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梁棟
(赤峰學院體育學院,內蒙古赤峰024000)
瑜伽鍛煉對人體機能的影響
姚梁棟
(赤峰學院體育學院,內蒙古赤峰024000)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比較法、綜述法等科研方法,針對瑜伽的功能作用和人體機能來研究兩者的關系問題;通過對瑜伽鍛煉對人體生理、心理功能影響的研究和分析,提出瑜伽體位、瑜伽呼吸、瑜伽冥想對人體的特殊功能作用,闡述瑜伽鍛煉對人體機能的影響,并對瑜伽鍛煉提出建議.
瑜伽;人體機能;影響
瑜伽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古老健身術,發(fā)源于印度河流域,距今已有5000年的歷史.在如此漫長的時間里,瑜伽不僅在印度蓬勃發(fā)展,擁有大批練習者,而且也逐漸在世界上其他國家流傳開來.如今,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可以見到瑜伽練習者的身影.瑜伽一詞是梵文“yoga”的音譯,具有和諧,統(tǒng)一的意思,它最初代表的是一個古老的哲學派別,而如今卻成為健康時尚的代名詞,重新煥發(fā)了勃勃生機.雖然,今天的瑜伽,仍保留了些許傳統(tǒng)瑜伽的神秘感,現(xiàn)代科學尚無法解釋,但無可否認的是,瑜伽創(chuàng)造的健康體系已被很多人接受.鑒于此,本人在此方面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以便使更多的人進一步深入地了解瑜伽及其對人體機能的影響.
瑜伽的本意是“結合”,是指瑜伽者透過種種修行方法,把自我與宇宙本體融合,終至融入大宇宙意識合而為一,此即所謂的“天人合一”.
在公元前3、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出土古物中,發(fā)現(xiàn)刻有坐禪冥想姿勢的壁書,說明瑜伽修煉方法早已存在.早期印度在瑜伽研究上是趨向一個整合性的玄學觀點,只對它所觀察的現(xiàn)象尋找自然的解釋,很少以實驗證實.直到19世紀,受文藝復興影響,逐漸運用當代科學方法進行驗證.1920年以后,進入現(xiàn)代科學新紀元世界各地對瑜伽的相關研究逐漸增加.隨著科技發(fā)展,在心理生理(psychophysiology)領域中,已能夠對瑜伽進行腦電圖(electrocardiogram,ECG)、肌電圖(electromyography,EMG)及呼吸狀態(tài)等生理測驗,并給予瑜伽在心理、生理上的論證與肯定(Fumderburk),而現(xiàn)今更是在歐美掀起一股研究瑜伽的熱潮.瑜伽以師授弟子的方法流傳至今,因此依其修煉方法和目的的不同產(chǎn)生了許多流派,相傳約有72個流派.目前盛行的是哈達瑜伽,以肉體修煉為主,以體操為中心,最終目的在于追求美和健康.體位法(yoga asana)是古代瑜伽修煉者觀察大自然中各種動物活動、休息和生病歷程時,如何運用自然方法治療疾病,進而模仿其中對人有益的動作,如鳥式、貓式、孔雀式、蛇式等.其目的在掌握獨特姿勢,促使肢體肌肉及肌腱、韌帶產(chǎn)生張力與緊張放松的自我感覺,再配合呼吸調息以適度剌激腦、臟器、神經(jīng)與腺體等生理組織,進而促進個體心理、生理健康.其練功方法大體包括體位法的呼吸法及其動作練習法.
瑜伽通過體位法(身體的操作)、呼吸訓練(身心調節(jié))及意識冥想(心理的意念)的引導來達到身心整合、心理純凈的最高境界,并對一些疾病有某種程度的治療效果.
瑜伽的體位練習是配合呼吸的韻律,圍繞脊柱伸展身體完成各種姿勢.方法上強調“動靜結合”,練習過程中把人的神、形、氣(精神、形體、氣息)能動地結合起來,外練筋、骨、皮,內養(yǎng)精、氣、神.瑜伽體位練習可使腦細胞的電活動得到調整、改善和提高,有利于大腦控制、調整各臟器的功能,尤其是內分泌系統(tǒng)的功能調整,從而降低了疾病的產(chǎn)生,減肥效果不但明顯而且持久,同時還能美體(塑身、美姿).瑜伽訓練后肌力增強,因每一式體位法都包含有軀干訓練,尤其是胸腹及背部肌群的鍛煉.體位法在操作上不像一般肌肉的耐力訓練,是用低負荷高反復次數(shù)的操作形式,這可能是造成受試者肌肉耐力未達到顯著進步的因素.但總括而言,在對等的訓練強度下,體位法對肌肉力量的增強具有積極且更佳的效果.Nass與Gharote的研究指出,體位法除了有助于肌肉伸展,亦可改善關節(jié)柔韌度.
