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軍
兒童脛腓骨骨折常伴有嚴重的軟組織損傷或皮膚軟組織缺損,是小兒骨科治療的難點[1]。我院自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分別應用手法復位石膏固定;手術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小切口開放復位,閉合穿針采用混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療兒童脛腓骨骨折51例,現(xiàn)將治療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兒51例,男36例,女15例,年齡2~13歲,平均7歲。其中交通事故23例;跌倒傷8例;機械絞扎傷20例;橫型骨折17例,斜型、螺旋型、粉碎型骨折34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膚軟組織缺損。
1.2 治療方法 根據(jù)不同的病情分別給予手法復位石膏固定15例;手術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19例;小切口開放復位后,混合式外固定支架外固定17例。
1.2.1 手法復位石膏固定15例 15例閉合性骨折患者經(jīng)手法復位骨折對位好且穩(wěn)定者行長腿石膏固定4周,之后改為短腿石膏固定,并開始功能鍛煉。再根據(jù)復查情況決定去除石膏時間,一般為4周,共8周。
1.2.2 手術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19例 9例開放性骨折患者行清創(chuàng)處理,同時行鋼板內固定。另外10例患者全部行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中使用加壓鋼板,并將鋼板置于脛骨內側。術后不使用外固定,早期進行床上功能鍛煉。根據(jù)X線復查情況再決定下地活動的時間。
1.2.3 小切口開放復位后,混合式外固定支架外固定17例:患者經(jīng)硬膜外麻醉或氣管插管靜吸復合麻醉后,選用混合式外固定支架。全部患兒均采用小切口直視下骨折手法復位后進行外固定支架固定,術后處理囑患者抬高患肢,選用適當抗生素,外固定針眼處用75%酒精滴1~2次/d,術后1周即囑患兒開始患肢功能鍛練,6周后開始由家長扶持下床活動[2]。
1.3 治療結果 51例患者經(jīng)術后6個月至2年隨訪,骨折全部達到臨床愈合,愈合時間8~24周。下肢無短縮、旋轉及畸形愈合,功能良好。其中2例開放骨折患者創(chuàng)口皮膚少量壞死,經(jīng)換藥處理后傷口愈合。1例患者1年6個月后延遲愈合。臨床療效滿意。
脛腓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3.7%,多見于兒童、青壯年。脛腓骨雙骨折最多,脛骨單骨折次之,單純腓骨骨折少見。骨折常發(fā)生在脛腓骨中下1/3段。發(fā)生脛腓骨骨折后如果處理不妥當,常易致患者遺留不同程度的肢體持重功能障礙。石膏固定符合現(xiàn)代生物學固定的要求,價格便宜、使用方便。但應用石膏固定時多需固定骨折鄰近關節(jié),所以它限制了關節(jié)運動,長時間固定就可引起關節(jié)僵硬,肌肉萎縮,甚至嚴重的功能障礙等并發(fā)癥。但如果固定時間太短,范圍不夠又影響治療效果,過早拆除石膏又會發(fā)生骨折移位或骨延遲愈合,甚至骨不連接。股骨骨折內固定選擇,取決于骨折部位及類型,如為狹窄部,橫行或短斜面穩(wěn)定性骨折,可首選梅花髓內針內固定,狹窄粉碎,多段骨折,或股骨上1/3及中下1/3的不穩(wěn)定骨折,應首選交鎖釘及髓內擴張自鎖釘固定。交通事故傷導致的脛腓骨開放性骨折多為粉碎性骨折,骨折移位明顯,骨折塊間多有軟組織嵌入,這導致閉合復位較困難。因為勉強閉合復位難以達到滿意復位效果,同時反復復位常會導致更嚴重的軟組織損傷。這種情況下利用小切口開放復位,混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療就使得操作簡便,軟組織剝離范圍小,對骨折處血運影響小,同時有利于開放性骨折傷口的觀察和處理?;旌鲜酵夤潭ㄖЪ芸商峁┓浅@喂痰墓潭ǎ乐构钦墼谌S方向移位。由于固定效果非??煽?,采用此類支架固定的患兒早期即可下地活動?;旌鲜酵夤潭ㄖЪ芸赏ㄟ^調整鋼針布局、數(shù)量、直徑、跨度和連接器結構部件而改變固定結構的力學性質,實現(xiàn)調控骨愈合力學環(huán)境,促進骨愈合,控制和改變骨形態(tài),治療伴有嚴重軟組織創(chuàng)傷的復雜骨折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
通過本研究得出,本組51例兒童脛腓骨骨折患者,根據(jù)不同的骨折情況,決定選用手法復位石膏固定、手術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或小切口開放復位后混合式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患者骨折全部達到臨床愈合,療效滿意。故而手法復位石膏固定、手術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小切口開放復位混合式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療兒童脛腓骨骨折療效確切,具有操作方便、創(chuàng)傷小、固定可靠、并發(fā)癥少的優(yōu)點,非常適用于兒童脛腓骨骨折的治療。
[1]李博,張圍書,劉軍,等.外固定架治療脛腓骨骨折臨床分析.河北醫(yī)藥,2011,33(2):226-226.
[2]李思鴻.前交叉韌帶斷裂對內側脛骨平臺影響的實驗研究.中南大學,2009.
[3]劉建國.旋入式自鎖髓內釘治療脛腓骨骨折臨床療效探討.基層醫(yī)學論壇,2011,15(3):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