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海 朱 東 華紅光 羅 姍
(上海體育學院武術學院,上海 200438)
上海國際學校武術開展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程國海 朱 東 華紅光 羅 姍
(上海體育學院武術學院,上海 200438)
文章結合教學實踐,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邏輯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對武術在上海市國際學校開展的現(xiàn)狀進行調查分析,探討中小學武術課開展特色及對國內學校的借鑒意義。中國武術作為一個文化載體在國際學校的開展,為中國傳統(tǒng)武術文化傳播和交流提供了契機,另外,武術在國際學校開展為國內學校開展武德教育和“尚武精神”教育提供范式。
國際學校 武術傳播 尚武精神
武術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的結晶,它不僅作為傳承民族文化的載體,而且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杰出代表。學校武術作為青少年武術教育的主要陣地是開展武術教學的重要平臺。在體育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搞好學校武術的傳承,堅守住學校這塊傳承的陣地也是武術傳承發(fā)展的關鍵。為此,本文通過對體育全球化背景下我國上海國際學校武術開展現(xiàn)狀以及所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剖析,并提出了應對策略,以期為國內學校的教育與啟示提供參考。
武術不但是一種武技,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民族和國家之所以能獨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身份標識[1]。尚武精神則是一種深刻而又廣泛的思想,它和武術的發(fā)展息息相關,但它的影響又超越了對武術的影響,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民族精神。梁啟超所推崇的尚武精神市一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崇尚勇武為特征的中國傳統(tǒng)的剛健有為的民族精神,是一種每一個中華民族應具備的崇高的社會公德[2]。溫力先生在《武術與武術文化》一書中指出,在對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中與其提倡武德,不如提倡尚武精神。尚武精神是一種民族的精神,作為一種道德,都有其歷史性和傳承性,它既然是中國的一種道德,就應該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而時代流傳。學校作為傳播武術最好的場所,應該大力提倡尚武精神,讓當今時代的學生在體驗中華傳統(tǒng)武術的同時也深刻感受到由中華民族歷代所推崇的尚武精神,在學習中不斷完善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根據(jù)作者在上海國際學校浦西協(xié)和雙語學校小學部和宋慶齡幼兒園的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并訪談國際學校體育老師相關體育教學問題,以及閱讀了CNKI中有關國際學校、武術國際化、武術傳播的相關資料,對文獻中有關國際學校的課程設置以及存在現(xiàn)狀的相關資料進行借鑒,從而分別從國際武術學校開展現(xiàn)狀,武術教學,武術傳播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尚武精神教育等方面進行研究與論述。
查閱了學校武術、國際學校和武術傳播的有關著作和有關文獻,收集了地方相關的研究成果,并進行了歸納,比較和分析研究。
對上海國際學校的體育教師和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訪談,并切身實踐對實地情況進行考察,并且獲得了寶貴的論文資料。
深入實地調查,根據(jù)相關的事實對情況進行邏輯推理與分析。
隨著外商駐滬辦事機構三資企業(yè)的不斷增多,來滬外籍人員家屬、子女人數(shù)也急劇增長。為滿足外籍人員子女能受到良好教育的愿望,優(yōu)化投資環(huán)境,1989年以來,上海陸續(xù)開辦了多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初步形成了為外籍人員子女提供教育服務的體系,解決了外國人子女在上海接受本國式教育或接受中國的文化教育的問題[3]。上海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吸引了許多外國家長把自己的孩子送進國際學校已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教育現(xiàn)象。據(jù)調查統(tǒng)計,上海浦東、浦西的各個國際學校都在不同程度的開展武術,伴隨著武術的開展,學習武術的外國學生也逐漸增多,這是一個值得欣慰的景象,為武術的更進一步傳播具有重要的意義。
國際學校是一種以國際理解和思考問題的全球視角為價值取向,以世界范圍的流動人員為主要服務對象,以培養(yǎng)學生在全球化進程中所必需的語言、知識、能力和態(tài)度的學校[4]。國際學校的課程是國際學校的靈魂和賴以存在的基礎,其以培養(yǎng)學生能勝任和參與國際事務的基本能力為目標,在內容上,突出交流工具——語言的學習,具有鮮明的國際化特色。武術教育的觀念集中體現(xiàn)在孩子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發(fā)揮他們的潛能,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以及尊師重道的良好品德,讓他們?yōu)樽约籂I造積極的未來,并提高生活的質量。國際學校為學習武術的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并讓他們認識到學習武術的益處。
