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美國華裔女作家包柏漪創(chuàng)作研究綜述

        2011-08-15 00:50:41陳桂峰
        銅陵學(xué)院學(xué)報 2011年3期
        關(guān)鍵詞:小說文化

        陳桂峰

        (福建商業(yè)高等專科學(xué)校,福建 福州 350012)

        美國華裔女作家包柏漪創(chuàng)作研究綜述

        陳桂峰

        (福建商業(yè)高等專科學(xué)校,福建 福州 350012)

        作為雙重世界的文化越界者,包柏漪特殊的人生經(jīng)歷、文化背景造就了其作品的獨特性。學(xué)術(shù)界對包柏漪及其作品的研究還只停留在起步階段,研究的視角較為單一,還有許多空白有待填補,這些研究將有利于促進華裔美國文學(xué)研究的深入以及中美文學(xué)文化的進一步交流。

        包柏漪創(chuàng)作研究;文化越界;中國

        華裔美國學(xué)者林英敏(Amy Ling,1939—1999)在其專著《世界之間:華裔美國女作家》(Between Worlds:Women Writers of Chinese Ancestry,1990)中指出:“包括中國來的移民及美國出生的華人后裔,不管他們是華僑還是美國公民,只要他們的作品在美國出版,都屬于華裔美國文學(xué)的研究范圍”[1]。這種廣義的范疇界定使華裔美國文學(xué)呈現(xiàn)五彩斑斕的豐富景觀,涵蓋了具有中國血統(tǒng)的混血兒作家、早期留學(xué)生作家、ABC作家、新舊移民作家等等的文學(xué)作品。包柏漪就是其中之一,她特殊的人生經(jīng)歷、文化背景造就了其作品的獨特性。

        一、“既是美國人,也是中國人”

        包柏漪(Bette Bao Lord,1938—)出生于戰(zhàn)火紛飛的上海,甫一出世,外公就預(yù)言“這孩子一生都會有福氣的?!盵2]父親包新第是位工程師,早年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xué),1946年,由于工作關(guān)系,被國民黨政府派遣到美國。母親方婉華,出身安徽桐城名門望族。父親赴美不久,母親帶著八歲的包柏漪和四歲的二女兒前往與之會合,只留下未滿周歲的三女兒蘇珊在大陸由姨媽撫養(yǎng)。來美之后的童年生活經(jīng)歷成了包柏漪小說《豬年的棒球王》(In the Year of the Boar and Jackie Robinson,1984)(也譯為《豬年和杰克·羅伯遜》)的創(chuàng)作素材,這部兒童文學(xué)作品獲得美國圖書協(xié)會的杰斐遜杯獎(1985年)以及美國兒童研究協(xié)會的年度兒童書籍獎(1987年)等多項大獎。

        1962年,妹妹蘇珊輾轉(zhuǎn)來到美國,全家團聚。包柏漪在一次社交場合上談起妹妹蘇珊在紅色中國的幼年經(jīng)歷,引起了一位出版商的興趣,這次偶然的機會使包柏漪走上了創(chuàng)作的道路,處女作《八月:一個中國女孩在共產(chǎn)主義中國生活的真實故事》(Eighth Moon:The true story of a young girl’s life in Communist China)(也譯為《第八個月亮》)于1964年出版,作品被翻譯成十五種語言,引起許多美國讀者的閱讀興趣。

        1973年,包柏漪與其丈夫溫斯頓·洛德隨同基辛格國務(wù)卿訪華,闊別中國二十七年之后首次踏上故土,與大部分親戚相聚交談,“從那次旅行里活下來的是《春月》的精魂——它越過報紙的要聞,共產(chǎn)主義的理論,西方的原則,文化的鴻溝,政治的隔閡,和語言的障礙,深入到我家族的心靈和思想。他們遍布全國,從上海到西安。他們有老有小,有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英雄,也有文化革命的殉難者;有掃街人也有副主席;有失意的,也有得志的;……有活著的,也有死去的。”[2]包柏漪以自己的家族故事作為原型,潛心六年致力于《春月》(Spring Moon,1981)的創(chuàng)作,小說一出版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在《紐約時報》最佳暢銷書的書目中占據(jù)了七個月之久,被譯成十八種語言,并獲得美國圖書獎提名,美國《出版家周刊》稱之為“中國的《亂世佳人》”。包柏漪一夜成名,成為美國杰出的華裔女作家之一。

