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由中科院主辦的第一屆全國高能加速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戰(zhàn)略研討會暨用戶年會在京開幕。此次會議是大科學裝置領域第一次舉辦多裝置參加的全國性學術交流和戰(zhàn)略研討會。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沈文慶出席開幕式并講話,中科院秘書長鄧麥村主持開幕式。
開幕式后,中科院副院長詹文龍作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總體報告。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國家科技水平和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xiàn),我國啟動建設以及投入運行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涉及粒子物理與核物理、天文、同步輻射、散裂中子源、遙感、地質(zhì)、海洋、生態(tài)、生物資源、能源和國家安全等眾多領域。中科院是承擔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的主要力量。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合肥同步輻射裝置、上海光源和蘭州重離子研究裝置均屬高能加速器范疇,是國家投資建設、中科院負責運行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對國內(nèi)外科研用戶免費開放的國家級科研平臺。
依托這些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我國在物質(zhì)科學前沿、物理、生命科學、材料科學、化學化工、醫(yī)學、地球科學、資源環(huán)境等領域前沿研究的水平大大提高,獲得了豐碩成果,特別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應用研究成果日益增多。
近年來,中科院不斷完善管理機制,克服經(jīng)費不足的困難,有力促進建設設施按計劃、不超預算、高標準完成建設任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力促進設施運行穩(wěn)定、高效,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級重要科研平臺。目前,這四個裝置上開展的研究課題,約50%來自于中科院以外的科研單位或大學。
這些設施建設以來,國家發(fā)改委、科技部、財政部通過不同途徑給予強有力支持,教育部、衛(wèi)生部等所屬的多個研究機構與四大設施進行了極有成效的合作。中科院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同設立了高能加速器類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學研究聯(lián)合基金,支持全國科技人員充分利用這些設施作為綜合研究平臺進行科研活動。
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融入了我國科學家獨特的創(chuàng)新思路,自主研制設備比例大大提高,極大增強了中國在國際前沿科技領域的競爭力,一些設施的水平達到國際領先。據(jù)了解,今后幾年,還有一批新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始建設及投入運行。面對國家重托,中科院將加大力度,使設施的建設、運行、開放共享以及成果產(chǎn)出方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爭取早日形成依托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國家級綜合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