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力[哈爾濱工程大學外語系, 哈爾濱 150001]
尤多拉·韋爾蒂短篇小說中的南方“畸零人”形象研究
⊙毛 力[哈爾濱工程大學外語系, 哈爾濱 150001]
美國“南方文學”各作家都熱衷于“畸零”人物的塑造,這些人物均生活在南方“哥特式”世界中,身體和心理均有不同程度的異化與畸形。尤多拉·韋爾蒂是該流派的重要成員之一,她在延續(xù)該傳統(tǒng)的同時,著重刻畫那些出身于美國南方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他們雖身心畸形卻可信可親,雖略帶悲觀之氣卻并不絕望之極,為南方“畸零人”群像增添了濃重的一筆。
尤多拉·韋爾蒂 南方“畸零人” 人物形象
尤多拉·韋爾蒂(1909-2001)是美國“南方文學”的重要成員之一,被公認為是該流派除??思{之外最出色的小說家。生在南方、長在南方、創(chuàng)作在南方的她,將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人物景致融匯在一篇篇精致的短篇小說中,被譽為美國文壇的契訶夫。“自韋爾蒂1936年在一本不知名的雜志《手稿》(Manuscript)上發(fā)表第一篇處女作起,她在美國文壇上奮斗了整整65個春秋,用她自己謙虛的話來說:‘我一直在自己的一小塊土地上耕耘著?!雹?/p>
的確,在韋爾蒂的小說中我們幾乎看不到轟轟烈烈的歷史背景,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波瀾壯闊的人物命運,但透過她筆下那一個個平淡無奇、司空見慣的日?,嵤?,我們卻能感受到一種力透紙背的生命力與感染力,因為善于從一粒沙中看世界的她,恰恰是通過對人物真實自然、栩栩如生的描寫來表現(xiàn)人間百態(tài)、世事炎涼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對韋爾蒂那雙“犀利的小圓眼睛”印象極為深刻,說它們“靈活顧盼,洞察一切”②。她也正是憑借自己敏銳、深邃的洞察力,捕捉到人物瞬間迸發(fā)出的微妙特質(zhì),并運用簡練、幽默的語言(包括南方方言)準確、細膩地刻畫出一幅幅精巧、細致、動人的人物畫像,并因其真實、淳樸的本質(zhì)震撼著讀者,真可謂是一位出其不意、別具一格的“人物捕手”。
韋爾蒂以她非凡的創(chuàng)作才華與藝術魅力享譽美國文壇,更贏得了全世界讀者的喜愛。家鄉(xiāng)密西西比州的人民更是為她的成就而感到驕傲,于1973年將每年的5月2日命名為“尤多拉·韋爾蒂日”。③1998年,美國圖書館選編的代表美國文學最高成就的《美國文學巨人作品》系列書籍,收入了韋爾蒂的作品。這打破了過去這套叢書只選已去世作家作品的規(guī)矩,在美國文學界引起了轟動。④
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美國南方興起了地方色彩十分鮮明的文學流派,評論界稱其為“南方文學”或“南方文藝復興”。由于長達八年之久的南北戰(zhàn)爭最后以南方的失敗而告終,長期以來,在南方的思想意識中有著一種強烈的失敗感和痛苦感。這使得南方作家們“對南方懷有一種特殊的情感,一種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他們像眷戀自己母親一樣眷戀著南方;另一方面又有一種特殊的情感,他們清除地意識到:腐朽與道德淪喪必將導致南方社會的滅亡。正是因為他們對南方懷有深厚的愛,所以對南方社會的丑惡性就切齒痛恨,他們筆下的主人公在現(xiàn)實生活中都是失敗者”⑤,正可謂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反映到文學中,南方小說“從艾倫·坡開始就以恐怖和怪誕為特色,善于描寫古怪離奇的故事,渲染神秘莫測的氣氛,刻畫孤獨懷舊、精神變態(tài)的人物”⑥。這些南方作家筆下生活在南方“哥特式”世界中,身體和心理均有不同程度畸形的人被統(tǒng)稱為南方“畸零人”。他們一面舔舐著戰(zhàn)爭的傷痛,一面承受著資本主義文明的疏遠與陌生;一面試圖重溫“南方神化”的舊夢,一面又妥協(xié)于慘淡嚴苛的現(xiàn)實;一面感嘆人生的荒謬,一面又重復著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荒謬人生。他們是處在冷漠南方社會一隅的“怪人”,又是茫茫眾生中種種奇異行為與病態(tài)心理的杰出代表。