        1985年—1989年,溫斯頓·洛德被任命為美國駐華大使,身為大使夫人的包柏漪隨其居住在北京,與中國有了更加親密的接觸。1990年,第四部作品《遺產(chǎn):中國馬賽克》(Legacies:A Chinese Mosaic)出版。六年后,她又完成了另一部小說《忠》(The Middle Heart,1996)。《出版家周刊》這樣評論道:“暢銷小說《春月》優(yōu)雅且富有激情,忠實于歷史細節(jié),寫實作品《遺產(chǎn)》令人信服地描述了當(dāng)代中國的事件,《忠》將二者的特點融合在一起,闡述了二十世紀中國的苦難和希望?!盵3]

        包柏漪的創(chuàng)作與其人生以及家族經(jīng)歷息息相關(guān)。小時候,母親常教育包柏漪:“閨女,要對得起你的好運氣。你生在文明古國的名門,又住在既富裕又充滿機會的國家里,要用自己的行動表明你配得上這兩個世界的精華。”[4]與其他華裔作家不同的是,在包柏漪的文本世界里沒有對美國華裔移民苦難史的追溯,沒有面對自身美國人身份質(zhì)疑的強烈申訴與辯護,更多的是要呈現(xiàn)中美兩種異質(zhì)文化交流與融合的可能性。包柏漪并不回避自己的中國人身份,經(jīng)常身穿中國的旗袍,在訪談中也多次重申自己“既是美國人,也是中國人”。她認為自己對中國文化和語言的感情像父母一樣深厚,中美兩種文化和諧地并存在她的身上,成了她的優(yōu)勢,為她實現(xiàn)理想提供了更多的機會[5]。她不贊成只能在兩種文化之間選擇其一的做法,認為那樣只會使自己置于十分狹窄的空間。處于“兩種文化世界之間”(in-between worlds)的包柏漪形成了“既是……也是……”的文化越界(border-crossing)心態(tài),她開闊的視界得益于父母開明的教育與兒時愉快的移民經(jīng)歷。那么,包柏漪是如何理解中國的?面對美國讀者,這兩種文化在她身上和諧并存嗎?

        包柏漪的五部作品都與中國有關(guān),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中國人,“中國”是解讀包柏漪及其作品的關(guān)鍵詞。包柏漪為何要書寫中國題材呢?一是與她的血統(tǒng)以及父母的熏陶有關(guān),父母對她的影響相當(dāng)大,十分注重對她的中國教育,經(jīng)常聊天談起中國。嚴厲的母親從小就要求包柏漪一切都要做到最好,因為她代表的是中國人的名聲,是中國的“小大使”。其次,包柏漪說道:“孩童時,你一心一意地只想融入新環(huán)境,和伙伴一起玩耍,尋找機會,遵循新的社會規(guī)矩。年歲漸長時,你開始尋根,對自身的秘密變得越來越感興趣。這使你回歸傳統(tǒng)——過去從未有人教過你但在冥冥之中卻知道的東西?!盵6]隨著年齡的增長,尋找中國“根”的愿望也越來越強,驅(qū)使著包柏漪更加深入地去研究中國。從這個意義上說,包柏漪的文學(xué)作品是她研究中國的產(chǎn)物。除此之外,包柏漪認為許多美國人實際上還不了解中國,之所以通過“寫一個故事”描述中國是為了幫助他們了解中國,增進中美人民的友誼。包柏漪傳記的作者瑪麗·維吉尼亞·福克斯(Mary Virginia Fox)稱其是“為了改變的中國聲音”(Chinese Voice for Change)。隨著尼克松訪華,美國掀起了一場中國熱,許多美國人對紅色中國既畏懼又好奇,欲探一究竟而不得其門而入。中國的經(jīng)濟改革引起了美國公眾的巨大興趣,他們認為中國正在進行偉大的實驗,渴望讀到一些有關(guān)中國的作品。六次來華的包柏漪為他們掀起了中國的“紅蓋頭”,這位文化的越界者改變了美國人怎樣的中國形象呢?

