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培郭玉成
(1.河北聯(lián)合大學體育部,河北 唐山 063000;2.上海體育學院武術學院,上海 200438)
《中華武術》二十七年國外武技傳播規(guī)律抽繹與評析
李守培1郭玉成2
(1.河北聯(lián)合大學體育部,河北 唐山 063000;2.上海體育學院武術學院,上海 200438)
文章通過對內(nèi)容分析、文獻資料、比較分析、專家訪談、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的綜合運用,將《中華武術》雜志自1982年創(chuàng)刊至2009年第7期共300期內(nèi)容所經(jīng)歷的27年發(fā)展史劃分為四個階段,從武技傳播內(nèi)容流變的角度,抽繹并評析了雜志傳播國外武技的規(guī)律。將對國外武技的傳播規(guī)律整體抽繹為:一是就國度而言,雜志走了“由近及遠”的路線;二是就武技種類而言,雜志采用了“抓大掛小”的方式;三是就武技介紹占用篇幅而言,雜志運用了“峰谷相間”的模式;四是就對國際流行武技的介紹而言,雜志堅持了“恒中有變”的方針。
《中華武術》雜志 武術雜志 武術 武術傳播
“人類的格斗術始于戰(zhàn)爭,是從戰(zhàn)場上的血腥廝殺總結出來的,它的初始技術各民族是幾近相同的?!盵1]但由于各自處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發(fā)展演繹至今,從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類格斗術,我們將中華民族的格斗術稱為武術,將其他民族的格斗術統(tǒng)稱為國外武技,以作區(qū)分。而武術與國外武技又可統(tǒng)稱為武技。
《中華武術》自1982年10月25日創(chuàng)刊,時至2009年第7期(總第300期),已走過了27個春秋。本文以對《中華武術》27年來武技傳播內(nèi)容系統(tǒng)、詳盡的研究為基礎,從“武技傳播內(nèi)容流變”的角度,將其發(fā)展歷程劃分為以下四個階段:1982年——1996年(第一階段):挖掘整理社會武術,推廣宣傳競技武術;1997年——1999年(第二階段):競技武術與社會武術并行,太極拳漸現(xiàn)崢嶸;2000年——2004年(第三階段):太極拳法獨領風騷,競技散打一現(xiàn)曇華;2005年——2009年7月(第四階段):社會武術興盛,學術版應需而生。[2]
以上述四階段的劃分為依據(jù),本文將對《中華武術》雜志中的國外武技傳播內(nèi)容分階段作出研究,整合、提煉出雜志27年來的國外武技傳播規(guī)律,并加以評析。這不僅是對《中華武術》在上述四階段國外武技傳播內(nèi)容的深度研究,也是從最基礎的傳播內(nèi)容分析層面上,對本文將該雜志27年發(fā)展歷路四階段劃分合理性的有效論證,有助于揭開歷史的塵封,展示出中國27年來不同時期的國外武技發(fā)展狀況,以及該雜志27年國外武技傳播的心路歷程和在傳播探索中的得失,可為武術及武術類雜志的后續(xù)發(fā)展提供借鑒。而在武術雜志前景堪憂、武術傳播狀況亟需改善的今日,本研究的現(xiàn)實意義則顯得尤為突出。
《中華武術》雜志于1982年創(chuàng)刊以來,在堅持引領武術發(fā)展潮流的同時,也注意到了對國外武技的介紹,以開拓讀者視野。早在1985年設立的“國際武壇”和“友誼之波”等欄目即有撰文涉及到國外武技,如1985年第2期(總第13期)的專欄“國際武壇”中即載有“曼谷觀泰拳記”一文,涉及到了泰拳。1986年第8期(總第31期)中的“友誼之波”欄目載有“獨特的日本武道——日本武道團訪華表演追憶”一文涉及到了日本武技,同年第10期(總第33期)的“國際武壇”專欄的“日本合氣道”一文是對合氣道的論述。1987年第7期(總第42期)又有文章“朝鮮的徒手自衛(wèi)術——蘇巴克”對朝鮮武技做了論述。但綜而觀之,這些關于國外武技的論述在《中華武術》雜志中如驚鴻一瞥,所在少有,純粹對技術的介紹就更是絕少了?!吨腥A武術》真正開始對國外武技的系列介紹始于1988年第10期(總第57期)的“海外技擊”專欄,陳國榮編譯的介紹朝鮮跆拳道的系列文章,連載三期,后于1989年第3期始又將跆拳道的摔技、二十四式及競賽方法連載三期向國人介紹。1989年第9至11期雜志連續(xù)三期介紹了空手道的技術,同年第12期及1990年第1至3期和第8期的“海外技擊”專欄均是對泰拳的介紹,第4、5兩期刊登的則是“世界武技概覽”和“臺灣武術覽窺”??梢姡@三年中《中華武術》雜志主要對跆拳道、空手道和泰拳三種國外武技有重點有次序的做了介紹,使讀者首先了解了風靡世界的三種主要亞洲武技。
