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wèi)霞 杜 勤
靜脈輸液是臨床上最常用的基礎護理操作,也是醫(yī)院治療搶救患者的一個重要手段,如何穩(wěn)、準、快、好地將治療藥物輸注到患者體內,是護理工作的重要技術操作內容之一。因此,靜脈輸液的途徑、靜脈輸液中微粒的污染、成功的靜脈穿刺、正確的拔針、靜脈輸液的溝通技巧、靜脈穿刺的安全維護等都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關口,現(xiàn)就如何在輸液實踐中進行溝通,談一點經(jīng)驗。
據(jù)報道,84%的人對另外一個人的第一印象是基于她的外表[1]。儀表會影響溝通者的感知、第一印象、接受程度。因此,護士應重視自己的儀表舉止,注重著裝與修飾,力求給患者美感。端莊穩(wěn)重的儀容,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高雅大方、訓練有素的舉止,不僅構成護士的外表美,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給患者以很好的印象,產(chǎn)生良好的溝通效果[2]。護士自然大方、健康、高雅的儀表,服飾與護士角色相適應,體現(xiàn)了護士特有的精神風貌、尊嚴與責任、嚴格的紀律和嚴謹?shù)淖黠L。護士的面部表情、身體姿勢、聲調速度、手勢、眼神態(tài)度,人與人的位置,距離等能表達個人內心的真實感受,表示個人復雜的情緒和感覺,這些能影響溝通的效果。面帶微笑是進行溝通的關鍵,真誠的微笑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可以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誤會,可以緩和緊張的氣氛。試想,當我們去給一位患者輸液時,你對他面帶微笑,他的反應也是面帶笑容,積極配合,不僅可以使你順利完成操作,而且患者也會感到身心愉悅。如果你是帶著一張“苦瓜臉”,他還會有好心情嗎?還會積極配合嗎?其次,對待兒童患者,舒適的“拍拍頭、拍拍肩”,可使患兒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心與愛護,減少兒童對“白衣”的恐懼心理。在交往過程中,護士應具有被接受的親切感,有利于溝通,提高健康教育的質量。
2.1 正確應用語言溝通是護士與患者之間的橋梁,我們與患者交流語言,通過良好的語言,鼓勵患者戰(zhàn)勝疾病,護理人員的語言和笑臉對患者來說是最好的藥品。因此護士要重視言語性溝通帶給患者的影響,語言要規(guī)范使用要準確,詞能達意,通俗易懂。
2.2 語言的禮貌性 使用文明語言,最好用普通話,初次接觸時,稱呼對方,如運用“請”、“謝謝”“對不起”等。在病房進行治療和護理時,切不可以床號代替患者的稱呼,應根據(jù)患者的身份、年齡、職業(yè)、職務等具體情況,因人而異,力求準確適當,尊稱易使雙方感情融洽,是護士與患者良好關系的起點。例如對老年患者,不能直呼其名,最好按職業(yè)職務稱呼,如科長、老師,或以老張同志、先生、大伯、阿姨、叔叔、嬸嬸、大娘、大爺、大媽……相稱;對同輩或以自己年齡相仿的患者,以同志相稱,如王同志、李同志;對年青患者,以小張、小李、小王相稱。
2.3 語言的安慰性 護士用語言安慰患者,可使遭受疾病折磨的患者感到親人般的關懷。對不同的患者,要尋找不同的安慰語言,如對牽掛丈夫、孩子的女患者,可安慰她:“要安心養(yǎng)病,他們會照料好自己的。有不少孩子,當大人不在,他們反而更懂事”。對事業(yè)心很強的中年人或青年人,可對他們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對于病程較長的患者,可對他們說:“既來之,則安之。吃好、睡好、心寬,病會慢慢好起來的”。從精神上給予安慰他們,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4 語言的道德性 護士的語言應高尚,尊重患者的人格權力,對患者的隱私應嚴格保密。