        包柏漪主要借助中國的史料、典籍、文學(xué)作品等媒介及其所見所聞建構(gòu)她的中國敘事,與深諳中美文化的林語堂相比,她對中國的觸覺明顯單薄了許多?!栋嗽隆肥怯擅妹锰K珊口述、包柏漪撰寫的回憶錄,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講述了幼年在中國的經(jīng)歷。當(dāng)時蘇珊十六歲,回憶中再現(xiàn)了五六十年代的中國片段。時隔十七年之后,包柏漪根據(jù)她的訪華經(jīng)歷,參閱大量中國書籍、史料寫就長篇小說《春月》,以女主人公春月的一生作為主線貫穿全文,展現(xiàn)了從光緒五年(1892年)到1972年八十年間中國歷史變遷的廣闊社會背景下,蘇州張姓家族和北京吳姓家族兩個封建大家族五代人的悲歡離合?!敦i年的棒球王》是一部兒童文學(xué)作品,以“月記”的形式、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秀蘭·鄧波爾·王——一個八歲的中國小移民初到美國的經(jīng)歷,在豬年的1947年里,她如何適應(yīng)美國的校園生活,幼小的心靈在兩種不同文化國度里產(chǎn)生了怎樣的碰撞,遇到怎樣的挫折與困難,她又是如何一步步克服的,作品中充滿了兒時包柏漪的影子。《遺產(chǎn)》以節(jié)選日記的形式敘述了自1989年4月15日至10月1日包柏漪即將離開中國以及離開中國后,她記錄中國百姓在共和國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經(jīng)歷的一些事件片段。小說《忠》由六個篇章組成:碧玉、命運、忠貞、幻影、碎片、北極星。小說從1919年開篇,講述了一個風(fēng)雨飄搖的封建大家庭——李氏家族的第二代在現(xiàn)代中國革命浪潮中的成長歷程,時間跨度長達70年。

        胡良桂在其著作《史詩藝術(shù)與建構(gòu)模式——長篇小說藝術(shù)》中指出,長篇小說的史詩性在于故事的編造性、歷史的虛構(gòu)性以及內(nèi)容建構(gòu)與形式結(jié)構(gòu)的宏大性,形成小說巨大的敘事張力與情緒力,流注著民族的血脈,引進多視角、多線索、時空錯置等意象建構(gòu)方式,從宏觀上作全景式把握[7]?!栋嗽隆罚?964)、《春月》(1981)、《豬年的棒球王》(1984)、《遺產(chǎn)》(1990)、《忠》(1996)等五部作品構(gòu)成了包柏漪的中國史詩性敘事,作品采用民族歷史+家族小說的形式濃縮了一幅自清末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百年中國的宏大歷史畫卷,將民族的歷史與家族的變遷融為一體,呈現(xiàn)了多維流動的中國時空,時空的伸張、廣延構(gòu)成支撐全篇的堅強基石。除第一部作品《八月》是包柏漪根據(jù)其妹蘇珊的口述撰寫以外,其余幾部都是成年的包柏漪親歷中國之后創(chuàng)作的。她在《春月》跋中說道:“命運之神讓我等了二十七年才回來,是大有道理的。因為只有到了三十五歲,我才能夠從兩方面來看生活:既是母親又是女兒,既是中國人又是美國人,既是小輩又是長輩,既是個人又是家族的一員,既熱愛歷史又熱愛夢想,不再覺得生命有無限可能而死亡只不過是一個字眼。在我生命之杯半干半滿之際,正是我踏上中國大地的適宜時機。在那里我聽到了我祖先的故事,看到了我親屬們的生活——也是我原本可能過的生活?!盵2][8]

