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術(shù)槐
(貴陽學院政教系 貴州 貴陽 550005)
努力加強中共黨史的學習與研究
——從鄧恩銘烈士的先進事跡談起
周術(shù)槐
(貴陽學院政教系 貴州 貴陽 550005)
中共黨史內(nèi)涵豐富,博大精深。在其90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xiàn)了無數(shù)優(yōu)秀的革命先烈。其中,鄧恩銘就是非常突出的一個。鄧恩銘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與解放事業(yè)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奉獻了自己生命。他不僅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驕傲,同時也是貴州人民的驕傲,更是其出生地————荔波人民的驕傲。加強對鄧恩銘烈士先進事跡的學習與研究,有利于進一步推動對中共黨史的學習與研究,推動對整個中共黨史人物的學習與研究,從而為改革開放與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巨大的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持。
中共黨史;鄧恩銘;學習與研究
我們常說,歷史是一面鏡子。作為鏡子,不管是歷史事件,亦或歷史人物,不管是歷史過程,或者歷史階段,都有其相應的價值體認。正因為如此,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歷來十分重視歷史,特別是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的學習與研究。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薄一波曾滿懷深情地回憶了毛澤東同志的讀書生活。薄老指出:“他(指毛澤東,筆者注)很喜歡讀中國的史書,歷史的知識很淵博。他也很喜歡看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小說。毛澤東不但注意從歷史和古典文學作品中吸取鑒戒,而且重視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傾聽群眾的呼聲?!保?]對于中國的歷史,毛澤東曾明確指出:“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jié),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chǎn)。這對于指導當前的偉大的運動,是有重要的幫助的?!保?]對于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毛澤東強調(diào):“研究黨的歷史……是必須的。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腰h的路線政策的歷史發(fā)展搞清楚,這對研究今天的路線政策,加強黨內(nèi)教育,推進各方面的工作,都是必要的?!保?]而黨的路線政策的制定,離不開共產(chǎn)黨人的積極參與。因此,毛澤東所強調(diào)的加強黨的歷史研究,自然囊括積極參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制定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研究在內(nèi)。
鄧恩銘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是千千萬萬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中的一員。他的先進事跡,曾經(jīng)鼓舞了千千萬萬的共產(chǎn)黨人。他的人生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年,卻做出了令后人永遠難以忘卻的業(yè)績。他不僅出席了中共一大,而且還于1922年1月作為中共代表成員之一,出席了共產(chǎn)國際在莫斯科召開的遠東共產(chǎn)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見到了前蘇聯(lián)人民的偉大領(lǐng)袖列寧。他歷任中共青島支部書記、市委書記、山東區(qū)委、省委書記等職,積極參與領(lǐng)導了山東淄博、青島等地工人的罷工運動。在中共五大期間,鄧恩銘還應邀到由毛澤東任書記的中共中央農(nóng)民運動委員會所主辦的武昌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講課,向聽課學員介紹了山東省工人運動和農(nóng)民運動的情況。鄧恩銘因積極領(lǐng)導罷工運動而被捕。同時又因叛徒的出賣而招致殺身之禍[4]。鄧恩銘在自己短短的一生中,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詮釋了一個真正的共產(chǎn)黨員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今天,當我們走入百余年以前的烈士故居時,看到烈士先前所用過的家俱器物、感受著烈士所遺留下的手稿筆墨、了解到烈士生前的先進事跡后,不由得思緒萬千,感慨萬端。鄧恩銘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驕傲,同時也是貴州三千多萬人民的驕傲,更是全體荔波人民的驕傲。今天,我們在強調(diào)應加強對中共黨史的學習與研究的同時,作為貴州高校黨史研究的愛好者,尤應加強對包括鄧恩銘烈士在內(nèi)的貴州黨史人物的學習與研究,讓貴州黨史人物的精神風貌在新的歷史時期煥發(fā)出耀眼的光芒。那么,對于鄧恩銘烈士而言,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學習與研究:
