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率功 王衛(wèi)明 于小川 劉志 楊猛
大轉子滑囊炎臨床較為多見,發(fā)病時局部疼痛,粗隆部腫脹,其后方生理凹陷消失,局部可有壓痛。治療不當可遷延不愈。既往外科治療采取開放手術,但術后容易發(fā)生瘢痕粘連,影響功能和美觀。作者采用關節(jié)鏡下手術的方案治療大轉子滑囊炎,取得十分滿意療效,現(xiàn)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6年8月至2011年4月,關節(jié)鏡下手術治療大轉子滑囊炎11例,男8例,女3例,年齡18~63歲,平均45歲。其中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4例,碰撞所致5例,摔傷所致2例。病史1~4月,其中有5例患者行保守穿刺并囊內注射激素治療無效。術前均行B超檢查定位,滑囊最大10×12 cm,最小4×4 cm。全部均在關節(jié)鏡下手術治療。
1.2 手術方法 采用局部麻醉,選擇滑囊下方內外側兩點入路,首先于滑囊內注入生理鹽水沖洗液,使其充分膨脹,再在距囊腫底下緣1 cm處內外側順皮紋方向作長度為5 mm的切口,皮下潛行穿刺入鏡及器械。術中所見:滑囊內纖維素沉積而成游離顆粒、粘連帶及纖維條索等,可見滑囊壁增生肥厚。探查結束后以刨削器刨除滑囊內的纖維束沉積及其粘連帶。滑囊后壁予以搔刮、刨削、切除直至見到正常組織;前壁的切除依據(jù)表面的厚度適當切除,以防皮膚破裂。囊內徹底沖洗干凈,吸凈液體后囊內注射稀釋的地塞米松10 mg,術后放引流管一根,局部加壓包扎3 d拔管并繼續(xù)加壓包扎7~10 d。
術后全部患者定期門診隨診,平均隨診4~10月,平均6月。最后隨診時除1例患者出現(xiàn)局部皮膚麻木外,其余患者均無疼痛、腫脹、感染、關節(jié)活動受限等表現(xiàn),無復發(fā)病例。
大轉子滑囊多位于臀大肌腱與股骨大粗隆之間,外傷是導致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病變早期可保守治療,做滑囊內穿刺,抽出積液并注視醋酸氫化可的松0.5 ml,然后加壓包扎,每周一次,連續(xù)3~4次。如急性期處理不當往往發(fā)展為慢性滑囊炎,慢性滑囊炎一般治療較困難,在矯形外科常需手術治療[1]。既往行開放手術顯露廣泛,創(chuàng)傷較大,術后瘢痕形成,不僅影響美觀,而且影響鄰近關節(jié)功能。
隨著微創(chuàng)外科理論的確定,關節(jié)鏡技術應用范圍迅速拓展,由單純的體腔疾病治療,逐漸應用于其他領域,如臀肌攣縮、腘窩囊腫、取鋼板等[2]。其應用原理為軟組織空腔內的內鏡操作[3-4]。Ogilvie-Harris等[5]首次報道了關節(jié)鏡下切除皮下囊腫的成功病例。陳鋒等[6]相繼報道成功應用關節(jié)鏡技術治療髕前滑囊炎。關節(jié)鏡下手術,體表切口小,瘢痕輕,視野清晰,操作準確,術后患者反應輕,恢復快。作者采用關節(jié)鏡下手術方法治療大轉子滑囊炎,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術中使囊腔充分膨脹,盡可能切除囊壁,在用刨刀切除靠近皮膚側的囊壁時盡可能少的切除皮下脂肪,否則可能影響皮膚與深層愈合。因關節(jié)鏡無法閉合囊腔,術后囊腔內注射激素并局部加壓包扎加快囊腔與周圍組織的粘連。
本組11例病例除1例自覺局部皮膚麻木外均取得良好效果,關節(jié)鏡下治療大轉子滑囊炎避免開放手術的弊端和并發(fā)癥,并且可以早期功能恢復。
[1]曲綿域,于長隆.實用運動醫(yī)學.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741-742.
[2]張羽飛,王壽宇,王立德,等.關節(jié)鏡技術在治療關節(jié)外疾病中的應用. 中國內鏡雜志,2008,14(2):191-192.
[3]孫林江,滕學仁.關節(jié)鏡學.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245-260.
[4]Ogilvie-Harris DJ,Saleh K.Generalized synovial chondromatosis of the knee:a comparision of removal of the loose bodies alone with arthroscopic synovectomy.Arthroscopy,1994,10(2):166-170.
[5]Ogilvie-Harris DJ,Gilbart M.Endoscopic bursal resection:the olecranon bursa and prepatellar bursa.Arthroscopy,2000,16(3):249-253.
[6]陳鋒,金先躍.關節(jié)鏡下等離子刀治療髕前滑囊炎.中國內鏡雜志,2008,14(5):53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