        包柏漪跨越了兩個世界的邊緣,成為自由游走于雙重世界的文化的越界者。她的“越界”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國家認同的越界、文化身份的越界、以及在此基礎(chǔ)上形成的其作品題材、主題的越界,使其中國史詩性敘事?lián)碛辛吮就僚c故土之間巨大的敘事空間,借用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間理論,這不是兩種文化對立之外的第三者,或是調(diào)停兩種不同文化的中和客觀性,它所強調(diào)的是兩者相互滲透的狀態(tài)[9]。包柏漪在其中扮演著東西方話語集結(jié)與轉(zhuǎn)換的敘事角色,對于眾多美國讀者而言,包柏漪——一個美國人所講述的中國故事更易于引起他們的理解與喜愛,包柏漪為他們搭起了一座溝通兩種異質(zhì)文化差異的橋梁(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cultures)。文化的多元造成了包柏漪文學(xué)敘事的文化越界,包柏漪在她的文學(xué)世界里“尋根”,尋找家族的根,尋找中國的根,為華裔美國文學(xué)王國增添了另一抹色彩,具有特殊的文學(xué)意義與文化意義。

        二、研究成果與空白

        包柏漪共出版了五部文學(xué)作品:《八月》(1964年)、《春月》(1981年)、《豬年的棒球王》(1984年)、《遺產(chǎn)》(1990年)與《忠》(1996年),全部用英語寫就,被譯成多種文字,引起廣泛影響。中國大陸目前只譯介了其中的兩部——《春月》與《豬年的棒球王》:1986年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了由林彬、王秋野、李姚軍翻譯,張礽蓀校訂的中文版《春月》;1988年,吳世良女士翻譯,英若誠校訂的《春月》全文付梓,由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這是吳世良女士與包柏漪花了三年的時間共同討論完成的。期間,譯作的部分章節(jié)(開篇、第六章《新娘》)已陸續(xù)在《世界博覽》上刊登。包柏漪對這一譯本大加贊賞,她曾說過,一個作家最大的痛苦,莫過于自己有故事,卻無法傳達給讀者。“如果我有能力直接用中文寫作,那么我要寫的《春月》就是這樣?!盵10]1988年底,三聯(lián)書店出版了由趙羅蕤、蕭乾、文潔若翻譯的包柏漪的另一部著作《豬年的棒球王》。

        在《春月》譯作正式出版之前,1985年《譯林》第1期的《外國作品信息》專欄就刊登了一篇陳新撰寫的《〈春月〉簡介》,文章注明小說的作者是貝蒂·寶,是一位美籍華人,并簡要概述了小說《春月》在美的出版情況與故事的情節(jié)內(nèi)容,這是中國大陸第一篇介紹包柏漪與《春月》的文章。包柏漪中文譯作的問世在當(dāng)時并沒有引起中國大陸學(xué)術(shù)界的研究熱潮,只發(fā)表了幾篇對包柏漪的訪談以及零星的研究論文,并且都集中于對小說《春月》的關(guān)注,給我們留下了深入的挖掘空間。