根據(jù)瑜伽的原理,人體是由五大元素組合而成,即太、氣、火、水和土,并由身體中不同的脈輪(cakras)所支配.人體體內的七個脈輪,分別控制著身體周圍某些特殊部位和神經(jīng)控制機制與內分泌腺體.這七個脈輪和神經(jīng)內分泌系統(tǒng)的平衡與否,直接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脈輪中的頂輪支配松果體、眉心輪支配腦下垂體、喉輪支配甲狀腺和副甲狀腺、心支配胸腺、臍輪支配腎上腺、生殖輪支配性腺,脈輪透過內分泌腺來控制人體的身心活動,當腺體的分泌作用正常時,人的身體健康、心智安定,而當任一腺體功能失常時,也就是內分泌作用失衡時,便會導致身心的疾病.瑜伽動作的扭轉或彎曲姿勢,通常需停頓、靜止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中所施予腺體的能力,正是在強化這些腺體,使其內分泌作用趨于平衡.因此,練習體位法時,必須了解該體位法脈輪的作用,方能增強其效果.
瑜伽的每一動作都強調腹式呼吸,尤其是蓮花坐與拜日式的練習,更是強調速緩量大而徹底的氣體交換.采用腹式呼吸可使橫膈肌得到鍛煉,其力量的增強使得吸入肺內的氧氣增多,加大肺通氣量,提高肺活量.
3.2.1 提神醒腦的調息法(Pranayama)
瑜伽調息法可以調節(jié)體內的能量.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是用胸部而非腹部呼吸的,這種呼吸方法不能善用肺部的功能,使氧氣不能充分填滿肺部,因此并不健康.而瑜伽調息法是一種呼吸技巧,為腦部提供更多氧氣,令整個精神狀態(tài)變得平靜和積極.它甚至可以在縮短每日所需的睡眠時間的同時,讓頭腦保持清晰穩(wěn)定.
3.2.2 正確的呼吸法
“正確呼吸”,并非指瑜伽那套博大精深的“調息法”,而是泛指正確呼吸方法.有沒有留意,不少人呼吸的時候,肩膀上下伸縮的原因是他們只用胸部來呼吸.這個呼吸方法會限制肺部吸入的氧氣量和吐出的二氧化碳,同時令呼吸短促,容易造成精神緊張和疲倦(如果你同時曲著背,情況可能會更嚴重).反之,當我們慢慢深呼吸,上腹部分首先會向前推,然后胸下部的橫膈膜向左右擴展,最后空氣充滿整個肺部;呼氣時,胸部先放松最后收縮腹部肌肉,讓所有廢氣呼出體外.瑜伽所重視的就是這個令身體健康起來的正確呼吸法.它能大大增加肺部吸入的氧氣量,也使肺部排出更多二氧化碳,松弛神經(jīng),甚至幫助改善血液循環(huán)和呼吸系統(tǒng)的毛病.
瑜伽冥想即潔凈身心的瑜伽法(YogaNidra).如果身心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抵抗力便會減弱,疾病自然有機可乘.因此,在每一趟瑜伽的最后部分都會以“仰臥式”來結束.它有極大的放松及靜心作用,予人一種既松弛又平和的感覺.當我們將這份感覺伸延到日常生活里,人際關系便會變得和諧,我們也能對周遭的一切更寬容、更自在.從而達到身心放松,精神愉悅的效果.
瑜伽是一種明顯存在生理、心理交互影響的運動,主要通過身體各種機制對心理素質產(chǎn)生影響.進行瑜伽活動可使個體產(chǎn)生愉悅感和滿足感,有助于身體健康.此外,Berger和Owen在研究大學體育課程中,發(fā)現(xiàn)哈達瑜伽對降低焦慮與壓力的效果最顯著,而且在情緒增進上也有正面效果.通過瑜伽的修煉可改善心理素質,并且由諸多研究可知人類的生理活動與心理反應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心理、精神因素對身體的影響有時甚至超過生理因素.
