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芳
(江蘇城市職業(yè)學院武進學院江蘇常州213149)
高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芻議
趙玉芳
(江蘇城市職業(yè)學院武進學院江蘇常州213149)
目前大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對大學語文課的教學定位、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內容與方法、考核評價制度等方面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大學語文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把提高大學生文化水平與素養(yǎng)作為大學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
大學語文;高校;教學改革
自2000年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每年的2月21日定為“母語日”。中華民族的母語是漢語,漢語是維系民族團結的紐帶,是民族思想和情感傳承的紐帶。大學生學習漢語不僅是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文化素養(yǎng)的需要,更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學習和傳承,以及對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弘揚。語文學習應是終身學習,大學語文學習應側重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大學生的人文精神。
1)大學語文教學是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精神的需要。漢語是中華民族長期生產、生活和社會活動中形成和積累的語言和文字,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遺產。語文是覆蓋在所有學科之上的、把人文精神滲透到所有學科中去的學問。語文是靈魂依靠的東西,是每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大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要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精神,結合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和發(fā)展需要,使他們真正接受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洗禮,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完善大學生的人格,使他們獲得身心健康,這應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比擬的。
2)大學語文教學是培養(yǎng)大學生人文精神和文化素養(yǎng)的需要。大學語文應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所謂工具性,包括語言文字和語言表達兩個方面,如聽、說、讀、寫;所謂人文性,包括思想政治、倫理道德、人文精神等。大學語文的教學目標應在傳授語文基本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自覺的語文學習意識,培養(yǎng)自覺的文化反思與文化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積極向上的思想,不斷提高大學生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與此同時,高校大學生還應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書寫能力,能夠準確、生動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并形成個人語言風格和語言魅力等,這些都需要通過大學語文教學以及大學生自身認真刻苦的學習與鍛煉方能實現。
1)高校大學語文教學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快,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難、就業(yè)壓力增大,高校日益注重技術應用性教育,而對大學語文教學重視不夠,忽視對大學生高尚情操、獨立精神、責任意識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具體表現在學校領導層等方面對大學語文教學要求降低,大學語文課程由必修課變?yōu)檫x修課,課時安排少,課程安排時間不合理,致使大學語文教學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與此同時,部分大學生認為大學語文課程和高中語文內容差不多,沒有什么新意,缺少新鮮感,對大學語文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加上當前大學生專業(yè)課和相關基礎課的學習量較大,要求考試過級的較多,如計算機、外語、普通話等,還有各專業(yè)的崗位證書等,都需要學生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這也必然導致大學生在思想上對大學語文課程重視不夠,學習精力上投入不足,沒有專業(yè)課學得那么扎實認真[1]。
2)大學語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當前很多高校對大學語文教師隊伍建設不夠重視,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年齡結構不甚合理,大部分都是青年教師。作為青年教師,教學經驗明顯不足,對教材內容的選擇與把握上還有一定的距離,在掌握大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要點上還欠缺一定的功夫;還有部分大學語文教師對大學語文教學的認識不足,認為大學語文教學作為選修課程,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所以講多講少一個樣,講好講壞一個樣,投入再多的精力也是一種浪費等。因此,很多教師對大學語文教學都缺乏應有的積極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大學語文教學課堂上內容單調,形式呆板等,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高校大學語文教學方法單一。大學語文教學中不重視對教學模式、方法與內容等方面的研究,很多高校還是沿襲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式,以教師講授為主,更多的是強調知識性傳授,把大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的容器,被動認同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在語文教學中對字、詞、句講得過多,對內容的精神內涵、時代背景等講得不夠,缺乏應有的感染力與吸引力,缺乏對大學生的語言表達、閱讀理解、邏輯思維、審美鑒賞、寫作等綜合能力的訓練,忽視了對大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人文精神的塑造,不能很好地結合大學生對大學語文學習的實際需要和興趣,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也沒有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2]。
1)大學語文教學改革要轉變思想,提高認識,重新定位。高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首先要轉變思想,提高學校管理層與廣大教師的認識,把大學語文教育提到與素質教育同樣高的地位。應根據學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和變化重新定位,既要考慮到大學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和特點,又要考慮到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和要求,兩者有機結合,才是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切入點和準確定位。實踐證明,高校大學語文課程是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重要組成部分,應納入到學校必修課程當中。語文知識是學好專業(yè)課程的重要基礎知識,語文知識是大學生文化修養(yǎng)的精神食糧,學校必須提高大學語文教學的地位。在大學語文教學改革中,要明確教學目標,詳細分解,使語文教學的每個階段都有方向和目標,做到大學生的學習目標明確,教師的教學任務清晰,才能達到教學目的,不斷地提高大學生的文化水平和基本素養(yǎng)[3]。