據(jù)調查分析,上海市國際學校在武術課程安排上多于上海市其他傳統(tǒng)學校。上海的國際學校數(shù)量雖然不是很多,卻在中國傳統(tǒng)武術文化的傳播和交流中占據(jù)很大的比重,依然是把中國武術作為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進行國際交流和“尚武精神”教育。
教師在教學系統(tǒng)各要素中以及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國際學校中的中國武術老師更應該是具有語言以及高訓練水平的綜合性人才,他們不但代表國家形象,更決定著中國傳統(tǒng)武術文化在國內和國際上的傳播水平與速度。因此,武術老師要想更好地在國際學校中任教,還需要通曉外語和結合一定的教學方法,充分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進行引導式教學。所以,在國際學校的武術老師必須經(jīng)過專門的培訓,具有豐富的對外武術教學知識和很高的素質。對外武術教師要具有以下素質:對外教學的技術水平、理論知識、外語水平以及對其他國家文化和人文風俗習慣的熟悉。
在國際學校武術課程中加強武德教育。古有言之:未曾習武先習德。所謂武德,就是指習武之人所應遵守的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要求。簡而言之,就是習武的道德。它包括禮節(jié)、人品、作風和習武的學風等諸多方面。陳雁飛教授認為,武魂與武德是血乳交融的關系,武魂是武德形成的結果,武德是武魂形成的基礎和保證。武德高尚的人,必是武魂閃光的人;武德低劣的人必是武魂黑暗的人。只有重視武德的學習、培養(yǎng)和訓練,才能形成良好的武魂。在國際學校開展武術的同時,武德也是作為一個重要的方面進行教育,在良好的學習過程中,不但學習到武術,而且還能感受到武術博大文化的熏陶。在武術課中采取武術的抱拳禮,教育孩子文明禮貌、尊師重道等相關中國傳統(tǒng)禮節(jié)。外國小朋友在學習武術的過程中也受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這對于武術文化的傳播具有積極的意義。
武術課教學的主要內容是以簡單易學的沖拳、推掌和根據(jù)少林羅漢十八手的動作創(chuàng)編而成的簡化少林拳,難度動作為騰空飛腳。競賽是推動體育運動發(fā)展的有力杠桿,也是為提高運動技術水平鋪設的快車道。在上課期間穿插有關武術的游戲,比如比賽蹲馬步、站樁、平衡性比賽,外國學生對于競賽都會積極的參與,武術競賽對于培養(yǎng)學生不怕輸?shù)木窬哂幸欢ǖ妮o助作用。增加前后滾翻練習,對于學生的協(xié)調性和柔韌性都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跆拳道、空手道有統(tǒng)一的服裝,訓練動作時整齊、干凈利落,這是我們武術值得借鑒的地方。同樣在國際學校上武術課時,老師和學生也有統(tǒng)一的武術服裝,這是對武術的尊敬。整齊的武術服裝和統(tǒng)一的武術動作,再加上沖拳、推掌時的發(fā)聲,以氣助力。武術動作簡單易學,動作中主要以馬步、弓步、跪步為主,編排武術動作的時候應考慮到不同程度的學生。
根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在浦東美國學校、浦西協(xié)和雙語學校、耀中虹橋國際學校等一些學校也進行了舞龍舞獅等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開展,具體體現(xiàn)在重要的節(jié)日來臨的時候,具有濃厚民族色彩的舞龍、舞獅也會作為獨特的表演項目向學生、老師和家長展示,傳遞的是文化,帶來的是喜悅。舞龍舞獅表演者大多是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動作比較簡單,主要是以游龍和簡單定式為主,沒有難度較大的八字舞龍、躺地舞龍;舞獅是根據(jù)打擊樂器鼓點來進行簡單的動作,增加喜慶的氣氛。每當看到外國學生穿上特制服裝舞龍舞獅的景象,內心都不由得感嘆到同樣是中國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在國際學校可以喜氣洋洋地得以順利開展,并能把它作為交流文化的載體,我們自己為什么不能夠把祖宗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好好的繼承呢。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國內學校中體現(xiàn)的越來越淡,這樣的情況不能不讓人擔憂。
首先,學習武術的孩子性格在老師教武術動作的時候也充分體現(xiàn)出來。武術老師教育什么樣的動作,東方孩子學習什么動作;相反西方兒童很活潑,個性很強,不遵守課堂紀律,上課時候多動。這些細節(jié)問題都能從不同方面反映出文化背景的不同,同時也需要作為傳播者的武術老師認真去體會,不斷摸索,尋找一個既適合于東方兒童又適合于西方兒童學習武術的教學方法,這既是創(chuàng)新也是考驗。在國際化交流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取得教育的制高點。
其次,地域的不同造就了人種的身體素質也不盡相同。包括中國大陸、韓國、臺灣和日本等在內的亞洲孩子身體柔韌性和協(xié)調靈敏性明顯好于歐美國家的孩子,但是爆發(fā)力和力量不如歐美國家的孩子,這些取決于基因等因素。老師在教育武術的過程中,也要關照不同層次的學生對于武術的喜好。
再者,由于文化背景和生活環(huán)境的異同,老師在教育武術的時候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去講解武術的基本動作和禮節(jié)。武術禮節(jié)相對于韓國的跆拳道和日本的空手道,還不夠完善,僅僅一個簡單的“抱拳禮”在武術的國際化傳播過程中是遠遠不夠的,應在武術的國際推廣和交流過程中不斷進行完善,進行標準化教學,對細節(jié)進行革新。
