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玲
(遼寧師范大學 遼寧 大連 116029)
蔣介石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常玲
(遼寧師范大學 遼寧 大連 116029)
蔣介石是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黨、政、軍的重要領導人,由于他從小深受中國封建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并且十分推崇王陽明的“心學”,使他形成了保守的文化觀念。他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的“力行哲學”,成為國民黨的官方哲學,他還發(fā)起了實為尊孔復古的“新生活”運動。這些都表現(xiàn)出其文化觀是單一的、守舊的。
蔣介石;傳統(tǒng)文化;力行哲學;新生活運動
蔣介石,名中正,浙江奉化人,生于1887年,卒于1975年。他是中國國民黨當政時期的黨、政、軍重要領導人。由于他生活在一個各種思想激烈交鋒的時代,因此,他的文化觀具有極強的時代特色。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著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他根植于蔣介石思想觀念的深處。早在蔣介石五歲時,祖父就讓他接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這種教育方式使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成為蔣介石文化觀的根基。蔣介石一生都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推崇備至,這在他的各種論著、演講、書信、談話中都有體現(xiàn)。
蔣介石在抗戰(zhàn)勝利之時親自寫了一篇廣播稿,發(fā)表了他的對日政策。蔣介石說:中國同胞須知:‘不念舊惡’和‘與人為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至高至貴的德性。我們到今天一貫地只認黷武的與日本軍閥為敵,而不以日本的人民為敵?!盵1]蔣介石以以德報怨的原則對待已經(jīng)投降的敵人,包括對日本放棄要求賠償和從寬處置戰(zhàn)犯等措施。追究其根本原因,是他這種根深蒂固的文化觀念造成的。但是他的這種思想有些偏激,在面對一個對自己的國家犯下了滔天罪行的國家時,放棄了戰(zhàn)勝國的最基本的權利,一味地寬容是不可取的,這是對全中國受難人民的不負責任,是對中國所遭受的巨大災難的一種洗滌。他的這種態(tài)度在全世界也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蔣介石非常推崇宋明道家學說,不但很早就開始研究,而且身體力行。在他的日記里記載了大量修身的體會,反映了他極為隱秘的內心世界和做事的根本。而且從中可以看出他早年的三重性格特征:上海洋場的浮浪子弟,道學信徒,追隨孫中山的革命志士。這些都在他早年的日記中大量的被體現(xiàn)了出來。比如在他1919年5月24日的日記中記載到:“今日有研究性理書,思憤發(fā)改過,以自振拔之機甚矣不求放心也久矣?!痹?923年1月5日,他自制銘文:“優(yōu)游涵冰,夷曠空明,嘩然自充,悠然自得,此養(yǎng)性之功候也。提綱挈領,析縷分條,先后本末,慎始圖終,此辦事之方法也。[2]修己以嚴,待人以誠,處事以公,學道以專,應戰(zhàn)以一。”[3]蔣介石很注意反省自己的日常言行,后人在他的日記中發(fā)現(xiàn)了他對自己坦率的批評,足以見得他對自己的反省較之道學家們還要嚴格。誠是古代哲學的重要思想領域,蔣介石深受道家學說的影響,自然也尊誠,尚誠。誠也是他處理人際關系的準則,并被他視作一種馭下之道。這也成為了他一生事業(yè)成就的根基。
力行哲學是20世紀30年代蔣介石提出并竭力宣揚的國民黨的官方哲學。在此之后,蔣介石及其統(tǒng)治集團逐漸將其教條化和系統(tǒng)化,力行哲學也逐漸成為愚民的工具。蔣介石認為,“大概日本實行武士道的基本精神,就是‘知行合一’四個字,其方法就是“即知即行”,其效果就是說到做到,實事求是。因此他們無論在軍事上、政治上、經(jīng)濟上、社會上、文化上。無論那一方面,都有神速的進步,而你那個達到現(xiàn)在這樣的富強。[4]蔣介石強調:“我們既要做總理的真實信徒,完成救國革命的事業(yè),就先要接受這個基本的哲學思想,由是而篤信主義,力行主義?!盵5]
蔣介石提出“力行哲學”這一思想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去當時的中國共產(chǎn)黨爭奪思想陣地。因為在三十年代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已經(jīng)被廣泛的傳播開來。他聲言:“要拿我們三民主義的哲學觀與世界觀,重新建立各種學術的系統(tǒng),樹立各種文化事業(yè)的重心?!痹谶@種情況下,提供一種可以和馬克思主義相抗衡的哲學思想體系,成為國共對抗的重要內容。