在美國南方“畸零人”群像中,韋爾蒂筆下的密西西比人形象鮮明、獨樹一幟,值得我們細細品味。韋爾蒂以短篇小說見長,其中不少作品已成為世界優(yōu)秀短篇小說的杰出代表,并使其連續(xù)五年獲得美國最佳短篇小說獎和歐·亨利小說獎??梢哉f,短篇小說最集中地體現(xiàn)了韋爾蒂的寫作特色,當中的人物也較為突出地體現(xiàn)了韋爾蒂筆下“畸零人”形象的主要特點。因此,本文將從韋爾蒂的短篇小說入手,詳盡解析其筆下南方“畸零人”的人物定位與形象特質(zhì)。
首先,韋爾蒂筆下的“畸零人”均為出身美國南方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對于每一位南方作家而言,文學巨匠??思{無疑是一座難以逾越的山峰,他在1943年閱讀了韋爾蒂女士的小說后寫信給她。信中說,“你寫得不錯”,直到韋爾蒂去世時,那封信還掛在她的臥室的床頭。⑦而這種對于南方前輩作家的崇拜之情并沒有阻礙她在創(chuàng)作風格上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她沒有選擇模仿??思{式的南方神話小說模式或是迷戀于大家庭和貴族生活,而是恰好相反,取材于現(xiàn)實,寫一些普普通通的人物,寫一些來自社會最底層的貧苦人,描寫“他們生活的真諦,他們的私人生活,他們對于遙遠的過去的回憶,他們在密西西比的童年和他們的夢想”⑧。韋爾蒂筆下的故事情節(jié)貼近現(xiàn)實,其中的小人物可信度也頗高,仿佛他們就是住在隔壁的鄰居,一切都是那么真實,那么摯樸。在《一位作家的淵源》(One Writer’s Beginning)中,她寫道:“我筆下的所有人物都是有名有姓的,他們生活在同一時間。要不是生活把它們在某個時候帶到了同一社區(qū),他們之間原本如同陌路。她列舉了兩則《綠簾》集中的名篇為例?!堆不赝其N員之死》取材于一位鄰居;《我為什么住在郵局》中的女主角,其生活原型是那位拿起電話便沒完沒了、卻又不知所云的韋爾蒂母親的無名氏朋友?!彼遣捎眠@種極其寫實的方法來敘述她在南方社會中的所見所聞,以她的獨特的才能,給讀者描述一幅幅風情畫,講述一個個動人、樸實的小故事。難怪有人稱韋爾蒂筆下“畸零人”的故事為“小人物的悲喜劇”⑨。
其次,韋爾蒂筆下的“畸零人”雖畸形卻不猙獰,雖怪異卻可信可親。應該說韋爾蒂筆下的“畸零人”在身體上和精神上都只能算是輕度殘疾和弱度異化,她讓人物看似瘋狂的頭腦中存有某種明智與合理性。因此,同樣是刻畫“畸零人”的喜怒哀樂,她所塑造的人物并不像??思{筆下人物那樣過著令人畏懼、生疏的生活,也遠沒有麥卡勒斯描寫的那樣令人毛骨悚然的超級怪誕者、同性戀,頂多是弱智、盲人、聾啞人或身體某部位畸形者。他們顯然不像奧康納小說中的主人公那般粗魯、殘忍、暴力,更沒有食人魔、吸血鬼這樣極端人物的出現(xiàn)。雖然韋爾蒂的短篇小說中也有不少哥特因素,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因素遠沒有改變她親近人物、同情人物的風格,這與其他作家將“畸零人”神秘化、邊緣化、孤立化的特質(zhì)大相徑庭。更確切地說,“韋爾蒂關注的是那些往往被視為‘正?!说姆钦P袨椤雹?。在這些“畸零”的“正?!比酥校小洞钴囌摺分袊Z嘮叨叨游走于城鎮(zhèn)之間的貨車司機;有《哨聲》中掙扎在生死線上略帶自閉的“菜農(nóng)”;有《一則新聞》中足不出戶的神經(jīng)質(zhì)家庭主婦;有《克萊蒂》中的敏感多疑的老處女;有《鑰匙》中的百無聊賴的聾啞夫婦;有《我為什么住郵局》中互相嘲諷、指責的鄉(xiāng)村姐妹。他們卑微渺小,不堪一擊;他們終日為生計奔波,為細枝末節(jié)爭論不休;他們?yōu)闈u漸消逝的往昔捶胸頓足,也為突如其來的明天瑟瑟發(fā)抖;他們異化的心靈充斥著難以名狀的矛盾,但又似乎怯懦得讓人頓生憐憫之心??v觀韋爾蒂的短篇小說,我們幾乎找不到令人作嘔的,甚至是令人發(fā)指、唾棄的人物,更談不上“南方文學”傳統(tǒng)意義上的猙獰、可怕的變態(tài)狂。正相反,這些略有瑕疵的小人物更真實,更人性化,更親切、可信。
最后,韋爾蒂筆下的“畸零人”悲而不絕。韋爾蒂和??思{、奧康納一樣,創(chuàng)作的題材大多是“關于南方農(nóng)村地區(qū)小城鎮(zhèn)上風土迥異的生活,充滿了人情的溫暖、鄉(xiāng)土的氣息和窮鄉(xiāng)僻壤鄉(xiāng)巴佬的真摯之情。但是他們?nèi)藢τ谀戏筋}材處理的角度是不同的”?。??思{以一種神秘的眼光觀察著南方的悲劇生活,他無意于忠實地再現(xiàn)生活,“在作品中大量加入未來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等因素,并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作為創(chuàng)作的依據(jù)”?;奧康納則以一種富于宗教色彩的筆觸來描寫南方社會的種種不幸,受天主教影響頗深;而韋爾蒂認為,作家的作品應是“‘至高無上’的,缺乏真實性的文學作品不會有生命力,也肯定是短命的。