿肌肉及足部,以清除靜脈淤血。對其中5例有下肢靜脈血形成危險的病人,術前3 d、術后7 d內常規(guī)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0.4 ml,1次/d,注意觀察牙齦、皮下有無出血傾向,尿液及糞便顏色等的變化。本組病人未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
康復訓練對老年人具有特殊意義,只有幫助他們恢復生活自理,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才能增強他們的生活信心。老年人骨折后長期臥床,缺少功能鍛煉,會造成骨質疏松和骨組織修復功能失常,從而出現(xiàn)肌肉萎縮、關節(jié)僵硬或攣縮[5]。故應使病人認識到積極而正確的功能鍛煉是康復的關鍵,是以后進行日?;顒拥谋匾獥l件,否則即使骨折愈合,也會因功能喪失而致殘。正確的鍛煉方法會對骨折端產(chǎn)生機械刺激,利于骨生長[6]。調動病人積極性,根據(jù)其病情、體力、耐力制訂鍛煉計劃。掌握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原則,逐漸從被動向主動過度。如果功能鍛煉需要借助支撐物,如:拐杖、步行器等,最好在手術前教會。
骨折愈合周期長,病人的恢復大部分時間是在家中進行的,因此,出院指導尤為重要。囑病人保持心情舒暢,注意飲食調理,保證豐富的營養(yǎng),以促進骨愈合,按時服藥,定期門診復查、拍片,如有不適,及時就醫(yī),向病人宣傳必要的衛(wèi)生知識,提高病人自我防護意識,防止再骨折。本組病人通過精心的護理、康復訓練,骨折愈合良好,功能恢復滿意。
[1] 徐紀慶,張 霆,侯寶興.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方法的臨床分析[J].中國中醫(yī)骨傷雜志,2000,8(6):39 -40.
[2] 沼 海,羅先正.1043髖部骨折的病因分析[J].中華骨科雜志,1996,16(2):763 -765.
[3] 王福權,路奎元,張華倩.加壓滑動額頭釘治療老年轉子間骨折106 例分析[J].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1995,10(1):12.
[4] 馬渝根主編.醫(yī)學老年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288.
[5] 曹建中主編.老年骨骼疾病治療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55.
[6] 董天華.積極開展加速骨折愈合的研究[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1997,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