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超
古箏,它是一種古樸而又文雅、民族而又不落俗的樂器。
它簡單易學,因為任何整首曲子都是慢節(jié)奏的,都能用刮奏點綴,使之慢中偶爾有快的樂流點綴,就像夜幕突現(xiàn)流星一樣讓人為之一亮,加之古箏的揉按出韻,使任何一首簡單的慢曲聽來也十分有味。而刮奏只需指尖在琴弦劃過就可,簡單易學,揉按也是右手彈左手按顫使之余韻綿延,不太難入門。
但箏樂尤其現(xiàn)代箏樂遠遠不只這點內(nèi)容,它豐富的表現(xiàn)力以及多變的指法、獨特而神奇變化的音色、彈奏時扣人心弦的“表演”性,以及古箏所獨有的花指和刮奏所帶來的行云流水般的意境,使古箏成為當之無愧的、富有魅力的中華民族的國粹。
古箏的表現(xiàn)力十分豐富,堪稱各類樂器之首。這是由它獨特的構(gòu)造、紛呈的指法、多變的音色所決定的。它悠久的歷史、優(yōu)美的旋律、高難的技術(shù)、深刻的內(nèi)涵等等獨特的魅力常常能讓我們沉醉其中。只有喜歡它,懂它的人才能感受到行云流水的音色,古曲背后的典故,與心靈的契合。
朝朝代代,往事沖沖,箏曲傳情,不知傾倒了多少志士英雄。朝朝暮暮,男歡女愛,不知有多少才子佳人情醉于箏的纏綿。而當今物質(zhì)填補不了空虛的時代,人們總會捕捉一些精神上的飽和,于是古箏便成了人們陶冶情操的寄托。因此不論是傳世佳作,還是當代精品,無一不魂牽于技藝的儲藏!它執(zhí)著從容,毫不吝嗇的地賣弄它永不失真的混響,吸吮塵封的輝煌,釋放曾經(jīng)的給養(yǎng)。
我們之所以說它古樸而又文雅,是因為它蘊涵著華夏的古代文明,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它歷盡滄桑而不窘迫,飽經(jīng)風霜而不失聲色,雖說年邁幾何,可風采依舊,總是帶著追憶,貪戀情場,姿態(tài)祥和,靜靜仰臥,癡情地接受善意的摧殘,熱衷于世代的折磨,飽嘗呻吟的激昂,陶醉于音頻的釋放。盡管長臥久安,可神經(jīng)敏感,稍微給點安撫,便狂飲歡歌。無論是《漢宮秋月》還是《高山流水》無一不彰顯“拖、劈、抹、挑、勾、剔” 的激情放蕩。
讓我們揭去塵封的錦緞,亮開蹦緊的絲弦,“載樁搖指”,圈點星羅珠串的音律質(zhì)感,仿佛能夠映入《高山流水》的宏大氣勢,深邃意境:那厚重的低音段是巍峨的高山,輕靈的高音段是歡快的流水,喜歡指尖肆意徜徉于23根細長琴弦間的感覺,那樣的享受有如伯牙和鐘子期的友情,長久而令人回味。
而《漢宮秋月》則表現(xiàn)了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又如《香山射鼓》的悲壯:樂曲以深沉、內(nèi)在、具有濃郁陜西地方風格的旋律,表現(xiàn)了香客虔誠的禱告和那高遠、空曠、虛無縹緲的意境,還有鼓樂陣陣,詠唱轟鳴,朝拜佛的人群,熙來攘往的活動盛況。由于曲作者深諳古箏演奏技法,又十分熟悉陜西地方音樂風格,樂曲中運用了秦箏按變音等演奏技巧,使得該曲更加具有濃郁的地方音樂色彩。
還如《蕉窗夜雨》的哀婉,沁心入脾,肝腸寸斷,似乎嚎啕世俗,似乎悲歌長嘆,總有吟不盡的腥雨血風,總有訴不盡的戰(zhàn)馬嘶鳴。
由此可見“刮、奏、歷、掃”不難爆發(fā)出《豐收鑼鼓》的喜慶,更有雄渾壯魄,排山倒海,氣勢磅礴的《戰(zhàn)臺風》的激情。這就是古箏的技巧魅力,更有其它彈撥門類無法媲美的深邃音域。憑借演奏者的理解程度,技藝深淺,將平面曲譜活化為音樂語言來“托抹震顫”每個音符,才能呈現(xiàn)出清音愉悅、幽婉纏綿、風雅剔透、激情浪漫的音樂質(zhì)感。
我們還說它民族而又不落俗,是因為它在不斷發(fā)展中,始終尋求生存意識、市場意識和良好的受眾意識。尤其是九十年代中期我們在“新民樂”中對古箏加以嘗試,即用電聲鋪底,觸動古箏于二胡的密語纏綿,營造一灣靜靜的湖面,“搖指”出碧波蕩漾的彩舟,清風拂面的“大顫”映出水中倒影,二胡賓至如歸的進入旋律,期間古箏“刮奏”,迎來送往,像初戀的情人,羞羞澀澀,脈脈含情,時而又像光棍寡婦,干柴烈火,激情失控,孵化出《春江花月夜》的如此多情。每個音符都傾盡與情景的訴說,每個起伏都伸縮著氣息和脈搏的強弱,給人以賞心悅目、余興未盡之感,而后接著改編的《魚舟唱晚》、《粉紅蓮》更令人感到它的民族、它的不俗,它的不朽魅力。
進入二十一世紀,古箏仍不甘寂寞,隨著女子十二樂坊的崛起,各地市專業(yè)院校,有能力的機構(gòu)紛紛效仿,盡管水平不等,可畢竟是大大拓展了古箏的活動空間,賦予它以時代的色彩,充分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價值的現(xiàn)代潛質(zhì)。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曾說過這樣一段話:“要用一顆善感的心來仔細體驗生活。音樂為我們展現(xiàn)了五彩繽紛的世界,正是音樂藝術(shù)所包涵的詩情畫意和對人生的深刻理解,使我們豐富了對世界的認識,學會了藝術(shù)廣闊的思維方式?!睂殴~而言,我們曾探索過、嘗試過、感悟過,無論結(jié)果如何,我們都可以說沒有遺憾,因為我覺得熱衷于探索的過程也是一種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