孫中山是這樣解釋“三民主義”的:為了使中國脫離列強在政治上,外交上,經(jīng)濟上的壓迫是“民族主義”,每個中國人都必須認清國家現(xiàn)在的處境,要來振奮中華民族精誠團結的精神,從而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和列強平等;基于自由平等的精神,以建立共和國為目標的是“民權主義”,也就是說在立法,司法與行政三權之外,加入了監(jiān)察和考試兩權,這樣擴大了國民參加政治的權利,并形成中華民國“五權憲法”的理念和基礎;“民生主義”則以創(chuàng)造經(jīng)濟平等的社會為目標,來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公平分配。
而蔣介石對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做了歪曲,他認為孔子的政治哲學思想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的哲學思想,才是三民主義思想教育的基礎。他認為總理是社會國家的生理學家,應用生理學的道理,根據(jù)社會進化的原則,來救社會國家,所以一切的方法是仁愛的,積極的,而適用于社會主義國家的生存發(fā)展的。馬克是社會的病理學家,他沒有見到社會進化的生理,之見到了社會進化的病例,所以他定的方法是殘忍的,消極的,只有阻礙社會的進化,甚至破壞社會生存,結果理他的目標越來越遠。
在20世紀初,中國出現(xiàn)了反對封建文化的思想啟蒙運動—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由一部分激進的資產(chǎn)階級和小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者發(fā)起的,主要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義的束縛,力爭實現(xiàn)名副其實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國。新文化運動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運動和啟蒙運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開辟了道路。而且,它更是成為宣傳馬克思主義及各種社會流派的思想運動,使舊民主主義的文化運動轉變?yōu)橛神R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的新民主主義的文化運動。它以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像封建主義展開了猛烈的進攻。運動的基本內容是“提倡民主,反對封建專制和倫理道德,要求自由平等,個性解放,主張建立民主共和國;提倡科學,反對尊孔復古和偶像崇拜,反對迷信鬼神,要求以理性與科學判斷一切;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和文言文,開展文學革命和白話文運動。但是蔣介石本身有一種封閉的文化心理,他對新文化運動有一種本能的抗拒與非難。陳獨秀在《青年》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敬告青年》一文,大聲疾呼,提倡民主與科學。他指出“國人而欲脫愚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盵6]蔣介石卻對解放思想消極抵抗,他說:“五四以后,自由主義與共產(chǎn)主義思想,流行國內,這違反了中國固有的文化精神,尤其是共產(chǎn)主義初期輸入中國,中國所有的文化道德均有受其打破的形勢?!盵7]
蔣介石在對紅軍革命根據(jù)地發(fā)動多次軍事圍剿的同時,也對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內的文化運動進行了長期的“圍剿”。這兩種圍剿是相互配合的,實施情況和當時的政治斗爭情況是一樣的。他在南昌舉行的擴大總理紀念周發(fā)表了題為“新生活運動之要義”的演講。蔣介石提倡新生活運動,他確定的新生活內容是首先以禮義廉恥為準則。如果把蔣介石的這些解釋和當時所提倡的尊孔復古的措施結合起來,就會發(fā)現(xiàn),新生活運動毫無積極意義可言,而恰恰是在利用封建的道德來約束人民群眾,用一些準則來把人民桎梏在一個道德標準之內,不許踏出。
[1]古屋奎二著:《蔣介石秘錄》,第二冊,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5頁。
[2]《蔣介石日記類抄—學行》,1923年1月5日。
[3]《蔣介石日記類抄—學行》,1923年1月9日。
[4]張其呁主編《蔣總統(tǒng)集》第一冊,臺灣:“國防研究院”,中華大典編印會,1968年,第780頁。
[5]張其呁主編《蔣總統(tǒng)集》第一冊,臺灣:“國防研究院”,中華大典編印會,1968年,第788頁。
[6]陳獨秀:《敬告青年》,《青年》1915年第 1期,第 13頁。
[7]蔣介石:《告全國同胞一致攘內安外》,《蔣總統(tǒng)言論匯編》,第21卷,臺北:中正書局,1966年,第25頁。
常玲(1985-)女 遼寧省大連人 2008級歷史系中國近現(xiàn)代史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華民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