2.5 掌握傾聽技巧 傾聽時不但要注意傾聽的環(huán)境,還要注意傾聽的姿態(tài),在傾聽時護士要采取積極的傾聽態(tài)度,切不可漫不經(jīng)心或邊聽邊爭論。傾聽過程包括接受口語和體語兩種信息,在與患者交談時護士要全神貫注、集中精力傾聽,并保持目光的接觸,得體的姿勢,用柔和的、鼓勵的眼神和患者交談,必要時可通過點頭或語言使談話繼續(xù)。如“是嗎”、“嗯”、“哦”、“知道了”,或者“今天聽了你的情況,我對你的病情有了初步的了解,有不清楚的地方我們下次再交談。你不要著急,我們一定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你恢復健康。[3]”認真傾聽是護士對患者關注和尊重的表現(xiàn),有助于護患間形成良好的關系[4]。
護士應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及熟練的操作技巧,因病痛的折磨讓患者常感到煩惱和恐懼,害怕接受治療和護理。熟練、優(yōu)美的護理技術,不僅可以使患者在生理上減少很多痛苦,而且還會使患者感到滿意、信賴并有安全感,護士熟練的操作技巧也是一種綜合性非語言交流,是維系溝通效果的細節(jié),在進行操作時,應做到動作輕,且準確,以免增加患者痛苦。例如,輸液過程中,經(jīng)常有患者說:“我的血管不好扎,你給我換一個好護士吧。”這時護士首先要給患者心理安慰,說明自己能理解患者的心情,自己會盡力一針穿刺成功,請患者放心,相信自己,而不能強硬說讓患者自己選護士,撒手離開。其次,在交談中要謹慎言辭,要尊重患者的隱私及拒絕回答的權力,避免使用夸大、錯誤的保證、說教、輕視、批評甚至威脅等阻礙有效交談的行為和語言,以免引起患者反感。最后,要防止出現(xiàn)突然改變話題、過分表示自己的意見、連珠炮式的提問、答非所問、對患者的行為加以猜測等影響溝通的方式。
患者入院當天以入院健康教育為主,包括介紹醫(yī)院、科室環(huán)境、設施的使用、作息時間、探視制度、訂餐、就餐時間、責任醫(yī)生、護士長、責任護士,并進行入院評估,護理診斷及檢查目的、時間和注意事項,同時在健康教育卡上填寫需告知的內容,并把健康教育卡放入自制透明套內放在床頭柜上,方便醫(yī)患之間的互相溝通,第2~3天內根據(jù)疾病癥狀、體征口頭講解與疾病相關的知識,如:治療目的及藥物的名稱、作用、方法、注意事項、不良反應及自我監(jiān)測,特別強調使用頭孢類藥物不能飲酒等。護士還利用治療和護理時了解患者的興趣、愛好、生活習慣,講解飲食及睡眠對疾病康復的意義,健康行為及生活方式的知識對健康促進的意義。檢查的結果隨時在健康教育卡中反饋?!傲粞詸凇敝凶o士與患者之間等重要記事予以留言,特別是有些患者因工作繁忙,有特殊的情況或特殊檢查要求要向醫(yī)生反映都可以附在“留言欄”中。住院期間護士應根據(jù)治療及護理進展,將相關知識及時填寫在健康教育卡上,對患者提高自護能力是個提醒?;颊叱鲈簳r根據(jù)患者的診斷、病情、預后給予口頭說明,并將出院指導內容如:出院后怎樣堅持服藥、注意事項、康復措施、合理飲食、鍛煉及隨訪等內容填寫完整后交于患者,使其在出院后能夠鞏固住院治療的效果,防止疾病的復發(fā)和并發(fā)癥,同時附有專家、專科門診一覽表和科內聯(lián)系方式,便于患者就診和咨詢。
總之,護患溝通交流是一種科學的工作方法,同時也是一門藝術。靜脈輸液時與患者良好的、多方面的溝通,能增強患者對護理工作者的信任度,減輕患者心理壓力,消除患者的緊張和焦慮,從而使患者心理放松,心情愉快,有利于護患關系的融洽,易于穿刺成功。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動態(tài),適時地將健康知識傳授給患者是護士的責任,學習并掌握交流與溝通技巧也是護士應盡的職責。
[1] 潘孟昭.護理學導論.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09-110.
[2] 王斌.人際溝通.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
[3] 李鳴杲,金魁和.醫(yī)學心理學.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270.
[4] 李曉松.護理概論.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