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平
(哈市商業(yè)學校 哈爾濱 150000)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要求各級政府部門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這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各級政府部門所面臨的一項戰(zhàn)略任務。認真履行公共服務職能,深化檔案信息服務,對于全面貫徹科學發(fā)展觀,加快檔案館由“國家模式”向“社會模式”的轉變進程,建設公共檔案館、提高公共檔案館的信息服務能力、為建設和諧社會提供檔案信息服務支撐具有重要意義。
公共檔案館肩負著為黨和政府的決策服務、為社會經濟發(fā)展服務、為社會公眾服務的多重職能,具有得天獨厚的檔案信息服務優(yōu)勢。然而,受傳統(tǒng)檔案館管理與服務模式的影響,公共檔案館的信息服務工作受制因素較多,這種現實狀況決定了公共檔案館建設必須緊緊圍繞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這一時代主題開展:
1.以促進社會發(fā)展和解決民生問題為重點,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檔案信息服務體系,這是公共檔案館建設的基本任務
公共檔案館履行職能的基本要求在于其公共性、普惠性和社會公平。公共檔案館開展信息服務的量多面廣,是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解決民生問題等不可或缺的內容和手段。因此,在公共檔案館建設過程中,要適應時代發(fā)展需要,改變自我封閉,過分強調政治性與保密性,忽視社會公眾檔案信息需求的思維定式,奉行以人為本,貼近社會公眾需求的公共服務理念,關注社會發(fā)展和解決民生問題,通過網絡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平臺,開展以人性化、個性化為主要特征的檔案信息服務,逐步形成具有公共性、普惠性和社會公平特點的公共檔案館信息服務體系。
2.加強和改進公共檔案館的管理機制,完善檔案信息服務體系,促進社會協調發(fā)展,這是公共檔案館建設的重要目標
公共檔案館脫胎于傳統(tǒng)檔案館,面臨著管理設施簡陋、工作環(huán)境窘迫、服務手段落后等諸多困難,已不能很好地適應建設公共檔案館、完善檔案信息服務體系的發(fā)展需要。必須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保障社會信息需求與信息公平的現實要求,加大投入,改進公共檔案館管理機制、改善檔案信息服務設施條件、完善檔案信息服務體系,使公共檔案館盡快地真正了解社會各方面的信息需求。盡可能多地建立服務窗口,利用一切有效方式,面向社會公眾開展更加集中、規(guī)范、系統(tǒng)、權威、有效的檔案信息服務,充分發(fā)揮公共檔案館對社會協調發(fā)展的積極促進作用。
3.創(chuàng)新公共檔案館信息服務管理與信息服務方式,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這是公共檔案館建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建設公共檔案館要以提高檔案信息服務效益和質量為中心,適應社會公眾的信息需求,不斷豐富檔案信息資源,拓寬收集檔案資源的渠道,夯實參與社會管理與開展檔案信息服務的基礎。為此,公共檔案館不僅要注意優(yōu)化以管理公共事務為職能的國家機關宏觀層面的國家檔案資源,更要關注與社會公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微觀層面的社會檔案資源。通過豐富與整合各類相關的檔案資源,完善公共檔案館檔案信息服務決策機制,創(chuàng)新公共檔案館檔案信息服務管理與檔案信息服務方式,力求以最低廉的“成本”,向社會公眾提供更多優(yōu)質高效,方便快捷的檔案信息服務,實現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的目標。
1.劉金樹.關于公共檔案館服務方向的思考.《中國檔案報》2007年1月11日.
2.張銳.構建和諧社會視野下的檔案信息服務.《檔案學研究》2005年第6期.
3.孫愛萍.非國有檔案信息資源管理研究.《檔案學通訊》2005年第1期.
4.王改嬌.公民利用檔案的權利研究.《檔案學通訊》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