1991年、1992年與1993年連續(xù)三年《中華武術》沒有專文介紹國外武技。1994年第8期(總第121期)至次年第1期(總第126期)和第5期(總第130期)及第12期(總第137期)均是對劍道的技術與理論的介紹,內(nèi)容涉及到劍道的連續(xù)進攻技法、搶先、引誘攻擊技法、“擔”技及上段攻擊法、躲閃反擊技法、技術理論及常用戰(zhàn)術等,可以說已將劍道的技術與理論介紹得較為清楚。另,1995年第8期亦對日本武技踢拳道做了簡略的介紹。同年第10期(總第135期)直至1997年第3期(總第152期)歷時17個月通過系列文章將跆拳道的技術與理論做了詳細、系統(tǒng)的介紹,展現(xiàn)了跆拳道的全貌。1996年第2期(總第139期)對合氣道有所介紹,同年第3期(總第140期)介紹了泰拳。值得注意的是,《中華武術》于1996年第9期(總第146期)首次對源于亞洲以外的武技加以介紹,本期介紹的是風靡世界的拳擊,對拳擊的技術及競賽做了簡明的論述??梢?,《中華武術》在1994年至1996年三年內(nèi)對國外武技的傳播主要集中在劍道與跆拳道上。
綜上,在《中華武術》雜志的第一發(fā)展階段(1982年——1996年:挖掘整理社會武術,推廣宣傳競技武術),雜志主要介紹了亞洲的日本、朝鮮(韓國)和泰國的武技,具體到武技而言則主要集中在跆拳道、空手道、泰拳和劍道四門武技上。對亞洲的踢拳道與合氣道稍有涉及,亞洲以外的武技則只對拳擊稍有提及。
1997年第1期(總第150期)至第3期(總第152期)連載了1996年對跆拳道的介紹。另,第1期還對菲律賓武技做了介紹,第3期開始至第6期及第8期至次年第1期均是對泰拳的技法及淵源的介紹,其中,第10期(總第159期)涉及到了日本柔術,第12期(總第161期)論述到了緬甸武技邦達。1998年第3期(總第164期)是對合氣道的論述,第4期提及了合氣道、印尼和馬來武技,第8期是“印尼武史回放”,第9期則為“漫話西洋刀劍”。1999年全年只在第12期(總第185期)對跆拳道稍有涉及。
總體來看,這一階段(1997年——1999年:競技武術與社會武術并行,太極拳漸現(xiàn)崢嶸)對國外武技的論述重心仍在亞洲的泰拳和跆拳道,對日本的柔術與合氣道稍有論述,也涉及到了菲律賓的武技、印尼和馬來武技與緬甸武技邦達。另,“漫話西洋刀劍”是《中華武術》雜志有史以來首次有專文論述到西洋刀劍。
2000年第8期(總第193期)至次年第2期(總第199期)及2001年第8期(總第205期)至第12期(總第209期)均設有跆拳道專欄,對跆拳道做專門介紹。第1至7期的“世界武道”專欄連載文章介紹格斗空手道(第3期為太極拳特刊,除外),第2期還介紹了日本刀與劍道。第8期發(fā)表了對美國自由搏擊的評論,也介紹了日本劍道,第9至12期連載了對泰拳的介紹,另外,第9期還介紹了日本k-1實戰(zhàn)格斗技術,第10期則論述了以色列軍隊格斗系統(tǒng),第12期介紹了印尼武技與空手道。
2002年至2004年的《中華武術》將專欄劃歸于《中國武術版》、《世界武道版》和《讀者服務部》三大版面,世界武道版是專對國外武技做介紹的版面。翻開2002年的《世界武道版》,第1至5期均是對泰拳、跆拳道和空手道的介紹,且每期均包含以上三種武技的專欄,其他武道中對菲律賓短棍和拳擊稍有介紹(第8期為散打世界杯專刊,除外)。第6至9期每期均設泰拳和空手道專欄,第9期還介紹了日本綜合格斗技。第10至12期仍是對泰拳和跆拳道的介紹,另外,第12期還介紹了空手道、合氣道及三角絞的各種技術變換。2003年的1至3期仍是對泰拳的連載,另外,第1期還介紹了跆拳道和關節(jié)技寶庫——腕挫腕固及十字固,第3期還介紹了合氣道。第4至11期連載了論述合氣道的文章(第9期為少林寺特輯,除外),另外,第8期還介紹了跆拳道,第10期還介紹了日本格斗技,第11期還對泰拳手提出了一些建議。2004年的《世界武道版》是拳擊的天下,除第9、11和12三期外,其余每期均有文章涉及到拳擊,另外,對柔術、跆拳道、印度武技、踢拳術和合氣道均是偶有涉及。這也是《中華武術》雜志有史以來首次大規(guī)模介紹拳擊。
