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醫(yī)學院公共衛(wèi)生系 余小平
植物性食品不僅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維生素、無機鹽和微量元素等營養(yǎng)素,而且還含有豐富的非營養(yǎng)性生物活性物質(non-nutritional bioactive compounds),被稱植物化學物質(phytochemicals)。其種類繁多,迄今為止天然存在的植物化學物的總量約為6~10萬種,主要為多酚類化合物(黃酮、異黃酮和花青素類)、含硫化合物、萜類、植物固醇、皂甙、多糖、色素和植物血凝素等。其中,研究最多的是黃酮類化學物。植物化學物質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作用和促進健康及防治疾病的作用,正因為如此,植物化學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及其對慢性病的防治作用逐漸成為營養(yǎng)學研究熱點。
營養(yǎng)學研究結果顯示,植物化學物質具有多種生理功能,主要是抗氧化作用、調節(jié)免疫力、抑制腫瘤、抗感染、降低膽固醇、延緩衰老以及調節(jié)腸道菌群等,因此它具有保護人體健康和預防諸如心血管疾病和腫瘤等慢性疾病的功效。對植物化學物質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健康促進、防治人類重大慢性疾病。同時對其作用機理的深入研究將更加明確其在人類健康中的作用和地位,并有可能將一部分植物化學物質劃分為新的營養(yǎng)素。
然而,目前國內外有關植物化學物質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細胞或分子水平的離體研究,對植物化學物質在體內的消化、吸收、代謝等方面的研究較為少見,而涉及大樣本的人群研究以及流行病學調查更為少見,這將成為未來植物化學物質與慢性疾病研究的重點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