首先,我們應學習與研究鄧恩銘烈士的大無畏精神。鄧小平曾經(jīng)多次指出,青年人不知道我們的歷史,特別是中國革命、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因此,“我們要用歷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5]江澤民也強調(diào):“全國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年,都要認真學習和了解祖國的歷史尤其是近代以來的歷史?!保?]用歷史來教育青年,教育人民,內(nèi)容涉及面極其廣泛。筆者認為,其中,我們尤應用大無畏的精神來教育我們的青年,教育我們的人民。要有為了真理而敢于獻身的精神。生命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只有一次。因此,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不能為生活而生活,為享受而享受,為快樂而快樂。而應給我們的國家,給我們的民族,給我們的社會多做有益的事情。自愿做一個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不是做一個虛度光陰,碌碌無為,無所事事的人。為此,我們應該像革命烈士鄧恩銘那樣,學會生活,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有大無畏的精神。為此,應珍惜我們的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分,每一秒。力求在有限的人生旅程中,煥發(fā)出耀眼的光芒。鄧恩銘烈士的生命雖然短暫,僅僅活了三十歲,但他卻活得非常有意義,非常有價值,非常有影響力,因為他是為了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yè)而獻出了自己年輕而又寶貴的生命。對于這種為了人民的利益而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大無畏精神,永遠值得我們,特別是年輕人學習與研究。
其次,我們應該學習與研究鄧恩銘烈士努力拼搏,勇于探索,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精神。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鄧小平曾經(jīng)深有感觸地指出:“我們堅信馬克思主義,但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實際相結(jié)合。只有結(jié)合中國實際的馬克思主義,才是我們所需要的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我們正是根據(jù)這樣的思想,力求實現(xiàn)我們的發(fā)展目標?!保?]人的價值的體現(xiàn)離不開火熱的社會實踐。任何目光短視、孤芳自賞、閉門造車的做法,都不可能真正體現(xiàn)出自身的人生價值。要實現(xiàn)自身的人生價值,想問題,辦事情,就必須以社會、以集體為中心,積極投身于火熱的社會實踐當中去。鄧恩銘烈士之所以能在短短的人生當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最大化,其中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并不是那種只會讀書不干事的人,而是那種善于將讀書學習與火熱的社會實踐聯(lián)系到一起的人。
鄧恩銘烈士出生于中華民族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1901年,就在這一年,腐朽無能的清政府同西方列強簽訂了《辛丑條約》。從此,中國人民的負擔比以前更重。中國的社會局勢較以前更為令人憂心忡忡。中國何去何從的問題,更加引起先進的中國人的關(guān)注。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鄧恩銘烈士少年時期就受到了孫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fā)。就是在這一年,鄧恩銘烈士進入荔波縣模范兩等小學堂讀書。在該校,由于進步教師采用新法教學,向?qū)W生宣講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民主精神,從而使少年鄧恩銘初步萌發(fā)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在一次歷史課堂上,鄧恩銘烈士明確提出要求推翻帝國主義在中國統(tǒng)治、收回帝國主義在中國所擁有的特權(quán)的主張。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鄧恩銘烈士在一邊讀書求學的同時,一邊關(guān)注著國內(nèi)時局的發(fā)展。
1919年,鄧恩銘烈士在濟南讀書求學期間,震驚中外的五四愛國學生運動發(fā)生了。運動發(fā)生后,鄧恩銘烈士并沒有袖手旁觀,置若罔聞。他作為一名滿懷愛國激情的青年學生,而是積極地投身于這一斗爭的洪流之中。正是通過這一愛國運動的參與,鄧恩銘烈士不僅經(jīng)受了斗爭的考驗和鍛煉,同時也使自己的思想獲得了一次新的飛躍,自覺地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影響,開始以馬克思主義作為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這在鄧恩銘烈士的人生道路上邁出了極其重要的一步,也是鄧恩銘烈士日后成為一名偉大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所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
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之后,鄧恩銘盡管已經(jīng)成為身居要職的共產(chǎn)黨人,但他并不滿足于現(xiàn)狀,并不為此而驕傲自大,而是以更加務實的精神投入到工人運動的洪流中去,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黨的領(lǐng)導干部的培養(yǎng)與教育活動當中去。這種努力拼搏,求真務實的精神,真正體現(xiàn)出一個真正的共產(chǎn)黨員所應有的優(yōu)秀品質(zhì)。
當代青年,要想使自己成為一個對國家、民族與社會有用的人,要想在當代改革開放的偉大社會實踐中有所作為,就必須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就必須努力拼搏,勇于探索,積極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應搞好對科學知識的學習與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將自己所學到的科學知識應用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社會實踐當中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負于革命先烈對我們的期望。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掌握了烈士精神的精髓。