總體來講,本階段(2000年——2004年:太極拳法獨領風騷,競技散打一現(xiàn)曇華)的《中華武術》雜志對國外武技的論述重點在跆拳道、空手道、泰拳、合氣道和拳擊,合氣道與拳擊的重點論述是本階段的特色,尤其是拳擊在前兩階段很少涉及。這一階段對印度和以色列武技的涉及也是前兩階段所不曾有的。
2005年只有第6期和第10、11、12期共四期每期有一篇文章對泰拳技法加以介紹,沒有涉及到其他國外武技。2006年第1、2、6、10期共四期每期一篇文章對泰拳技法加以介紹,第12期論述了“跆拳道與儒家文化”,除此之外沒有涉及到其他國外武技。2007年只有第1、3、7期共三期對巴西柔術做了介紹,此外未涉及到其他國外武技。2008年的《中華武術》雜志幾乎沒有國外武技的立足之地,只有第1期的一篇“韓國興起自由搏擊面面觀”對韓國的新興賽事——自由搏擊做了簡單介紹。2009年截止到筆者研究的最后一期(第7期,總第300期),雜志未有涉及到國外武技的內(nèi)容。
可見,在《中華武術》雜志發(fā)展的第四階段(2005年——2009年7月:社會武術興盛,學術版應需而生),就技法介紹而言,涉及到的國外武技只有泰拳與巴西柔術,時間是在前三年且論述較少,2008年至2009年近兩年時間內(nèi)對國外武技的介紹處于空白狀態(tài)。
基于以上對《中華武術》各階段國外武技傳播規(guī)律的抽繹與評析,經(jīng)整合、提煉,可以進一步將該雜志自1982年創(chuàng)刊以來對國外武技的傳播規(guī)律整體抽繹為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就國度而言,雜志走了“由近及遠”的路線,在前兩個發(fā)展階段主要介紹的是亞洲武技(主要包括朝鮮、韓國、泰國、日本等國家的武技),第三、四階段擴展到了西方及巴西的武技;二是就武技種類而言,雜志采用了“抓大掛小”的方式,重點介紹了跆拳道、空手道、泰拳、合氣道、劍道和拳擊等國際流行武技,間或介紹了一些較為罕見的武技,如菲律賓的武技、印尼和馬來武技、緬甸武技邦達、印度武技卡拉里帕亞特和以色列軍隊格斗系統(tǒng)的克拉夫馬格系統(tǒng)等武技;三是就武技介紹占用篇幅而言,雜志呈現(xiàn)了“峰谷相間”的模式,相對而言,第一、三階段為介紹國外武技占用了大量篇幅,第二、四階段則對國外武技的關注較少,2008年至2009年近兩年時間內(nèi)對國外武技的介紹甚至處于空白狀態(tài);四是就對國際流行武技的介紹而言,雜志堅持了“恒中有變”的方針,相對來講,始終重點介紹泰拳和跆拳道,在不同的時間段有側重點地先后介紹了空手道、劍道、合氣道與拳擊等,其中先后在多個時間段對空手道有連載介紹。
“心理學研究表明,讀者閱讀時有四種心理需求,即求新、求真、求近和求短心理?!笨傮w而言,《中華武術》對武技介紹采用的“由近及遠”的路線、“抓大掛小”的方式、“峰谷相間”的模式以及“恒中有變”的方針都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迎合了受眾的心理需求,較為成功,值得其他武術雜志借鑒。但雜志在武技介紹的策劃上稍有不足,比如,對有些武技介紹得太過膚淺,重點介紹的武技種類偏少等。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武技的發(fā)展總是與其傳播如影隨形。本文從武技傳播內(nèi)容流變的角度,對《中華武術》雜志的27年發(fā)展歷路做了認真的回顧與審視,對雜志的國外武技傳播內(nèi)容流變情況做了細致的梳理與分析。最終,將雜志對國外武技的傳播規(guī)律從整體上作了總結,并給予了相應的評述與建議。
