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和增 吳丹 王秋玲 朱華琛
精神分裂癥是一組病因尚未完全闡明的精神疾病,該病終身患病率為0.4%~1.0%[1-5]?;加性摬『蠖鄶?shù)患者病程遷延,進展緩慢,甚至部分患者有發(fā)展為衰退的可能,導致患者的學習、工作、生活受到顯著影響,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6-7]。為此,本研究對2011年2月12日至2011年6月12日在我院治療的164例精神分裂癥伴抑郁患者進行自編問卷、簡明精神病量表(BPRS)、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及治療副反應量表(TESS)測評,現(xiàn)將結(jié)果總結(jié)如下。
1.1 一般資料對2011年2月12日至2011年6月12日在我院住院治療的164例精神分裂癥伴抑郁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符合國際疾病分類診斷標準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且在入組前2周未服用任何抗精神病性藥物及抗焦慮抑郁藥物。運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入組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利培酮及氯米帕明進行治療,觀察組給予帕羅西汀及利培酮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年齡范圍為
15~57歲,平均年齡(35.23±10.29)歲;男49例,女33例;病程為1~48個月,平均病程為(28.23±17.29)個月;對照組患者年齡范圍為14~59歲,平均年齡(36.01±10.87)歲;男性46例,女性36例;病程為1~49個月,平均病程為(27.41±18.35)個月;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采用利培酮進行治療,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到治療劑量,對照組患者加用氯米帕明進行治療,起始量為25 mg,用藥范圍100~200 mg/d,觀察組則使用鹽酸帕羅西汀賽樂特進行治療,起始量為20 mg/d,用藥范圍20~60 mg/d,兩組患者均觀察8周。
1.2.2 評定方法由2名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且臨床經(jīng)驗豐富的臨床醫(yī)師使用自編問卷、簡明精神病量表(BPRS)、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及治療副反應量表(TESS)在入組時,第2、4、6、8周對患者進行測評。HAMD分4級評定標準:臨床痊愈:HAMD減分率≥75%,顯著好轉(zhuǎn):減分率≥50%,好轉(zhuǎn):減分率≥25%,無效:減分率<25%。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將所有計數(shù)數(shù)據(jù)錄入EXCEL后導入SPSS 16.0,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t檢驗及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雙側(cè)檢驗。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評定觀察組臨床痊愈45例(54.88%),顯著好轉(zhuǎn)19例(23.17%),好轉(zhuǎn)11例(13.41%),無效7例(8.54%),有效率為91.46%;對照組臨床痊愈41例(54.88%),顯著好轉(zhuǎn)17例(20.73%),好轉(zhuǎn)15例(18.29%),無效9例(10.98%),有效率為89.02%,經(jīng)χ2檢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簡明精神病量表(BPRS)評分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前BPR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其進行治療后在第2、4、6、8周BPRS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8周末時療效更明顯,詳見表1。
2.3 兩組患者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前HAMD評分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其進行治療后在第2、4、6、8周HAMD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8周末時療效更明顯,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簡明精神病量表(BPRS)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簡明精神病量表(BPRS)評分比較(±s)
?
表2 兩組患者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比較(±s)
?
2.4 精神分裂癥患者副作用比較副反應TESS量表評定顯示,觀察組患者出現(xiàn)口干8例(9.77%)、視物模糊5例(6.10%)及便秘3例(3.66%),而對照組患者出現(xiàn)口干25例(30.49%)、視物模糊21例(25.61%)及便秘17例(20.73%),經(jīng)χ2檢驗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出現(xiàn)惡心8例(9.77%)、頭痛6例(7.32%)及乏力2例(2.44%),而對照組患者出現(xiàn)惡心11例(9.77%)、頭痛6例(7.32%)及乏力2例(2.44%),經(jīng)χ2檢驗發(fā)現(xiàn),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無其他不適主訴。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有效率為91.46%,對照組患者有效率89.02%,經(jīng)χ2檢驗發(fā)現(xiàn),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種藥物療效相當,這與以往研究結(jié)果一致[8]。兩組患者治療后BPRS及HAMD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以第8周最為明顯。而且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氯米帕明組患者口干、便秘及視物模糊等抗膽堿能作用明顯多見于帕羅西汀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帕羅西汀與氯米帕明臨床療效相當,療效好,副作用少,是治療精神分裂癥伴發(fā)抑郁的一種安全有效的藥物。
[1]陳強,韋波,潘潤德,等.廣西城市居民精神分裂癥患病率調(diào)查.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0,20(6):365-367.
[2]韋波,陳強,馮啟明,等.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城鄉(xiāng)居民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diào)查.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27(6):951-956.
[3]逄淑濤,王冠軍,孔伶俐,等.青島市18歲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diào)查.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0,24(3):175-182.
[4]丁志杰,王剛平,裴根祥,等.甘肅省天水市18歲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diào)查.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0,24(3):183-189.
[5]鐘薇,王立,全東明.廣州市番禺區(qū)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diào)查.國際精神病學雜志,38(3):138-141.
[6]于文軍,胡紀澤,習萍,等.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心理健康研究Ⅱ:照顧負擔影響因素.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19(4):518-520.
[7]謝侃侃,張國富,李艷,等.北京城區(qū)精神分裂癥家屬經(jīng)濟負擔與生存質(zhì)量.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1,21(2):84-86.