在國際學校學習環(huán)境中,外國孩子對武術的學習態(tài)度是武術能否順利開展的另一重要因素,學習態(tài)度指學習者對待學習比較穩(wěn)定的具有選擇性的反應傾向,是在學習活動中習得的一種內部狀態(tài)。它是由認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三者組成的一種互相關聯(lián)的統(tǒng)一體。很多學生喜歡武術是因為好奇和對陌生事物的神秘感,對武術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底蘊知之甚少。因此端正他們學習武術的態(tài)度尤為重要,在上課和下課時候給他們講解學習武術只是用來強身健體和保護自己的一個手段,而不是作為對付和欺負別人的工具。要讓他們在武術學習中養(yǎng)成尊敬師長的良好習慣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改變以往世人對武術粗暴野蠻的看法。
武術課能否有氣氛很重要,這與武術游戲是分不開的。體育游戲是體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包括促進身體一般發(fā)展的活動性游戲和各運動專項密切相關的專門游戲,由于它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競賽性和娛樂性強等點,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等方面發(fā)揮很大的作用,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在教學中穿插游戲是在武術教學中運用較多的方法,運用游戲的內容、方法組織學生進行練習并且調動學生學習武術的積極性。武術本身就是一種鍛煉身體柔韌性和協(xié)調性的游戲,在游戲的同時練習閃轉騰挪的身法和跳躍的能力。
在幼兒武術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興趣的培養(yǎng)。興趣是激發(fā)幼兒主動嘗試和學習的一種催化劑,這種化學反應使幼兒在毫無心理壓力的環(huán)境下去完成任務。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快樂是培養(yǎng)興趣不可缺少的因素,當嘗試到快樂后,孩子愿意深入學習以便獲得更大的樂趣[5]。教師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法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多給予小朋友表揚和獎勵,每個小朋友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這對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對表現(xiàn)好的學生進行公開表揚,對促進集體進步有巨大的促進作用,也是對其他小朋友的一種鼓舞。
輕聲對動作形態(tài)有誤差的小朋友進行鼓勵,對其進行單獨指導,會讓小朋友感覺到老師很關心自己,有種被人重視的感覺,從而產(chǎn)生積極的情緒。
讓學生單獨進行展示,老師及同學的觀賞會激起表現(xiàn)的欲望,對個人技術水平提高以及性格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會在無形中激起學生競爭的意識,對提高教學效果以及提高同學們得學習熱情作用顯著。
總之,對于不同情況的學生應注意不同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在“娛樂、輕松”的環(huán)境中不斷進取的上進心。
武術在國際學校開展效果顯著,總體處于一個良性的運行階段,但是不可避免的存在著一些問題。通過查找相關文獻,對國際學校一些老師進行訪談以及筆者的教學經(jīng)歷,武術在國際學校的開展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如下:
(1)武術課的開展主要是以課外活動的形式而展開的,并沒有納入國際學校的正規(guī)課程
(2)武術課沒有統(tǒng)一的教材,并且武術的套路編排缺少創(chuàng)新性。
(3)外國孩子對于武術的興趣持久性不是很強。
(4)武術課的組織形式單調,容易讓學生失去興趣。
(5)武術老師的語言溝通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
(6)沒有標準統(tǒng)一的武術教材,對于武術實施標準化具有一定的影響。
(7)缺乏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武術雙語教師。
(1)與教育部結合,提出在國際學校積極推行武術段位考核的方案,積極培養(yǎng)低段位學生,增強學生繼續(xù)學習的信心。
(2)繼續(xù)加強武德教育,使學生在學習武術的過程中塑造良好的道德品德。
(3)舉行不同層次、不同規(guī)模、不同程度的武術比賽和表演,讓更多的學生融入武術,并衡量老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程度。
在2004年4月3日中宣部和教育部聯(lián)合頒發(fā)的《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實施綱要》指出:當前社會發(fā)展對武術提出的需求,就是要通過在學校中加強武術教育,發(fā)揮武術運動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的作用。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武術精神的核心也正是中華民族通過運用武術攻防技術于保家衛(wèi)國戰(zhàn)爭中體現(xiàn)出的愛國主義以及和平、勇敢、自強不息等民族精神。
中國武術作為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載體進入學校,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是我們遭遇文化侵略,文化安全出現(xiàn)隱憂時做出的積極回應。在新形勢下,武術教育改革的主題便是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只有這樣才能使古老的中國武術在新的形勢下煥發(fā)生機。