        1986年,《世界博覽》第3期發(fā)表了該刊記者方連對英若誠的采訪——《英若誠談〈春月〉的再創(chuàng)作》①,介紹了小說《春月》的故事情節(jié)、翻譯情況與寫作背景?!督袢罩袊罚ㄖ形陌妫╇s志1986年第5期刊登了譚愛清、楊恒生與包柏漪的訪談——《訪〈春月〉作者,美籍華裔女作家包柏漪》,當(dāng)時包柏漪是美國駐華大使夫人,訪談提及包柏漪的主要生平經(jīng)歷、著作情況以及她六次來華的感受。1987年,《河池師專學(xué)報》第4期發(fā)表了《春月》的第一篇評論文章——施秀娟的《兩部氣勢磅礴的民族生活史詩——試比較〈春月〉和〈百年孤獨〉》,論文采用平行研究的方法,分析兩部小說在思想性、民族性及藝術(shù)性方面的成就,指出兩者的共同點是:以家族的遭遇反映民族的命運,以家族的盛衰反映民族的存亡,把民族史融進了家族史,具有深刻的時代特征;不僅輯錄了政治風(fēng)云圖,還展示了社會風(fēng)俗畫,淋漓盡致地寫出不同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與民族生活。但是作者認為這是兩個不同流派的作品,《春月》代表的是現(xiàn)實主義,“不僅人物是真實的,甚至連場景描寫和細節(jié)描寫也無一不是真實的。”而《百年孤獨》則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代表作。1988年,《世界博覽》第8期刊登了包柏漪的《這就是我的〈春月〉》一文(石波翻譯),這篇文章部分被收錄在吳世良翻譯的《春月》的獻詞里,表達對吳世良女士的紀念與她付出艱辛創(chuàng)作的感謝。1989年,《讀書》第6期發(fā)表了一篇啟之的《大洋彼岸的回應(yīng)——讀〈春月〉》,文章剖析了小說的幾個主要人物形象——秉毅、春月、明玉,指出小說人物塑造的成功之處與局限性,認為包柏漪特殊的文化背景使其能夠站在新的角度思考中國文化和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

        90年代出現(xiàn)了研究“真空”,直到2003年胡勇在《四川外語學(xué)院學(xué)報》第1期上又發(fā)表了題為《從歷史的真實到小說的真實——從〈春月〉看美國華裔文學(xué)對中國的史述》的論文,認為小說通過對20世紀中國歷史發(fā)展的描述,為讀者,尤其是西方讀者,提供真實的中國形象。小說對中國別開生面的史述,很好地契合了歷史的真實與藝術(shù)的真實。同年,胡勇在其出版的專著《文化的鄉(xiāng)愁——美國華裔文學(xué)的文化認同》一書中“雙重文化身份下割不斷的血脈”的章節(jié)里再次點評了《春月》,采用史實與小說互證的研究方式,認為“作者的筆墨是流暢生動的,但仍然令人感到浮光掠影,仍嫌缺乏史述的力量。”[11]指出包柏漪對中國的史述是一種表述民族文化的原始沖動使然。

        大陸學(xué)術(shù)界對包柏漪及其作品的研究還只停留在起步階段,研究的作品、視角單一,主要是一些主題研究,而關(guān)于《春月》小說歷史的真實性問題也是討論的焦點。對此,我們不得不對所謂的“真實”提出質(zhì)疑,評判一部小說不能以其是否“真實”作為標準,小說畢竟是虛構(gòu)的,況且《春月》跨越了從光緒五年(1892年)到1972年將近一個世紀的歷史,對于一個八歲就離開中國,二十七年之后回到故土的華裔作家來說,我們必須看到小說貌似真實的背后,隱藏著一雙文化的眼睛。

        美國讀者對包柏漪作品的喜愛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獵奇的性質(zhì),包括包柏漪著作在內(nèi)的絕大多數(shù)華裔美國文學(xué)作品尚處在美國文壇的邊緣,只有極少數(shù)作品能夠進入主流殿堂,因此美國學(xué)者對此也研究甚少。我們可借鑒的關(guān)于包柏漪的英文材料大多是一些美國媒體對她的訪談以及網(wǎng)絡(luò)、報紙、雜志只言片語的評論,其中最主要的參考就是美國傳記作家瑪麗·維吉尼亞·??怂梗∕ary Virginia Fox)為包柏漪寫的個人傳記《包柏漪——小說家與為了改變的中國聲音》(“Bette Bao Lord—Novelist and Chinese Voice for Change”,1993),傳記分為八章講述了包柏漪從出生到90年代初的人生歷程、思想軌跡與創(chuàng)作經(jīng)歷,為我們研究包柏漪提供了一把鑰匙。