第三,我們應學習與研究鄧恩銘烈士樂于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宗旨。早在1939年12月21日毛澤東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就指出:“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當作他自己的事業(yè),這是什么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共產(chǎn)主義的精神,每一個中國共產(chǎn)黨員都要學習這種精神?!保?]將人民的事業(yè)當做自己的事業(yè),這是作為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起碼要求。我們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其中,最為重要的問題在于必須確立正確的利益觀。是個人利益至上,還是國家、集體利益至上,這是衡量是否具有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的唯一標準。為此,我們首先應堅持以科學的理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觀與歷史觀作指導。只有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我們才能確定人民中心觀,而不是個人中心觀。正如貴州省老領(lǐng)導蘇鋼同志于1990年春所說的:“紀念鄧恩銘烈士要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思想”。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中,人民的利益始終是第一位的。作為一個真正的共產(chǎn)黨員,必須將人民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我們今天學習鄧恩銘烈士也好,研究鄧恩銘烈士也好,還是紀念鄧恩銘烈士也好,關(guān)鍵應將他的那種為革命事業(yè)、為人民利益而不惜奉獻一切的精神弄懂、吃透,并自覺地將這種精神貫徹到不斷地為人民服務的具體實踐當中去。只有這樣,才是學習與研究烈士先進事跡與革命精神的最好方式。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優(yōu)良的黨風是凝聚黨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堅持人民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群眾路線,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guān)心群眾疾苦,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做到權(quán)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保?]我們今天要深入學習與研究包括鄧恩銘烈士在內(nèi)的貴州黨史人物的思想精神,更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將他們那種存民心、去私心的精神與思想加以發(fā)揚光大,讓更多的人以烈士的先進事跡為榜樣,真正做到“權(quán)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總之,歷史是不能忘記的。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尤其不能忘記曾經(jīng)為了民族的獨立與解放而犧牲的千千萬萬的共產(chǎn)黨人。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應進一步加強中共黨史的學習與研究,進一步加強包括鄧恩銘烈士在內(nèi)的黨史人物的學習與研究。通過學習與研究,進一步深化整個中共黨史的學習與研究,讓中共黨史為社會主義的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巨大的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持!
[1]張萬青、樊建科編著:《勤于學習的毛澤東》,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版,第2頁。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著作專題摘編》(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第1580頁。
[3]毛澤東:《如何研究中共黨史》(1942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9頁。
[4]以上參見孟醒著:《誰主沉浮——中共一大代表沉浮錄》,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39頁。李肇年、劉昕著:《鄧恩銘》,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0頁。
[5]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鄧小平論中共黨史》編輯組編:《鄧小平論中共黨史》,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1-2頁。
[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401頁。
[7]中共中央宣傳部編:《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思想政治工作》,北京:學習出版社2000年版,第35頁。
[8]毛澤東:《紀念白求恩》(1939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教育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政策法規(guī)司編:《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為人民服務》,北京:學習出版社1998年版,第12頁。
[9]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十七大報告輔導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2-53頁。
周術(shù)槐,男,籍貫湖南耒陽,貴陽學院政教系主任、博士、教授。主要從事近現(xiàn)代中國歷史文化的研究與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