在高焦慮、恐懼情境或長期靜態(tài)愉悅情緒的作用下,皮質醇(cortisol)分泌量上升,而從事瑜伽時情緒處于安祥愉悅狀態(tài),故皮質醇分泌量上升.而皮質醇具有促進身體抗壓力或焦慮反應的功能,以負反饋(negative feedback)的作用方式緩沖壓力刺激帶來的生理、心理反應.皮質醇分泌量上升可立即負反饋控制HPAaxis的作用,促使腎上腺素分泌下降,進而使腎上腺素處于高度覺醒情境(如戰(zhàn)斗或逃避反應)中大量分泌的激素分泌下降,可避免機體過度覺醒以及過度情緒反應,間接地使心理情緒狀態(tài)更加放松穩(wěn)定.
瑜伽類似于漸進式肌肉放松訓練.漸進式肌肉放松訓練的目的是放松個體的神經(jīng)、肌肉,為一種降低壓力處理方式,它的操作過程如同自我暗示訓練的方法,通過放松身體來達到心理狀態(tài)的放松.漸進式肌肉放松訓練的效果相當廣泛,已被證實能降低焦慮、提升自我概念(self-concept)、減少失眠的痛苦等等.在運動場上,Kukla研究指出,棒球運動員在進行漸進式肌肉放松訓練后,可有效避免因壓力太大而導致比賽失常,進而提高打擊率.
Berger和Owen針對瑜伽呼吸法提出,深呼吸有安定心情的效果,因為呼吸與支配情緒的自主神經(jīng)有密切關系,呼吸平常由自主神經(jīng)所支配.一旦心情或身體受到外界刺激時,就會影響呼吸速度而產(chǎn)生紊亂現(xiàn)象,例如當心情激動或氣憤不已時,呼吸變淺,短促而激烈,神經(jīng)更加興奮,若將呼吸平穩(wěn)下來,心情也隨之安定下來.深呼吸有穩(wěn)定情緒的作用,進而消除緊張與壓力.
瑜伽屬靜態(tài)無競爭性的活動,也是少數(shù)不受天氣與空間大小影響,可在室內從事的活動之一.所有練習者可以一起享受肢體伸展的樂趣,進而增強彼此間的感情與關系.再者,瑜伽不受限于年齡、性別與體質健康狀態(tài),因此可與家人一同練習,以增進親情關系.通過身體活動,生活將變得更充實,且通過活動還可以結交許多新朋友,滿足人際交往的需要.
5.1 瑜伽對改善和提高人體的生理機能、心理機能具有積極的功效.瑜伽具有松弛肌肉,穩(wěn)定自主神經(jīng),減小壓力、消除精神緊張、達到心理安定、情緒增進的效果.還可以增加自我學習、維持勻稱身材與糾正身體姿勢以及增進身體機能的作用.
5.2 瑜伽對改善和提高人體衰老機制起到一定的延緩作用.瑜伽對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內分泌、消化、心肺與免疫等諸多系統(tǒng)方面均有積極功效.對增進健康極為有利,它以獨特的方式怯病強身,調節(jié)體內環(huán)境正確辨別導致疾病的各種因素,并利用恰當?shù)募夹g去消除或減少這些因素的影響,進而獲得精神上的愉悅,身心得以松弛,人體免疫力增強,從而使人體代謝速率和發(fā)育速率減慢,從而延緩了人體衰老.
5.3 瑜伽姿勢中前彎、后仰、扭動、斜腹、擠等動作可以按摩人的內臟器官,對消化非常有益.有些瑜伽姿勢還可以治療一些像膽結石、腰肌勞損等疾病.當然,瑜伽并非包治百病的神丹妙藥,但它獨特的醫(yī)療效果與價值也是不容詆毀的.
5.4 正確的呼吸方式配合瑜伽的各種姿態(tài)能對人體各有關穴位和經(jīng)絡的刺激,增進氣血的流通,調體、調心、調氣,增進自然治愈力,給衰退的人體細胞送去新鮮血液,并達到按摩體內各個器官,使其快速恢復的功能.
〔1〕韓俊.瑜伽教程.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2〕范京廣.時尚健身瑜伽[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3〕陳懇,等.“先秦楚人尚武”考論[J].體育文化導刊,2005(10).
〔4〕柏忠言.瑜伽氣功與冥想.[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
G852.6
A
1673-260X(2011)01-01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