        綜上所述,以往對包柏漪的研究還十分零散,而且所關(guān)注的還是小說歷史真實層面的問題。筆者認為對包柏漪的作品研究還有許多可填補的空白,如從形象學(xué)、敘事學(xué)、文化學(xué)等不同角度對其解讀、從整體上對作品進行系統(tǒng)性的研究等。這些研究將有利于促進華裔美國文學(xué)研究的深入以及中美文學(xué)文化的進一步交流。

        注:

        ①英若誠當(dāng)時正在主持翻譯小說《春月》,并且在根據(jù)此書改編的故事影片的攝制工作中擔(dān)任藝術(shù)顧問。

        [1]蒲若茜.族裔經(jīng)驗與文化想象[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6.7.

        [2][8][美]包柏漪.春月[M].吳世良 譯,英若誠 校.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88.

        [3]BetteBaoLord,TheMiddleHeart[M].NewYork:FawcettColumbine Books,1996.

        [4][美]包柏漪.豬年的棒球王[M].趙羅蕤,蕭乾,文潔若 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8.55.

        [5]譚愛清,楊恒生.訪《春月》作者,美籍華裔女作家包柏漪[J].中國建設(shè),1986,(5).

        [6]Mary Virginia Fox,Bette Bao Lord——Novelist and Chinese Voice for Change[M].,Chicago:Childrens Press,19931.

        [7]胡良桂.史詩藝術(shù)與建構(gòu)模式——長篇小說藝術(shù)[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9.67-75.

        [9]蒲若茜.“越界”與“回歸”——20世紀末華裔美國文學(xué)的主題演變[J].中國比較文學(xué),2006,(2).

        [10]石波.這就是我的《春月》[J].世界博覽 ,1988,(8).

        [11]胡勇.文化的鄉(xiāng)愁——美國華裔文學(xué)的文化認同[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3.141.

        A Review for Studies on Chinese-American Writer Bette Bao Lord's Writing Works

        Chen Gui-feng
        (Fujian Commercial College,Fuzhou Fujian 350012,China)

        As a border-crosser in-between two different cultures world,Berte Bao Lord presents her works different from others for her distinguished experience and culture background.But up till now the studies on Bette Bao Lord and her works still stay on the initial stage from a single perspective,leaving much space to fill in.All these researches will help promot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Sino-America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 on Bette Bao Lord's writing works;border-crossing;China

        I712.074

        A

        1672-0547(2011)03-0083-03

        2011-02-14

        陳桂峰(1971-),女,福建福州人,福建商業(yè)高等??茖W(xué)校副教授,碩士。

        猜你喜歡
        小說文化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誰遠誰近?
        明代圍棋與小說
        国产人妻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超短裙老师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1区| 青青河边草免费在线看的视频| 青青草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蜜桃三电影| 中国女人a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黄片午夜免费观看视频国产|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 99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漂亮人妻被黑人久久精品| 亚洲一区丝袜美腿在线观看| 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开心激情视频亚洲老熟女| 亚洲精品国偷拍自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2018|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久在线观看| 日本护士一区二区三区高清热线| 日韩精品视频高清在线|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精品视频| 果冻传媒2021精品一区|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 日韩久久无码免费看A|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黄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试看| 一 级做人爱全视频在线看|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 日本伦理美乳中文字幕| 成人免费av色资源日日| 国产播放隔着超薄丝袜进入|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 青草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国产 | 日本女优中文字幕有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