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談怎樣完美地表達歌曲的思想情感
□李 敏
從音樂形成伊始,歌唱就是勞動人民用來抒發(fā)、表達和交流感情的一種形式。隨著歷史和文化的發(fā)展,歌唱藝術是歌唱者以人聲作為“樂器”來表達歌曲的思想內容與情感的表演藝術。因此對歌曲藝術處理的具體手段,就成為完美地表達歌曲思想感情的主要途徑。
歌唱藝術要對歌曲作品進行藝術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就必須對作品在藝術處理上,有一個整體的構思與布局。在對歌曲進行整體構思的藝術處理時,首先要根據作品的思想內容確定演唱的基調,即以什么情緒作為表達歌曲的基本感情。同屬歌頌祖國題材的歌曲,有以熱愛之情的歌頌,有以崇高之情的歌頌,有以贊美之情的歌頌。就以贊美之情而言,又有崇高地、莊嚴地、深情地、豪邁地、熱情奔放地、莊嚴宏偉地、開朗寬廣地、豪放壯闊地等等。因此在整體構思的藝術處理時,就要對作品的演唱基調找一個準確的定位。
在對歌曲進行整體構思的藝術處理時,要根據作品的風格特點確定其演唱的風格。
舉例說明,先要看所演唱的作品是屬于抒情歌曲還是敘事歌曲。如果是一首抒情歌曲,那要看它是哪個作曲家、采用了哪一個地區(qū)哪一民族的音調為素材創(chuàng)作而成的。只有弄清了作品的個人、時代、民族等風格,才能在整體構思的藝術處理時,對作品的演唱風格作一個準確的定位。
在對歌曲進行整體構思的藝術處理時,要根據作品刻畫的人物形象確定演唱的身份(也就是演唱者的人稱關系):是以第一人稱直抒感情的,還是以第二人稱或第三人稱去敘述或交流情感。只有演唱者根據作品的內容和角色弄清了自己的身份,才能在整體構思的藝術處理時,對作品的演唱身份作出一個準確的定位。
在對歌曲進行整體構思的藝術處理時,還要根據作品描繪的情景確定演唱的意境,就是說演唱者是在一個什么特定的意境中抒發(fā)歌曲的思想感情的。只有這樣,才能在整體構思的藝術處理時,對作品的演唱意境作出一個準確的定位。此外,還要對作品的開頭、高潮、結尾及演唱伴奏的合作等,都要有一個整體的設計和安排。
歌唱藝術中對比的藝術處理手法,是表現(xiàn)歌曲作品的思想內容與情感和對作品進行藝術再創(chuàng)造的重要手法。
對歌曲作品進行對比的藝術處理手法時,應從兩個方面人手:一是作品形式結構上的對比,二是作品內容情感上的對比。
舉例說明,在形式上可以從作品曲式結構的段落之間、從作品調性變化的色彩上進行對比;也可以從不同的旋律線條上以及從作品的音區(qū)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強弱,節(jié)奏、節(jié)拍的輕重等多方面都進行對比。而在內容上則可從歌詞中所描述的不同內容進行對比:對多段詞用同一曲的分節(jié)歌形式的作品,就要多從內容上進行對比處理;通常可從作品內容所表達的愛與恨、喜與悲等情感上進行對比處理;還有作品中的重疊句,在旋律與歌詞都相同的情況下重復多遍,就應通過演唱的聲音與情緒進行對比處理。
任何對歌曲作品在形式上或內容上的對比處理,都是絕不能截然分割的。在對比中二者始終是相輔相成的,只不過不同的歌曲在處理方法的側重點上有不同而已。
夸張,是所有藝術,包括現(xiàn)實藝術和浪漫藝術以及表現(xiàn)主義藝術,都是須臾離不開的修辭手法。
歌唱藝術中為把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歌曲作品表現(xiàn)得更高、更美,就需要對作品進行夸張的藝術處理手法。對歌曲的某些特點,如節(jié)奏、節(jié)拍、速度、力度等,或某—個段落、拖腔、潤腔、甚至某一句歌詞、某一個字給予夸張,加以強調和突出,使之所演唱的歌曲作品鮮明生動,獲得強烈的藝術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在運用夸張的藝術處理手法時,要注意兩點:一是不能失去作品的真實感,不能脫離作品故弄玄虛而失去夸張的現(xiàn)實基礎和真實性。二是要把握好夸張的“度”,要有分寸感,如夸張過度,還會失去歌曲的藝術品位與格調,歪曲歌曲的內容與形象。
再小的藝術品也有高潮。《雷雨》,《塞翁失馬》也有高潮;《長江號子》有高潮,《蘭花花》也有高潮。不是情節(jié)高潮,就是情緒高潮;不是意識高潮,就是意念高潮。
有高潮,歌唱藝術最本質的是唱出歌曲作品的思想感情,而歌曲感情發(fā)展的頂峰就是高潮。為展現(xiàn)作品最強烈的感情頂峰,就需要用突出高潮的藝術處理手法。
歌曲中的高潮是作曲家對各種表現(xiàn)手法分別使用或綜合運用造成的結果,常具有音區(qū)高、節(jié)奏寬、時值長、力度強的特點。
總之,要用突出作品高潮的藝術處理手法,使高潮成為全曲最扣人心弦的部分,會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并造成強烈的感染力。如此這般,就會完美地表達歌曲的思想情感,完美地完成一首歌曲的演唱,你也就會成為一個合格的甚至是一個出色的歌手。
責任編輯 李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