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立洪,陳 紅,徐 輝
(1.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區(qū)鴨園林業(yè)工作站,吉林 通化 134005;2.吉林省通化市林業(yè)局,吉林 通化 134001)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又名洋槐。蝶形花科,刺槐屬。主要生物學特性:刺槐是落葉喬木,高25m,胸徑一般在60cm左右。最大胸徑可達110cm;樹皮深縱裂或淺裂,有的比較光滑。顏色多為灰褐色至黑褐色,也有灰白色的。小枝無毛,有托葉刺。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小葉7~19枚,窄橢圓形或卵形,長1.5~4.5cm。總狀花序,白色,有香味;刺槐喜光,不耐庇蔭。喜溫暖濕潤氣候,在年平均氣溫8~14℃、年降水量500~900mm的地方生長良好。刺槐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yīng)性很強。最喜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濕潤的粉砂土、砂壤土和壤土。不耐水濕,抗旱性強,生長速度快;分布區(qū)域:原生于北美洲,20世紀初由歐洲引入我國。目前,在國內(nèi)已遍及華北、西北、東北南部的廣大地區(qū)。在北緯 23°~ 46°、東經(jīng) 124°~ 86°的廣大地區(qū)內(nèi)都有栽培。刺槐既是用材樹種,又是很好的蜜源植物,也是良好的行道、庭院綠化樹種。
圃地選擇要選擇排水性能良好的壤土和沙壤土,地下水位1.5m以下。刺槐育苗不宜連作,連作苗木生長不良,易遭種蠅、立枯病危害。也不宜在蔬菜地或地瓜地培育刺槐苗木。同時,還要考慮有利于灌溉,交通運輸方便的地塊作為苗圃。
苗圃要細致整地,改良土壤,蓄水保墑。秋季深耕25cm,春季淺耕15cm,及時耙細整平。整地后施肥,施基肥7kg/㎡(使用腐熟的豬圈糞)。同時,進行土壤消毒處理,一般土壤消毒使用多菌靈,施入1.5kg/hm2;除草使用拿捕凈,施入拿捕凈可濕粉7.5kg/hm2;殺蟲使用辛硫磷,施入辛硫磷乳油8kg/hm2,以預(yù)防病蟲害和雜草。然后起壟。一般壟底寬60cm,壟面30cm 。
種子處理是最重要的技術(shù)環(huán)節(jié),播種前必須進行催芽處理,如不經(jīng)浸種催芽處理,種子發(fā)芽出土慢,出苗不整齊,不均勻。刺槐種子的處理,要在播種前7d將種子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h,撈出密封30min后,用清水反復(fù)沖洗5次,再用清水浸泡24h,然后,轉(zhuǎn)入室內(nèi)進行堆放催芽,催芽溫度要保持在18~20℃之間,每天要用20℃的清水沖洗種子3次,并保持每3h翻動1次。待種子有1/3種裂口時即可播種。
要適時播種,一般在 4月下旬,平均氣溫在15℃以上。采取條播方式為好,便于管理。發(fā)芽率在60%的刺槐種子,播種量控制在7g/hm2。播種后,上面覆土1.5cm。然后適當鎮(zhèn)壓保墑;播種后,及時搞好除草松土,加強田間管理。使用果爾進行除草。使用的方法是,苗木出土后至生長到2~3個真葉時施用,每667m2用果爾60~80mL混拌細河沙20kg用逐步混拌法將藥液與細河沙混拌均勻,并均勻地撒于育苗地中。撒藥后需及時用柔軟的掃帚反撒在苗木上的細河沙掃掉,施藥時間要選擇晴天的下午,苗木葉片無水濕的情況下進行,防止造成藥害。一般每公頃產(chǎn)苗量在40~50萬株。
刺槐當年苗高生長一般在 50cm左右,地徑0.5cm以上。翌年春季平茬后出圃用于上山造林,也可以移植培育綠化苗木。
刺槐經(jīng)過多年的引種試驗,適應(yīng)在吉林省東南部生長,既抗旱耐瘠薄,又是很好的蜜源植物。由于刺槐是優(yōu)良的綠化樹種,目前,廣為發(fā)展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