由于文化背景和教育側重點的不同,所以武術的開展在國際學校和國內學校也不盡相同。首先,在國際學校開展武術,是為了進行文化的交流,讓國外孩子感受中華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熏陶,家長也鼓勵學生學習武術。在學習過程中也體驗下學習武術的樂趣。國內學校則不相同,由于教育政策的限制和種種因素,孩子喜歡武術,不喜歡武術課,連上武術課的興趣都沒有,武術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限制,也甚至出現(xiàn)“教什么,誰來教,怎么教;有人教,無人學;有教材,無人教”的尷尬局面[6]。其次,很多學生起初學習武術是由于受到武俠影視片的影響,剛開始抱著濃濃興趣來學習,可是發(fā)現(xiàn)武術課所教的內容枯燥乏味,不如跆拳道那樣簡單易學,武術動作也不如想象中所具有那么美好,存在心理落差,久而久之就形成一個邏輯的怪圈:武術不好學,也沒意思。
對武術的宣傳可以說自從武術產(chǎn)生之日起就已經(jīng)存在了,隨著中國武術申奧成功后,武術的大力宣傳,尤其是武術的國際化宣傳與推廣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然而我國及國際武術組織好像對這并不是很重視,或者說即使重視也僅僅停留在口頭上,并沒有付諸于實際行動,而且國際武術組織也沒有將推廣中國武術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僅僅強烈要求進入奧運會,而不考慮中國武術的實際狀況。一個本國國民都不感興趣的項目想讓外國人感興趣確實有相當?shù)睦щy!這是值得武術工作者進行深思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們不能僅僅陶醉于對武術悠久的文化,更應該從源頭做起,從我們當今的青少年抓起,在教育武術的過程中讓他們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和認識。
縱觀跆拳道、空手道、柔道等運動項目之所以風靡全球,和它對青少年一代進行的成功教育有很大關系。同樣是處于和平時期,跆拳道以滿足人們追求驚險刺激的心理需求和自我激勵的內心渴望為形式,以促進練習者個人道德和社會倫理意識的提升為宗旨,既鍛煉了個人又貢獻了社會。教導人們“以禮始、以禮終,對教練感激,對裁判尊重,對對手敬畏”的人格風范不僅在競技體育中有所體現(xiàn),在其它社會領域同樣重要,而武術教育的哲學內涵絕對在跆拳道等技擊術之上,但在形式上卻堅持“打、打、打”的技擊之道,可以說是片面地宣傳武術的。技擊屬性與時代賦予武術的教育角色是相悖的。因此,中國武術教育內涵的挖掘以及教育功能的發(fā)揮應當從跆拳道、空手道、柔道等項目中汲取營養(yǎng)。
[1]周偉良.文化視野下中華武術的繼承與發(fā)展—試論當代武術的文化迷失與重構[J].學術界雙月刊,2007(1).
[2]溫 力.武術與武術文化[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孟東海.上海地區(qū)國際學校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J].觀察與思考,2004.
[4]徐 輝.國際學校和國際學校課程述評[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6).
[5]姜云忠.淺談幼兒武術教學.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J].2009(6).
[6]張永岐.論學校武術教學的困境及其出路[J].世紀橋,2010(21).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Wushu Development in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chools
Cheng Guohai Zhu Dong Hua Hongguang Luo Shan
(Wushu Schoolof ShanghiSport University,Shanghai200438)
This paper combines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interview and logical reasoning,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Wushu development in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chools,analyses the special featuresof Wushu development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and the inference meanings.Chinese Wushu asa carrier of culture in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s,can promote the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spreading and communication opportunity for China.Furthermore,It can provide international schools with the education model of Worshiping Wushu for domestic schoolswhen Wushu developing in international schools.
international schools Wushu development strategies
G85
A
1004—5643(2011)09—0013—04
1.程國海(1986~),男,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術的科學化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