因此,她始終遵循的創(chuàng)作原則即寫小說就是照生活原樣描寫生活”?。這也正如她在自傳中所寫的那樣:“我并不為泄憤復仇寫作,我不過以一個第三者的見證人身份從事小說創(chuàng)作,而且前無對手后無敵人?!?由于韋爾蒂始終堅持這種忠于現(xiàn)實的創(chuàng)作理念,她的作品中并沒有同流派其他作家那樣的憤世嫉俗,甚至是悲觀厭世。她的小說中沒有??思{筆下那樣沒落、消亡的大家族,沒有奧康納嚴肅、莊重的基督教箴言和啟示錄式的宗教意味,也沒有麥卡勒斯式的冷酷與尖刻。她力圖營造的氣氛往往是悲哀中隱隱透露出希冀,殘酷中夾雜著憐憫,也就是悲而不絕;她堅信“畸零人”的生活雖是孤獨、悲傷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就只能坐以待斃,絕望而終。因此,當其他作家多以毀滅、罪惡、救贖為出發(fā)點來定位各類畸零人物時,韋爾蒂卻以寬容、理解的心態(tài)來剖析他們的弱點,指出他們身上潛藏的希望,并賦予他們努力自救的勇氣與力量:《綠簾》中因飽受喪偶之痛而萌生謀殺沖動的拉金夫人終因一場大雨的洗禮打消了念頭,獲得重生;《一則新聞》中的暗自較勁的兩夫妻,一個歇斯底里、一個粗魯蠻橫,但最終誤會解開,相視一笑;《熟路》中的黑人老嫗在離奇幻想與自言自語中翻山越嶺,苦苦尋覓,在圣誕節(jié)之夜為孫兒求得良藥。正是因為韋爾蒂總是在故事中給予人物頓悟的良機,她的小說往往伴有生活小鬧劇的氣氛,她筆下的人物形象也常常令人感到忍俊不禁,趣味盎然。
美國“南方文學”流派中的眾多作家都熱衷于塑造所謂南方特有的“畸零”人物,這些處在南方社會一隅的“怪人”均生活在南方“哥特式”的世界中,身體和心理均有不同程度的異化與畸形,行為荒誕,言語奇異。作為該流派繼??思{之后最為重要的作家,尤多拉·韋爾蒂在延續(xù)該傳統(tǒng)的同時,突破前人的南方神話小說模式與極端消極、變態(tài)的人物塑造,著重刻畫那些出身于美國南方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他們雖身心畸形卻可信可親,雖略帶悲觀之氣卻并不絕望之極,為南方“畸零人”群像增添了濃重的一筆。
①⑧? 朱世達.在自己的土地上耕耘[J].讀書,1981,(07):110.
② 黃梅.舊南方已成往事(走近大師)——美國著名女作家韋爾蒂逝世[N].環(huán)球時報,2001-8-3.
③ 李公昭.20世紀美國文學導論[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
④⑨ 盧慕蓉,劉彩霞.小人物的悲喜劇——簡論尤多拉·韋爾蒂短篇小說的主題特征 [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5,(04):57.
⑤⑩ 趙友斌.美國“南方文學”述評[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01):36,38.
⑥ 張錦.當代美國文學史綱[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
⑦ Earl Rovit,Arthur Waldhorn.Hemingway and Faulkner in Their Times[M].New York:Continuum,2005:147.
? 毛德信.美國小說發(fā)展史[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 Eudora Welty.The Eyes of Stories[M].New York:Random House,1978:146.
? 仲子.尤·韋爾蒂《一個作家的起點》[J].讀書,1984,(09):133.
本文受“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資助”,系2010年哈爾濱工程大學自由探索項目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HEUCF101203
作 者:毛 力,哈爾濱工程大學外語系講師,(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英美文學及教育學研究。
編 輯:魏思思 E-mail:sxmzxs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