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師范大學第四研究所教授 程舒?zhèn)?/p>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發(fā)生的歷史性的劇變.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主要有兩點:一是結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正式邁入了主權在民的新時代,從這個意義上講,辛亥革命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里程碑;二是代表新一輪思想啟蒙運動的成功,從推翻帝制,倡導共和,推動實業(yè)建設等方面來看,凸顯中國人希望通過創(chuàng)建共和來完成國家現代化的理想.就辛亥革命,我談兩個問題.
2001年在紀念辛亥革命 90周年大會上,江澤民指出,辛亥革命是比較完整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雖然它未能改變舊中國的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但為中國進步潮流打開閘門,使反動秩序再也無法穩(wěn)定下來,激勵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實現國家富強而更加永遠地奮斗.這里不僅提出辛亥革命是反帝反封建民族革命的性質,而且開始了比較完整意義上的革命.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
1.從國際上看,在西方推翻君主專制制度本來是資產階級革命的任務,但是中國辛亥革命卻不完全相同,表現三個方面:一是辛亥革命的目的之一是反對滿洲貴族集團,具有種族斗爭的性質,這是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所未有的;二是辛亥革命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列強侵入,中國面臨嚴重的民族危亡,救亡圖存成為第一要務,這也是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所沒有面臨的任務;三是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是面對專制制度一個敵人,當革命成功,資本主義發(fā)展起來之后,很快就發(fā)現自己的身后建起一個新的反對者——工人階級和工人運動.中國革命者有鑒于此,取其善果而避其惡果,提出了節(jié)制資本這樣的主張.就這個意義上講,這也是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所沒有的.
2.從國內看,近代中國人民奮斗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獨立、自由、民主、富強的現代中國,不僅要推翻清王朝長期實施的國內民主壓迫,而且要趕走帝國主義列強,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使中國人民從封建專制主義中解脫出來,建立一個完全的民主共和國,從這個意義上講,又超越了當時的資產階級革命的目標.
3.從辛亥革命參加的主要集團看,推翻清政府的主要力量應該是晚清時期新興的知識階層、華僑中的愛國人士、會黨團體和少數的群眾.當時中國資產階級的發(fā)展力量軟弱,整體并沒有直接參與辛亥革命運動,在晚清政權的轉移過程中,資產階級沒起到關鍵的作用.
影響
辛亥革命之后,中國政治的特點是分裂型政治,舊的統(tǒng)治制度被推翻,新的秩序沒有建立,長期的軍閥混亂是這一時期的主要內容.辛亥革命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社會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首先,在經濟上,民族資本有了很的發(fā)展.其次,辛亥革命造成思想的大進化.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產生了所謂的新文化階級,有七八十種主義,各種思潮都進入了中國,產生百家爭鳴的局面.應該說這種思想上的百家爭鳴與當時北洋政府這種分裂型政治有直接的關系.從思想教育領域看,這個時期呈現出一種繁榮的局面,當時,中國的大學無論從辦學理念還是它的各種制度,有可能同國際接軌.中國現行的大學體制、大學文化和大學制度上,不如在當時產生的大學理念和大學制度更有可能同國際接軌,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再次,民主精神高漲.實際上,共產黨人、資產階級的革命派和資產階級的改良派,在民主進程的問題上,就進程不說民主精神,三者大致是一致的.孫中山講要經過一個軍政,然后到訓政,然后進入憲政.梁啟超講必須經過君主立憲制,然后才能到憲政.這跟孫中山沒有什么區(qū)別,共產黨講民主啟發(fā)民治,慢慢來,中間必須有長時間的穩(wěn)定和過渡,所以,國民黨立憲派和共產黨在民主進程過程的問題上是一致的.
所以就辛亥革命對中國經濟、思想、文化、民族精神的發(fā)揚都有不可替代的巨大的作用.
今天是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我們認為討論歷史問題的基礎是以歷史事實說話,還歷史本身的面目.孫中山先生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史者昌,逆史者亡,這種清醒的意識于今而言,仍然有強大的歷史穿透力.中國的現代化轉型是不可逆轉的,繼續(xù)推動經濟、政治、文化體制的改革,是中國未來進一步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當代中國要從辛亥百年這樣歷史的結點上繼續(xù)出發(fā),用智慧和勇氣推動國家進步和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