正如馬明達先生所言,“研究歷史的意義在于向它尋求借鑒,特別是為了記取教訓,并不是為了倒退,為了發(fā)思古之幽情?!盵3]希冀本研究可以為武術以及作為武術傳播重要媒介之一的武術雜志之發(fā)展提供借鑒。
[1]邱丕相.中國武術文化散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序言).
[2]李守培.《中華武術》雜志的傳播學分析[D].上海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0:45.
[3]馬明達.說劍叢稿(增訂本)[M].北京:中華書局,2007:375.
Analysis and Comments of Foreign Martial Arts'Dissemination Rules in Chinese Wushu
Li Shoupei1Guo Yucheng2
(1.Department of Sport,Hebei United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 063000;2.Wushu School,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
On the bas isof the four phas es of 300 volumes of Chines e Wus hu (from the firs t edition of 1982 to the s eventh edition of 2009),thispaper analyzesthe continuouschange of the s pread of foreign Martial Artsby us ing many res earch methods (methods of content analys is,literature,comparis on,expert interview,logic analys is,etc).The continuouschangesof thes pread of overs easMartial Artscan beanalyzed from four as pects:firs tly,in view of theregion,it'sfrom thenear to thefar;s econdly,from theas pect of variety of Martial Arts,themagazinegavecons ideration to s ome important Martial Artsand other variousones;thirdly,in termsof the s pace occupied in magazine,Martial Artsat home and abroad alternated to be the focus at the four phas es;fourthly,in view of introducing world popular martial arts,Chines eWus hu kept highlightings omeMartial Artsand had different focus esat different phas es.
Chines eWus hu magazine Wus hu magazine Wus hu s pread of Wus hu
G85
A
1004—5643(2011)07—0035—03
上海市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編號S30803;河北聯(lián)合大學青年科研基金項目,編號QK009。
1.李守培(1966~),男,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武術文化與傳播。
2.郭玉成(1974~),男,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武術文化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