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管員變『井長』
□ 張愛萍
班長、廠長、礦廠……什么長都有,可您聽說過“井長”嗎?在洛陽市吉利區(qū)吉利鄉(xiāng)濟澗村抗旱現場,一個熟悉的身影在田間地頭跑來跑去,協調村民井然有序地澆麥,時不時給鄉(xiāng)親們交談著,村民都親切地稱呼他“井長”。
他就是當地的土地協管員李恒。持續(xù)已久的旱情,讓吉利鄉(xiāng)29個行政村近3萬畝小麥,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從正月初六開始,村里就組織人員用水泵抽井水,日夜不停地澆灌麥苗。為不耽誤村民夜間澆麥,看護好灌溉設備,鄉(xiāng)政府專門設立了“井長”一職,由各村的土地協管員擔任。“井長”的職責就是協調好大家用水的先后順序,保證用電的安全。工作雖然簡單,卻從東頭跑到西頭,一刻也沒法歇,村民都說:“這次我們村的土地協管員可是出大力了,平時是常教育我們不要違法用地,這次是幫助我們守護我們的口糧田,不要報酬,不計得失,這么冷的天住在田地里幫我們澆麥,我們真是太感動了?!?/p>
李恒已經在地頭臨時搭起的小棚里值了4天班,一個水壺,一個手電,一床薄被,是小棚里的所有家當,棚前24小時不停流淌清水的水管,從水井里探出來,一直延伸到水渠旁。
“井長”不是官,職責卻很重。李恒挽起袖子擦著汗對我們說:“現在正是返青期,麥田這次澆上水,鄉(xiāng)親們今年準能大豐收!”看著他泥濘的鞋,通紅的手,憨厚的臉,我們在場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都被感動了。
洛陽市吉利區(qū)國土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