2)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教材建設。高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應重視大學語文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學習提高的機會,并且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大學語文教師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同時,還應注重大學語文學科建設,重視和加強校本教材的建設和使用,并把大學語文公共教學研究納入到高??蒲泄ぷ魅粘讨校垢咝4髮W語文課程真正成為學校的重要基礎課程。高校在選用大學語文教材時必須注意到學校的辦學特點和大學生實際需要,結合大學語文教學目標和要求,編寫具有校本特點的大學語文教材。在大學語文教材建設中應注重滲透民族精神、公民道德、人生觀、榮辱觀、人格與尊嚴、自重自愛和自強不息等內容,激發(fā)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大學生強烈的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同時,教材也要側重于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提高大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并且還應多選用和大學生今后工作、學習、生活有直接關系的實用性的內容。
3)注重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大學語文教師要轉變觀念,改變大學語文教學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大學生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并結合學生學習實際,制定大學語文教學大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發(fā)揮現代教育技術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如采用多媒體CAI課件教學、錄音(錄像)觀摩鑒賞、課堂分析討論、精講與泛讀、比較教學、研究性學習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提高大學生對大學語文的學習興趣,調動大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達到提高大學生文化水平和文化修養(yǎng)的目的。大學語文教學中,還應該充分重視那些具有表現力以及生動活潑的詞匯,運用隱喻、擬人、反諷等修辭手法,正確引導大學生豐富自身的詞匯和表達方式,使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當然,對于大學生的校園生活而言,語文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大學語文教學應該“授之以漁”,使大學生有自覺的“語文追求”,在日后的各種語文學習情境中提高自身的語文水平[4]。
4)改革高校大學語文教學評價考核制度。大學語文考試是對大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文字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文化修養(yǎng)等方面進行全面測定。目前作為選修課的大學語文考試,以優(yōu)、良、合格為考核標準,尚存在一定的弊端,不能真實全面地反映大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也不能調動大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不能反映出教師教學積極性的發(fā)揮。因此,高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應圍繞教學目標和要求制定考試內容,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既要考慮大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態(tài),又要考慮期末的學習效果,把平時學習與考試結果結合起來,給出一個綜合的學習成績。對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評價考核上也應進行相應的改革,在考試目的上應注重大學生個性發(fā)展,使每個大學生都有所進步,讓大學生在成功體驗中樹立信心;在考試內容上應變知識考核為主為能力考核為主,注重過程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理論與實踐考核相結合,并根據大學生的不同水平來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讓每個大學生都有前進的動力并找到自信;考核形式上要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可以采取閉卷、開卷、口試、筆試、課堂內與課堂外、閉卷與開卷、論文與答辯等相結合的方式,力求全面考核大學生的知識、技能與素質。
高等院校的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既具有一定文化素養(yǎng)、又掌握一定專業(yè)技術與特長的、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因此,大學教育不能只為掌握某種專業(yè)性技能而教學,更應該注重對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教育培養(yǎng),以提高大學生文化水平和文化修養(yǎng)為目的,以培養(yǎng)和提升人文精神為核心[5]。因此,高校大學語文教學應得到學校各方面的高度重視,加強大學語文的課程建設、校本教材建設和考試評價體系等方面的改革與建設,注重大學語文教育教學等方面的科學研究,開創(chuàng)具有高校特色大學語文教學的新局面。
[1]陳麗娟.大學語文現狀分析與對策初探[J].洛陽工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7(6):72-75.
[2]邱麗梅.關于大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思考[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8(3):92-94.
[3]李偉明,王恒.以科學發(fā)展觀推進教學研究型大學的文化內涵建設[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3):3.
[4]陳艷秋.社會需求視界的大學語文教學改革[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0):173-174.
[5]張建新,孫立新.論重視和加強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2):27-29.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 Chinese in Universities
ZHAO Yu-fang
(Wujin School,Jiangsu Province Vocational College,Changzhou 213149,China)
At present,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We should further improve our cognition on the course from the course position,staffs-building,teaching methods and contents,assessing system,strengthening its reform and exploration in practice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cultural level and accomplishment as our essential mission.
College Chinese;universities;teaching reform
H 191
A
1672-2434(2011)01-0060-03
2010-12-03
趙玉芳(1965-),女,高級教師,從事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